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17126300000009

第9章 放宽心境,平和为大智慧(4)

胡亥称帝后,马上就露出了昏庸残暴的性格,先是骨肉相残,后又严苛地诛罚大臣,还没有节制地役使人民。直至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看到国家即将大难临头,李斯才想到保国,谁想胡亥不仅没听他的话,反而斥责了他。没办法,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禄,再也不向他进言,只是一味地讨好胡亥。但是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他俯仰于赵高和胡亥的结果就是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并最终被其所害,父子双双被腰斩于咸阳市。在临死前,他想到自己在上蔡做一个平民百姓时的自由自在,虽然没有荣华富贵,可是却很快乐,他哭着问儿子:“我想要再次和你们一起牵着猎狗去追逐狡兔,这样的日子还能再有吗?”

李斯为了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和高位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但这样做也并没能保住他的性命及富贵。贪图富贵名利,最终可能被其所累,而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往往既得了名,又得了利,虽然名利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加之物。

对待下属要宽容如果能对自己下属的过错既往不咎,那么得到的就将是下属永远的忠诚。上司应该有一定的容人之量,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领导者应该学会低调地处理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有不计前嫌、宽以待人的品质。如果能对自己下属的过错既往不咎,就将得到下属永远的忠诚。

有一次,宋太宗在北陪园饮酒,他让臣子孔守正和王荣陪他一起喝酒。

也许是酒宴太热闹、大家太高兴的缘故,这两位臣子都喝得酩酊大醉,结果,由于醉酒,他们居然因为一点小事谁也不让谁,当着宋太宗的面就闹得不可开交,完全失去了做臣子应有的礼节。

当时,内侍看到这场景吓坏了,在皇帝面前吵架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呀,于是他立刻奏请宋太宗,要把他们两个人治罪。可是宋太宗并没在意,反而派人把他们送回家去,并送去了醒酒的汤药。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荣酒醒了,想起昨天晚上喝了许多酒,然后在皇上面前大吵大闹,他们都很后悔,也十分害怕宋太宗会不高兴。于是,两个人约好一齐跪在金銮殿上向皇帝承认错误,并请求处罚自己。

等他们来到殿上请罪时,宋太宗却装作什么都忘记了,然后对他们微微一笑,道:“不瞒你们两个,昨天晚上朕也喝多了,根本记不得你们说的这些事情。看来朕错过了看好戏的机会,不过,既然你们都说是酒后的事了,当然不能当真,这样的话,你们又有什么罪呢?赶紧起身吧。”两个人都很感激宋太宗不计较他们的过失,于是更加尽心地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

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喝醉了,这样不但没有失掉皇帝的体面,而且也使他们心知肚明,还能让这两个臣子学会自律。宋太宗这招装糊涂既表现了他的大度,也收买了两个臣子的心。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力量此消彼长,谁也不知道哪边力量更强一些。起初袁绍的军队是一支强大的队伍,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就差很多,曹操手底下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和袁绍有书信往来,因为他们都想自保,怕曹操万一哪天被袁绍打败了,自己没有了退路。

官渡之战后,袁绍彻底失势,而曹操则强大起来,在士兵清点战利品时,有人把在袁绍军队中缴获的一大捧书信拿给了曹操。曹操一看,发现这些书信都是自己的部下与袁绍往来的书信,于是他把这些书信拿到大营。曾经给袁绍写过信的人一看到这些信件,自然知道事情败露了,以为自己要面临杀头之祸,因而个个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出乎意料的是,在他们十分紧张的时候,曹操并没有点谁的名,而是在他们面前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还对他们说:“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从前我的军队不强大,与袁绍打仗就像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你们这么做我也理解,换作是我也许同样会这么做。”众人听曹操这么说,深感他的宽容和大度,眼看着一大捧书信烧成灰烬,他们都如释重负,同时决定誓死报效曹操不杀之恩。从那以后,这些人都成了曹操忠实的谋士,为曹操成就霸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但是他的宽容却让这么多人愿意为他效力。其实没有哪个君王对臣子完全信任,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被怀疑的对象。不过,宽容却是一个姿态,一种聪明,原谅下属的过失是一种拉拢的政策,同时也是一种提醒。上司对下属宽容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告诉下属:我信任你了,所以不要辜负我。

