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管理者必须牢牢抓住人事任免权。诸葛亮曾经说过:“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令,主将之威势……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意思是说,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将帅如果失去这个权力,就如同鱼、龙离开江河湖海,如果想在海洋中自由遨游,在浪涛中奔驰嬉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诸葛亮这段话对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者必须紧紧抓住企业的“兵权”,即人事任免权。管理者如果失去了企业的“兵权”,任凭你有再大的雄才伟略,也不能有什么作为。
再次,管理者必须牢牢抓住企业的最终决策权,也就是对重要决策拍板的权力。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意见或想法一经提出,肯定会有反对者。其中虽然不乏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但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在众人的反对声中,管理者犹如鹤立鸡群,难免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时候,管理者千万不要害怕被孤立,对于不了解详情的人,要热情、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明,使反对者变成支持者和赞成者;对于那些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凭你费尽口舌,恐怕也难以说服他们,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们了。
最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正确的,只要真理握在手中,你就应该坚决地贯彻执行下去。用娃哈哈老总宗庆后的话说,这叫“开明的独裁者”。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上任后不久,把自己手下的6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林肯提出的一个重要法案。幕僚们对此看法不一,于是,林肯和他们激烈地争论起来。在最后决策的时候,6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依然固执己见,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他说:“虽然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然要向大家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从表面上来看,林肯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实则不然,林肯已经认真地了解和分析了6个幕僚的看法,并经过了深思熟虑,所以他认定自己的方案是最合理的。而其他6个人之所以全部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盲目从众,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既然如此,林肯自然要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尽管有句话叫“少数服从多数”,决策者应该听取一下多数人的意见,但最终做出决断的只能是决策者一个人。
作为掌握企业大权的管理者,既要“厚德载物,以理服人”,也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机立断,掌握大权。因为做企业就和打仗一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一旦来了,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决策,否则就会错失良机,难以成事。
最后,管理者还要保证自己的知情权。某些时候,管理者即使不亲自参与某些决策,把权力交给了下属,也应该对所做的决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放“小权”,但要有度
管理者只要紧紧抓住了财权、人事任免权、决策权、知情权这4项大权,其他的相对来说都是“小事”,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权给下属。但是,在向下属放权的时候,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把“授权”当做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有些管理者认为把权力授出去之后,事情就应该由被授权者全权负责,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正所谓“士卒犯罪,过及主帅”,授权以后下属所做的一切事情,管理者仍须担负责任。三国时期,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守街亭,班师回朝后立即自请贬官三级,以负“用人不当”之责。授出权力,承担责任,这样的管理者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不可越俎代庖,授又不授。
有些管理者在权力授下去之后总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经常干预被授权的下属,阻碍下属权力的正常行使,结果弄得下属很被动,积极性大大受挫。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第三,不可越级授权。
如果中层领导不力,管理者应该采取机构调整或人员任免的方法来解决中层问题,而不能直接把中层领导的权力授给其他下属,这样会造成中级领导层工作上的被动,抑制甚至扼杀他们的负责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中级领导层形同虚设。
管理者要想成功授权,必须做到抓大放小,即在抓住企业关键“大权”的同时,通过平时的观察选择合适的人才,然后把相应的“小权”授予他们,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做好“遥控”工作
授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权力下放之后,管理者并不能从此“大撒手”,而应该着手做好遥控工作,做到放权与遥控双管齐下。
有人将授权比喻成放风筝,必须要“舍得放,敢于放,放得高,但同时要牢牢握住风筝线,做好遥控工作,这样才能收放自如”。
管理者把权力授给下属以后,绝不能放手不管、不闻不问,等着下属把工作成果捧上来。管理者虽然不必紧盯着下属,但仍要注意下属的状况,适时给予“这儿不错”“那样可能会更好”之类的提点。
20世纪30年代,松下电器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员工迅速增至1400多人,这在制造业中已然算是中等企业,在电器界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大企业。
松下幸之助深深明白,任何企业在规模较小之时,管理者可以单枪匹马、有效地掌控企业所有的大小事务。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及员工的增加,管理者就会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导致企业整体或者局部处于失控状态。
松下电器的管理状态虽然良好,但也曾经出现过短期局部的失控现象。
尽管及时扭转了局面,但给松下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松下幸之助曾经将工厂的日常管理交给得力的人去负责,由于工厂尚未相对独立,所以管理者不敢大胆地行使权力,事事还需向松下幸之助汇报,请他裁定决策。
在这种责任及权限划分不明的状况下,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松下幸之助自咎反省,寻求新的管理策略:必须下放权力,让各分厂“独立”起来。
第二年,松下幸之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力推行“事业部制度”,把企业分成若干事业部,这样一来,每个事业部就如同一个小型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都相对独立,拥有相应的自主权。如此只需直接管理几个部长,再由部长带领员工,就可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松下幸之助认为,“事业部制度”事实上是一种“分权管理”的形式,部长要对客户负责,各厂长要对部长负责,员工要对厂长负责。
