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心智语悟人生
17125600000003

第3章 拥有爱心和宽容,便赢得了整个世界

人间真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和分享

有人嘲笑河塘中的淤泥:“荷之美,在于其清丽的外形,芬芳的气息,亭亭的风姿,卓然的气质,以致古今中外,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词,赞其外美,颂其内涵;无数画家艺人描其形态,绘其气质,世人无不欣赏它,喜爱它,而你呢?却无人提及,你什么都没有。”

淤泥说:“非也,荷之所有,固然多也,然吾既为泥,自无荷之清丽外形,亦无荷之内在风韵,然世人爱荷,无非其形象气质,此类皆是荷的外在表现,世人所有的,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我却拥有它的整个生命!”

人诧异问淤泥:“何有此说?”

淤泥说:“我有荷的全部生长经历。荷萌芽新生之时,我分享其讶然惊喜;其尖角微露,正值青涩岁月之时,我体会其苦闷躁动;待其打起骨朵儿,含羞待放之时,我又分担其隐藏的心事;它香飘四野,风华绝代之时,我又默享其赞誉和惊叹;待其繁华落尽,饱满圆熟之时,我们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直至其枯残萎亡,我仍为它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世人所享有的,充其量不过是其大开大放时的风貌,而我却拥有它的全部。”

佛心悟人生

抛开利益,不离不弃,才是人间的真爱!真正爱一个人,会为他的落寞而忧伤,为他的进步而欣喜,为他的成就而激动;在他失意时安慰他,在他得意时提醒他,在他遭到挫折时鼓励他。酒肉之交,金钱之谊他又怎能与之相比!

献出一片爱心,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一个小沙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粒种子,给他种子的禅师说这是善之花,有缘人等到花开那日便可以悟道成佛。

小沙弥虔诚地种下种子,果然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它很快就生根发芽,抽出两片长长的叶子,并且长势喜人。然而过了花开的季节,它仍旧只是一片翠绿,并不见任何开花的迹象。小沙弥心中并不恼,反而愈见诚笃:太过容易怎能悟出真道!

一年又一年,小沙弥渐渐长高长大,善之花的枝叶却仍然没有开出任何花朵,只是一味地青碧嫩绿,甚至也不随四季更替。

周围环境却起了很大的变化,风沙日益猖獗,绿色越来越稀,水源越来越少,香火日渐冷落。到后来,寺院只剩下沙弥一个人。他每天要走二十里路去化缘,走十里路去挑水。

后来,水井越来越深了,连四周的鸟儿也不能轻易喝到水了。因此每当沙弥挑着水往回走时,常常有一群乌鸦盘旋在他头上乞水喝。沙弥便常常弃了担子,走远几步,静静地待乌鸦们饮过了再赶路。时间一久,乌鸦们便不再畏惧,干脆直接落在桶沿上喝水,任由沙弥挑着走。乌鸦们饮过水后,沙弥还会把沿途仅有的几棵小草逐一浇灌。

这一年,善之花终于长出一朵娇嫩的蓓蕾,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惟一的蓓蕾亦日渐饱满。沙弥每天都充满希望地忙碌着,夜晚在梦里都会梦见花开,看见五彩的花瓣,嗅到沁人心脾的馨香。早晨醒来,沙弥常觉鼻翼之间犹有余香。

风沙更大了,绿色更少了,路上仅剩的几棵小草也在一夜之间被风沙深深埋葬。寺院不能呆下去了,但是善之花还在,沙弥给善之花搭了棚子,夜里就睡在棚子里,只等着花开就离去。

一天夜里,风暴把一个迷路的男孩送进了沙弥的棚子。男孩怀里抱着一只瘦弱的羊羔,已经气若游丝,奄奄一息了。沙弥虽然心存慈悲,却无计可施。

孩子一眼就看见被周围暗黄的沙土衬托得愈发嫩绿的善之花,他的眼睛里亮了一下,嗫嚅着说:“师父,这只羊羔,生下来就没吃过青草……”

沙弥大窘,看着花,花苞已经开始慢慢绽放了,五彩之气氤氲缭绕;再看看那只羊羔,它眼睛里的生命之火一点点黯淡下去,生命的气息愈来愈弱。沙弥在

心里大叫着:再等等,再坚持一下,花马上就要开了,花开了我就可以救你了……

孩子“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

沙弥颓然长叹一声:“无缘”。他闭上双眼,缓缓伸出手握住了那两片柔嫩的叶子,打算把它揪下来喂给羊羔。没费任何力气,整株花好像自己钻出了地面,沙弥觉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被谁一把拎出了胸腔……