上司和下属之间经常有一些隔阂,但是聪明的上司能够巧妙地处理这种关系,他们常常用宽容来对下属表示信任。面对下属的过失,聪明的上司往往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宽容。上司的宽容大度也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偿,宽容其实是一种富有远见的“精明”,否则失去的就可能是一个好帮手。

当上司用宽容之心对待下属时,就能赢得下属的拥护和忠诚,所以,宽容实在是一种收买人心的好方法。

简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身价多么尊贵都不能奢侈。简朴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进取的态度,自古以来,简朴就为人所推崇。古之帝王将相能成大事者,往往都具有简朴处世的美德。在生活上简朴些、低调些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品德修炼,也能赢得别人的交口称誉。相反,如果高调为人,大出风头,则必定为人忌妒,甚至为人所暗算。

西晋时期有位大富豪叫石崇,他真可以算得上是富甲天下。他家的厕所装饰豪华,还备有甲煎粉、沉香汁等高级香料,甚至还摆了一张丝纱帐的大床。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厕所里一天到晚都有十来个漂亮的小丫环,身穿华丽的衣裳,打扮得花枝招展,轮流值班侍候前来上厕所的人。上完厕所后,他们都要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上一件新衣服后才出来。

当时有个叫刘寮的人去石崇家做客,他曾经去过皇宫,自以为见过世面。那天他突然内急,便往厕所跑,谁知到了门口一看,见到里面有一张丝纱帐的大床,两边还站着花枝招展的小丫环,笑盈盈地手捧锦香袋。

刘寮还以为跑到石崇夫人的卧室来了,于是扭头便跑,回到客厅连忙向石崇赔礼。石崇不以为然地说:“你去的就是厕所。”刘寮听了,顿时傻了。

对石崇如此炫耀财富,有好心人劝诫石崇说:“你如此炫耀,岂不是把目标告诉强盗、窃贼吗?”他说:“怕什么?窃贼就算驾着车来搬银子,也要搬个一年半载。”

国舅王恺听说石崇富可敌国,而且极尽奢华,很是不服,便找到石崇,要和石崇一比高低。石崇当然不愿示弱,爽快地应战。

王恺命令家人用饴糖水刷锅洗碗,石崇听说之后很不以为然,他立即下令厨子用蜡烛当柴烧火做饭。

王恺见没有震住石崇,便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用紫丝做屏障,沿路铺陈达40里长,十分壮观。石崇便让人用更高级的彩锦做屏障,沿路铺排达50里长。

两人争来斗去,实在难分高低。这个时候皇帝看不下去了,他想助国舅一臂之力,便把外国宾客送的罕见珍宝——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送给了王恺。

王恺得了珊瑚树喜出望外,就忙不迭地跑去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看后,突然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

王恺护宝不及,顿时勃然变色,石崇一笑,道:“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罢,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

只见那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见了,怅然若失,回到家大病一场。

尽管石崇竞奢豪富,但是因过分彰显自己而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最终被杀,家产也尽数被抄没。

自高自大的结果除了处处碰壁之外没有其他的好处,换取的却可能是别人的嘲笑与不屑。

北宋初年,开封城里有座简朴的庭院,这就是宰相范质的家。

一次,范质病倒了,宋太祖赵匡胤前去探望,范质请皇帝用茶,拿出来的都是粗瓷碗杯。赵匡胤皱了皱眉头,暗想:“他是宰相,至于这么穷吗?”

于是,赵匡胤便留了心,以后又去了几次,故意四处看看。他发现范质睡的是硬板床,床上铺的是旧棉被。

看到这样的情况,赵匡胤终于忍不住了,便吩咐人给范质送去雕镂的床、华丽的被服和精美的酒器等。

不久,赵匡胤再次去探望,看到范质仍然睡在硬板床上,用着粗瓷碗。赵匡胤说:“你是宰相,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陛下!”范质给宋太祖行了礼,接着说,“身为宰相,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家里不接待一切以私事求我的人。同我来往的都是贫贱时的亲友,招待他们也不必用华丽的器具。陛下给我那么多俸禄,岂能置不起好家具?只是我那样做别人都会效法,以至于影响朝廷的风气!”

