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二愣心中大喜,想吃空心菜,来个卖藕的,正好自己缺衣服呢,怎么缺什么就来什么?好兆头!于是鼓足了劲头,按胖女孩的要求,把衣服一一换上了。
谁知,胖女孩替二愣整理好西服、系好领带后,突然伸出四根手指,狠狠地朝二愣抓了一把,二愣脸上立即就长出四道血印,痛得嗷了一声,捂着脸倒退三步,厉声喝问道:“你、你想干什么?”
胖女孩的脸色比二愣更难看:“王天来,你这个王八蛋!你凭什么甩了姑奶奶,姑奶奶跟你拼了!”骂完,又朝二愣扑来。
“你错了,我叫于二愣!”二愣连忙挡住她。
“王天来,你睡了我两年,从我身上获得了无数满足,现在你毫发无损地走了。”胖女孩不顾一切,朝二愣又撕又抓,又吼又叫,“两年了,姑奶奶的姑娘身子,被你睡成了娘们儿身子;姑奶奶的魔鬼身材,被你睡成了贵妃身材;姑奶奶的狗肚子被你睡成了猪肚子,比豆腐渣还不值钱,你却跟一个小妖精走了!我日你祖宗!”
“小姐,你想开点儿。”二愣不敢还击,只能遮挡。
“王天来,你这个喜新厌旧的王八蛋!我饶不了你!我抓死你!我咬死你!我拧死你!我阉死你!”胖女孩毫不理睬二愣的求情,抓起二愣的手就拧,就咬,痛得二愣惨叫一声,就见鲜血从胖女孩的牙缝里渗出来。
“救命啦!”二愣也大喊大叫。
胖女孩却一个绊子把二愣绊倒,骑在他的身上,抡起拳头就往脑袋上砸,一边砸一边喊:“我砸死你!我砸扁你!我砸碎你!我砸烂你!”二愣痛得摇头晃脑,四肢乱踢,身子却纹丝动弹不得,除了拼命叫喊,毫无招架之力,像一摊泥水一样,任人捏、任人踩、任人和、任人蹂躏。
也不知折腾了多久,胖女孩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无力,这才收手,扑在二愣身上伤心地痛哭了一场。二愣几次想翻开她,都没能如愿,只好不动弹了。
许久,胖女孩自己站起来,揩干脸上的泪水,平平静静地整理起自己的衣服,然后掏出化妆盒,对着小圆镜打扮起来。
“小姐,你打死我了!”二愣见她安静了,便开始申冤诉苦了。
胖女孩从提包里抓出一把小额钞票,往二愣身上一扔:“除了那一身衣服,再给你小费!”
“小姐,你给我造成的伤痛,可不是这点儿钱可以抚平的啊。你来看看我的手,来看看我的背,你看看我的皮肤……”二愣笑起来。
“怎么,我的心情刚刚好起来,难道你又想让我生气不成?”胖女孩把眼珠一瞪,“姑奶奶是好惹的吗?”
二愣吓得连钱也顾不得捡,掉头溜走了。
故事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一些新兴行业应运而生。所谓“发泄屋”早已不是新鲜名词,许多职场人士都有去那里释压的经历,但发泄真人倒是闻所未闻。存在就是合理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并在发展中经受检验。如果真有这么一个行业,又不危害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试一试倒也无妨。当然,如果是二愣遇到的“发泄屋”,还是逃之夭夭为妙。
3.当记者
二愣业务没谈成,反遭一顿戏弄,落得灰溜溜的像一条落水狗。再摸摸钱袋,一文莫名。这才感到不是当“记者”的料……
二愣跑出发泄屋,沿着公路一直奔跑,不敢逗留。怕那位老板开车追了过来,他一边回头看车,一边跑,一斜眼儿,就发现地上有一张干净的报纸。这才想起自己已有一段日子没有读书看报了。于是停一脚步,把报纸捡起来,仔细翻了翻,把目光定格在“招聘广告”上。这时,他看到《中国××报》正招聘记者若干名:
如果你善于写作,又热切盼望能在新闻领域能有一番作为的话,那么,这次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拓展本报的采访深度和广度,记者部招聘记者若干名。招聘要求:
1.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户口不限、学历不限。
2.具备一定的口才能力和电话交际能力。
3.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社交能力,肯于吃苦。对企业有独到的见解。
4.在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打交道时,有一定手腕和经验,能轻易征服对方的优先。
录取方式:请直接到报社来面试。
