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热土丹青
17138300000035

第35章 独山子石化公司时期(石化企业重组)2000年~(3)

热电厂4号机组工程

炼油厂生产装置不断增加,用电量也相应加大,为适应生产需求,热电厂新建了4号机组。此项工程总投资4616万元。2003年11月10日破土动工,2004年12月31日并网发电。4号机组的建成,为石化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了条件。

炼油厂通过不断挖潜改造和扩能建设,使加工手段日趋完善,再加上良好的企业管理,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在全国炼油同行中名列前茅,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的形象炼油厂。

闪光的青春

21世纪,是充满活力的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青年人的世纪。创新与进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创新与进取中,涌现出了一批批青年精英和时代楷模,他们报效祖国于戈壁炼塔、献身石化于平凡岗位,为时代的蓝空增添了绚丽的彩虹。薛魁、徐凯军,便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天山矫鹰

每当看到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那状如鲲鹏腾飞的南大门,总让人联想到展翅翱翔的飞鹰和广阔无际的蓝天。从14万吨乙烯的建成,到22万吨乙烯的成功改扩建,独山子石化公司不但实现了企业规模效益和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熟练驾驭装置,具备吃苦耐劳过硬素质和高、精、尖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他们遍布公司的各条战线、各个车间。青年技师、乙烯车间班长薛魁,便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1991年,薛魁从南京石油学校毕业分配到尚在建设中的独山子乙烯厂乙烯车间当工人。从那时起,“钻研技术、立志成才、做一名合格的石化人”便是他矢志不渝的理想和追求。在深奥无边的石化科技广宇中,他像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不断挑战自己,一次次刺向未知领域的天穹。毕业工作第二年,他在内地兄弟厂乙烯车间实习时,他曾把当地师傅追问得怕见到他,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外培学习中能拿下三个岗位的员工。1994年,他刻苦自学取得英语大专学历,在配合负责独山子14万吨乙烯装置安装质量的过程中,他及时发现乙烯装置403、407、408三个塔与设计图纸不符,存在制造缺陷。经与外国专家和制造厂商据理力争,最终外方确认存在的缺陷,并对三个塔进行了割、焊、补处理,从而保证了装置安装质量。

在一线工作中,薛魁共发现隐患289项、规避8次装置停工事故;他参与的技术攻关,使乙烯生产多项关键指标领先国内同行;所采用的创新操作法被命名为“薛魁操作法”;他先后培养出了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省部级技术能手,54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2004年,他参与的“提高加氢汽油收率”攻关项目取得成功,每年可为公司增效5000多万元。薛魁还和同事们一起彻底解决了乙烯装置生产的“两低一高”难题,使乙烯、加氢汽油收率等大幅度提高,增效近4.5亿元。

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使他终于成为全国石油石化企业技能大赛唯一一位“两连冠”得主,曾两次被授予石化公司个人一等功,两次获得石化公司劳模,集团公司劳模,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第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6年,薛魁被聘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独山子时,他都受到了亲切接见。

蒸馏之子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实现炼油工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技术人才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公司炼油厂蒸馏装置工艺技术员、高级技师徐凯军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徐凯军,1984年从独山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炼油厂蒸馏车间当了一名司炉工。他在生产一线24年如一日,从学徒到班长再到装置负责人,刻苦钻研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促进了车间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998年东蒸馏出常三线酮料时常出现闪点不合格。停工大检修时,他从直径只有1.2米的汽塔塔盘内侧钻入汽提塔下方,发现有4层塔盘被蒸汽吹落在塔底抽出口处。由于他找到了问题,及时修复了散落的塔盘,从而保证了下游装置的正常产品供给。2000年,为解决车间控制电脱盐污水排放问题,他反复做实验,摸索出在不同原油性质变化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破乳剂加注方案,并协同仪表工对电脱盐界面仪表安装导纳,测定界位,界面实现了自动控制,防止了因原油性质变化造成对电脱盐操作的影响,脱盐合格率由82.7%提高到97.5%。此项目荣获炼油厂科技攻关一等奖,东蒸馏装置也实现了特级达标装置。同年,他又参加了石化公司“合理利用东蒸馏减一线”科技攻关小组,提出在不影响塔—4顶真空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塔—4顶负荷,改善分馏效果,将减一线外放液面控制改为流量控制稳定馏出量的建议,并付诸实施,当年实现经济效益144.97万元。此项目荣获独山子石化公司科技攻关一等奖。2001年他被评为中石油股份公司青年岗位技术能手。