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身份多么尊贵都不能奢侈。简朴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进取的态度,自古以来,简朴就为人所推崇。古之帝王将相能成大事者,往往都具有简朴处世的美德。

一次,汉文帝刘恒想修一个露台,当他得知需要花百斤黄金时,便立即作罢。汉文帝在位23年,宫室、园囿、车骑、服御均无所增益。他常穿粗布衣裳,不穿绸缎,他的后妃也是“衣不曳地”、“帐不纹绣”。正由于汉文帝当政时能注意简朴,所以“海内殷实”,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成功、权力、财富、名望、幸福、快乐等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全部。但有道是“成由勤俭败由奢”,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节俭,并以简朴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的过错,指正是无可厚非的,但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这样你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精彩。如果人们都能忍下自己心里的怒气,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的过错,这个世界就会少发生一些悲剧,使更多的人成功。

汉惠帝时,匈奴变得很强大,他们对汉朝也就不像从前那么尊重了。一次,匈奴国王冒顿派人送信给吕后,言辞极其下流无礼,吕后看了书信后,怒气直往上窜,想要杀了来使,然后兴兵攻打匈奴。樊哙见吕后受辱,非常激愤地说:“我愿意统领十万兵马横扫匈奴,以泄您的心头之恨。”

季布听樊哙这样说,立刻对吕后进谏:“樊哙真应该杀头了,他居然怂恿您去与匈奴发生战争。从前匈奴在乎城围住高祖,汉兵有33万,樊哙那时也是将军,但是依然不能解除围困。今天樊哙又口出狂言试图用10万兵马横扫匈奴,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夷狄是一群像禽兽一样的人,从他们那儿听到好话不足为喜,从他们那儿听到坏话也不应该动怒,您根本不必在乎。”吕后听完后想了想,觉得季布说得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匈奴的念头,下令让手下人回信时务必客气,并照样送给他们好车和好马。这样一来,匈奴国王冒顿明白了自己的无礼,就派人来谢罪,说:“我从前没受教于贵国的礼仪,幸好您不计较我的罪过。”他们向汉朝进献马匹,此后汉匈依然相安无事。

包容是对令自己不悦的人和事的隐忍,是大度的表现。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宽恕是消除怨恨、责怪、愤怒的良药。不懂得宽恕的人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毁灭自我,而宽恕的结果则是自我升华。

汉宣帝时期,鲁国人邴吉是博阳侯,后来当上了丞相。他性情宽厚,他手下的一个马夫非常喜欢喝酒,有一次,这个马夫随同邴吉一起出去喝酒,酒醉以后,马夫就吐在了邴吉的马车里。西曹主吏见到后向邴吉说了这件事,并说要重重处罚车夫。邴吉说:“他只不过弄脏了我的马车而已。如果就因为酒醉而处罚一个人,那么以后别的下人还怎么做下去呢?”西曹主吏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个马夫是边疆人,熟悉边疆郡县的情况。有一次邴吉出门,正好看到一位驿使持着汇报边疆情况的公文跑过来。车夫就向驿使打听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并向邴吉说了那里的情况。不久,汉宣帝召见大臣,询问边境少数民族的情况如何,邴吉都一一作了回答,而其他的大臣因为皇帝问得突然,没有一个能答上来的。皇帝赏赐了邴吉,其他大臣则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而邴吉的这些关于边疆的情况都是依靠车夫得来的。所以邴吉感慨道:“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如果听不到车夫的那些话,我又怎么能受到皇帝的赞赏呢?”

古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古往今来,做大事和成大事者都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伟大的仁慈,更是一种笼络人心、让自己获利的手段,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如果你宽容别人的错误,就会让你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如果他是你的对手,你会把他比下去;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友谊则更坚固;如果他是你的下属,他将是对你最忠心的人。此时的宽容就不只是美德,它还是为你获利的一种谋略。

宽容是解除矛盾的最佳良药,佛祖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抓住别人的过错不放,别人也会顿生报复之心,而宽容会让有过错的人对你产生感激,他可能会加倍回报你。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的过错,指正他们也许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坚持以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你的世界就会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