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17117600000010

第10章 有魄力,能决断(1)

魄力,是一个人处理和对待问题时,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忽略不重要的细节对整体的影响而做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从不拖泥带水也是魄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从容、干练、有一定的鼓动性,是一种人格魅力。有魄力的人,遇到阻碍时不会畏首畏尾;遭受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需要力排众议时不会瞻前顾后。管理者就要做这样的人。

或一败涂地,或一飞冲天

古之圣贤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便有了选择,有了权衡与取舍。但是,要做出选择却并不容易。

选一条路走下去,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路。选择一个机会,也就意味着失掉其他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墨子说:“一个人有一种道理,十个就有十种道理。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道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道理,等到人数多得数不清,那么他们所说的道理,也就多得数不清了。”那怎么办呢?

更多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去研究,而必须马上做出决定。这既考验你的智慧,更考验你的魄力:敢不敢拼一下?

有道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如果利益足够大,有很多人都会孤注一掷,去拼一下。特别是那些创业者,更是如此。

老话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拼一下的结果,要么成功,一飞冲天;要么失败,败了也就是那么点儿基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从头再来。这时,讲求的就是气势、就是胆量。

但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利益,只有傻子愿意去拼。

但是,拼一下的收益显然是很难预料的,因此,也有人会为了避免错误的选择带来损失,而放弃机会,选择退出。特别是一些大公司的管理者,更是如此。

那么,你是选择赌一把、拼一拼,还是选择放弃,就此退出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放弃就是无能,其实并非如此,有时放弃更需要魄力。因为往往放弃,有可能才是正确的选择。

就好像IBM退出PC业务,那个时候,全球的PC业务可谓如火如荼。想想,全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人电脑需求。这其中的利润,只能用惊人来形容。但作为IT行业的领导者,IBM竟然放弃了这块肥肉,而是集中力量,专注于服务器的研究与制造,使得IBM屹立于IT行业的顶峰。

这样的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事实上,拼一下和放弃往往不分彼此,就如前面所说的,你选择了一个机会去拼一下的时候,同时也会放弃其他的机会。这就是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想要一把抓住所有的机会是不可能的。

芬兰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家木材加工厂。谁也没有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加工产,后来竟然发展成了世界知名的大型通讯企业。

1993年,工厂老板下达了一个命令:将所有的业务停止,不管它们现在多么赚钱,都通通卖掉,专做移动通讯产品!

原来,老板发现,当时全球的线缆和微波传输设备的销量在大幅度增长,随着移动电话和更多的电信基础设施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并被人们所使用,可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初露端倪。

所以,老板决定,要站在世界的前列,要成为全球数字移动通讯的先驱。

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简单。当他的命令刚刚公布时,工厂员工一片哗然,连高层都不理解。

“我们公司的业务明明是赚钱的,为什么要停止?为什么要卖掉?我们有那么多业务,木浆加工、纸板生产、电缆制造,还有橡胶,都在赚钱。如果是亏损的公司,卖掉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咆哮着说。

“无法理解,他简直是疯子,搞什么移动通讯,根本是没影子的事。”一名普通员工说。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老板比我聪明,但他仅仅是一个比我聪明的败家子而已。”另外一位员工说道。

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向老板,有反对、有讥讽。但老板安之若素、稳如泰山。

随后,他就把工厂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了移动通信业务上,同时,以最好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工资待遇招收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移动通讯人才。

不久,那些高素质的通讯人才就拿出了新产品。随后,新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上市销售,销售业绩突飞猛进,让人难以置信。到1998年,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世界130多个国家。

此时,所有的指责都已经烟消云散,不知所踪了。大家眼中透露出来的都是佩服的目光,他们都在赞美:“哈,老板就是老板,头脑睿智,目光远大!”

这个老板是谁?他叫约玛·奥利拉。也许你对他的名字不太熟悉,但他的公司相信没有几个人会陌生——诺基亚公司。

无论是拼一把,还是选择放弃,都需要足够的魄力。

当然,请不要误会,魄力不是一股子不怕死的勇气,不只是敢拼敢赌就行。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不是睿智的管理者,而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决策要有魄力,前提是经过审慎的考量。

做选择与决策之前,你需要权衡利弊,判断得失。没有权衡利弊的选择是草率的,没有判断清楚得失的决策是鲁莽的。没有审慎的考量,就冲动地拍板,孤注一掷,那不是魄力,那是笑话,是自不量力。

当然,一个人有没有魄力,一时很难判断出来。特别是做决定时,人们很难分清,他是一个讲空话的赌徒、吹牛皮的人,还是一个天才领导者?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否紧紧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其他的人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看清领导者行为的高明与否。

所以,没有方法可以判定一个管理者是愚蠢还是高明,唯有结果与时间可以证明,尽管你有足够的把握,认为胜利属于自己。但在此之前,你必须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就像约玛·奥利拉那样。既然你有魄力做出决策,当然也有足够的魄力去承受那些压力,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管理者。

力排众议需要勇气与魄力

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臣子们对某事发表完议论或出完主意之后,都要加上一句“简在帝心,乾纲独断”或是“恩出自上,断在宸中”,意思就是,我们讲了这么多,最后还得皇帝您拿主意。

你是领头的,在这里你权力最大,责任也最大,当然最后得利也应该最多,那么你不拿主意,谁拿主意呢?

