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17127700000036

第36章 金字塔是坟墓吗(2)

从理论上来说,经过这么伟大的发现,大金字塔到底是谁盖的、为什么而盖的等疑问,应该终于有了答案才是。但是,谜底揭晓,谜题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卫斯的证据,有许多令人起疑之处:

1.胡夫的名字,除了减压室以外,大金字塔的任何地方都不曾看到。

2.胡夫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如此庞大建筑物中如此偏僻、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3.如此一个什么碑文都没有的建筑物中,居然会发现这样的涂鸦记号。

4.只有在五个减压室的上面四个中,找到文 字记号。因此,人们不禁要怀疑,如果最下面的减压室也是卫斯发现的话,他是否也会顺利发现上面有文字记号(事实上,最下面一间是在卫斯70年前,由纳坦尼尔·达魏生发现)?

5.石工记号的象形文字中,有好几个写反的,还有几个无法辨识意义,另外,还出现文法和拼字的错误。

“库存表石碑”显示大金字塔不是胡夫所建

虽然要找出决定性证据来证明卫斯是伪造者相当困难,但是古埃及学者毫不起疑地全盘接受卫斯的说法,也颇令人感到泄气。根据在开罗博物馆中的一块显然不像膺品的长方形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记载,显示胡夫不可能建造大金字塔。但是学者们不但迫不及待地接受卫斯的说法,而且对凡与卫斯的说法互相抵触的证据,完全不屑一顾。

这块用石灰岩做成的石碑,一般称为“库存表石碑”,是19世纪一位法国考古学者奥古斯特·玛利艾特在吉萨发现的。石碑的文字给当时学者相当大的震撼,因为根据它上面的记载,狮身人面像和大金字塔早在胡夫继位以前便已经存在,不可能为胡夫所建造。碑文还提到魔法女神爱瑟丝,并称呼她为“金字塔女王”,暗示金字塔其实是为了献给她,而非为胡夫而建。另外,碑文还强烈暗示,胡夫王的金字塔其实为大金字塔东侧三座附属建筑之一。

“库存表石碑”中的说法不但和正统派学者所编篡起来的古埃及年代史相去甚远,而且还正面挑战了过去正统派“金字塔就是王墓,而且它的惟一功能便为王墓”的理论,难怪学者们不愿意相信,也不经深入调查,便直接贬低“库存表石碑”的历史价值。美国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詹姆士·享利·伯烈特表示:“如果这石碑是胡夫时代的作品的话,无可讳言的,其意义必定非常重大。但是从内文中不难看出,其文字为后代撰成……”

伯烈斯特所谓的“后代撰成”,是因为从象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他判定石碑上的文字并不在 第四王朝,而在更后的时代中写成的。所有古埃及学者都同意伯烈斯特的分析与结论。当今学者之间的共识是库存表石碑,应该是在第二十一王朝,也就是胡夫王朝的1500年以后刻成,因此应该把它当做一件历史幻想来处理。

就这样,正统学派只因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有问题,就对“库存表石碑”内记载的冲击性文字视而不见地一脚踢开,完全不考虑这个石碑为第四王朝时代真品的可能性(就如同新英文《圣经》为从旧有《圣经》版翻译而成的一样)。但就是这同一批学者,却对疑云重重的“石工记号”中所传达的讯息全盘接受,对那些记号中许多启人疑窦之处视而不见,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学者们为什么如此公然地采取双重标准?是因为“石工记号”传达出来的讯息与正统学派对大金字塔的见解完全相同,两者皆认定大金字塔就是胡夫的陵墓;而“库存表石碑”传达出来的讯息驳逆了正统学派的理论吗?

