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林则徐大漠履险(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7131000000009

第9章

英军占了香港以后,又沿珠江向内陆进攻。在虎门保卫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守军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不断地向当时还未被革职的琦善请求支援,但琦善拒发救兵。关天培与将士们浴血奋战,用佩刀与冲上来的英兵肉搏,关天培身上多处负伤,仍挥刀奋勇砍杀英兵,最后与守军将士一起战死在炮台上,为大清国壮烈捐躯。

虎门要塞失守,英军矛头直指广州城。无官无权的林则徐和邓廷桢焦急万分,奔走在珠江沿岸察看地形,选择设防地点,筹划抗守方案。正在焦急等待朝廷命令的时候,“靖逆将军”奕山奉皇上的差遣到了广州,接替琦善主持广东方面的战事。林则徐急不可待地拜见了奕山,向奕山提出了六条御敌建议。奕山似笑非笑地看着林则徐,心里在想:“看把你急得!大清国的江山是我们满洲人的,又不是你们汉人的,你们不过是我们满洲人的奴才而已,我都不急,你着那份急干吗?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主子不急奴才急,闲操心!”他嘴上却说:“林大人的妙计良策使在下如同拨云见日,多谢林大人为国操劳担忧。不过,至于御敌嘛,本将军已有良策,就请林大人放心地歇息几日,等候皇上的处置吧!”

这位奕山,是皇族中人,道光皇帝的近亲,官居御前大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次道光皇帝封他为“靖逆将军”,对他出面平定广东外患寄予厚望。

林则徐在奕山面前碰了钉子,心事重重地回了寓所。

奕山有何御敌良策呢?此人既为大清国的靖逆大将军,必然有其异于常人之处。他认为,洋鬼子红发绿眼,定然是鬼无疑。

既然是鬼,就应以驱鬼之术御之。鬼所最惧者,无非桃剑仙符、鸡犬之血和人粪马尿。他下令广州全城百姓三天不得刷洗马桶便瓮,等那里面盛满了粪便,一律封好交到就近军营,大将军自有妙用。

待集齐了七七四十九个涂着红漆的满装马桶,奕山令军师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请来一班道士神汉,站在炮台顶上,指捏用天书写就的“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黄裱纸咒符,手挥桃木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指着海湾里停着的英国兵舰作驱鬼状。奕山又令兵丁们将那些马桶捆在大炮炮口上,点燃火药,将马桶射向敌舰。

英舰上的英国官兵正在像看马戏似的遥观着中国炮台上的表演,猛然间见炮台上腾起一阵浓烟,随着隆隆之声,一片桶状之物从空中越过海面,直朝兵舰飞来。英国人哪见过这种东西?

以为是中国人新发明的秘密武器,急忙开船躲避。但是为时已晚,几只马桶已经落到船上,爆裂之处,黑黄色的粘液四处飞溅。

其余的马桶砸在兵舰旁边的海面上,激起浪花,木桶开裂,浊流翻滚。一时间船上船下臭气熏天,差点把这些洋兵们熏得背过气去。洋兵军官一看不好,慌忙指挥兵舰掉转船头,仓惶逃窜而去。

奕山第一仗便大获全胜,他号令全军收拾刀枪,高唱凯歌班师回城。奕山断言,有他靖逆大将军在此,洋鬼绝不敢再来作祟。

他将各要塞炮台的守军全部撤进广州城,吹吹打打,海吃海喝,庆贺中国从此永绝鬼患,同时命人起草向道光皇帝报捷的奏章。

奕山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马桶将军”的雅号。

岂料英国人认为这个玩笑开得有些过分,待他们用海水洗净了兵舰上的污物,便掉转船头,气势汹汹地朝中国炮台开来。

到得近前,才发现炮台上的中国守军不知何因全部撤走,炮台早已成了林雀海鸟栖息求偶的场所。

英军于是将兵舰泊于珠江口,派兵登陆,一路未遇到抵抗,直杀到广州城下,在争夺广州城外的制高点四方炮台时,才与少量清军和一大群挥舞大刀长矛的中国老百姓发生了一场血战。