作为管理者,即便没有皇帝那样的权力,也要有皇帝那样的气魄。需要力排众议的时候,就绝不能瞻前顾后。

林肯刚就任美国总统不久,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法案。然而,会上的6个幕僚对此看法并不统一,林肯就和他们争论起来。在仔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之后,林肯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正确的。

到了最后做决策时,幕僚们还是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力排众议:“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可能有人会说,林肯的做法忽视多数人的意见,过于独断专行。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领导者、带头人,很多时候需要一锤定音,就不得不有此做法。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力排众议不等于独断专行,更不是专制独裁,而是在非凡眼光之下所体现的勇气与魄力。古往今来,成功的领导者都有力排众议的经历。

1862年俾斯麦临危受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宰相。这一年,国王提高军费预算的方案遭到了议会的否决,双方斗争十分激烈。俾斯麦一上台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绕开议会,强行通过了军费预算。

他的做法被斥为独裁,但这一做法却有两大好处:

第一,帮助国王对抗议会的行为,使得俾斯麦赢得了国王的充分信任,以后做事更加顺手。

第二,军事预算的通过,大大地增强了普鲁士的军事实力,为统一德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年之后,俾斯麦开始了对奥地利的征伐。当时的绝大数人都认为奥地利的国力要强于普鲁士。所以俾斯麦的行动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质疑和反对。

但所有的质疑和反对在俾斯麦面前都无效。他再次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必须出战,不是敌败就是我亡!

他带着毒药上阵,以备失败之后好自杀。但是,他的毒药没有用,普鲁士最终战败了奥地利,迎来了德国统一的曙光。

然而,大败奥地利之后,普鲁士几乎所有的人又开始胡思乱想了,他们想趁机攻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俾斯麦反而冷静下来,他没有被眼前的一场胜利冲昏头脑。通过细致的分析,他认为不应过分地削弱奥地利。于是,他坚决反对进攻维也纳。

但是,这次国王并不同意他的观点,俾斯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观点,甚至以辞职威胁国王,迫使国王同意了他的观点。

虽然这样做,俾斯麦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得到的远大于失去的:首先,他保证了统一德国的计划得以继续;其次,他保证了前期所取得的胜利果实。

1871年,俾斯麦再次做出了出征的决定,这一次的目标是法国。没错,就是法国——当时的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欧洲的舆论认为普鲁士会败,很多人都觉得俾斯麦是个疯子。但不管别人怎么想,俾斯麦还是通过诡计,硬是将国王和普鲁士拖入了战争。

但是还好,普鲁士赢了。于是,普鲁士得到了法国控制下的德国领土,统一了德国。这一次的胜利让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使分裂了千年的德国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从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在俾斯麦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俾斯麦力排众议的魄力与一往无前的胆识对德国统一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位“铁血宰相”的魄力和手段,只怕德国的统一未必会这么快出现。通过这个故事,现代的管理者应该有所启发。

讨论是必要的,但管理者要看清楚讨论的有效性。讨论的作用在于帮助决策人理清思路,看清楚方案的利与弊,但并非所有的讨论都是有效的,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方案,就随便表态,而有的人根本就是人云亦云,别人反对,他也反对。

通过讨论,如果决策者已经确认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就需要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新的思路和新方案一经提出,绝少不了反对者,如果没有反对者,才应该感到意外。所以,有不同看法是好事,但你要注意分辨,哪些人对新思路和新方案并不了解,哪些人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在反对声中,你不能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你要有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努力获得他的支持;而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们的赞同。

重要的是您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但如果明知别人的意见比自己的更好,却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不合时宜了,这类人有个专门的形容词叫刚愎自用。

自古以来,刚愎自用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如项羽、吕布、隋炀帝等,都有刚愎自用的毛病,最终他们的结局都很糟糕。所以,力排众议的前提是你的提议是对的。否则,就不要乱来。

但无论如何,决断都不是多数人做出的。做出决断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管理者、带头人。

当然,力排众议也要弄清楚一些事,讲求一些方法。如果坚持的是你自己的意见方案,或是公司的大方针,你需要当场做出肯定。但若是其他人提出的好点子,需要你决议的时候,你则要考虑别人的面子问题。

有句话叫做:会而不议,议而不决。意思是说开会的时候不讨论,讨论却又没结果,这原本是办事低效率的表现。

但你若仔细琢磨,却会发现能够“会而不议,议而不决”的人,一点儿也不简单。首先,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

能“会而不议”,是在开会前已经讨论过了,充分做好了事先沟通的工作,事先达到一致,开会时就没有什么争议了。要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议而不决”,是出于对下属着想。比如公司接到一个项目,两个人有各自的方案,需要做选择的时候,一般的领导可能会让大家投票选择,被选中者固然高兴,没被选中者会感觉丢了面子。

那么真正懂人际关系的领导,他心中即便有了选择,也不会即刻表态,而会顾及双方的感受,绝不会立刻公布结果,比如看好了甲,会后他就会马上找甲谈。乙若是知趣,也能猜到结果了,同时也知道领导是留面子给他,才没当面砍掉他的方案,这样也就不至于闹到脸面上不好看。

决策的时候,管理者应该有所把握,需要力排众议时,绝不瞻前顾后。力排众议,不仅表现了管理者的气魄与胆识,也是出色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该果断时,绝不优柔寡断

有只狼误中猎人的机关,挣扎许久之后,依然没办法将机关中卡住的那只左脚挣脱出来。这时候,它发现猎人正一步一步朝机关这边走来。眼看它就要被猎人抓住,狼心一横,张口将自己的左脚掌咬断了,然后忍住剧烈的疼痛,一瘸一拐地消失在丛林里。

断去一脚,痛苦是必然的,但如果不当机立断,只怕连性命都要丢掉。古语所谓“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就是这个道理。对此,管理者应该深有体会。

该果断的时候,绝不优柔寡断。果断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管理者的大忌。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韩非子·亡征》也说:“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所以,管理者万不可被犹豫纠缠,失去果断的决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