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17138300000045

第45章 独山子石化公司时期(石化企业重组)2000年~(13)

二是公用辅助一体化。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立在“公用辅助一体化”基础上的配套结构,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区内通过系统整合,建成集约使用的公用工程和物流体系。如动力站靠近炼油、化工装置,汽、电负荷集中布置,由动力站集中统一为炼油化工装置供电、供汽、供热,同时由动力站所建亚洲最大的化学水处理装置,为炼油化工装置统一提供各种规格的除氧水、除盐水,统一回收炼油化工装置的工艺凝液,通过两级换热统一处理后循环使用,以达到水资源优化利用。利用动力站新水补充水在常减压装置取热,实现炼油装置之间热联合和集中布置,达到全厂供热、供暖经济合理,实现逐级能量优化利用。另外,其它大型集约化系统,如公共管廊、循环水厂、大型污水处理场、集中式化工废物焚烧炉、南北进厂两条专用铁路、亚洲最大的化工产品库房、特大型油品罐区、大型油品接卸专用站台、化工品接卸专用站台、天然气管网等,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保护了生产区本身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先进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是物流传输一体化。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建立在“物流传输一体化”基础上的安全、快捷、环保传输体系,最大程度上减去了过去传统运输对沿途城乡农牧区以及独山子区内的环境与空气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效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区采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物流传输方式。

厂外部分:中哈原油进厂(阿拉山口—独山子)、独石化成品油出厂(独山子—乌鲁木齐—兰州—成渝),均实现长距离管输直接进出厂。化工产品实现厂内铁路专线直接外运。所用燃料为管输天然气。其他各类生产、生活物资和设备,也主要采用铁路或高速公路直接运进。

厂内部分:炼油、化工之间物料互供优化,各装置区连成一体的物料传输管网,连结各区块、车间、装置、仓储、站台、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将厂内的物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

四是环境保护一体化。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立在“环境保护一体化”基础上的环境建设和管理体系,降低了区域环境和社会风险,促进了地区和谐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独石化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放在优先关注的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生态型的绿色工程。工程建设严格遵循国家环境评价报告的要求,特别注重环境保护装置的建成,加大环保投入和治理,环保专项投入将在原基础上增加到15亿元。在工程环保建设中,全面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符合欧IV标准的清洁汽柴油产品。污水场建成2个配套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污水回用率。同时,通过建立覆盖大项目生产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立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点,实施生产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

另外,加大生态绿化建设,在厂区外围2公里宽的隔离带上,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栽种了500米宽、5000米长的防风林,作为对工程外围环境的第二道保护屏障。而第一道防风林屏障在老乙烯规划建设期即上世纪90年代末已建成投用,现已形成乙烯厂区内外浓密高大的绿色围廊。

两道人造绿色大屏障的矗起,如同两道“铜墙铁壁”,在空间、地域和环境呈立体状,隔离了独山子城区和周围城镇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生产区的接触。如果说,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按国际一流标准实施四个“一体化”建设,是从布局规划、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和生产运输流程等诸多方面保证了绿色工程建设的核心,那么,大项目生产区两道外围的绿色大屏障,加上独山子城区整体的生态绿色景观,则是为大项目绿色工程建设“穿”上了更具防护特色的绿色“新衣”。这种从内到外,层层设防,高标准要求、高技术投入、高规格建设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保证了对环境的呵护,体现出了独山子人对生命、生态的关爱。

高天热土映丹心

巍巍天山铭记,茫茫戈壁见证,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震撼寰宇,感奋国人。为了她的昆仑拔地、彩虹飞架,为了她的云日相辉、星汉灿烂,数万健儿气吞山河战犹酣,无数英雄光照千秋献丹心。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格,如搏击风暴的雄鹰、如大雪压顶的青松、如沙漠中的甘泉、如晨曦中的朝阳。让人感动,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促人向上。这里,我们从雄浑壮美的英雄交响曲中,摘取了一组“感动独山子”建设人物的最美音符,呈献给各位读者。

弧光里的生命之歌

2009年9月。泥火山公墓墓地。

白云片片,哀思绵绵。在一座拥满鲜花的白砖红瓦新墓前,女儿徐欢欢轻轻擦拭着父亲徐广斌黑色大理石墓碑上的浮尘。之后,她站起身,一面向墓碑缓缓洒着黄的、白的鲜花花瓣,一面低声告慰父亲说:“爸爸,女儿今天来告诉您,您老牵挂不舍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竣工投产了,您老高兴吧?”