沙弥颤抖着双手把叶子递到孩子面前,就在孩子接过花的那一刻,善之花突然绽放。沙弥梦中见过的五彩,梦中嗅过的清香,立刻弥漫在这个简陋的草棚中。

佛心悟人生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是什么?佛就是博大的爱和无私无畏的奉献。修行的过程就是施洒博爱仁慈的过程,当你胸中充满着对万物的怜悯之心、爱护之心,能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最需要它的生命时,你便深得佛心了。

孝顺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

禅师化缘途中小憩,听见三位聚在河边一起洗衣服的妇人在聊天。

一位妇人说:“我的儿子比别人身灵手巧。”

另一位妇人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无人能及。”

第三个妇人喏喏半天,不好意思地说:“我实在想不出我的儿子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天赋。”

随后,三位妇人各自端着盛着衣服的木盆返回村子,并争着请禅师去她们家用斋饭。

木盆很沉,三位妇人在路上歇了好几次。来到村口时,三位妇人的儿子都跑出来迎接自己的母亲。

第一位妇人的儿子一连翻了好几个筋斗,赢得了周围村人的高声喝彩,他也面露得意之色。

第二位妇人的儿子唱出了美妙的歌曲,他的歌声确实非常动听,大家也止不住地点头夸奖。

第三位妇人的儿子只是低着头快步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了木盆。

三位母亲转头问禅师:“你觉得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禅师回答:“你们的儿子?可我只看到一个儿子而已。”

佛心悟人生

《增广贤文》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其意即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作为子女的基本要求,容貌、才华、智慧、技能固然可贵,但它们都应排在的美德后面。

向善不用远烧香,家中父母即是佛

有个年轻人很早就没了父亲,剩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神佛之道。母亲见儿子整日神神叨叨、不务正业的痴迷样子,对他苦劝过多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甚至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年轻人听别人说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仙之道,他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高僧。

听完年轻人的情况,高僧沉默良久。当年轻人问高僧如何才能成佛时,高僧说:“看你一腔赤诚,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回家,在路上但凡遇到有赤脚跑来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年轻人听了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就迫不及待地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沮丧。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上投宿了无数人家,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马上就要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落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他沮丧地答道。

门很快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一面大声叫着他的名字,一面把他拉进屋内。在灯光下,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他想起了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佛心悟人生

母性永远是伟大的,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总是能够从母亲那里得到最大的感情支持。

生活中常常发生舍近求远的事情!不要迷信神灵会来庇佑你,他们既然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也不会真的过问世事。真正给予你无私关爱与帮助的,是你身边的亲人。

爱由心生,爱与不爱,无非也就是在一念之间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着,男人垂手站立。

男人苦恼地说:“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却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禅师道:“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惟一的最爱的女人吗?你会不会再爱上别人?”

男人想了想,说:“不会,这个女人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女人。”

禅师立刻说:“那你就离婚,然后娶她。”

男人却显得十分为难:“可是我现在的妻子温柔、善良、贤惠,并没有任何对不起我的地方,我这样做是否过于残忍?而且,似乎也有一点不道德。”

禅师道:“在婚姻中没有爱才是最残忍和最不道德的,你现在爱上了别人,已不爱她了,你这样做并没有错。”

男人着急地说:“可是我妻子很爱我,真的很爱我。”

禅师道:“那她至少还是幸福的。”

男人迷惑不解:“我要与她离婚然后另娶他人,她本应该是很痛苦的,你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禅师道:“她仍然拥有她对你的爱,正所谓拥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你失去了对她的爱。”

男人仍然十分迷茫:“我和她离婚后另娶他人,她不再拥有我,她应该痛苦才对啊?”

禅师说:“你错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爱的一个具体,当你这个具体不存在的时候,她的真爱会延续到另一个具体,因为她在婚姻中的真爱从没有失去过,而你却失去了,所以她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男人急切地说:“她说过今生只爱我一个人,她不会爱上别的男人。”

禅师问道:“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吧?”

男人支支吾吾,面有惭色:“我……我……我……”

禅师并不理会他,只是指着烛台上的蜡烛问他:“你现在看你面前烛台上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

男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道:“好象都是一样的亮。”

禅师道:“这三根蜡烛就好比是三个女人,其中有一根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千万万,你在这三根蜡烛中都不能把你最爱的人找出来,你又怎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惟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呢?”