与众不同的三座金字塔

当时间指向早晨6时,阳光从胡夫王和卡夫拉王的金字塔顶上泻下,将金字塔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曼卡拉的金字塔比另外两个金字塔要矮上61米。惟一能够支持确有盗墓者说法的“证据”,便是坟墓内空无一物,连木乃伊都一并不见了。但是这说法的前提是,坟墓内必须先有东西,才能够被盗。其他,尤其是金字塔内现场的所有证据,明白地显示出来的是,其实从来就没有盗墓者进入过金字塔,不仅因为纵向坑道太狭窄,真正的宝物无法通过,更因为胡夫王的金字塔有一项非常大的特色:在回廊或通道或房间的墙壁上,我们看不见任何的碑文或装饰。卡夫拉王和曼卡拉王金字塔的情形也相去不远。换句话说,三座外形宏大、令人惊异的金字塔内,竟然没有一个文字称颂那理论上永眠其中的法老。

这种做法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埃及其他的王墓,没有一个不装饰得富丽堂皇。走过埃及历史陈迹,没有一处法老的王墓不是大量地、彻底地被华丽装饰,而且墙壁上更画满了各种仪式性语言和祈祷文,以送死者一路上天,得到永生(例如在吉萨南方52千米沙卡拉地方的第五王朝的金字塔就是如此)。

根据一些古埃及学者的说法,第四王朝的开朝法老,也就是胡夫的父亲斯奈夫鲁王,曾在离吉萨南方58千米的达斯尔地方,同时建造了“曲折”和“红色”两座金字塔。但这个说法本身便大有问题:假设金字塔真的是法老陵墓的话,为什么一个法老会需要两个坟墓来埋葬自己?还有一些古埃及学者认为梅登地方的金字塔“崩溃”也是他造的(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坚持,那是第三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胡尼建造的)。除了上述的几个法老以外,古王国时代曾经建造金字塔的,就只有第三王朝第二个国王宙赛和继承他王位的赛汉克特王。据说宙赛曾在沙卡拉地方,建造起有名的“阶梯金字塔”,赛汉克特也将他的金字塔建在沙卡拉。正因如此,尽管金字塔内没有碑文,但是一般人都认定,在吉萨地方的三座金字塔,一定非胡夫、卡夫拉和曼卡拉三王莫属,而且一定非是陵墓不可了。

所有的金字塔中,没有一个被发现里面有法老的遗体,或任何王室葬体的痕迹。在梅登的“崩溃金字塔”中,甚至连石棺都没有。

赛汉克特在沙卡拉的金字塔中虽然有石棺(埃及考古厅1955年发现的),不过从被放入金字塔后便没有人打开过,几千年来的盗墓者也从来没有找到过的赛汉克特金字塔内的石棺材,当埃及官方打开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

这种事应该如何解释?为什么法老们要在吉萨、梅登、沙卡拉、达斯尔等地方,堆积起2500万吨的石块,惟一的目的只是要储存一副空棺材?如果只是一两个法老有妄想狂或许还说得过去,但是如果那个时代每个法老王都无缘无故地挥霍无度,建造没有用的金字塔,原因便令人费解了。

为什么胡夫、卡夫拉、曼卡拉要与众不同呢?难道那几个金字塔并非要建来当坟墓,而另有更深沉、令人难解的用意?难道吉萨金字塔为传承某种阿拉伯深远传统,其实在第四王朝开始前便早已建筑完成?难道负责建筑吉萨金字塔的,是一些很早期便从更高度文明地方来的建筑师?

最令人困惑的事件

在吉萨高地一带,除了三座金字塔,到处可见到三位法老王的名字,以及和他们的名字关联的记述与物品,例如包括三座坐落于大金字塔东侧在内的六个附属的金字塔中,里里外外都是有关三位法老的记事。

由于从几个附属金字塔的外表看到的证据,的确有许多暧昧不明之处,使得古埃及学者仍然能坚持己见,主张金字塔为“陵墓,而且只有陵墓一个用途”。这一点令人感到非常不解。

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古埃及学家用来证明金字塔为陵墓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用来证明它并非如此,而且正反两论都说得过去。例如,三座大金字塔之间“关系紧密”,以及第四王朝三个法老的名字频频在吉萨各地出现,过去一直被学者解释为此三位法老,先后为自己的坟墓而动土兴建的,但也不防解释成金字塔在埃及王朝建立前便早已存在于吉萨高地,而在胡夫、卡夫拉、曼卡拉等法老王即位后,立刻模仿原先便存在的三座大金字塔,建造了一些比较附属性的小金字塔,以宣誓自己与大金字塔建造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以便继承那些无名大金字塔建造者的盛名。

