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17113700000032

第32章 放弃说教,尊重使沟通无阻碍(4)

孩子小时候,我和爱人喜欢跟他们玩一种“亲亲”游戏。临睡前,我们和孩子都要亲热一番,爱人说:“妮妮宝贝,亲亲妈妈。”妮妮在我和爱人中间,一手搂着我的脖子,一手搂着她爸爸的脖子,先亲了亲我,又亲了亲爸爸。我们也是在她的小脸蛋上左右各亲一口,鑫鑫也是这样,还没等我们让他亲,他就凑过来了,说:“我要亲爸爸,还要亲妈妈。”两个孩子笑得开心极了,脸上洋溢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笑脸,我知道,那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刻。

养育孩子就带有责任,吃饱穿暖等物质条件只是最基本的,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这才是受益终生的“良药”。

我遇到过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学生,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性格太内向了。上课的时候,他永远都是趴在课桌上,从不抬头看老师。我尝试跟他交流,得到的信息是:他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从没跟同学说过一句话,在家里,妈妈跟他说话他可能会应答,爸爸的话他是不会应答的。因为他爸爸太严厉,总是板着一张脸,一句话说不对就非打即骂,跟妈妈争吵完还拿他出气。起初这个孩子还是有一点点抗拒我,后来随着交谈的深入,他也放松了。他说他很怕爸爸,我问他:“那你怕我吗?”孩子很认真地回答:“老师,我如果怕你就不跟你说这么多了。”他的这句话很让我感动,我接着说:“不怕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好吗?”他答应了,可是再上课,他还是趴在桌子上不看黑板。

我能理解他,我知道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有足够耐心,他自闭症的根本症结就是父亲的过于严厉。一个正常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不正常的家庭环境而毁了一生。

怎么帮助他走出低谷呢?我决定还是用鼓励来激发他的自信,一个人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有勇气面对生活。

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他,哪怕他的回答不是尽善尽美,我也会夸奖他的进步,并且让他当起了小组长,负责监管他们小组的学习和卫生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鼓舞措施,他已经学会和同学们交流了,能认真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虽然有时还是不太理想,但是我相信他会慢慢开朗起来的。

给孩子温暖的力量,无论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

给孩子温暖的力量,是我们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给孩子温暖的力量,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基础。

给孩子温暖的力量,也就是给了孩子最深的爱。

尊重孩子的个性

记得有段时间我给小学一年级代上语文课,课上教孩子们“gua”和“hua”的拼音,让他们寻找周围这样发音的词。同学们纷纷说:“西瓜、冬瓜、南瓜、甜瓜、地瓜……”有个调皮的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还有‘傻瓜’!”全班学生都笑了。我也笑着说:“对呀,这个小朋友可真聪明,你们说的瓜能吃,他说的瓜不能吃。不过老师比较欣赏不一样的‘傻瓜’。”

有了这个“傻瓜”,大家组词的积极性更高了,为hua组词时,一口气说出了牡丹花、玫瑰花、桃花、菊花等很多花。我问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花吗?”“烟花。”一个女孩子抢先举手。“雪花!”另一个孩子紧接着说。

这堂妙趣横生的课也让我明白,孩子的个性是多元化的,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他们表现的空间,就能看到他们跳跃的思维,聆听到他们心底真实的声音。

启发孩子的智慧,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潜质,不要简单地依靠说教。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要找到契机,完成对孩子的引导。

我给妮妮讲《灰姑娘》的故事,小家伙听得很认真,讲完之后我问她:“如果灰姑娘在12点之前没有跳上南瓜车,她会怎么样呢?”

妮妮想了想说:“那她可就惨了,后妈一定不让她去,她也不能遇到王子了。”

我说:“对呀,所以要记住,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时。”

然后我又问:“如果灰姑娘一开始因为后妈的阻拦而打消去舞会的念头,她还会遇到王子吗?”

