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新疆
17137400000020

第20章 回响在草原深处的英雄史诗

当我弹起心灵的琴,我的心底就是无际的乐园,那迷人的歌像百灵飞窜在麦西热甫乐曲中间。十二木卡姆套曲像是十二个月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田,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万众欢乐的源泉。

草原游牧民族都是诗的民族。中国三部最伟大的史诗有两部产自新疆,它们是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卫拉特蒙古人的《江格尔》。由于信奉藏传佛教的原因,另一部史诗《格萨尔》也在新疆蒙古族生活地区广为流传,只是名称略变为《格斯尔》。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流传范围包括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和阿克苏、伊犁、喀什、和田等地有柯尔克孜族人居住的地方。

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人与中国柯尔克孜族人是同一个民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等地的柯尔克孜族人聚居区也有《玛纳斯》流传。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历史上的一位英雄,史诗《玛纳斯》讲述了从玛纳斯出生到他的第七代子孙,为了民族的自由幸福,与侵略者、压迫者不屈战斗,以及为了兄弟部族而英勇征战的故事。玛纳斯是个凡人,但在柯尔克孜族人的心目中却是位神圣的人物,柯尔克孜族人以玛纳斯为战斗口号,高呼着“玛纳斯”进行战斗或拼搏竞争。

史诗《玛纳斯》主要靠口头传播而流传,因此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或变体。世界《玛纳斯》研究者公认中国柯尔克孜族中流传的《玛纳斯》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生活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可以完整演唱8部《玛纳斯》,总共长达23.2万多行,长度是著名的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14倍。史诗《玛纳斯》的第一部讲述的是英雄玛纳斯从诞生到战死的传奇一生,之后的7部讲述的是玛纳斯的七代子孙的战斗故事。如此浩繁的巨著,融合了文学、音乐、历史、哲学、民俗学的种种要素,可以说是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

从史诗《玛纳斯》中,玛纳斯带领人民与压迫者卡勒玛克人战斗的情景来判断,史诗描写的时代应当是蒙古大军横扫亚洲北部和中亚地区的13世纪初期,其中蒙古人中的一个“卡勒玛克”(即卡尔梅克,主要指吐尔扈特部蒙古人)部族曾长期统治柯尔克孜人,因而引起了这两个都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之间长期、尖锐的斗争。柯尔克孜人把自己民族英雄的事迹概括于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故事中,用民间史诗的形式流传后世。

在过去,柯尔克孜族中识字者极少,像居素甫·玛玛依这样能完整演唱8部《玛纳斯》的艺人无疑是天才人物,成为柯尔克孜族的民族瑰宝,受到人们的崇敬。

民间的史诗是靠吟唱来流传的,因此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作品。优美的诗句、引人入胜的音乐和摄人魂魄的英雄故事,对于在草原上游牧的柯尔克孜人来说,无疑是一顿文化与精神的大餐。因此,史诗《玛纳斯》自古以来受到柯尔克孜人的热爱,在柯尔克孜人中传承不息。

《江格尔》是卫拉特蒙古人的英雄史诗,最早产生于西蒙古集团卫拉特蒙古人之中。专家们根据史诗中描写的地名、地貌和生活情景,判断史诗产生的年代是在13世纪末以后,17世纪以前。

史诗主要流传在新疆天山南部和北部的蒙古人之中,这些蒙古人是卫拉特蒙古四大部即准噶尔部、吐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后裔。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蒙古国西部的蒙古人中以及中亚一些卫拉特蒙古人居住的地方,也有《江格尔》流传。

由于长期处于民间口头流传状态,《江格尔》的变体和不同版本很多。有人认为史诗有80多章甚至100章,多数人倾向于早期的史诗应当在70章上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宝贵的章节散失了。目前,蒙古国出版的《江格尔》累计为27章,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演唱大师朱乃收集和发表的《江格尔》有25章,随着收集和研究的深入,应该还会有新的章节被发表出来。

江格尔是英雄史诗《江格尔》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理想化了的传奇人物。相传在天神开天辟地以后,在阿尔泰山西麓、额尔齐斯河畔,蒙古卫拉特部在塔海·兆拉汗的率领下,在希克尔海边建立了宝木巴王国——一个没有孤儿、没有鳏寡、没有流浪和冻饿的人间仙境。在宝木巴,天上下着温柔的小雨,人人都停留在18岁。当王位传到第三代汗王乌琼·阿拉达尔时,王后生下一个肉球,从肉球中出来的就是江格尔,他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而且力气出奇地大,把老山羊皮褥子都蹬破了。父王乌琼·阿拉达尔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高兴得放松了警惕,被西边的魔鬼高力金率领一万多黑马军攻破了宝木巴王国。幸免于难的江格尔两岁便成为孤儿,被人收养,在苦难中成长,并在天地神灵的佑助下练就了神奇的本领。他三岁战胜恶魔,以后继承了王位和祖辈的遗志,恢复了宝木巴王国,并为了500万人民的安定和幸福,带领12位雄狮般的英雄、33位虎将和6012个勇士,东征西战,与各种各样的魔鬼进行殊死搏斗。

