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7114500000022

第22章 扼杀孩子的IQ测试(4)

“你真笨”是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家长最不应该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父母之所以这样批评孩子,就是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如他们的意愿,为此家长感到很生气,所以一气之下才会说出这么伤人的话。其实,自从上学以后,如果经过努力能跟上学习的孩子,其智力水平都属于正常,根本就不存在笨的问题。相反,如果家长总是说孩子笨,就会让孩子产生“我笨”的心理定式,不但会影响孩子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会限制孩子的智力发育。

有一天,当张萍从老师手中接过英语测试卷时,第一反应便是“糟了!”因为鲜红的数字告诉她,自己这次考试没有及格,只考了59分,而妈妈是不允许她考试不及格的。无奈之下,她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于是,她胆怯地犹豫要不要进入厨房和妈妈打声招呼。就在此时,妈妈听见有开门的声音,于是就从厨房里走出来,当她看见不敢进屋的女儿时,就随口问道:“是不是考试不好啊?”李萍低着头,眼睛看着脚尖说道:“妈妈,我英语只考了59分。”

妈妈先是一愣,然后瞪着眼睛问道:“什么,59分,还没及格呢!你怎么考得这么低呢?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是优等生,再说,左邻右舍的孩子也都个个聪明伶俐,你怎么就这么差呢!”紧接着,妈妈声色俱厉地说道,“你真是无药可救了,我算指望不上你了,我和你爸爸辛辛苦苦供你上学,谁知道你这么不争气,才考了这么点分数……”

听着妈妈的话,张萍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看着“不争气”的女儿,妈妈更是不耐烦地说道:“哭,哭,整天就知道哭,有什么好哭的呀,考这么点分还好意思哭!”

事实上,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成绩差的孩子将来也未必没有出息。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坦丁博士对733位百万富翁进行过调查,从他们的经验中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30项成功因素,而“学习成绩最好”这一项居然排在最后。

每个孩子自从降生以后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和希望,所有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更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杰出的人才犹如凤毛麟角,于是父母便对孩子产生不满的心理,有时甚至会口不择言,甚至出手打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同样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欣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反之,如果家长给孩子设定负面标定,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孩子往往会按照父母的期望塑造自己,父母若总是抱怨孩子笨,就会伤害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爸爸最开始说周惠学习不灵时,她还会用弱小的力量捍卫自己的尊严:“我才不笨呢!”但是,父母总是在她面前唉声叹气,表现出一副失望透顶的样子,渐渐地,她开始相信自己脑子不灵光,继而周围人也开始说她脑子有问题、反应慢。于是,她就开始相信自己真的与同龄人不一样,要不然不会所有人都嘲笑她,不相信她。从此,她就开始坚信自己真的很笨,而且笨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她彻底放弃自我,随遇而安,不求进步,对所有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孩子之所以会用弱小的声音捍卫自己的自尊,就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强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然而若是父母不断地“摧残”其自尊心,孩子便会开始相信自己笨了,这就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任何孩子从开始相信自己变笨的瞬间起,他的眼神就会变得黯淡无光,随之言谈举止也会变得“笨”起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笨”的种子,就会结出“傻”瓜。所以奉劝天下的父母,千万不可对孩子说“笨”,因为骂孩子“笨”是对他们心灵的施暴!长此以往,受父母暗示的孩子就可能真的变“笨”了。

失败是成长的阶梯

毫无疑问,每位家长都由衷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成功,在奋斗的道理上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直接晋级。当孩子遭遇失败或是挫折时,父母往往比孩子还要着急。当家长看到孩子做出一个带有危险系数的决定时,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孩子的行为,然后为孩子安排好一条畅通无阻的成功道路。

毋庸置疑,家长的这种做法是从关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的,但是,这种“关爱”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也会让他没有机会面对失败。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人们排斥失败,但失败也会带来诸多益处,如检查自身的不足、查看漏洞、增强危机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即使失败有很多好处,但是家长似乎更偏爱成功,他们总是盼望孩子能够接连不断地取得成功。可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不丰富,所以难免会失败。当家长面对孩子的失败时,往往会出现不满、沮丧,甚至是悲痛欲绝的状态,其实家长没必要如此伤心,因为失败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既然失败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这是许多家长都应学习的内容。下面来看看留学博士黄全愈是如何对待孩子失败的。

