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17138300000037

第37章 独山子石化公司时期(石化企业重组)2000年~(5)

聚丙烯厂

聚丙烯厂的前身是独山子炼油厂化工车间,始建于1986年9月,1988年12月投料生产。主要装置包括两套设计生产能力各为1万吨的聚丙烯装置。1999年改制并入天利高新后,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了产能和效益。2003年聚丙烯产品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38800吨。该厂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品质量高、效益好等特点,在全国小本体行业评比中多次获得综合评比前三名的好成绩,综合实力跃入全国同类装置的先进行列,曾荣获自治区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被全国石化系统评为“安、稳、长、满、优”最佳装置。

沥青厂

该厂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现在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该厂生产建筑、道路、电缆、电池封口剂、绝缘等27种沥青产品系列。拥有氧化塔等各类生产设备135台。其中关键设备沥青氧化塔采用了美国导纳式液面控制技术,各项设备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其自行设计的S-9000型计算机工艺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该厂成为我国同类型生产装置中唯一实现计算机生产控制的厂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使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优良。其中90#重交通道路沥青,产品质量达到日本国家JISK2207-80标准要求,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级道路沥青研究成果于1998年1月通过中石化公司科技成果鉴定,10#建筑沥青被评为国家银质奖;30#建筑沥青、2#电缆沥青分别被评为部优产品;20#电池封口剂和140#绝缘沥青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产品。

输气厂

输气厂所属704泵站——独山子天然气管道是为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大项目配套的能源供应专线管道,工程于2006年9月动工,2009年6月8日正式投产向独山子石化公司大项目送气。该管道设计输气能力6亿方/年,全长105公里,起于石河子147团境内的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储运公司704泵站,途径石河子、沙湾境内,终点为独山子天然气门站,与现有准噶尔输气管网形成环网。

包装厂

包装厂成立于2009年6月18日,以劳务输出形式承揽独山子石化公司120万吨乙烯产品的包装工作。该厂包装设备由30条全自动流水线组成(全密聚乙烯8条线、高密聚乙烯5条线、聚丙烯8条线、聚苯乙烯3条线、丁苯橡胶6条线)。

地膜厂

地膜厂原为乙烯厂成型加工车间。始建于1992年,1993年底建成投产,2000年1月并入天利高新,2001年10月引进国内先进机型进行扩能改造,使地膜产品最大宽幅达到2300mm。2002年8月,在全疆率先实现地膜产品大批量定量包装并出口国外,地膜产品等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地膜产量突破10000吨大关,成为全疆地膜行业的排头兵之一。2004年2月及12月,根据市场需求,地膜厂又历经两次扩能改造,使地膜产能分别达到15000吨/年、18000吨/年,真正成为新疆地膜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质量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公用工程中心

公用工程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17日,主要装置包括:脱盐水装置、冷冻水装置、循环水装置、污水装置、焚烧装置、火炬装置、空压装置、制氮装置,该中心是集水处理和供气一体化的生产辅助单位,为醇酮厂、己二酸厂、甲乙酮厂提供合格的脱盐水、冷冻水、空气、氮气等;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

分析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99年,负责天利高新下属各生产厂的原料分析、产品过程控制分析和成品质量分析检验工作,拥有国内同行业一流的设备仪器170余台,承担的分析项目有120余项。

蓝德精化公司

新疆蓝德精细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新疆独山子天利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天利高新塑料一厂和添加剂厂(高碱钙装置)等实物资产出资,联合新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2007年11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公司拥有1万吨/年添加剂和l亿条/年塑料编织袋生产能力。即将建设投产的还有5万/年顺丁橡胶项目。

玛依塔柯酒店

为加快独山子现代化城市配套建设,同时配合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的需要,天利高新投资3亿多元,于2004年5月26日动工兴建玛依塔柯酒店,2007年5月酒店建成投用。该酒店设施先进(配有多部电梯和室外景观电梯),装饰高档,功能齐全(配有大型室内游泳馆),是目前天山北坡县、市中标准最高的大型酒店之一。

光明颂

哀远山兮苍柏呜,痛莽原兮沙柳咽。医民疾兮情切切,问天何兮君匆匆?

他去了,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他去了,给人们留下了久久的惋惜。2005年“感动克拉玛依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尽生命所有的能量,换来眼病患者眼前的一缕阳光;他矢志不渝,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诠释着无私和忘我。

2007年1月13日凌晨7时3分,与病魔顽强斗争了4年的独山子石化职工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董永章大夫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了,在黎明静谧的时刻……他悄悄离去,生怕惊醒了自己熟睡的病人。他走了,在大年飞临的前夕……他匆匆离去,生怕惊扰了亲人和同事们节日的喜庆。独山子被震撼了!周边地区甚至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也被震憾了!人们失声痛哭,悲恸不已。

在董大夫的精心医治下重见光明的患者及其亲属,董大夫的同事、领导、生前好友,无数闻知董大夫感人事迹但素不相识的人,纷纷自发地赶来参加董大夫的追悼会,要看董大夫最后一眼,向自己爱戴的董大夫敬献花圈、挽幛,送好人一程,念好人一路走好。

“天若有情,应寿百年于永章!”多少人内心发出这样的呼唤!