男人脸上惭色更甚。禅师看了看男人,径自说道:“你现在拿一根蜡烛放在眼前,再看这三支中哪只最亮?”

男人道:“是眼前的这根最亮。”

禅师道:“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

男人盯着看了好一会儿,道:“现在又看不出来了。”

禅师缓缓说:“你刚才拿的那根蜡烛就好比是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后,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惟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男人恍然大悟:“哦,我懂了,你并不是要我与我的妻子离婚。”

禅师道:“看破不说破,你知道当如何做便可以了。”

男人终于大彻大悟:“我现在知道谁是我最爱的人了。”

禅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佛心悟人生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它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其实爱与不爱,无非也就是在一念之间。我们所爱的人,无非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只是爱由心生,当你用心去爱他/她,就会觉的他/她是最珍贵的。

找一个你爱的人不容易,找一个爱你的人也不容易。如果无法确定哪一个才是你最爱的人,何不在自己成为别人的爱人的时候珍惜这份感情?爱由心生,你告诉自己是爱他/她的,自然就可以爱上他/她。珍惜当前,永远胜于三心二意。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哪一个才是今生最爱,我们惟一能确定的是:如果不懂得去珍惜,身边的这个爱你的或你爱的人,在某一天,终将成为你身边的过客。

为人儿女,就应用心体味父母之爱

路边一泥塘,污秽不堪,然时值夏日,却于烂泥中施施然钻出一莲花,丰腴婀娜,清丽不可方物,愈发衬出泥之丑陋。

一日,一好事书生偶过此地,见此情状,便问泥道:“汝穷尽毕生心血滋养荷,正得于此,荷方能高贵美丽,清丽脱俗,世人更是以荷喻人之高风亮节。数百年来,荷享尽人间美誉,获无数赞叹,皆由荷独享;而汝虽呕心沥血育荷,却被世人称为‘污泥’,人见汝皆掩面而避,更甚者,人以汝状之丑恶,以喻污秽之人和事,荷受多少赞誉,你便受几多热讽冷嘲,即便外人如我等,尚且为汝打抱不平,难道你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

泥道:“君之所言差矣。荷受我滋养,可谓我之儿女,我即为其父母,举世父母,无有恐自己儿女出众者,亦绝无为人父母嫉恨子女成就者。汝不知既生之、养之、爱之,便要包之、容之?若非如此,爱何以称爱?吾一污秽之物,亦知此理,汝为人,乃万物之灵者,奈何不懂,竟有此问?”

佛心悟人生

父母为儿女,牺牲一切尚嫌不够,如见儿女成就卓然,必定无尽欢喜,又怎会因此而嫉恨?父母对于儿女之爱,博大宽广,包容世间一切,然世之为人儿女者,却将此视为理之当然,处之泰然,更有甚者,非但不加体恤,反对父母恶言相加,吾等为人儿女者,需当深思。

感情的远近并不取决于距离的长短

洞山禅师披袍搭衣正式向师父云严禅师辞行时,云严禅师心中很是不舍,问道:“你准备到哪里去?”

洞山禅师道:“弟子只想换个地方去参学,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并没有具体的地点。”

云严师父故意提示:“你是否计划去南方?”

洞山禅师道:“不是。”

云严师父又问:“那是北方了?”

洞山禅师回答道:“也不是。”

云严师父接着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洞山禅师道:“等弟子找到落脚的地方,马上就寄信回来!”

云严师父知洞山心中已拿定主意,叹曰:“你离此地,法界宽广,若再见面,实在不易。”

洞山禅师道:“尽是相对,其实刹那不对;亿劫相别,其实刹那不离。”说完后就告辞师父,四方云游去了。

佛心悟人生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心灵的远近并不取决于距离的长短,一念之思要比相对无念更加令人珍视。这就好比心中无佛的人,即使终日在佛面前打坐,亦是无用;心中有佛,即便行在天涯,宿在海角,亦是参佛。离开的人,并非心中无情,而是情洒四海。虽然远足,其实刹那未离!

控制自己的心性,别让它被阴云笼罩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小夫妻吵架。

妻子说:“你算什么大丈夫,窝囊废一个,简直一点都不像个男人!”

丈夫怒道:“你敢再骂一句,我就揍你!”

妻子骂道:“我就是骂你,你就是不像男人!”

两人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

仙崖禅师看得有趣,于是转头对过路的行人大声招呼道:“大家快来看啊!进戏园子看戏,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亦需交钱;现在有二人相斗,不要钱,大家赶快来看啊!”

