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17115700000010

第10章 坏孩子都是妈妈打骂出来的(4)

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远赴意大利战场担任战地记者,在古巴内乱时支援反对卡斯特罗的地下组织,参加非洲探险活动等,这些都是他在试图摆脱母亲的影响,与母亲进行心理对抗的举动。

海明威的父亲也是用手枪自杀的,对于父亲的死因,海明威一直坚信是母亲的执拗和控制杀死了父亲。因此,他非常讨厌强势的女人,讨厌女人干涉自己,如果妻子稍稍显露出想要干涉他的意图,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婚。

正因为如此,后人便把儿子讨厌母亲而喜欢父亲的表现称为“海明威情结”。也就是说,母亲的太过要强和对孩子的过度控制给孩子造成了心灵负担,不仅让孩子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还一味地用出格的行为来与母亲对抗,海明威最后的自杀行为也说明了他其实并没有真正享受过内心的宁静。

由此可见,母亲如果对孩子过多地控制,带给孩子的负能量多过正能量,那么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来讲几乎是摧毁性的。爱德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的确,一个太过强势的母亲常常会培养出一个内心灰暗的孩子,因为他是在母亲的否定与强制中生长的,心灵必然会更扭曲。

妈妈的性格取向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孩子的言行和性格的形成。你必须要时刻反省自己是不是一位“控制型妈妈”,这种控制也许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也许你并不想那样做,这时你就要多加注意了。与其总是控制孩子,不如选择做一个阳光妈妈,把赞美和欣赏、自信和坚强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让孩子在阳光与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常青藤教育法:少命令、多交流

课堂就是用来辩论的,不是用来讲课的。

——哈佛金句

人们习惯把美国的精英教育统称为“常青藤教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父母就希望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进常青藤大学的精英人物。所谓“常春藤大学”是指美国东北部8所院校组成的联盟。这8所院校包括: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耶鲁大学。其实,常青藤教育完全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聪明的家长可以在家里用常青藤教育法来教自己的孩子。

常青藤教育一个最显著的原则就是“讨论式的对话”。常青藤大学注重以规模很小的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面对面互动的“讨论班”来教育学生。在讨论班中,学生不仅要会听,还要不停地提问、质疑和辩论。

这其实正是由常青藤大学所提倡的“精英教育”决定的,在常青藤盟校,一所大学被切割成拥有几百人左右的小学院,学院里的师生基本上都互相认识、叫得出名字,一所学院就像一个家庭,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建立个人层面的网络。常青藤之所以坚持把一所大学分割成寄宿学院这种几百人的“小环境”,主要是因为其教育是对话式的,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互动,而不是“满堂灌”。要保持精英教育,就必须有家庭式的“小环境”,这样就可以在“讨论班”中面对面地学习、辩论,即使是下课回到宿舍、走进饭厅,也到处都能碰到熟悉的师友,大家坐而论道,这样,课内外的界限就消失了,学习成了全天候的活动。

拿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法”就是教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争论的事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就解决方法进行讨论,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

一开始,教授都会给学生们一叠厚厚的资料,上面详细记录着解决问题需要参考的相关信息,学生看完后,就要开始讨论了,比如针对“若你是管理者,将如何分析”的问题,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一致认为“课堂就是用来辩论的,不是用来讲课的。”因此,在课上,教授几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上课就开始点名,最先被点中的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陈述自己对问题的整体看法,然后其他学生就开始了辩论。一堂课80分钟,几乎每个学生都要踊跃发言,因为这是计分的。其实,教授问的每个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证明他有自己的道理就行,有独特的见解是哈佛提倡并鼓励的,即使是看法错误但论证过程有建设性也能得到教授的认可。

在辩论的过程中,整个课堂会沉浸在充满激情的氛围里,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人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不惜找出各种理由去驳倒别人的观点。在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们也对自己被激发出的潜能感到惊讶。

在这里,教授的权威不是通过体罚学生或用教鞭体现的,教授甚至可以不用发言,而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发言、讨论。毋庸置疑,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有独立思想、创造力和分析能力俱佳的人才。

我们再来看美国一所著名私立学校的例子:上地理课时,老师不会要求孩子记住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首都等信息,而是让孩子先通过假想“创造”一个国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人口、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想想这个想象中的国家应该怎么管理,如何自立。然后老师和同学会据此提出各种问题让“创造”这个国家的孩子来回答。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也许这个孩子的地理考试分数并不高,但是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却被充分激发出来。

常青藤教育其实是一种成功导向的教育,它培养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权势”与“财富”的成功,而是作为“人”的成功,培养一个在灵魂、品格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尽可能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其实,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妈妈就是孩子的第一位常青藤老师。你平时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建一个气氛融洽的“常青藤讨论班”,在这个“讨论班”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讨论的,孩子能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观点,而无须担心被父母责骂,他可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只要他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父母,他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利,不再惧怕父母的权威。在这个思维无局限的自由平台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妈妈必须注意自己的姿态,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少下命令,戒除责打孩子的行为,诱导、鼓励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孩子吸收知识,改正错误,让孩子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

信任孩子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担心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在终点。

——黑幼龙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对一个孩子的信任,就好比相信一个桃核只要给它水分,一定会长出一棵桃树,开出桃花,结出桃子一样,相信的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妈妈只要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相信他一定会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去发展,就不会“拔苗助长”,不会时常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更不会按自己的意愿去为孩子规划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妈妈认为的最好,不一定是孩子认为的最好,妈妈担心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他经历自己曾经历过的失败,就试图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扭曲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自尊心受挫和缺乏自信都源于妈妈不按他们天生的形象来接纳他们。所以,妈妈千万不要试图创造自己的脚本来导演孩子的成长,不要代替孩子选择,因为你不能代替孩子生活。

被誉为“台湾卡耐基之父”的黑幼龙先生有4个子女,老大黑立言是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现任台湾卡耐基总经理;老二黑立国曾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少年,如今在美国一家医院做院长;老三黑立琍从一个叛逆太妹变成了幸福的家庭主妇;老四黑立行只身闯荡好莱坞,开创了自己的设计品牌。

一位亲戚曾对黑幼龙说:“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点都不羡慕,但我最羡慕的是你有这4个孩子!”