二十多年来,他发现并排除60余起重大安全隐患,保证了车间装置“安、稳、长、优”生产。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安全卫士”“蒸馏之子”。

徐凯军曾多次被评为独石化公司和中石油企业先进个人、优秀操作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长、技术能手、劳模等。2004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05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得首批“铁人”奖章,2006年被聘为集团公司常减压装置技能专家,2006年5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独山子石化,徐凯军两次受到亲切接见。

父子同为劳模,同受领袖接见,在独山子传为佳话。徐凯军的父亲徐新才,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五十年代中期转业到独山子炼油厂。他爱厂如家,刻苦钻研技术,在艰苦年代无私奉献,为厂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独山子炼油厂的劳模、自治区五好职工。1958年,朱德副主席视察独山子炼油厂,徐新才受到朱德副主席的亲切接见。1959年,徐新才作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复转军人代表赴京参加全国优秀复转军人表彰大会,又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时代变迁,英模传承,徐凯军又从父辈手里接过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接力棒,并且赋予了它时代的创新精神,为21世纪的美好明天贡献着一个新时代石化人的青春年华和热血。

砥砺奋进的石化总厂

组建班子

石化总厂重组后的领导班子(2000~2006年):

党委书记、厂长 付德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默新社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麦麦提·伊力

副厂长 王明章、吕健

副总会计师 陈鹏飞

副总经济师 于振洲(2004年退休)

整合机构

重组后的独山子石化总厂(区)党委书记兼厂长付德新,是从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优秀领导干部。他自1971年参加工作后,曾任采油二厂修井队工人、指导员,厂宣传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局市党校党委副书记,市局纪委常委、副处级纪检员、局监察处处长,采油二厂党委书记,市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1998年8月调独山子石化总厂(区)任党委书记后,团结党委一班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安全、保稳定,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用人机制,与青年员工开展网络对话,把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科学化、务实化,使之贯穿于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2000年,付德新同志荣获自治区科技兴新贡献奖。2003年,获得“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此刻企业重组,石化总厂已非彼时的石化总厂,企业一夜“瘦身”,由过去集炼油化工全部资产和资源经营于一身的“猛虎”,变为服务炼化、自求生存的“瘦猫”。受任于艰难之时,他书记、厂长一肩挑,要带领总厂全体干部职工摆脱失衡、迎难而上,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着他,总厂上万名职工、家属满怀希望地在看着他。而他不辱使命,带领全厂干部职工扎实苦干,开拓创新,重新整合资产,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大胆闯市场,向一切合法效益和经营空间进击。做大做强主营业务,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围绕炼化生产开辟能源服务和下游产业项目,建起了石化工业园区,开发投产了一批高附加值重点项目,使企业产值翻倍,职工收入不减,企业逐步走上了强势集团良性发展的轨道。

企业重组后,石化总厂首先对机关处室和附属部门进行了重新设置。对下属单位进行了调整和理顺,按类型分为:总厂直属生产经营性单位、总厂事业性经费单位、总厂驻外单位、委托石化公司管理单位、总厂改制法人单位和社会职能单位等。

生产经营性单位:有设计院、工程公司、动力公司、通讯公司、供应处等,这些单位能够创造一些经济效益,是总厂的生产经营性单位。对于这类单位,总厂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了增设和调整。2001年增设了液化气公司。2002年增设了晟通热力公司和众鑫房地产公司。2003年成立了营销公司和绿化保洁公司。2004年化工厂建成,石化总厂开始有了第一个直属石化生产单位。2005年底又对一些单位进行了整合:将设计院与基建工程公司(众恒公司)合并为工程公司;将物业公司、供热公司、液化气公司、房地产公司合并为公共事务管理公司;将文体中心、接待处、天云公司合并为文体接待服务公司。