从表面上看,每个事业部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实则与总公司是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关系。
尽管把权力下放了,但松下幸之助认为,集权必须与分权并存,放权必须与遥控双管齐下。因此,制定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松下幸之助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各事业部长全盘掌控日常事务,但必须定期向总公司汇报。
第二,各事业部尽管财务独立,但盈余需递交总公司统筹管理,事业部若想增资扩充,需要向总公司申请。
第三,日常的教育由各事业部独立展开,但职业性的教育训练需要在总公司集中进行。每一个员工均需接受松下经营哲学的培训,以培养出同心协力及目标一致的松下人。
第四,员工日常的人事管理,由各事业部提档,但人事的升迁必须由总公司统一裁定。此外,高中以下学历的员工,未经总公司的批准,一律不可任用。
第五,各事业部独立面对市场竞争,但开发的新产品若与另一事业部经营的范围重叠,务必报总公司审批并裁断。
就是这种分权与集权并举的授权策略,让松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放权给下属,让下属放手做事,同时做好遥控工作是最佳的授权方略。
管理者要想做好遥控工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做好指导工作
授权以后,管理者要对下属的工作给予某些指导,提出某些建设性意见。但是,管理者应该尽量避免那种简单的直截了当的干预行为,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下属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管理的智慧。
加强监管机制
授权以后,管理者还要加强监管机制。但要注意,监管不同于不信任,监管是对下属在用权谋事过程中的一种宏观调控,以避免下属手中的权力被无端扩张或发生偏移。一旦发现下属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出现某些不和谐“音符”,如以权谋私、越权等,管理者必须及时地予以干预,将事态拉回正确的轨道,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调控的目的在于规避失控,授权只有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放权不等于放任,放手不等于撒手。管理者在大胆放权的同时,绝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还要进行控制、加强指导、注重监管,避免下属因领会不清、工作方法不当、责任落实不到位而贻误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使授权发挥出最佳效用。
因事设能,视能授权
授权实际上是一种用人策略,其成败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慧眼识英雄”,选准可授权之人。管理者在授权时,应该充分考虑被授权者的能力和德行,依此来决定是否对其授权以及如何授权。
管理学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下属工作的不善,反映出上司管理才能的缺乏。”
因此,因能授权、量才为用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实贡》中说:“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管理者要想成功授权,首要之务在于找到“茂草”“俊士”,即真正有才能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否则难以服众,众人不服,管理效益只能是一句空谈。因此,“因能授权,能者得权”是授权的基本原则之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马谡熟读兵书,深谙兵法,胸藏韬略,出谋划策是他的强项。诸葛亮七擒孟获之计便是马谡的杰作。但从军事指挥官的要求来评价,马谡无疑是缺乏实战经验的。
诸葛亮弃之所长、用之所短,实在是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马谡的悲剧,既有他自己的责任,更多的则是管理者——诸葛亮的责任。这个故事给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者必须量才为用、因能授权。
为了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潜能,管理者可以把自己的权力适当授予下属。但在授权之前,管理者必须对下属的才能和特长有一个全面详尽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下属的才能和特长授予相应的权力,这样才能保证权才相符。否则很可能出现“马谡失街亭”的悲剧。
2005年7月3日,著名主持人、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杨澜向媒体和社会宣布:将她和吴征共同持有的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在香港成立非营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
与此同时,杨澜辞去了包括阳光媒体投资董事局主席在内的所有相关管理职务。这就意味着:杨澜长达5年的商业生涯自此画上了句点,此后她将作别商界,将主要精力放在她喜欢并擅长的文化传播事业上。
“杨澜是一个很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吴征说,“所以让杨澜来经营一个电视台,不可避免地就存在一个文化和商业上的错位,这种错位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杨澜的商旅充满荆棘。毕竟,相对于她作为主持人的才华,她的商业感觉和管理才能几乎都是空白。”杨澜自己也说:“我的激情在于文化而不是商业。”
在用人授权上,管理者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把权力和责任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前提,是这个人能承担这种权力和责任,即被授权者的能力必须与授予他的责任和权力相匹配。否则只能导致失败。
杨澜是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但吴征却放手让她去做CEO,这无疑是个错误的决定。因此,“因事设能,视能授权”是管理者必须坚持的管理方针。
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做到因能授权呢?
慎重选择授权对象
管理者必须把权力授予那些自己熟悉的下属,对于不熟悉或权力欲望过强的下属,则应该谨慎对待,没有特殊情况,千万不要轻易将权力授给他们,否则很可能引起组织的混乱,降低组织的执行力。
进行能力评估
管理者在授权之前,一定要对下属进行能力评估,比如,在起用新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的阅历、环境适应力及学习能力能否适应职位的要求,在鼓励的同时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点和引导;在任用有经验的下属时,不能只看其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还要充分考虑其合格性、可信赖性和工作潜能等;对有专长的下属,要评估其管理能力,判断他是学者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然后在授权时予以区别对待。
德才兼备是关键
能力和权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面对才能突出的下属,管理者在授权之前更应该考察其人格魅力、职业操守、事业心、责任感、上进心、工作潜力等诸多方面。
有些人虽然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但其品行不够优秀,或在职业道德方面偏差很远,得权之后很容易导致侵权、越权、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等行为,这将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一些人虽然有能力,但责任感、上进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如果授之以权,很可能无法带领出一支高效卓越的企业团队,甚至还可能降低团队整体的业务水平。由此可见,管理者在授权之前,一定要全方位了解下属,考察下属的能力和德行,力求找到“德才兼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