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油矿之初,矿上只有150多人,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工人。为发展油矿生产,省工矿厅又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没有工作的技术工人、司机,加上从苏联回国的华侨和一部分青年,共103人组成矿训队,参加油矿工作。
当时,矿区的社会关系复杂,人员思想混乱。
工作组初到独山子期间,每月的生活津贴要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中共新疆分局领取,还要经常去汇报工作。只要工作组的同志一离开独山子,就有人造谣说,工作组撤走了,共产党走了!
这些人企图通过散布制造动乱的言论来达到破坏油矿生产的目的。
工作组紧密团结各族工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同时做好党团和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工作。在此之前的1950年6月27日,独山子炼油厂原油准备车间主任瓦力斯·斯迪克(哈萨克族),代表独山子油矿去乌苏县参加北疆片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期间,解放军军代表和瓦力斯·斯迪克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当时瓦力斯·斯迪克对共产党的认识还很浅,一时回答不上来,军代表就给他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等,使瓦力斯·斯迪克对党的认识加深,他坚定地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第十四师党组织考察批准,瓦力斯·斯迪克成为我党在新疆石油工人中发展的第一个党员。瓦力斯·斯迪克入党后,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在独山子油矿少数民族职工中团结先进分子,秘密向他们开展党的宣传工作。这期间,他们召开积极分子会议和学习都在瓦力斯·斯迪克家秘密进行。油矿工作组到达后,在瓦力斯·斯迪克的积极配合下,这年8月22日,又发展了瓦力斯江·吐尔迪、帕塔哈、卡比都拉、尧乐瓦斯等5名工人积极分子入党,加上瓦力斯·斯迪克,这是独山子油矿第一批党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独山子油矿临时党支部,由油矿工作组成员贾丕谟任支部书记。这年年底,油矿临时党支部在矿区公开活动。1951年4月,正式成立中共独山子油矿党支部,支部书记由瓦力斯·斯迪克担任。1950年11月28日,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独山子油矿支部,由高劲夫任支部书记。1951年1月,在独山子油矿成立了中苏石油公司工会筹备委员会,由哈比都拉·木哈买迪和黎岚任筹委会副主席。1952年12月,正式成立中苏石油公司工会,由瓦力斯·斯迪克任工会主席。后来,随着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瓦力斯·斯迪克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石油部总工会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常委、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
1950年10月,哈比都拉·木哈买迪作为独山子油矿工人代表,被选为西北地区总工会委员,光荣出席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解放后独山子油矿第一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工人代表。
油矿工作组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紧紧依靠广大贫苦工人,积极建立和发展党团、工会组织,不但稳定了油矿的政治形势,打开了工作局面,为中苏石油公司建党、管理、培养干部打下了基础,而且深入做好了油矿资产清查、接收、维修、保护油矿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工作,为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后的运作做好了前期准备。
充实培养中方干部,协调各方支援矿区
1951年初,中苏石油公司开始投入生产建设,大批苏联专家和技术工人来到独山子油矿,包括10部大中型钻机和14部井架在内的全部钻、采、炼设备也陆续到达。
中苏石油公司中有苏方职工424人,其中领导干部、专家、工程师235人,会计、秘书等职员68人,技术工人121人。他们分布在机关处室、生产一线、辅助生产和生活后勤等各单位,担负着各部门领导或技术指导工作。在这些专家中,有许多都是解放前新苏合营时期的专家,如新苏合营时期的总工程师聂列亭,此时出任中苏石油公司总经理部总经理;新苏合营时期的一些部门领导,如乌拉索夫、切尔诺科佐夫、瓦亭,此时分别任中苏石油公司独山子炼油厂经理、油矿钻井处处长、油田井架安装队机械师等等。