夫妻俩无暇理会禅师,继续吵个不休。

丈夫吵不过老婆,恼羞成怒道:“你再骂我,我就杀了你!”

妻子不理他,仍然大骂不止。

仙崖在旁边拍着手,大声喊道:“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有个路人看不过去,出来批评仙崖道:“和尚,你在这儿吵吵什么?人家小夫妻吵架,有你什么事情?你不去劝架倒也罢了,反而在这里幸灾乐祸!”

仙崖道:“怎么没我的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死人是要请和尚念经超度的,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愤怒地说:“真是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亏你还是出家人。”

仙崖道:“希望有人不死也可以,那就要听我说了。”

这时,连吵架的小夫妻也转移了注意力,停止了吵架,和路人一起围上来想听听仙崖禅师和人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道:“哟!你们俩怎么不吵了?”

小夫妻本来只是一时之气,现在回过神儿来,顿时都红了脸。

仙崖看了看他们,继续说:“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溶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更应当互相敬爱,虽然难免遇到难处,但是那些迟早都会过去的,何必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辜负了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缘分呢?”

佛心悟人生

再厚的阴云,也会被风吹散;再厚的寒冰,也会被太阳溶化;再大的困难,也终究会过去;再深的误解,总有一天会冰释。但问题是,在阴云尚未被吹散、寒冰还没被融化、困难还没过去、误解还没消除之前,我们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心,不让它被阴云所笼罩呢?

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中,当有人跟你争执时,你就让他赢,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又赢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他博闻强记,聪慧伶俐,甚得方丈器重。方丈于是将毕生所学尽数相授,希望自己圆寂后他能接掌自己的衣钵,成为一个出色的佛门弟子。

没想到有一天小和尚忽然动了凡心,偷偷溜下山去,从此混迹花柳,放浪形骸,又常做些不法之事。

几年后的一个深夜,微风拂面,月色如流水般洒遍山野。当年的小和尚忽然忏悔了,对自己这几年的所作所为懊悔得无以复加,他披衣坐起,日夜兼程赶往寺里请求方丈原谅,想重新皈依方丈座前修行。方丈深深厌恶他在山下的恶行,不愿再看到他,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若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他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进佛堂诵经,方一进门,便看见佛像前的桌子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四处寻找弟子,但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过起了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便枯萎了。

是夜,方丈圆寂了,他在圆寂前对围在身边的弟子们说:“你们要牢记: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佛心悟人生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世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好佛后,便信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负责园艺的僧众)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或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让人眼花缭乱而又有条不紊。

信徒不解地问道:“园头禅师,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而给那些看上去已经死去的枯枝干浇水施肥,还把一些花儿从这一盆移到另一盆中,甚至在根本没有植物的土地上锄来锄去?照顾花草,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同教育你的子弟一样,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头也不抬地说道:“首先,我剪去的枝叶看似繁茂,却全是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将来才能发育良好;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我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第三,我特意为枯枝浇水,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来已死,内中却蕴有无限生机;就如一切不良子弟,并非不可救药,万万不可对他灰心放弃,须知人性本善,只要悉心爱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我在空旷的土地上锄来锄去,实因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需要松土助其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非常欣喜地说道:“园头禅师,谢谢您替我上了一堂育才课!”

佛心悟人生

《涅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世上没有不可救的生命,没有不可教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对症下药。只要细心爱护,照顾得法,便可使枯木逢春,激发其无限生机。

最有力的教化不是惩戒,而是宽容

弘一禅师德高望众。有一次,他的一个弟子因为行窃被人抓住,众人认为他有辱师父的教诲,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禅师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弟子。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弟子竟然又旧病复发,再一次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人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给他重罚,但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弟子不服,他们联名上书请求禅师重罚此人,否则将集体离开。

神师看了他们的联名上书,然后把弟子都叫来说:“你们都觉得他的行为是错的,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虽然是我的弟子,但是如果你们认为我教的不好,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弟子,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那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了我,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的弟子听了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佛心悟人生

最有力的教诲不是惩戒,而是宽容。它看似柔弱,其实却最能深入人心。宽容是人类应该具有的一种修养和美德,宽容来源于勇敢,来源于善良的心,宽容可以融解人际间的冰块。宽容别人的蛮横无理,宽容别人的粗暴浅薄,宽容别人的傲慢自私,宽容别人的吝啬无信,宽容别人的狭隘丑陋,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你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得到一个人的心。

