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17122600000021

第21章 人生无常,得失随缘不勉强(3)

晚年病危的时候,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之后,丧事一定要从简。身上这套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棺材外边也不要设什么椁。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行了。碑文不要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就行了。”

故事中的运粮官和卢承庆都是对虚荣看得很淡的人,他们真正做到了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世事难以预料,人生变幻无常。很多人总是希望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常常会猝不及防地给我们一击:当你苦心经营事业时,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就可能将你所有的努力毁于一旦、付诸流水;当你正在精心安排自己的前程,精心设计自己的美好未来时,一场大病就可能彻底改写你的人生……这一切都会让你彻底感觉到人生的无奈。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随遇而安,化解一切痛苦和不幸。

《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落寞的凄苦。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时勇于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欢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因此,我们要学会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自在快乐!

放下繁华,淡看世上的纷扰如烟消云散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藏于平淡无味之中。”

无可否认,绝大多数现代人都向往功名利禄,注重物质生活享受,同时又追求自然恬淡的精神生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处处弥漫着你争我赶的超快节奏,这让人们感到空前的疲倦和压抑,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清净安逸的环境。可是,在一个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物质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自然恬淡的心灵栖息之所呢?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老子也说:“恬淡至上,胜而不美。”恬淡虽然不能给人以外在的辉煌,却可以使人产生内在的超越,让人平平淡淡、坦坦荡荡、从从容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得失,看轻成败,看透人生!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禅打坐,突然,跋提王子大喊一声:“快乐啊!快乐啊!”佛陀听到以后觉得很好奇,于是就问他:“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回答说:“回想当初我在王宫的时候,不但要日夜为政事操劳,而且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虽然每天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侍卫一刻不离地保护着我,但我依然感到恐惧不安,吃不好睡不香。如今出家参禅悟道了,所有的心理负担都没有了,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由自在。”

平淡是一种独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现,是生命境界的升华。平淡使人变得空灵而美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平平淡淡,也依然吐露着幸福的芬芳。

人生一世,并非草木一秋。如何活得平淡与从容,是很多人超世脱俗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整天说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却从不去探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甚至到死的那一天也没弄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快乐,缺少幸福感,并不是因为快乐和幸福的条件不具备,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不够平淡、不够洒脱。

吴清源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围棋高手,号称“昭和棋圣”。他曾经在日本棋坛上“横扫千军如卷席”,建立了长达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

然而,尽管成绩斐然,吴先生的生活却非常朴素平淡,素来烟酒不沾,既不玩牌、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求灯红酒绿的奢华。尽管名满天下,但他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淡地与夫人寄居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内。除了读书之外,围棋是吴先生一生唯一的爱好。

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精神世界方面可谓富足无比,但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像一位得道高僧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乐于平淡,甘于淡泊。

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懂得放下繁华,回归平淡,快乐自然就会源源而来。正所谓“平安是福,平淡是真”。当一切功名利禄都已经看淡,一切就会变得无比的从容,生命也会因此得到一次本质的飞跃和升华。

在形形色色的现代世界中,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个古老而常新的真理:活得平淡才能活得自由。平淡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人生境界。真正的平淡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淡。一个人只要能拥有一颗平淡的心,就能做到雨来不惧,风来不动,雷闪不惊。唯有平淡,世界才会更宽阔;唯有平淡,生活才会更精彩!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拥有一颗平常心

佛语有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旨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顺其自然地活着,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就是自然法则,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的枯荣皆有其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花草树木不会因为人们的喜爱而冬夏常盛,月亮不会因为人们的不满而四季常圆。自然法则是博大的,也是残酷的。繁荣也好,枯萎也罢,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要消失的。所以,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我。

一个小和尚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前往终南山拜虚云禅师为师。尽管虚云禅师收下了他,但却一直没有给他任何教导。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两个多月,一天,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向虚云禅师问道:“学僧来到禅师座下参学已经数月,为何禅师从不开示一法?”

虚云禅师听了以后,反问道:“嫌什么?”小和尚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开示,因为没有得到要领,他只得退了出来。

这一次没有得到开示,小和尚很不甘心,于是他前往德山向千叶禅师学法。但让他失望的是,这里的情况比虚云禅师那里更糟。一连几个月,他也没有得到千叶禅师的任何开示。

一天,他鼓起勇气向千叶禅师问道:“学僧早就闻言千叶禅师佛法高深,但我来这里已有数月,却得不到禅师的一句佛法。这是何故?”千叶禅师听了以后,也问道:“嫌什么?”

