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17138900000025

第25章 性反常问题(7)

她同家人讨论了性别转换问题,但没有得到支持。家人提出了许多反对意见,并指出如果改变性别,婚姻就得终止,这样孩子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母亲,但她还是假装自己就是一个男人。她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虑家人的反对意见,但最终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选择,于是接受了治疗,变成了一个男人。

易性癖问题的模糊及矛盾之处

我们曾在上文提及过,有些易性癖者可以选择只接受荷尔蒙治疗,以改变自己的外表,这样他(她)从外观特征上看起来就像自己所希望的那个性别一样。做出这种选择的人保留了他(她)们原来的生殖器官,这样他(她)就会具有男性或女性的外表,同时还具有另一种性别的生殖器官。这里的界限比较含糊。还有一些易性癖者会要求同时进行外科手术和荷尔蒙治疗。在他们手术之前,态度也比较含糊。他们会接受必要的荷尔蒙治疗,从而让胸部完全发育,头发长长,外表更柔美或阳刚。但是,和那些不接受手术治疗的人一样,这些易性癖者在手术前的性别转换期间会向不了解他们具体情况的人释放出令人误导的性信息。

例如,对于那些不了解易性癖情况的人而言,他(她)在看到手术前的易性癖者时,因为发现对方同时具有阴茎和发育完全的乳房以及柔美的外表,会将其视为雌雄同体或双性人。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像男人,外表阳刚,嗓音浑厚,但是却没有阴茎,他(她)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我的一个学生曾在一家剧院里的男厕里遇到一个易性癖者,他以为自己碰到了双性人——一个真正的半男半女之人,这让他恶心又震惊。

还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女性易性癖者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听上去都像一个男人,接受了荷尔蒙治疗,但她又保留了自己的女性性器官。她后来怀孕,生了一个孩子。对于那些不了解易性癖的人而言,这就是所谓的男性母亲,发生在非双性人身上是有违常理的。另一个矛盾之处是性别转换的过程并不短,在这期间,当事人的的确确地是生活在一个错误的身体里,这也是易性癖者希望避免的。

这种情况据称是大脑功能失常的结果,它会发出信息告诉男性他们实际上是女性,告诉女性她们实际上是男性。异性癖者对这样矛盾的信息深信不疑,但在性别改变之前他(她)们还是会和异性发生插入式性行为。这表明他(她)们的大脑实际上会发信息告知他(她)们自己的性别与身体一致,这样在性别转换之前他(她)们会受到异性的吸引,与异性发生插入式性行为。这是易性癖的另一个矛盾之处,但易性癖者会解释说只有同性恋的易性癖者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不了解易性癖这种问题的旁观者(就像上文里提到的我的那个学生)需要明白一点,一个人拥有发育完全的乳房、属于男性或女性的外表特征或音调都不足以说明此人的性别是男是女。决定性别的要素是此人是否拥有天生的阴茎或阴道,而不是萎缩或人造的。我们曾在第一章讨论过性器官的假定尺寸,身为男性或女性并不仅仅只是拥有男性或女性的声音、大尺寸的人造乳房或人造阴茎。

改变性别带来的危险

在易性癖的问题里,风险四伏。易性癖者必须在慎重考虑之后做出一个决定。这也是他(她)必须在成人之后才能做此决定的原因,只有这个时候他(她)充分确信改变性格是余生的唯一选择。我们在下面列出了转变性别会导致的一些危险情况。

◆外科手术是不可恢复的。

◆外科手术可能是致命的。

◆治疗过程可能产生并发症,导致其他问题。

加速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完成必要的改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施虐受虐癖

施虐受虐癖这个词源于两个人的名字。第一个人是萨德侯爵(法文:Donatian Alphonse Francois Comtede Sade,1740—1814)。他是一名法国小说家,因为实施被禁的性行为而被监禁。他撰写过多部色情的性幻想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崇尚性暴力,使虐待狂(sadism)这个词被普通用来描述这样的情形——一个人通过使性爱对象遭受痛苦而获得性快感。