2008年7月4日,“感动独山子”建设人物徐广斌,带着他未了的心愿,带着人们无尽的哀伤和惋惜,离我们远去。“感动独山子”建设人物评选委员会对他这样评价:徐广斌——一名普普通通的独山子人,在可以颐养天年的时候,选择了汗水和付出。在生命遭遇绝症的时候,他想得最多的依旧是责任。爝火不熄,其志不已,一位退休职工身上迸发出的朴素情怀,是独山子精神的印证。

徐广斌,山东人,1950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退休前,他是独山子炼油厂炼建处建筑安装队班长,一个在全厂赫赫有名的电焊技术高手。

因为他的参加,1987年炼油厂炼建处顺利通过自治区劳动厅和新疆石油管理局的焊工理论与实际技术考核,炼建处由此顺利取得全疆压力容器合格认证。

1987年,在一次压力容器制作中,徐广斌一人在短短10天里,就焊了一个高25米、直径1米的抽提塔。这个塔所有焊缝加起来有800多米长,经检测,质量全优,一次拍片合格率达95.2%。这是他每天早上提前2个小时来,晚上干到11点多,用辛勤的汗水和高度的责任感换来的。

1989年,在第二套常减压工程建设中,徐广斌焊的焊口平整、光滑、漂亮,被树为全队的优质标杆。队里还专门开了现场会,让大家学习参观。这年4月,在催化装置改造中,有一个不锈钢的焊口位置不好,难度大,领导点名要他焊。当时已下班了,他二话不说,拿起焊罩就去焊接。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一次焊接成功。

几年来,徐广斌不断向自己挑战,焊接技术优中胜优:1987年焊口一次合格率94.7%,设备完好率100%;1988年焊口一次合格率95.2%,设备完好率100%;1989年焊口一次合格率98.8%,设备完好率100%。由于他高超的焊工技术、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高质量的工作业绩,1991年,他被评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层工作者标兵。

2007年,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已进入全面安装施工,领导和同志们面对庞大的焊接工程量和技术监督把关,不约而同都想到了一个人——徐广斌。要是他在该多好啊!

这时的徐广斌已退休,正被四川一家公司高薪聘请。当他听说独山子石化需要他,家乡的呼唤让他再也无法在四川呆下去了,他毅然辞别了风光秀美的天府蜀地,回到了火热的独山子大石化建设工地,担任了大项目指挥部质量管理中心焊接专业负责人。

已取得欧洲焊接技师证和焊工培训教师证的徐广斌,主要负责大项目焊接质量工作。这项工作特别辛苦,也特别繁琐。他非常清楚,把好焊接质量关是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每天一上班,他就开车到工地各处查看。大项目工地里至少有三四千个焊工,指挥部要求焊工上岗前须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刚开工时,所有施工单位都与质量中心联系,进行焊工上岗考试,这时他就得跑每个施工单位,监督焊工考试,查看考核成绩,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就这样,几千名焊工的上岗证都是经徐广斌严格考核后亲自给一一办理的。除此之外,他还对现场的焊接质量不定期检查,一遍遍地查看每一个施工场所,每一道焊接工序。

强烈的责任心让徐广斌在工程建设中多次及时发现质量缺陷。2007年8月,他与同事在检查第一联合预制厂的炉管焊接现场时,细心的他从焊花飞溅的形状上看出了问题,当场对这一批焊条进行耐高压高温测试,结果发现是炉管焊条用错了型号。他很痛心:“焊条用错,炉管达不到承受高温、高压的要求,一旦点火开炉,就有可能发生炉管爆裂、塔毁人亡的重大事故,那不是要命吗?”