除了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其他金字塔大都外表分崩离析,已相当荒芜,只剩下大量的瓦砾,几乎看不见原始形状。从一些尚称完整的装饰用石板中,可以看出原始的做工相当粗糙,与年代更为久远的吉萨金字塔的精致是无法相比的。从一般的历史角度,我们很难解释这种现象。通常我们认定人类文明必须是贯穿一定的进化过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年代接近的文物通常要比年代久远所建造的物品要精细、成熟才对。但是这个说法无法适用于埃及金字塔。从理论上讲,建造于比较后期的金字塔,不论在设计、建筑技术上,应该都优于吉萨的金字塔群;因为,按照正统学派古埃及学者的看法,后者至少比前者要古老上200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吉萨的金字塔建筑更胜于其他。大部分古埃及学者对这一点也知之甚详,但是没有人能够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问题的中心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吉萨的三大金字塔都像是积蓄几百年、上千年的建筑技术与经验,而凝聚出的经典作品。但是,各种考古证据却显示,它们是埃及最早期建造的金字塔。也就是说,这三座金字塔不但不是埃及人成熟作品的典范,反而是初次尝试建造这种大型建筑的作品。

更令人费解的事还有很多。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因吉萨的三大金字塔而永生。不论从石块的重量、堆积的高度、建筑的精密与困难度来看,这些金字塔不但前无古人,更后无来者,是独一无二的。就在这三座金字塔完成后不久,在它们的下面,又出现了 第五、 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果然在建筑品质上,比三大金字塔要粗糙许多,然而,却成为永久性保存古代文献的善本或翻译本的殿堂。这些文 献,和三大金字塔一样,在象形文字的艺术成就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睥睨世界,无人能及。

简单地说,就如同吉萨的金字塔一般,金字塔经文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在舞台的正中央出现,并前后担任了100年左右的主角,接着,又消失于无形,从此没有同类的文物能够超越它的成就。

当年,肇始创造经文 ,将它们雕刻于神庙的国王、圣贤们,想来应该知道他们何以而为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全盘性的计划,如何在第四王朝(建筑品质优秀但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的建筑),与 第五、第六王朝(建筑品质低劣但残留有大量碑文的建筑)之间,建立起强烈的关联性才是。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不过问题的症结在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建造了哪个金字塔。我们所知不多,能够掌握的史实也太薄弱,所以无法支持正统派学者的“金字塔陵墓论”。如果肯诚实面对能掌握的史实的话,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并不清楚金字塔到底是谁建的,也不清楚是在哪个年代建的,更不清楚它们的功能在哪里。

包围在无法穿透的谜团中,金字塔世世代代迷惑着我们。我们从沙漠中定神凝视,恍惚间感觉金字塔正越过沙丘,大步向我们的方向跨越而来……

坟墓说的矛盾

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你是一个法老,希望死后身体能够永世保存,不受损伤的话,你会选择:(一)对自己让以后世世代代大肆宣传,让我们知道你被埋葬的地方,还是(二)选择一个秘密、无人知道的地点,绝不告诉别人,而别人也没有办法找到?

答案很明显,当然是后者。大多数古代埃及的法老王也都选择了后者。

那么,如果大金字塔真的是王墓的话,为什么要造得如此恢弘显耀?何以要造成这么一个面积52平方千米、高156.7米的大塔?或者,我们可以试问,如果目的只是在保护、隐藏胡夫的遗体的话,何以要把金字塔设计成如此引人注目与遐思,而且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下,都未曾停止地蛊惑着盗墓者、探险家不顾一切地设法闯入呢?

建筑大金字塔的建筑家、石工、测量师、技师才气横溢,不可能不注意到此最基本的人类心理。金字塔集合了工作者强烈的企图心,卓越的技术与美感,深沉的观察力,与对象征事情及形式的理解。因此,他们即使在那久远的过去,必定也万分理解自己建造出来的是一座亘古不灭的明灯,永远伫立在尼罗河西岸的高地,眺望世人。

当初设计金字塔,难道不是在引诱智慧高超、好奇心强烈的后代人,为解开不解之谜而前来探险的吗?

简单地说,当年建筑金字塔的人一定是经过神秘的规划,才建造成此等永世炫耀心念的宏伟建筑物。他们必定料想到后世会有人侵入它,会有人精密地测量它,而人类会因它的存在,永远铭记着被埋藏在古代最深层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