与此同时,中方也从各方面积极调配人员,矿区职工迅速增加。这一年,矿区各机构相继建立,生产逐步展开。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是解放后新疆石油工业建设的起步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张英明、阿里木·阿洪、钱萍、马载等同志,从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一成立,即先后以中方股东代表、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身份领导公司的工作,他们为解放后新疆石油工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方首任党委书记、公司副总经理钱萍,实质上一开始就全面负责着中方工作,他为中苏石油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钱萍于1915年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小商之家。上高中时即接受了新思想,步入进步青年行列,毕业后于1937年8月只身奔赴武汉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即奉命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同年10月钱萍受党中央派遣奔赴新疆,与先期到达新疆的红军西路军总支队人员一道,在陈潭秋、毛泽民等同志的领导下,代表党中央开展工作,先后任莎车、阿克苏、于田等地区税务局长、金矿局长、财政局长。1942年9月,钱萍与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我党100多位同志,先后被反共投蒋的盛世才囚禁关押。这期间,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于1943年9月惨遭盛世才杀害。1946年6月经周恩来副主席通过当时主政新疆的张治中将军营救,钱萍等129位同志终于获释,于1946年7月11日集体回到延安。朱德总司令、任弼时、林伯渠、杨尚昆、安子文、曾三、康克清等中央和西北局及边区政府负责同志,亲赴城外七里铺迎接,城内两旁群众夹道欢迎、鼓掌(见1946年7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专文登载)。钱萍是怀着对盛世才军阀的刻骨仇恨离开新疆回到延安宝塔山下的。全国解放前夕,钱萍先在西北财政委员会工作,后随着新疆的和平解放,调新疆省财经委员会任计划局局长。
似曾相识燕归来,重新踏上新疆这片土地的钱萍,怎么也忘不了当年在南疆为苦难深重的各族群众筹银解难的日日夜夜,忘不了在盛世才的牢狱中,与敌人不屈斗争的时时刻刻。仇恨与怀念萦绕,工作与斗争交织,这让他常常夜不能寐,心潮翻涌。也许,命运注定了他离不开新疆,或许新疆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果不其然,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一成立,王震就想到了他,点了他的将。当王震告诉他,组织决定让他担当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方经理大任时,面对生疏的石油工业管理,他还是感到了突然和惶恐:“什么?中方经理?让我去搞石油?我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管理,去了怎么工作?”
王震轻轻一笑:“想打退堂鼓吗?我明确告诉你,不行!钱萍,你怕什么,放心大胆地干,我来当你的后台老板,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白天找我也行,晚上找我也行,什么时间有困难,就什么时间来找我,天大的困难都不要怕!”
钱萍从延安时期就熟悉王震,敬佩王震,了解王震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个性。到了新疆财委后,他在王震主任手下工作,更深知王震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刚刚解放的新疆,到处一片凋敝残败,工业经济简直就是零,什么都要从头做起,真是万事开头难啊!想到这里他心情慢慢稳定了下来,望着王震严肃的面庞说:“明确任务吧,不过目前我是什么都不了解,两眼一抹黑。”
王震将一份1950年4月13日~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的文件摆在钱萍的面前,说:“具体情况中央已经作了明确部署,你先看看文件。去了之后,要同苏联方面的同志一起工作,首先要团结两国的管理人员。搞石油是一门技术,要虚心向他们学习技术,学习管理。困难肯定是有的,依靠大家去解决吧!”
看着王震坚毅的面容,钱萍镇定从容地说:“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苏联专家和各族职工,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这就对了,工作一定要做好,任务一定要完成。否则,我可要打你的板子哦!”说完,王震爽朗地大笑起来,钱萍也忍俊不禁。
上任后稍作准备,钱萍便匆匆赶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总部——独山子。当天晚上,在苏方经理聂列亭主持召开的欢迎中方经理到来的大会上,望着台下一张张陌生的异国面孔用惊异而又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钱萍立刻意识到,仅仅在公司经理部,中苏双方人员构成比例就严重失调。
根据《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章程》第26条关于“公司职员由中苏两国公民平均充任之”的规定,聂列亭向钱萍一一介绍到会的处长、科长、专家。就是说,苏方人员从总经理到技术人员均已到位就职。而中方的全部干部包括技术人员在内,仅有以下三部分人员:一是随油矿接收的个别少数民族干部瓦力斯·斯迪克、瓦力斯江·吐尔迪、米吉提、哈比都拉、木尔扎巴依、色力卡孜、阿力尤甫等;二是1950年8月派来接收油矿和筹建中苏石油公司的干部与技术人员,有贾丕谟、唐安禄、黎岚、章涛、高劲夫、徐文杰、施珂等;三是中苏石油公司成立后于1951年3月首批来公司的部队转业干部雷震、刘锡田、刘照民、陈曼萍、高福永等人。三部分人员统共不到20个人。至于中方经理部管理人员,则更寥寥无几,他这个中方经理正如他本人所描述的基本是“光杆司令”。下面厂、处、科室和基层单位情况又怎样呢?他无法想下去了,他深切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性。
在双方领导人共同研究部署了公司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任务后,钱萍第一个也是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向王震要人!
