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17112500000035

第35章 何必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5)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宽容和善良去感染、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明辨人世间的是非善恶,帮助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天,一位住在深山茅屋中修行的禅师,在皎洁的月光下来到林中散步,在幽幽的山林中呼吸着清凉的空气,他突然领悟自性,便喜悦地走回住处,刚到门口,看见自己的茅屋里有一个小偷光顾。

忙活了半天,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决定要离开的时候,看见了站在门口的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很清楚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所以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这时小偷看见禅师,不禁心里一阵惊慌,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先开口对小偷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现在夜深天凉,你穿上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顿时不知所措,只好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默默地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哎,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呀!但愿今晚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自己住的那间茅屋里打坐,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渐渐地进入空境。

第二天,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禅师从极深的禅境里睁开眼睛,这时他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送给别人一轮明月,令人感受一份温情。

不要吝惜自己的仁慈与包容,因为对悟者来说,他的灵魂也会因之而升华,因之而顿悟,因之而有了明月一般的佛心。

佛说:“六度万行,忍为第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所以,人们都很讨厌他。

一天,这个年轻人不经意间游荡到了一座寺庙,正好碰到清心法师在讲授佛法。年轻人听完之后感到十分懊悔,于是决定痛改前非。

他对清心禅师说:“师父,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和别人争吵打架了,就算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着把它擦去,学会默默地承受!”

“那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擦拭!”清心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又不解地问道:“如果一个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是一拳而已。”清心禅师微笑着说。

年轻人不相信清心禅师有如此高的修为,于是举起拳头朝清心禅师的头打去,然后试探性地问道:“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呢?”

清心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我的脑袋硬如坚石,反倒是你的手可能打疼了吧!”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清心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常人以为忍耐就是吃亏,然而“坏的要容忍,则不起嗔恨;好的也要容忍,不生贪念。”

一个人如果做到容忍,就可以自由自主、得到自在。学会容忍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不要跟别人比,要和自己比

广圄禅师所在的寺庙里来了一个僧人,名叫道岫,他精于禅道的修行,却始终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有一次,道岫在上课时,看见比他晚来的僧人学的比他都快,都能领会禅道,而自己始终没有领悟其中的禅道之意。他心想:“我原来真的没有学禅道的慧根,上课既不灵巧,又听不进去,我还是做一个行脚苦行僧吧!”于是,他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准备游走各国,继续修行。他临走时,便向广圄禅师辞行。

广圄禅师看着道岫问道:“你为何离开,为何不继续学禅道呢?”

道岫回答:“禅师!学僧有可能辜负您的期望了,因为,我参学已有10年之久,对禅道仍是未能领悟。我觉得自己没有学禅道的根基,所以,今向您老辞行,准备云游他国。”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地问:“哦!为什么没有领悟就要走呢?难道就这样放弃学禅道吗?还是别处可以领悟禅道?”

道岫诚恳地回答:“禅师,我对学禅道仍然很执迷,因为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禅道的修行。反观,其他僧友们每个人都能领悟禅道的真谛。只有我未能领悟。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萌发了做行脚的苦行僧的决定。”

广圄禅师听后,回答:“哦!原来是这样。每个人学禅是急不来的,要慢慢领会其中的道理。你现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每个人的慧根不同,不要拿别人的境界来要求自己,要懂得你修你的禅道,别人修别人的禅道,所以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禅师!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每日,上课时我跟其他僧人一比,立刻就有大鹏鸟与小麻雀的感觉。”

广圄禅师装着不解似的问道:“为何拿大鹏鸟和小麻雀比呢?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展翅能飞几百里,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而我只能在方圆几丈里飞而已。”

广圄禅师说:“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但不能飞越过生死大海。”

道岫听后默默不语,低下头若有所思,心中也顿时领悟了禅师所说的道理。

有一句谚云:“人比人,气死人。”道岫在学禅道时经常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这是不对的。每个人的起点虽然一样,但终点是不同的。你如果一味地跟别人比,这是自寻烦恼,怎么能透过禅而悟道呢?道岫听了禅师说的话,心中逐渐放下了跟别人比的毛病,逐渐回归到禅道上,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更注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随着时间的留声机而改变的。人生就是一个万花筒,每日都在变,不要在乎别人如何,要看自己如何走。但总是有些人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而产生嫉妒的心理,进而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这是自寻烦恼,实在没必要这样做。

古时,有个商人站在码头上,恰好看见一个渔夫手里拿着一个鱼篓,捕鱼回来。

渔夫开心地笑着,心想:“这回可以给家人补补身体了。”

商人微笑地问道:“为何这么开心呢?”

渔夫说:“才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捕了很多的鱼,真是收获多多呀!”

商人又问:“竟然收获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多花点儿时间再多捕一些鱼呢?”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鱼已经足够我用了。”

商人还是微微一笑地问:“你这么早捕完鱼,剩下的时间要做什么呢?”

渔夫高兴地说:“这么早回家,我想睡会儿觉。早上起得太早了,得补补觉。然后,陪孩子们玩会儿或者跟朋友喝点酒、聊聊天。”

商人再次对渔夫说:“为什么把时间都浪费了呢?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捕鱼,然后买一条大船。这样你就会捕到更多的鱼,还会拥有一支渔船队呢!以后,你的财富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你也会得到朋友们的羡慕。”

渔夫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要花多长时间呀?”

商人笑着回答:“你难道不想跟朋友一样拥有一条大船,过着幸福的生活吗?这要花费8年时间。”

渔夫沉默了一会儿,又问:“然后呢?”

商人哈哈大笑说:“老弟,等你成功了以后,你就会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到时候,你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有奴仆供你差遣,何乐而不为呢?”

渔夫笑着说:“为什么我要跟别人比呢?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就是为了跟别人攀比?我只要每日捕鱼比前一天多一点儿就好,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的捕鱼技术是否有长进,所以,现在还是安心地过日子吧!”

商人很疑惑地说:“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不喜欢跟别人比,喜欢和自己比的人。我很佩服你这种精神。”

渔夫微微一笑,然后就回家了。

渔夫是一个聪明的人,因为他知道做事都要有个度,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只要自己过得幸福就可以,何必为了跟别人比而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为自己增加烦恼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事不要跟别人比,只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可以,这才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