天啦,年龄不限,户口不限,好事啊。为了省钱,二愣不用手机,找了一个小卖部,小心翼翼地打了个公用电话:“请问需要当面出示文凭吗?我的文凭丢了。”
对方说:“不要紧,你有经验就中。”
一听这话,二愣精神一振,浑身都充满了劲头。当记者,不就是下去采访吗?一手打开笔记本,一手拿着圆珠笔,问一句记一句——电视里常常看见这样的镜头。况且,自己在家里写长篇小说时,曾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文学函授培训班,并出百元大钞领了个“特邀记者证”,也算与记者沾了点缘分。于是,他吃完早点,就钻进公共汽车,急不可耐地踏上了报社的大门。
报社设在一家小旅店的套间里,门上贴着报社的名称。这么大的“国”字头报社,怎么就设在这样偏僻的角落里?想像中,报社一定像天安门一样显眼,不仅挂着斗大的金字招牌,楼顶上插着国旗,门口还有站岗的,不是人们随便进去的。但二愣顾不得想这些,找到一个饭碗才是最重要的啊。
没想到,连个人资料都没人看,二愣就被录用了。那位记者部的主任一脸土包子相,比自己还“农民”,他笑咧咧地对二愣说:“中,一看你就中。明天你就来上班。”
“啊,真的?”这记者做得太容易了,二愣反倒迷惑不解。
第二天一早,露宿街头的二愣到公共厕所里洗了把脸,抖擞精神去上班,看到已有十几位被录取的“记者”来报了到,其中有十几岁的小姑娘,也有五十多岁的老头儿。二愣更加纳闷了。
大家相互认识,打听行情,了解工作性质。听了半天,二愣才闹明白了,所谓“记者”,实质上就是业务员,专找企业拉软广告的,又叫企业形象宣传。拉来了软广告,就按进账的百分之几十提成作收入;拉不来,你就喝西北风,而且电话费、差旅费自理。难怪这不限那不限呢。听说那个记者部的主任,初中还没毕业,就因为拉软广告有功,为报社创收不少,才坐上了主任的宝座。
“我说呢,带‘士’毕业的人都死光了,轮着我们这样的人来当记者!”二愣暗中叫苦。不过,他很快释然了:“算了吧,既来之则安之,不来当‘记者’,我能干什么呢?再说了,那百分之几十的提成也够诱惑人的。况且,连那个土包子主任都干出了业绩,我一个写小说出身的‘作家’还能不如他?”
这样一想,二愣心中又燃起了美妙的希望和勇气。
二愣就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翻资料,找企业,然后一一打电话联系。亏得金明教了他许多打电话的技巧,虽然联系对象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委婉、欺骗、连哄带吹,甚至吓唬吓唬。谁知,对方接电话的不是秘书就是办公室主任,一听说是“记者”打来的,啪地一声就把电话挂断了。怪了!二愣想。记者又不是打劫的,怕他做什么?
这时,土包子主任走了过来。主任早就旁听了二愣的电话,听得直撇嘴,便耳提面命道:“错了,于二愣,你怎么能一开口就说你是报社记者?”
“您不是教导我们说,我们对外要一律自称‘记者’吗?”二愣眨眨眼睛。
“这就说明你缺乏经验了。没听说如今企业有三怕吗?一怕领导来看望,二怕记者来采访,三怕市场被人抢。如今的假记者多,‘记者’一来,不能白来,连吃带喝再带揣,临走又把合同签,钱可不是小数目,这与打劫有何区别?所以,打电话时,你应该说你有一笔大业务要与总经理当面洽谈,否则耽误了大事你负责不起。至于记者身份,等去了再亮出来也不晚啊。”
“我明白了,撒上香饵,一步步钓鱼上钩。谁能编瞎话谁就能钓大鱼。就像金明搞的那一套。”二愣点点头,庆幸金明教的那一套并没有白学。但他到底还是心中发虚,金明教的那一套把戏,到底还是露馅了,不光他跑得无影无踪,连自己不也落得有家不敢回的下场吗?回去了,上当受骗的亲朋好友们,还不把我蒸着吃了。唉,惨啦!
二愣打了两个月电话,耗掉了无数电话卡,成功率为零,几乎泄气。而同来的“记者”们,有的已经联系好了采访对象,有的正在下面采访,有的甚至都有收入了,他们是怎么成功的?二愣急忙去取经。有人递给他一本“怎样拉软广告”的小册子,上面第一条,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我们有些人没有准备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就仓促上阵,结果是找一个就死一个,找两个就死一双,找一串就死一片,被碰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准备好。准备什么呢?