几天后趁着参加勘探会议,他就直奔乌鲁木齐王震的家。
“你不是说要当我的后台老板,白天找你也行,晚上找你也行嘛。现在我碰到困难了,找你来了,我需要人,需要干部!”钱萍直抒其言。
“需要哪方面的干部?需要多少?”王震问道。
钱萍说:“公司机关处一级部门,至少需要20名肯吃苦、肯学习钻研的干部。工作难度很大,没有一批能挑担子的干部,工作很难开展起来。”
王震果断地说:“没问题,我立刻从部队抽调精兵强将支援你!”
时隔一周,王震司令员先后从新疆军区机关和各进疆部队抽调余萍、曹进奎、范子九、张瑞华、张家达、胡大年、韩景达、石镇西、周忠武、王辉、张厌、曹坤才、赵趁福等23名师团级干部来中苏石油公司向钱萍报到,任各厂处领导干部,这让钱萍深受感动。空虚的中方经理部总算搭起了框架。随后,王震又从军区后勤部、步兵学校陆续给钱萍抽调来数十名连、排级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中方基层领导岗位。后来成为独山子炼油厂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的杨延年,就是这次从部队调入独山子的大学生技术人员。
不久,钱萍又一次到乌鲁木齐向王震求援,仍然是要人,不过这次他要的是业务干部,而且是懂俄语、懂地质勘探的业务干部。
王震听完后爽快而又幽默地说:“这回你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我爱人是军区俄文学校的校长,我负责给你们搭个桥,你到学校去作个动员报告,如果能够多动员一些学生去你那里,说明你有号召力嘛!”
经过王震司令员偕同其爱人引荐帮助,钱萍到俄文学校作了一场激昂振奋、富有感染力的招工报告,当场就有200多名学生和青年教师踊跃报名,他们来到中苏石油公司当了俄文翻译,学习地质勘探和钻采技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后来成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的赵白,就是当时其中的一名青年助教。五十七年后的2008年4月16日,当独山子区政协办公室主任杨彦升、文史委主任邹锡山俩人在克拉玛依市政协文史委哈布都拉主任的引荐下,专程到乌鲁木齐明园干休所拜访赵老谈起这件事时,赵老仍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动情地说:“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同志约我采访,也谈起了这件事,就是那次听了钱萍总经理的报告,让我和很多同学激动得会一散就报了名。那天,就成了我一生的转折点,让我走进了中苏石油公司,走进了独山子,由当俄文翻译开始,很快就干起了石油地质勘探。这一干啊,就是一辈子!今天回想起来,真让人难忘啊!”
“记得我刚到独山子报到后,还遇到了我在军区俄文学校时的一个同学,她叫王群,比我早一个月到独山子工作,是从广西参军到新疆后分配到俄文学校学习的。因为她年龄小,个子矮,又天真活泼,大家都叫她‘王小鬼’。我去看她时,她惊喜地一下跳起来搂住我的脖子,高兴地掉了眼泪。我俩天南地北地谈了半天,她当时分在独山子油矿电测站工作,老同学相遇在独山子,太叫人高兴了。后来,我就在独山子油矿地调处给余萍处长当翻译了。没有多久,因为我是大学文化,又懂俄语,就被安排跟苏联专家学地质勘探,当采集员。先是跟乌沙诺夫、毕贺亭专家学习,后来我当了地质队长,又在乌瓦洛夫专家的指导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