“当然不会,”妮妮回答。

“对”,我夸奖妮妮,“真聪明,这个故事说明,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

“妈妈,《灰姑娘》里面有个错误,最后什么都恢复原样了,可是水晶鞋却没有恢复原样。”妮妮很认真。

我惊讶地说:“天哪,宝贝可真棒,你看,伟大的作家也会出错,出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要是能成为作家的话,一定比他还要棒。”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已经拓展了孩子的思维,把道理藏于故事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如果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是没有教育效果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看书,看书,还是看书,什么时候我能真正和我的爱好相伴呢?”这是我隔壁班的学生李琪在作文中写的一句话,质问的语气透露出他的无奈。

李琪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发明创造小能手,他的综合成绩虽然不好,但在物理上的天赋极高。他的父母却认为他整天弄那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没什么大出息,每次都指责他。初二下学期学校分快慢班时,李琪想去特长班,父母不同意,掏钱硬是把他“塞”进了快班。

“我太自卑了,很有压力,一次次考试失败使我学会了说谎,否则爸爸会打我。”李琪不敢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只好写在日记里。他的基础比较差,快班的学习节奏非常快,李琪不适应,也没有时间去弄他的发明,越来越忧郁了。他的父母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可要对得起我们给你花的钱啊。”每当李琪想跟父母好好谈谈,他们都会这么说,李琪不得不打消去特长班的念头。

最让李琪难受的是,班级里的同学都比他优秀,回答问题的答案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一到测验或是考试,李琪的成绩排在全班末尾,他觉得同学都用鄙视的眼光注视他,也就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了。一下课,他在座位上发呆,放学的路上总是自己走。进了快班,他的成绩非但没提高,反倒少了“发明”的灵感。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功,关键是家长能不能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发挥位置。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让孩子收起个性。但是我所知道的是,目前很多家长普遍抱有一种心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孩子能否成功,在于他是不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做的事,也就是选择前行的道路。只有给孩子好的定位,才能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潜能。

暑假时我去拜访了我的老师,他的孩子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高级会计师,说起这个,老师很庆幸当时他尊重了女儿的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

老师的女儿兰兰不愿意学习,学习成绩也不好,兰兰初中毕业填志愿时,他跟兰兰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话,他说:“你应该好好想想,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经过跟女儿一番商量和慎重考虑,兰兰选择就读职业高中,修会计专业。

“我是挺想让她上重点高中的,可是兰兰对会计感兴趣,看来她的选择没错。”老师呵呵笑着对我说。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就像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朵,各有各的美丽,我们又何必强求一致呢?如果我们追求整齐统一,那么就没有五彩斑斓的世界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尊重孩子的个性不等于放任他们的个性。

国庆节时,我给很久没见的一个朋友打电话送去问候,她正为孩子天天的行为焦头烂额。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了,他喜欢画画,我们给他买画笔,他画得到处都是,如我们的衣服上、墙壁上。每天我都得费力打扫,有时候实在气急了,就吼他几句,他马上扔掉画笔跟我抗议。”

电话里,朋友的声音很无奈。

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呢?怎样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孩子贪玩是应该的,他们做什么都没错,关键是大人要从正面去鼓励。”朋友这样认为。

她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挺先进的,可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她开始迷茫了:“我对他几乎百依百顺,他却变本加厉。他现在不但不听大人的话,坏习惯也多起来了:在家到处乱扔东西,带他出去他就赖在地上不走,非要我抱,看见好玩的了就要我们买给他。”朋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那么“尊重”天天的个性呢?

其实,我朋友的想法的确存在误区,“棍棒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尊重孩子,鼓励他们个性发展才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不过,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孩子自主发展。因此,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家长应该适当地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某些行为让自己生气了。要是让他们完全自由发挥,不仅影响他们正常成长,还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比较任性,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耍时,孩子在前面玩,父母就跟在后面收拾“残局”,比如玩搭积木,才几分钟,积木就被踢得一塌糊涂,家长就帮忙再搭好,玩拼图游戏也是如此,面对摊开一地的拼图,家长总是非常耐心地帮助拼完整。

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又缺乏育儿经验,往往会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保护,孩子就会把大人的迁就理解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我们虽然不能过多的限制孩子,也不能单纯地“堆笑脸”,在孩子出现危险或错误举动时,我们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表示出“愤怒”,可以用眼神或者一个动作来表示,通过给孩子小挫折,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让他们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认识到他们的长处,也看清他们的短处,孩子们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教育是门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只有承认了孩子的独特性,才能因材施教,开发出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