黄博士的儿子矿矿在上小学时,老师经常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制品,比如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关于中国长城的课题研究,即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个关于长城的模型;老师还会让孩子们做一个关于美国内战的课题研究,即让孩子们做一顶当时战争用的小帽子。

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古埃及文化研究,于是,矿矿就打算做一个狮身人面的斯芬克司的雕像。当黄博士听说儿子要自己动手做斯芬克司雕像时,第一个反应便是:不切实际。因为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①用什么材料,石头?木头?②年幼的儿子能否雕得动?③做雕像,实属“看花容易绣花难”。虽然当时黄博士是这么想的,但嘴上却没说。

面对矿矿的提议,黄太太显然热情高涨,喜悦之情明显高于黄博士。于是,母子二人开始研究雕刻的材料,矿矿提出要用蜡做雕像,于是,母子二人就在家中做起了雕刻斯芬克司的工程。妈妈是指导老师,带着矿矿先做模子、再浇筑,而后定型。矿矿边干边跟着妈妈学习,母子干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转眼间,斯芬克司的雕像已经有了模样,到了细雕的阶段,此时母子二人出现了分歧,继而矛盾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争论。原因是黄太太陷得太深,好像忘记了谁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她怕粗手粗脚的矿矿前功尽弃,所以,关键时刻就不让儿子动手实践了。

矿矿当然不愿意,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对妈妈嚷道:“这是您的课题研究,还是我的课题研究啊?”

听儿子这么说,妈妈一下着急了,于是,她试图说服矿矿:“正是因为这是你的课题研究,我才费心费力地帮助你啊,如果你将雕刻弄坏了,拿什么交给老师呢?”母子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不休。此时,黄博士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他对妻子说:“儿子这么想有道理,你就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他自己的杰作。”

于是,矿矿开始单枪匹马地上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赶在交“卷”期前完成了斯芬克司的雕像。看着儿子课题研究的作品,夫妻两人认为还真像那么回事,不用任何说明,旁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什么”。

当然不能仔细看,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斯芬克司的下巴少了一块,而脸部也一边大、一边小,最让人担心的是,斯芬克司的两条前腿从根部断开了,不过还好,将其拼好放在桌上,不看侧面是看不到断痕的。

看到这个略带缺陷的斯芬克司——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总之,这是孩子的杰作。情况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老师对矿矿“有缺陷”的作品赞不绝口,而且还让矿矿与他的斯芬克司像合影留念。

当你看完这个故事时,是否也同样受到启发。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孩子孤军奋战,更不忍心看到孩子因某件事情没做好挨老师的批评,于是,许多家长往往会“越俎代庖”,从根源上看,这无疑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样的爱与那些过度保护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爱”的旗帜下,孩子们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就会受到限制,进而无意地被剥夺。

失败对一个人究竟有多么重要呢?家长常常说:“我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他在快乐的成功体验中成长。”那么,失败是否需要被感知呢?其实,失败和成功就像生活中的调味盒一样,即需要糖也需要盐。

人的成长过程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和挫折时常在人们身边发生,而且很多事情都会导致人们失去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失败是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讲,一旦遭遇挫折或是失败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归属感,从而自轻自贱。其实,这是孩子在经历失败后产生的一种不良情绪,如果任由它发展下去,只能让坏情绪更加复杂和难解,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不容易长大,其抵抗挫折的能力也就越差,所以,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让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几点建议,但不要干涉过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尝一尝滋味。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了解失败与错误之间的差别

失败不等于错误,没犯错误不等于就不会失败,家长要教会孩子权衡利弊得失。

2.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

当孩子遭遇失败或是挫折时,家长不应抱怨孩子,更不要指责孩子笨,而要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让他们尝试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这样更容易令他们接受。

3.鼓励孩子大胆做事

任何人在生命中都不能保证不失败,更不能保证不遭遇挫折,既然成人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都会遭遇失败,那么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呢?所以说,父母要允许孩子失败,要知道,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在生活当中,父母应该让孩子经历失败,然后再教孩子化解不良的情绪,这是一种生存能力,也是一种成功前的经历。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有掌控自我的能力,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大有作为,也会成为一个主导者,所以孩子应该拥有并掌握这种能力。因此,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不应怀疑其能力和智商,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给孩子探索和体验失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