书城文学栖霞民间故事
17533100000112

第112章 打筢杆

打筢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孩子玩的一种游戏。

先说一下“筢”。我们当地叫爪筢,是搂草用的一种工具。它由“筢”和杆两部分组成。筢呈扇形,是比筷子略粗一些的竹篾,二三尺长,前端加热弯成一个钩形,后面用铁丝收拢,绑在筢杆上。筢杆有婴儿胳膊粗,约一米半。

小的时候,没有煤,也没有气,做饭全靠烧草。过去牲畜多,像花生蔓、地瓜蔓、玉米秸之类的要喂牲口,所以烧的草只能到山上去“搂”。那时候,大人们天天在生产队里劳动,这种拾草的事情大多交给了孩子。每到星期天或是假日的时候,我们四五个孩子招呼一下,用筢杆撅着“网包”便上了山。

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大伙儿就想着法儿找乐儿,不过各种玩法很多都与劳动有关系,这就要说到打筢杆了。

打筢杆,顾名思义,关键在打上,怎么打,用什么打?听我慢慢说。

爪筢是用来搂草的,每人先在草上拉上一筢子,爪筢的竹篾间便满是茅草,然后把所有的爪筢摆成一行,筢一边,杆一边,每个人再找块不大的石头,把爪筢杆垫起来,看起来差不多的高矮。这样就可以开始打筢杆了。

先剪子包袱锤或“哈呼”,决定出场的先后顺序。然后,每人手握一块石头,大小根据自己的喜好,可大可小,但是太大了,石头发不远打不着筢杆,太小了,又怕打不动筢杆。然后退后十几米,划一条线,人退到线的后面。距离的长短要看这一群孩子的大小而定,小一点儿孩子玩的时候退的距离就近,大一点儿的孩子自然就退得远一些。

第一个人先打,瞄一下准,靠着胳膊和手腕的甩力,石头朝着筢杆而去。打到哪一个筢杆上,筢杆就会从下面垫着的石头上掉下,这样爪筢上的草就归这人所有。这首先要看打筢杆者的瞄准技巧,瞄得准,打得好,有时能打下两个或三个筢杆,那这三个都是你的。同样,要是技艺不强,石头出去,没能打到筢杆,那么你就浪费了这次机会,只能空手而回。

第一个人打过之后,再第二个,依次向后轮。每一轮每个人只能打一次,如果这一轮下来还有筢杆没打倒,则要继续打第二轮,直到打完。同样,如果这一轮还没轮完,筢杆就打完了,那么所有的人就要重新拿起爪筢,再拉一筢子,重新再打。这样一轮一轮地下来,直到天黑了,玩够了,才往家走。

不过这时候看看每个人网包里的草是绝对不一样多的。会打的,打得好的,网包里的草满满的,自然心里高兴,恣得唱起小曲,哼起小调。不会打的,则还不足半网包。

打筢杆最主要的是要看你瞄准的水平,隔着十多米远,要用石头打一个不是太粗的木杆,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比赛是比赛,比赛是玩着开心,比了之后还要讲友谊。最后那些小一些的,怕回家被大人说,朋友就会把自己的草匀一些给他。如果都不多的话,就要赶紧自己趁天黑再搂上一点儿。

打筢杆,还有其他的一些游戏,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童年的乐趣。现在回忆起来依旧感到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