就是这份强烈的责任心,让他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2007年10月,徐广斌接到常减压装置合金钢工艺管道预制焊接质量举报,在调查中他又发现厂家将碳钢管件作为耐热合金钢管件进行供货,由于发现及时,一起重大的产品质量事故被避免。指挥部对他提出表扬,并给予嘉奖,同时授予他“质量明星”的光荣称号。

繁忙的工作,超负荷的奔波,让原本体魄健壮的徐广斌倒下了。病发的当天上午,徐广斌还在项目部里讲质量问题,当时一点征兆都没有,结果当天晚上回家后,他就吐血了,经医院检查为胰腺癌,而且到了晚期。即使这样,他还在住院期间牵挂着工作,向IPMT专家要了《压力容器安全检验监察规程》等资料,躺在病床上学习。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赶走病魔,争取早日回到工作岗位。”然而这一次住院,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工地上的人们听到徐广斌去世的消息时都呆住了,大家喃喃地说:“不可能,不可能。”因为徐广斌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人们太熟悉他了,他那和蔼的面容,他那对工作执著的精神,他那永不知疲倦、到处奔忙的身影……

在对话“感动独山子”建设人物的活动现场,徐广斌生前的同事、大项目指挥部质量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孙伟激动地谈到了徐广斌:“他非常认真,责任感非常强。我在此只想说一句,徐师傅,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把工作做好。”

看着电视短片中徐广斌生前的感人事迹和他那熟悉的身影,努尔麦麦提·阿曼副书记不禁想起了去医院看望他的情景,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动情地说:“徐广斌的事迹太感人了,他值得我们学习。”

徐广斌去了,为了脚下这片热土的发展,他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一生。

他用弧光照亮了人生之路,他用焊花点缀着生命的壮丽。在他身上,闪亮着独山子精神,展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取材于《独山子石化报》记者宋爱华、张绮、陶红专题报道,本文节选改撰)

爱的力量

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项目,是独山子百万吨乙烯项目中的重点工程之一。担任这项工程的施工经理,是一位外表柔美、办事干练果断的女经理,她叫周书晶,是CPE东北分公司高密度聚乙烯项目施工经理,也是独山子大项目建设工地里唯一的一位女施工经理。

2006年7月,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的全面开工,周书晶来到了独山子。西域戈壁风光,雪山瑰丽美景,让她无暇顾及。她忍受了与丈夫、爱女的离别,将思念深埋心底,像一只搏击长空的云燕,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项目的建设之中,风雨无阻地奔忙在工地角角落落。

独山子大项目工程,注定让周书晶终身难忘,在这里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在这里她又失去了太多太多。

2007年春天,周书晶刚到独山子,在工程开工不久后,她的丈夫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尽管心急如焚,但她还是把手头的工作交代完后才匆忙赶回家,陪同丈夫求医治病。因为工作原因,作为施工经理必须到大项目施工现场处理最紧急的事务。陪丈夫治病期间,在征得丈夫和女儿的同意后,她又返回独山子干了四十多天。外表看似坚强的她心里却压抑着巨大的痛苦:“在这儿的四十多天,是最难熬的时候,这儿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可心里还在不停地惦记着家人,爱人怎么样了?那时真是难啊!”没有再多的话语,她只是痛心地说:“发现得太晚了。我丈夫身体很好,平时有个痛什么的都没有注意过,没重视,都扛着。结果……唉!丈夫的病发现得太晚了,太晚了。”丈夫的去世,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唯一能给她些许安慰的是,女儿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2008年大项目工程一复工,周书晶就与女儿作别,早早来到了现场。工作几个月了,她没有休息过一次,坚强的周书晶把自己的大悲大痛深埋在心底,把对女儿的牵挂压抑在心间,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展示了对国家、对事业的大情至爱。在后期的施工建设中,她发狠地工作,以此忘却痛苦与思念,整个人都变了样。同事们心疼地说:周经理太累了!周姐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