慈爱的关怀往往胜过严厉的责罚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

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的师兄弟。此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佛心悟人生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就够了,培植一个人却需要千言万语,世人应宽容处世,给别人以关爱,不要对别人妄加指责。以慈悲为方便,以对机为原则。如果以慈爱的关怀代替严厉的责罚,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动之以情,是最好的说服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敢懈怠一天,深得禅理。当他晚年的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自从他的姐姐、姐夫过世之后,他的外甥无人管教,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眼见姐夫靠手艺辛辛苦苦挣来的偌大家产,快被外甥糟蹋光了。邻居们捎信过来,希望这位禅师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出家为僧后,本不大过问亲朋俗事。但作为舅舅,毕竟对外甥有一份教导责任;而且,度化人们改邪归正,回头是岸,本来就是禅者的慈悲心怀。

良宽禅师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与素未谋面的外甥相见了。外甥当然明白舅舅为何而来,心里甚是惶恐不安。然而,良宽禅师只字未提他的不良行为,更没有给他讲说什么大道理。外甥的戒备、抵触心理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与舅舅抵足夜话,体味着浓浓的亲情。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地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地说道:“谢谢你了,你看,人一天老似一天,总有风烛残年的时候。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了。

从始至终,他不但没有训斥外甥,甚至连他的荒唐行为也未作评价。但是,从那天起,外甥却告别了花天酒地的浪荡公子生活,拾起荒废的手艺,重操父亲留下的旧业。

佛心悟人生

古人曰:“劣马回头为神骥”,须知没有不可挽救的人性,只有方法的对错。禅宗诲人,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是忌讳直白,君不见禅师从来不肯把禅理向弟子说破,不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世间的教育也是一样,含蓄暗示,把道理让人自己“悟”明白,效果会更好。撇帚自珍,何况真理呢——人,总是更相信自己的亲身感悟。

服人之面,不如服人之心

深夜,一个小偷到禅师茅屋里偷东西,却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很是懊恼。

从外归来的禅师怕惊动小偷,就一直站在门外等待。

两手空空的小偷出来发现禅师就站在门外,又惊又怕,不知禅师会怎样惩罚自己。

禅师却说:“你走了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啊!天气凉了,你把这件衣服带走吧!”说着,便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脱下来,披在了小偷身上。

小偷大出意外,赶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目送小偷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那个晚上,小偷一夜没有睡好,他一直在反省自己所做的坏事。他想:“禅师不但没有抓我,反而送长袍给我,我的良心哪里去了?”

第二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禅师推门而出,他一眼就看到门旁放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正是昨晚自己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佛心悟人生

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使人感到很无奈的事,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恶意的、真正对不起我们的人,如果不学会宽容,你就会把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永无解脱之期。相反,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能带来包涵和谅解,这就是宽容;在生活中能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去苛求任何人,也是一种宽容。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宽容是一种伟大,更是一种美德;宽容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宽容他人,也是给自己宽容。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正说明一个人的度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天下。

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一旦你拥有了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用友善面对世界,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一个年轻人遭遇了许多误解和挫折,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变得愤世嫉俗,对待别人也总是充满戒备和仇恨。他整日都感到十分的压抑郁闷,觉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几乎要崩溃。

有一天为了散心,他登上了一座景色宜人的大山。坐在山上,他仍无心欣赏幽雅的风景,脑中总是回想着自己的种种遭遇,愈想愈气愤,内心的仇恨像开闸的洪水一样,终于忍不住大声对着空荡幽深的山谷喊:“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话一出口,山谷里传来同样的回音:“我恨你们!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他一听更是火上浇油,又提高了喊叫的声音。他骂得越厉害回音越大越长,扰得他更恼怒。

这时,忽然从身后传来了“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的声音,他扭头一看,只见不远处寺庙里的一位禅师在冲着大山大喊。

片刻后禅师微笑着向他走来,笑着问他为何如此,他便一股脑说出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听了他的讲述,禅师笑着说:“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无边苦海梦中人。世界是一堵墙壁,那么爱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刚才我们的回音,你以什么样的心态说话,它就会以什么样的语气给你回音。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听了禅师的话,年轻人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以前天天恨天怨地,充满仇恨,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回家后年轻人以积极、健康、友善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切,他和别人之间的误解消除了,再没有人和他过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顺利多了,他也发现自己比以前快乐多了。

佛心悟人生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人处世许多烦恼都是因为对外界苛求得太多而产生的。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给你爱;你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份爱,世界就会回馈你几份爱。爱给人的收获远远大于恨带来的暂时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