史诗《江格尔》塑造了英雄江格尔、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老英雄阿拉坦·切吉、孤胆英雄洪古尔、天下第一美男子彦明、美丽贤慧的阿盖·夏布达勒王后等在卫拉特蒙古人中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史诗不但是卫拉特蒙古人文化的宝库,还是卫拉特蒙古人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民族性格的鲜明写照。

史诗《江格尔》语言优美,是卫拉特蒙古人文学语言的代表作,吟唱史诗的音乐优美丰富,非常有感染力。

“达斯坦”意为“叙事长诗”,是以说唱长篇韵文故事为基本特征的。作为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达斯坦”曾经使天山南北牧民部落和绿洲居民的生活斑斓多彩。达斯坦在文学性、语言、容量、内涵、美学价值等各方面,都大大高于民间曲艺。准确地说,达斯坦是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以民间说唱为手段进行传播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演唱达斯坦有专门的“达斯坦奇”。

哈萨克族的达斯坦更具有“唱诗”的特点。在19世纪的“英明诗人”、“诗歌的鼻祖”阿拜·库纳伊拜之前,哈萨克族曾经长期缺乏以文字为媒体的文学创作,而马背民族又是歌唱的民族,所以传统文学的传播主要由民间说唱艺术家“阿肯”在冬不拉的伴奏下以说唱的形式来完成。

哈萨克族达斯坦按内容归类有英雄达斯坦(包括历史叙事达斯坦)、爱情达斯坦、新编达斯坦。目前收集到的哈萨克族达斯坦有200多部。与各民族的长诗一样,哈萨克族达斯坦也是古代哈萨克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哲学、宗教、军事、习俗的百科全书。

哈萨克族英雄达斯坦的代表作品有《阿勒帕米斯》《英雄塔尔根》《骑黄马的猎手》《哈米巴尔》《胡布兰德》《甘布拜》《阿尔卡里克》等。

爱情达斯坦的代表作品有《科孜少年与巴彦美女》《季别克姑娘》《萨里哈与萨曼》等。其中《科孜少年与巴彦美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的篇幅也最长,有3万多行,大约是9世纪前后的作品。

新编达斯坦并不一定是现代人的新作,其中多数作品是古代哈萨克人的作品,称它为“新编”主要是因为有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比如哈萨克族达斯坦中的《一千零一夜》《巴赫提亚尔》《托提那玛》和《四十个大臣》等,故事情节是外来的,但是经过了哈萨克族文学艺术家的再创作,用哈萨克族达斯坦的形式表现,成为哈萨克族的文学作品。

哈萨克族达斯坦于2007年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

公元9世纪以前,维吾尔族是游牧民族,以后转为农耕,文化艺术的积淀极其丰厚。文学中诗歌最为发达,长诗“达斯坦”自成体系,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文学体裁。

目前对“达斯坦”的定义是“民间叙事长诗”,但是与其它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不尽相同的是,维吾尔族达斯坦中既有诗的成分,也有散文,还有人物的对话;在演唱达斯坦的时候,散文部分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叙述,而属于诗的韵文部分则以歌唱的形式叙述,还要调动戏剧式表演手段演绎达斯坦中各类人物。

维吾尔族达斯坦按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英雄达斯坦、叙事达斯坦、爱情达斯坦和宗教达斯坦四大部分。英雄达斯坦的代表作品有《乌古斯传》《英雄铁木尔》《坟墓之子》《玉素甫·艾合买提》等。在《乌古斯传》中,叙述了乌古斯的诞生、成长以及成为可汗的经历以及乌古斯可汗的征战事迹,其中包括古代维吾尔族人的创世神话、民族起源传说、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爱情达斯坦的代表作品有《卡迈尔夏与谢米斯加纳尼》《乌日丽卡—艾姆拉江》《赛努拜尔》《艾里甫与赛乃木》等。其中大部分成为维吾尔族传统爱情故事的经典之作,有的(比如《艾里甫与赛乃姆》)被改编成舞台剧。维吾尔族达斯坦以达斯坦奇家族间或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方式代代相传。

2007年,维吾尔族达斯坦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