按照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理论,这个词所描述的是一种反常的行为——一个人通过让他人遭受痛苦和屈辱而获得性满足。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这个词被用于广泛描述通过向他人施加心理和身体上的折磨而得到快感的行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人被称为虐待狂。

第二个人名叫利奥波德·范·萨克-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1836—1895),他是一名奥地利小说家,他作品的主题就是从痛苦中获得性快感。受虐癖是指通过设法承受身体或心理痛苦、羞辱和绑缚而获得性快感(尤其是指性唤起)的行为。大体而言,受虐癖所描述的是为了追求更强烈的满足感而故意承受不愉快经历的行为。

德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1840—1902)在他的性病理学专著《性心理病态》(1876年)中首次定义了施虐癖和受虐癖的性行为。在那之后,这两个词语通常被组合在一起使用,因而诞生了施虐受虐癖这个新词。克拉夫特-埃宾引发人们开始关注通过承受屈辱、其他形式的堕落行为和有损自尊的行为而获得的快感,施伦克-诺律则使用痛淫(Algolagnia)来描述同样的行为,并着重强调其中的残酷性以及通过让他人遭受痛苦而获得快感。

施虐受虐癖是一种反常的性行为,它并不罕见。有些人试图尝试奇怪的性爱招式,他(她)们愿意花大钱让自己被鞭打折磨,遭受各种各种的屈辱,从而获得性满足。因此,尽管施虐狂和受虐狂的行为是反常的,他(她)们并不反对无意识层面的快乐原则理论(我们曾在第三章论述过),因为施虐狂或受虐狂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快感。施虐狂和受虐狂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追寻快乐,仍然固着在原发性过程思维中,这体现在他(她)们的反常行为上。

从新发明的一种折磨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施虐受虐癖的另一个变形——通过不让那些以痛苦和折磨为乐的人获得臆想中的快感而获得一种邪恶和残酷的快感(Antony.Maurice-Nneke,2003年,P185)。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次施虐受虐癖聚会上,受虐者用这样的话语吵闹施虐者,“弄疼我,继续弄疼我”,而施虐狂是这么回答的,“偏不!”受虐狂可能通过受伤就能得到快感,而施虐狂偏不让他(她)如愿,以这种方式折磨他(她)。但是,这不能让双方都得到享受,因为施虐狂这种迟迟不肯施加痛苦的全新折磨方式并不能让受虐狂通过痛苦产生快感。这对受虐狂而言是折磨,对施虐狂而言却是享受。

施虐受虐癖和角色扮演

施虐狂和受虐狂都活在自己那个异乎寻常的世界里,扮演支配与服从的角色都是为了获得性满足。在多次提及的约瑟夫·弗里茨勒案例中,弗里茨勒是一个恶魔般的施虐狂,胁迫自己的女儿承受了施虐受虐角色扮演中的各种行为。她不是一个受虐狂,是被自己的父亲逼迫着承受这些痛苦的经历,所以并没有从中获得受虐的快感。弗里茨勒用超大尺寸的性爱玩具插入她的阴道,给她造成了极其痛苦的伤害。他折磨着她,奴役着她。但与施虐受虐倾向相反,受害人(也就是他自己的女儿)是被施虐狂强奸犯弗里茨勒逼迫着承受这一切,未能从中获得任何快感。

当这种情况变成困扰,该如何应对?

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都曾被用来应对这种情况。

三人间性行为

三人间性行为这个术语源于法语单词trois——意思为“三个”。这是一种享受三人性交的行为,其中一人是真正的三人间性行为者,在另外两个人发生插入式性行为时,他(她)只在一旁观看。三人间性行为者喜欢在三人性爱的时候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分享自己的性伴侣。在这个意义上,一名男性三人间性行为者会允许自己的妻子或女朋友同其他的男人或女人性交,而自己坐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拍照或录像。

当另外两个人性交时,三人间性行为者会在一旁观看。他(她)可能会在镜子、照相机或录像机前面这么做。在性爱过程中,三人间性行为者在场,但不会主动参与其中。他(她)只是旁观、拍照、指导或录影。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及的那个电影导演以及在其他恋童癖者性侵儿童时在一旁拍照和录影的恋童癖者都是三人间性行为者。他(她)们通过置身性爱现场以及旁观他人性交而获得性快感。