事业性经费单位:教育中心、离退处等为纯费用单位。职工医院、经济民警队、电视台、报社等为费用补贴单位。2005年底,电视台和报社合并为新闻传播中心。

驻外机构:设有乌鲁木齐、北京、上海、西安、郑州、成都等6个办事处。对这些办事处鼓励其创收,以减少对其补贴。

托管单位:原炼油厂的仪表、电修、钳工、检修4个车间和乙烯厂的仪表、电气、钳工、检修共8个车间交由石化公司托管。2003年,炼油厂检修和乙烯厂检修合并到炼建公司,其余6个车间交石化公司完全托管,自求收支平衡。

改制法人单位:总厂改制法人单位有机械公司、炼建公司、运输公司、天利实业总公司、正力公司、独山子大酒店等,对这些单位实行自主经营,总厂对其实行有效监管。

天利高新:天利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属总厂参股的上市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

社会职能机构:石化总厂重组前与区政府相应机构合署办公的一些社会职能机构,如公安分局、城管监察中队、卫生防疫站、人防办等,在石化总厂重组时按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逐步移交给了区政府,实行社会化管理。

社会事业及服务机构:原石化总厂所属的5所小学、3所幼儿园、各居委会、绿化中心、路灯管理等机构,也随着企业重组,逐步移交给了区政府。

盘点人员

石化总厂重组后,原总厂约半数职工被划分到了石化公司,石化总厂尚余职工6000多人。石化总厂除正式职工外,还有3000多雇用工(自行用工),使用雇用工的单位有绿化保洁公司、炼建公司、运输公司、机械公司、动力公司、公共事务管理公司、文体接待服务公司、离退处、驻外办事机构以及天利实业等。石化总厂重组后使用雇用工解决了一些人员的就业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依托主业全面出击

保服务

重组之后石化总厂为厂区生产及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水、电、气、暖、通讯、运输、供应、设计、检修、基建、监理、环卫及生活后勤等各方面。2006年,全年供水量达到3103万立方米,供电量达到8.85亿千瓦时,供暖面积达到253万平方米。在为炼化生产服务的同时,还直接参与和承担了石化大项目部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

谋发展

重组之后,石化总厂下属单位大多都是辅助生产、生活后勤和事业服务的单位,盈利单位少,费用单位多,如何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自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职工利益,实现整体“盈亏持平”,就成为了石化总厂重组之后的经营目标。为此,石化总厂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措施:

在区内市场方面:尽量承接石化公司和厂区内的各项生产和生活服务项目,以减少项目外包,避免效益流失。

在区外市场方面:努力开拓力所能及的设计、施工、监理、钻井、通讯、电力安装等方面的项目,以增加收入。

在国外市场方面:炼建公司承接了苏丹国喀土穆炼油厂的检修及生活区的建设;天利高新在国外联营办厂;天利实业扩大了煅烧焦和预培阳极等产品的出口创汇。

石化总厂除采取上述措施外,更注重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先后投资建设了原油储罐、成品油罐、甲醇装置、透明质酸装置、变电站、四水源等项目实体,这些项目为总厂增加了投资收益,更为石化主业日后持续发展积聚了能量。

2005年6月,石化总厂完成了工商登记,成为独立法人企业,投资计划可在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单列,这为石化总厂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5年,石化总厂全年完成服务收入6.9亿元,投资收益1008万元,集团公司补贴2134万元,合计收入7.21亿元。总成本及缴纳税金,合计支出7.20亿元,实现盈亏基本持平。

2006年,石化总厂资产总额达到了17.37亿元(含改制法人单位)。实现合并报表收入12.17亿元,其中,直属单位实现收入9.55亿元,集团公司补贴额2134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盈余。这是石化总厂在保证职工工资平稳增加的前提下,连续第7年的整体“盈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