灵堂内,哀乐低回,亲朋落泪,众人哽咽,各界人士痛伤怀;灵堂外,北风呜泣,松柏披白,同悼英灵……

董永章是1994年独山子石化职工医院为引进人才,专门从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入的眼科大夫。在调入前后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怀着一腔对病人的挚爱真情,怀着一腔对事业、对工作的极端热忱,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中勤业敬业。

30多年来,他在眼科常见病和疑难病诊疗中,成功地为一千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术,无一失误。治愈数百例青光眼。使数十名患者重见光明。在眼科学术研究成果中,他填补了我国眼科界1项空白,填补了独山子职工医院7项空白。

30多年来,病人入院手续费不足,他毫不犹豫一下拿出自己上千元的工资垫付。病人住院营养不足,他掏钱为病人买营养品,让爱人在家里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病人床前。病人在医院过春节,他把自己家里煮好的羊肉水饺送到病房,与病人一同欢度春节。病人需转广州中山医院治疗,他亲自护送前往,并为患者排队一天一夜挂上号,联系该院最好的大夫给患者做手术……

30多年来,独山子、奎屯、乌苏、沙湾、额敏、塔城、精河……干部、工人、家属、农民、牧民……老人、小孩、学生、青年……认识的、不认识的,富人、穷人,找他看病的无以数计。他不论哪里来的,也不说什么身份、职位、民族、贫富,都一视同仁。有病就治,有难就帮,看病不看人是他的行医准则。

1994年他被加拿大国际眼科学会吸收为会员,同年被香港现代医学学会授予高级研究员,之后担任新疆医学会眼科学组常委委员。连续8年被评为独山子劳模,1996年被评为独山子“十佳科技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和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劳模,2001~2005年连续五年被评为独山子优秀拔尖人才。

多年来,他共拒收红包100余次,究竟有多少钱无法统计,因为所有的红包他从未打开过就谢绝了。他在参加荷兰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世界眼科论坛会议后,荷兰一家医院以每月3万美元的工资聘请他任职,被他拒绝了。台湾一家企业要聘请他当院长,也被他拒绝了。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国家和独山子培养了爸爸,爸爸要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作贡献,为什么要到国外去呢?爸爸的事业在大西北!爸爸离不开独山子,祖国大西北各民族患者在殷切地盼望爸爸呢!”

1998年6月,他与王开文教授带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睫状视网膜动脉研究》的论文报告,参加了在荷兰皇家科学院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世界眼科学术论坛会议。在会上,他宣读了这篇论文,获得了世界著名眼科专家们的广泛好评,为诊断新疆少数民族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华人眼科学术会上,董大夫与老师王开文又同时登上了论坛,再次发表了学术成果。

1993年至1994年,他就与王开文教授合作完成了另一项研究《眼挫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研究》,这项成果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带着这篇论文参加了加拿大国际眼科学术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加拿大一家医院给他颁发了聘书,欢迎他随时去这家医院,并在每年都会给他寄来这家医院向最尊敬的人赠送的礼物——一支钢笔。

随着他在眼科领域取得日益突出的成就,他的事迹也先后在《新疆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登载。

他深知自己事业的根系发于何处,患者的需要就是他事业扎根的地方,能把所学知识用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拯救病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常说:“科室不在大小,关键看有没有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大夫。”

2002年底,当发现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后,他更有了一种加快为病人服务、为社会尽力贡献的使命感和急迫感。他对一位来访的作家说:“我现在只剩半条命了,能多治一只眼睛,给病人多送一份光明,我死了之后就能少一份遗憾。所以我现在坚持上班,多付出一些,值得!”

每一次手术、化疗之后,他就会带着病躯,出现在病房、手术室、门诊。2006年三四月份,他的病情已恶化了,仍强打精神给病人看病,病人走后,他就疼得趴在仪器上或桌子上。同事们劝他别这样硬撑着,还是回去吧。他说,在家里他心里更难受,到医院来看看病人他心里会好受些。一来病人,他的病就像好了一样,谁也劝不住。

他拼却生命最后的时光,掐着生命的秒表,忍着钻心的疼痛,在病床上,抓紧分分秒秒将一生积累的治疗经验化为弥足珍贵的文字。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四年时间里,他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

2005年,他当选“2005年感动克拉玛依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这样评价:他尽生命所有的能量,换来眼病患者眼前的一缕阳光;他矢志不渝,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诠释着无私和忘我。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

董大夫走了,走得那样牵动人心,走得那样令人惋惜。

独山子一位网民最先在本地最知名、人气最旺的网络媒体“独山子在线”论坛发了一份悼念董大夫的帖子,很快,响应者云集,形成了一个网上悼念董大夫的高潮,跟帖发表悼词者近一百九十人,点击次数突破一万,成了“独山子在线”成立以来跟帖最多的帖子。

董永章同志去世后,独山子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区政协委员们纷纷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这位受各族人民敬重爱戴的好大夫。政协委员彭君燕集中了委员们的想法,提出了《关于开展向董永章大夫学习活动的提案》。

2007年3月2日,独山子党委发出了《关于开展向董永章同志学习的决定》,掀起一个学习董永章、用董永章精神激励职工群众的热潮。媒体加大了对董永章事迹的宣传,相关部门也专门进行策划,通讯、诗歌、纪念文章、专题片等不断推出。新疆日报刊出了长篇通讯《泥火山下的花环》,中石油报道播出了6分半钟。

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光明的使者——董永章。

(原载《独山子石化报》2007年3月6日版《大情至爱董永章》,作者为该报记者王风云、陶红,本文节选改撰)

百年梦想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和加速融入全球化体系,我国对能源特别是海外油气资源的需求和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有关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1.7亿吨,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6%以上。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其次为俄罗斯和东南亚。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经海上运输,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咽喉”通道,而这条通道又时时处在大国的阴影笼罩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每年有超过5万艘客、货、油轮通过该海峡。马六甲海峡西宽东窄,多岛礁、浅滩,战时极易被封锁。另外,这里海盗活动还十分猖獗,对通行船舶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上升,能源战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将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

鉴于上述原因,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在寻求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我国在西部通过陆路直接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这对解决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从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多渠道进口原油,可使我国石油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