用他们的话说,这场战斗严格地说不是战斗,而是掌握了先进军事技术的英国军人对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人的一场大屠杀。

四方炮台失手了。英军占领了四方炮台后,在炮台上架起他们的大炮,炮口对着广州城,居高临下地向广州城里开炮轰击。

英军炮弹击中了广州城内的两个火药库,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兵丁和百姓哭爹喊娘、四处躲逃,广州城内一片混乱。奕山喝多了庆功酒,正在睡觉,被喊醒的时候腮帮子上还挂着口水。等他终于听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以后,如果不是背后倚着床栏杆,他早就瘫倒在床上了。手下人带着哭腔不停地问着他:“大将军,怎么办?怎么办……”

他渐渐地回过神来,知道这时候没人给他下旨拿主意,只能靠他自己决断。他眼睛一瞪吼道:“还能怎么办?快挂白旗!再迟一点,洋人的炮弹就要打到我的床上来了,难道你们想借洋人之手谋害我不成?”就这样,广州城挂起了白旗向英军乞降。

在英军的炮管和枪口之下,靖逆将军奕山与英军签订了《广州和约》。名为和约,实为奕山的投降契约。

道光皇帝就是靠着这么一帮子人来维护他的一统江山、天朝皇威。可是,道光皇帝对这些败家子却有着割舍不下的偏爱。

在英军占领香港以后,全国皆骂琦善卖国,道光皇帝也感到极丢面子,盛怒之下,要给琦善处以斩监候,想要琦善的脑袋。对奕山和在浙江镇海、定海、宁波保卫战中弃军逃跑的奕经,也分别给予革职处罚。可是到了第二年,道光皇帝又决定赦免琦善、奕山、奕经,重新起用。朝野谴责之声又起,道光皇帝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表示“朕无知人之明”,宣布革去这三个人的新职,令其回家反思自己的罪过。然而仅仅过了半年,道光皇帝就又任命琦善为西藏办事大臣、奕山为和阗办事大臣、奕经为叶尔羌参赞大臣。这几个宝贝也确实为清王朝露脸,尤其是那个投降将军奕山,在和阗没干几天便被调到了惠远城当伊犁参赞大臣,道光皇帝临死前的1851年1月(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任命他为伊犁将军,把大清国的西北门户交给他看管。咸丰皇帝登基以后,仍把奕山当宝贝,让他当了黑龙江将军。奕山到了黑龙江以后仍然是整天吃喝玩乐,连辖地的范围、地势、走向等基本情况都不知道,在与俄国划定边界的时候,他稀里糊涂地把满洲祖宗的发祥地上的大片领土拱手让给了俄国,并在1858年5月28日与俄国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这是后话。

事情到了这种程度,就不仅是没有知人之明的问题了,而是道光皇帝顽固的血统意识在作怪。对林则徐的处罚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采取了从重、从严、紧抓不放、一整到底的态度。奕山在广州战败投降是在1841年5月间的事,而在1840年的10月3日,道光皇帝就已经下旨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查办了林则徐。1841年的4月16日,道光皇帝下旨给了林则徐四品卿衔到浙江去,听候下一步的安排。可是在广州战败之后,道光皇帝于1841年6月28日下了一道圣旨,旨曰:前任两广总督林则徐,经朕特给钦差大臣关防,办理广东事件。继复令其实授总督,全省军务,皆其统辖。既知兵丁染习甚深,便应多方训导,勤加练习,其于夷务亦当德威并用,控驭得宜,乃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邓廷桢业经革职,林则徐著革去四品卿衔,均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即由各该处起解,以为废弛营务者戒。

一些人为朝廷辩解说,这是因为英军战船进逼天津的时候曾提出,清政府如果不惩办林则徐的话,英军就要进攻北京。为了国家的大局着想,为了使百姓免遭涂炭,只好忍痛惩办了林则徐,施个苦肉计给洋人看看的。然而,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和英军从天津退回广东沿海在前,琦善和奕山卖国投降、辱没皇颜国威在后,林则徐早已与琦善和奕山造成的恶果没有关系,道光皇帝这样从重惩办林则徐,岂不是欲加之罪吗?