一是准备一份充足的名录。作为一个业务员,手上拥有充分的名录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成为一名金牌业务员,掌握大量的名录更是不可少的。我发现那些拉不到广告的业务员都有一个通病:潜在客户不多。而金牌业务员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拉到广告,拉到赞助,首先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潜在客户的名单。谁拥有了终端客户,谁就拥有了财富,“人脉就是钱脉,资源就是财源”,这是目前商场上最流行的一句话了。
二是准备一套最得体的台词。最成功的业务员都有一套很得体的台词。要去拓展业务,事先一定要有一套台词,这套台词包括:开场白、介绍项目的台词、反对问题的应对台词、对一些情况的了解和见解的台词,等等。
三是准备好所需的道具。特别是一张有吸引力的名片最重要。一张好的名片,可以帮你很大的忙。例如,名片正上方用黑体字重重地写着两行字:弘扬社会正气,鞭挞腐败邪恶。下一行是:某某报工作站。再就是姓名和联系方式。这样的名片拿出去,很有威慑力。出去工作时,对方拿到一看,立刻就肃然起敬,为你拉广告、专题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下一步,就是电话约见了。如果手里有总经理或董事长的电话,直接打给他。可以说:“喂,李总,你好!我有个重要的传真请你接一下。”或者说:“喂,你好,李总!我是某某报社的,我们正在举行某某活动,我们想邀请您参加,我这里有个材料,你看是发传真还是发E-MAIL?谢谢!”然后,你把资料传过去。
如果手里没有一把手的电话,这个时候你就要过关斩将了。大公司一般都有秘书小姐挡架,她们都有一套应付找老总的电话。你打电话过去,一般情况她就会问你:“请问你找他有什么事吗?”“你跟他约好了吗?”“他认识你吗?”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一套应对的方法,你就可能会败下阵来,小姐一般都会这么说:“老总不在。”“老总在开会。”这个时候,一是直呼姓名:“喂,你好!请给我接李军的办公室。”因为你叫“李总”,对方会认为你是一般的业务关系,或者是来办事的,于是,她就会公事公办,而你亲切地直呼对方的姓名,她就会认为你是他的铁哥们儿,或者是亲朋好友,所以,不敢怠慢你。二是高品牌压。就是用你的品牌给对方造成压力。你可以反复地重复你的单位和姓名。比如:“喂,你好!我是某某报社的于二愣,请给我转接李军的办公室。”
二愣熟读数遍,深得启示,立即找了一家企业,照本宣科地打通了电话:“喂,你好,我是报社记者于二愣,请给我转接刘军的办公室。”接电话的小姐问:“你找刘总有什么事?跟他约好了吗?”二愣犹豫了一下,说:“我是某某报社的于二愣,请给我转接李军的办公室。”然而,那位小姐依然是这句话:“他不在,你有什么事,我会转告他。”二愣只好说:“是这样的,我们正在开展一个活动,想邀请刘总参加。请你转一下好吗?”对方说:“对不起,我们刘总交代过,他不会参加任何活动。”
放下电话,二愣气得脸色铁青。
二愣一不做二不休,经人指点,他花钱从网上购得一册各地大中企业经理人的通讯录,如获至宝,便向土包子主任请了个假,花二十元印制了一盒名片,打上“主任记者”的头衔,又花一千元押金办了个“内部记者证”,打算找上门去,搞突然袭击。二愣想:在电话里,你不是一口回绝吗?人都到你家门口了,你还敢不接待?这一招儿就是灵!
可是,好不容易从花名册里相中一个企业,一去就被经理奚落了一顿:“于先生,看你长得不赖,学啥不好,怎么偏偏干‘记者’?”
二愣脸一红,但很快就镇静下来,按土包子主任的交待与经理交涉:“经理先生,您应该知道我们报社是经常给企业曝光的,想不想听一听被曝光的案例?”
“威胁我?”经理听后哈哈大笑,毫不在乎,“我们厂已经被曝光多次了,不照样生意兴隆?人们相信的不一定是报纸。”
“可是,树立企业形象,对你们不无好处吧。”二愣一想起自己当“记者”以来一无所成,又硬着头皮说好话,“您放心,我是作家出身,我的文笔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不信我现场创作一篇印象记给您瞧瞧?”
“那就免了吧。请问你们的报纸有几个人看?文笔再好又有什么用?如今谁还相信你们这些唯利是图的假记者?”
二愣业务没谈成,反遭一顿戏弄,落得灰溜溜的像一条落水狗。再摸摸钱袋,所剩无几。这才感到不是当“记者”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