窥淫癖和窥视色情癖

这两种情况彼此关联,但它们影响当事人的方式又截然不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窥视色情癖是通过注视裸体而获得性快感的行为。当注视的对象仅限于生殖器官,或者注视取代了正常的性行为,这就成了一种反常现象。另一方面,窥淫癖是通过从远方观看他人在刺激人性欲的情形下脱衣服的行为,或者透过锁眼、望远镜或双目镜来观看他人性交,并从中获得性快感。

如上所述,窥淫癖者通常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从远方透过锁眼、窗户、天花板或墙上的风窗来偷窥。一些泥足深陷的窥淫癖会借助功能强大的长焦镜头和变焦镜头,有了这些工具,他(她)就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到在自己露营地或者在自己私人游泳池里裸着身体的人。窥视色情癖者不一定会采取这些极端的手段,因为他(她)喜欢进行近距离的窥视,并从中获得性快感。窥淫癖者和窥视色情癖者会以窥视的行为取代性行为。窥淫癖者的方式会有额外的风险——违反隐私法,因为一旦被抓现行,窥淫癖者会以偷窥的罪名被起诉。

窥淫癖这个词源于“偷窥的汤姆”这个传说。在这个传说里,生活在考文垂的汤姆是一个裁缝。十一世纪的时候,为了说服自己的丈夫——切斯特麦西亚的伯爵削减当地人民的赋税,葛黛娃夫人(1040—1080)光着身子在街上骑马前往考文垂的集市。在这个过程中,汤姆是唯一的偷窥者。根据传说,葛黛娃夫人非常同情当地的人们,不断请求自己的丈夫削减赋税,但屡屡遭到拒绝。

看到妻子不肯放弃地不断请求自己,这位丈夫就表示如果她能光着身子在大街上骑马前往集市,他就会削减赋税。他认为自己的妻子不敢接受这个条件。但是,出乎伯爵的意料,葛黛娃夫人接受了这个挑战,并成功完成任务。伯爵不得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削减当地人民的赋税。在她穿过大街小巷时,城里的每一个人都被要求待在家里,门窗锁闭。每个人都按照要求行事,只有汤姆在他的窗户上挖了个小孔,偷窥葛黛娃夫人。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享受完窥淫的快感之后,他的眼睛就瞎了。关于葛黛娃夫人的故事,还有其他不同的版本。

嗜兽癖

嗜兽癖经常与人兽性交混淆或等同起来,我们在上文中已经介绍过后者。这两个性问题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嗜兽癖者是爱好动物的人,因为嗜兽癖是对动物的爱。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对动物的爱包括照顾动物、动物福利,甚至是动物权利。当事人会公开表示对动物的关爱,并反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这样的关爱可能通过一种退化的行为得到实现——沉沦到打着爱护动物的幌子与动物发生插入式性行为。同性恋、异性恋以及所谓的双性恋动物爱好者都有可能做出这种行为。

嗜兽癖带来的危险

和人兽交的行为一样,嗜兽癖也非常容易导致当事人感染上动物寄生病。这是一种动物疾病,可以传染到人体。如果嗜兽癖者有人类性伴侣,嗜兽癖行为可能将这种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因此,嗜兽癖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

这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和那些与动物性交的人一样,以下任何一种或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嗜兽癖的行为。

◆当事人极度的孤独和与人隔绝,无法在个人或社会层面上与其他人交往。

◆当事人存在这样一种无意识的错觉——对动物福利的关心让他(她)有正当的理由性虐动物。这种感觉会转移性虐动物时所产生的愧疚感和悔恨感。

◆在个人或社会层面上,极度地憎恨自我及他人。

◆不信任他人和惧怕他人都会导致当事人将动物当作他(她)最亲密的性伴侣,这是因为动物跟人不同,它们不会顶嘴,不会向警察投诉,也不会泄露秘密。

◆极度缺乏自信也会导致当事人觉得只有动物可以提供性的慰藉。

◆当事人的内心缺乏自信,会导致陷入嗜兽癖的人依赖这样的事实——动物不会使用人类的语言,它们不会作出评判,也不会寻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