是年,因鸦片战争而起的人祸还没完,天灾又来了。1841年8月2日,黄河在河南开封附近的祥符河段突然决堤。浑浊的黄河水冲出大坝,一泻千里,河南和安徽两省的五府二十三州县尽成泽国,原先人烟鼎盛的中原大地,现在汪洋一片,了无生息。侥幸没被淹死的人拥挤在坡地或树杈上,饥饿得易子而食。洪水还围住了开封城,百姓与城外来往只好以木盆、瓦缸为舟。黄河在中原一带的河段,由于连年防洪筑坝,河岸不断加高,又因为黄河泥沙淤积,河床也不断地升高,有些河段河床高出平地,使黄河成为一条地上悬河。河高而城乡地面低,河堤一旦决口,其势如天柱倾、苍穹裂,洪水自空中往地上倾泄,铺天盖地,瞬息千里。

现在,洪水还在滔滔不绝地从决口处往外流,如不及时堵住决口,受灾面积还会迅速扩大。虽然淹死的大都是草民百姓,而草民百姓不过是统治者的牛羊,可是没了这些牛羊,谁来供官府驱使,朝廷靠谁来供养?再说,洪水必然造成灾民饥寒交迫,冻急了饿疯了的人群对生活无望,一旦有人扇动,必然揭杆造反,亡命之人又不怕死,其对朝廷统治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前朝李自成扯旗造反,就是事起于灾荒,并专在穷人和灾民中发展队伍,结果一个放羊娃出身的小小驿卒却把大明王朝给推翻了。清朝建国之后,历代皇帝都是以明朝的灭亡教训来告诫皇子皇孙,万不可重蹈明朝的覆辙。为了皇权永固、江山永保,帝王就得常怀爱民之心,这是帝王统治之术中的基本常识。因此,黄河水灾是国事之最大者之一,决口必须尽快堵上,灾民也要立即赈济。

赈济灾民这事好办,因为掌管着钱粮物资,油水极大,很多人会争着去干。惟独这治理洪水、堵截黄河决口,是个难办的差事。黄河决口在那里摆着,堵上没有一眼就看得见,这是个硬指标,不好弄虚作假的。治理河灾得勤恳操劳、尽心尽力才行。可是搜遍皇帝最偏爱最倚重的王公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揽这个差事,而且这帮子人也的确干不好这件大事。正在道光皇帝为河灾之事急得抓耳挠腮、撅嘴皱眉的时候,军机大臣兼东阁大学士王鼎出来说话了。他说能在这危急时刻治理黄河水灾的,非林则徐莫属。林则徐过去在历任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处大员时,十分重视当地的水利。因其治水有方,是有名的水利专家,著有治水专著《畿辅水利议》,朝廷还曾任命他为东河总督,专事治理黄河的工作。现在,能消皇上心头之患、能解万民于倒悬的,也只有林则徐了。王鼎还说,如果皇上恩准让林则徐治理黄河水灾,他王鼎愿舍上老命,领命督办黄河河工。

只有到了这种时候,道光皇帝才切实感觉到林则徐是一个缺少不了的人物。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841年8月19日)内阁和军机处向南方有关地方发出的廷训说:

奉上谕,本日已明降谕旨将林则徐发往东河效力赎罪矣。前有旨将该革员发往伊犁,即由浙江起解。如该革员尚未起程或离浙江省不远,即飞饬沿途地方饬知:即令该革员迅速折回东河,无稍迟延,将此谕令知之。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