黑幼龙在《慢养》一书中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教育心得,其中有几件事值得我们深思。

老二黑立国是典型的“不良少年”,他成绩不好,常常在班里稳稳地保持倒数第二、三名的“恶劣”成绩,但最令父母头疼的不是他的成绩差,而是他的调皮捣蛋。

一天,黑立国突发奇想,想试试能否用火柴点燃汽车发动机里的汽油,他不拿自家的汽车做实验,而是专找邻居家的。他打开车盖,点燃火柴,正要往里扔,就被邻居发现了,怒不可遏的邻居联合了几户深受黑立国之害的家庭,一起上门告状。

一个邻居黑着脸说:“你家的孩子真是太差劲了,说下流话,会带坏我们孩子的!”另一个邻居说:“你儿子用铲子将狗屎倒进我家院里,跟你们做邻居真是羞耻!”第三个邻居说:“我们知道这样的孩子很难管教,但你还是应该尽尽力!”

邻居们的话让黑幼龙跌坐在沙发上,连倒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黑立国还有一次更严重的“罪行”,那时他刚高中毕业,一天,妈妈带着4个孩子去超市购物,黑立国顺手将一副手套揣在怀里,他自以为“盗行”高明,却早已被超市里的保安看在眼里。等他一出商场,保安就立刻来了个人赃俱获。最后,妈妈十分无奈地在一份文件上签了名,才将黑立国领回了家,问到他偷窃的原因时,黑立国一脸无辜地说:“我的同学说他们在超市拿小东西都不会被捉住,我觉得有趣,想试一下……”

黑立国在后来给父母的一封信中说:“虽然小时候我做过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很爱我,而且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你们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生性顽劣的孩子后来居然成了优秀的院长,连父母都觉得是个奇迹。

女儿黑立琍从小也不让父母省心,在读小学五年级时,黑立琍受一个小姐妹的影响,突然迷上了浓妆艳抹。妈妈告诉她自然的才是美的,但她屡教不改。为了让女儿迷途知返,妈妈广泛发动群众。待黑立琍一放学回到家,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就一块儿围着她,这个说,化那么浓的妆,像个鬼,好难看!那个说,本该是清纯美少女,怎么打扮得像个太妹?黑立琍被气得直跺脚,说:“你们懂什么?我才不在乎你们的看法,我知道自己很漂亮。”

没办法,妈妈只能让步,她对女儿说:“我带你去药妆店吧,至少那里的化妆品不伤皮肤。虽然我买不起名牌,但药妆店里的化妆品还负担得起。”黑立琍听了妈妈的话有点儿吃惊,在去药妆店的一路上都沉默不语。

除了化浓妆,黑立琍还偷偷地早恋,虽然才读小学五年级,但已经开始经常换男朋友,有时还会带男朋友回家。那些男生也相当另类,有的梳个朋克头,有的穿奇装异服,一个男朋友甚至还在她家搞恶作剧,把院里的树都用卫生纸缠上,弄得像灵堂一样。妈妈刚抱怨一句,黑立琍却理直气壮地说:“是他搞恶作剧,难道是我的错吗?”此时,妈妈恨不得把他们通通赶出门,可是她知道,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脾气很大很凶。

于是妈妈对女儿说:“交男朋友可以,但是,有两条底线必须恪守:一是不能吸毒;二是不能随便和异性有性关系。”

多年后的一天,黑幼龙和女儿聊天:“立琍,从小到大你感觉最让你受挫的事是什么?”黑立琍脱口而出:“和你说话最有失败感。因为每次你和我说话,从来都不看我一眼!”此时黑幼龙才明白,原来女儿之所以要化浓妆、早恋,都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在度过了青春叛逆期后,黑立琍和一个男同学谈恋爱,一谈就是8年,再也没换过男朋友。从加州大学毕业后,黑立琍选择了结婚生子,她有3个孩子,在家做全职好妈妈,生活得很开心。

曾经有朋友问孩子们的妈妈:“你的底线会不会太松了啊?孩子们这么奇怪的行为,你怎么可以忍下来?你怎么知道他们真的会照做?搞不好他们会欺骗你。”但妈妈却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孩子会骗我。对我来说,信任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也因为有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更诚实而负责任。”

总结4个儿女的成长路,黑幼龙认为:“慢养就像种花,要耐心地等待花开。慢养并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着急。有的孩子成熟得快,有的较慢,孩子是慢慢养大的。相信孩子,等待孩子,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担心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在终点。”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认识到,其实责打孩子、耍妈妈的权威,都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对孩子更没有好处。教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信任,你必须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坏孩子。

要充分地信任孩子,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空间,而不要总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死命地保护他、修正他。任何生命体都有一个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存模式,孩子的成长有着他们自己的被自然所赋予的意义。妈妈要认清这一点,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信任孩子,给予他们自由、宽松的教育。

蹲下来,学会倾听

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卢勤

这是旅美作家薛涌讲述的一件发生在美国街头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