这一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小和尚非常吃惊,两位大师竟然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但是他思来想去仍是不得要领,于是他前往洞山向无极禅师求教。

有了前两次的磨砺,小和尚这次多了几分耐性,开始静下心来修炼,但他仍然希望得到大师的开示。后来有一次,小和尚找了个机会,向无极禅师问道:“我修炼佛法正到了紧要之处,还希望大师能给我一点儿开示和提点。”这次,无极禅师的说法倒是和前两次不一样了,但是他说了一句让小和尚更绝望的话:“等洞水逆流的时候,我再向你说。”

这句话,小和尚思索了很久,最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修禅本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要给自己想象出那么多的困难和逆境呢?”小和尚得到这番开示,终于明白了前两位大师不约而同地问他“嫌什么”的原因了。

人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顺其自然的平常心。平常心表面看似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超然于世外,是一种无为的心理状态。其实不然,平常心以淡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剔除了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减少了无谓的失误和牺牲,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保持最佳状态。因此,它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顺其自然的平常心,对人或事物的追求不能太执著,对事业的成败也不要太较真,更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要懂得失败与成功、幸福与苦难、美丽与丑陋都是自然法则所安排的,绝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唯有顺其自然,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超然洒脱,豁达心安,摒弃自我进入佛的境界!

既然已经成为事实,那就坦然接受吧

佛说:“与其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试着去接受它。”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荒废的寺院,在寺院的废墟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既已成为现实,只能如此,别无他择!”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失败、错误和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智者常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失败和错误,因为他们知道那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唯有勇敢地面对它、接受它,并冷静地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吸取有用的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而愚者却常常为过去的错误和失败而烦恼,并长时间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除了增加精神上的痛苦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言,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医治后悔的灵丹妙药。

明代著名学者曹臣在《说典》中讲了一则小故事,名叫《甑已破矣,顾之何益》(甑,音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东汉大臣孟敏,年轻时曾卖过甑。一次,他不小心将担子掉在了地上,甑全部摔碎了,孟敏看都不看一眼,径自离去了。行人看到这种情景大惑不解,于是问他:“你的甑摔坏了,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坦然地答道:“既然已经摔坏了,看它还有什么用呢?”

孟敏的做法体现出了一种淡然和超然的心态。甑再值钱,再与自己的生计息息相关,可它已经被摔碎了,不可能恢复原状了,任你后悔,任你哀叹,任你扼腕惋惜,任你捶胸顿足、呼天喊地,任你三天不吃饭、五天不睡觉,任你悔青肠子,也无法改变这个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像孟敏那样,“甑已破矣,顾之何益”,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这就是说,对于无法挽回和补救的错误,埋怨、后悔、消沉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阻碍继续前进的步伐。因此,对于已经过去的错误,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有机会补救的,我们就尽力补救,没有机会补救的,我们就坚决将它丢到一边,千万不要陷在过去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无力自拔。

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不料,一场大火将他所有的产业化为了灰烬。面对残垣断壁,他绝望了,觉得此生再也没有希望东山再起了。为此,他的眼睛熬出了血丝,整天紧锁愁眉,茶饭不思。

一天,一个老禅师路过该地获悉此事,便前去拜访他。老禅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年轻人,家业变成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一天天老去,从此失去了光泽。一双没有光泽的眼睛,怎么可能看见希望呢?”

接着,老禅师给他讲了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猎人捕到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鸟。

小鸟对猎人说:“如果你把我放了,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猎人回答说:“我发誓我会放了你,但是你必须先告诉我是哪三条忠告。”

小鸟说:“做事不要后悔。这是第一条忠告。”

猎人点点头。

小鸟接着又说:“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认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猎人又点点头。

小鸟继续说:“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就不要费力去爬。”

猎人再次点了点头。

小鸟见猎人没什么异议,就对猎人说:“现在你可以放我走了吧?”猎人遵守诺言,将小鸟放了。

小鸟“嗖”的一下飞到一棵大树上,然后朝着猎人大声喊道:“你这个愚蠢的家伙。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嘴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因为有这颗珍珠,我才会如此聪明。”

闻听此言,猎人急忙跑到树前开始爬树,想再次把小鸟捉住。但是正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一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双腿。

那只小鸟又冲着他嘲笑道:“你这个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三条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就不要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又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一件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就不要相信,而你却相信我嘴里会有一颗大珍珠。我还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不要勉强去爬,而你却为了抓住我试图爬上这棵大树,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

最后,老禅师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过去的错误和失败就像这只珍贵的小鸟一样,尽管它嘴里有珍贵的珍珠,但它已经飞走了,你已经不可能再抓到它,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放弃它,然后重新开始。”

听了老禅师的开示,商人一下子清醒了,他决定重振旗鼓,从头再来。不久,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小茶馆。几年以后,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重建了昔日的辉煌。

西方有句谚语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与我国的“甑已破矣,顾之何益”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用现代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尽管我们无法改变三分钟之前发生的事,但却可以设法改变这件事所产生的后果。”这就是说,面对已经发生的错误,与其后悔怨叹,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