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沟通要懂心理学
17109700000027

第27章 说服有术,动之以情晓之理(3)

太后被堵得哑口无言,咬咬牙说:“罢了!”

康芮以死人是否有知觉为前提,一开始就将太后逼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然后步步紧逼使太后放弃了陪葬的主意,可见这种逼迫性的问法似乎让人无可辩驳。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话方式,只要在试图进行劝服的过程中巧妙地使用,层层递进,就能使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谈话的圈套中,谈话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你手里,结果当然就会轻松取胜了。

软刀子往往更扎人

在一些访谈节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已经成名或者生活过得非常富足的明星、富豪,却在舞台上含着热泪诉说着自己的过去是如何的艰辛,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里,三天只吃一包泡面,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或帮助自己的人等。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听到这样的叙述之后,总是会感慨其成功来之不易,佩服他们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会不自觉地在心里给他们加上一些印象分。

可见,同情弱者几乎是人们共有的天性,一般来说,温柔的言辞总是很难让人拒绝。所以,如果你想说服强大的对手,不妨用争取同情的技巧,做个可怜人,以情乞悯、以弱克强,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达到目的。

一位顾客拿着一个袋子怒气冲冲地走进了一家高档西装店里,向导购展示西装上的污点,执意要退换。

但是,导购在看了一眼发票之后,便对顾客解释:“您购买的是打折商品,公司规定这类商品不能退换。”

对于这样的说法,顾客完全不予理会,而且更加气愤地嚷了起来,最后还威胁说要打电话到消费者协会去举报这家店。那个女服务员面对如此蛮不讲理的顾客,也失去了耐心,一团怒火上来,竟和顾客争吵起来。

这时,店里的主管听到了吵闹声,走过来了解情况。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主管对顾客彬彬有礼地说:“首先,我先替店员向您道歉,实在对不起。不过根据规定,打折的衣服一概不能退换。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这里有专门的洗液,可以帮您把这条西裤上的污点处理干净,熨烫过后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且很快捷,方便的话您下午就可以来取了,到时候保证您会满意。”

听到主管心平气和的语气和不失礼节的劝导,顾客的火气立即就降了一大半,很快便接受了主管的建议。

装可怜虽然不是一种被人常用的方法,但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时候,温柔的言辞比强硬的反抗更能起到好的效果。案例中这位主管的实例就证明了这一点。面对蛮横无理者,得理者若只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常常会吃亏。这时候,平息风波的更好方式莫过于以柔克刚来对抗恶人恶语。

而且人们总是容易同情和怜悯弱者,也较容易答应弱者的要求。所以,当我们在劝导和说服别人或者有求于人时,一定要放低姿态来与对方沟通和交流,多说些软话来打动对方。假如你的说法让对方觉得真实可信,他们很可能就会心软让步。

一位名叫韦斯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但不幸的是韦斯是一名身患残疾的人,而姑娘却美丽动人。因此,姑娘几乎都不愿正眼看他一眼。

一天,饱受相思之苦的韦斯决定鼓起勇气向姑娘表达爱意。韦斯找到那位姑娘,诚恳地问道:“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姑娘很随意地答了一句:“这个我当然相信。”

于是,韦斯继续说道:“其实,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上帝也将未来的新娘配给了我。并且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残疾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当即向上帝恳求:‘仁慈的上帝,对一个女孩来说,身患残疾将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请您赐予她像其他人一样健全的身体和美丽的容貌吧。我愿意替他承受不幸。’于是,上帝便将残疾的不幸转移到了我的身上,我便成了现在你看到的这个样子。”

当韦斯说完这些话时,那位姑娘开始仔细地打量起他来。他看到韦斯的眼睛里充满了真诚,也发现了韦斯的可怜之处,这种可怜是需要爱来弥补的。于是,她最终将自己的终生幸福交付到了韦斯的手上。

很多事情并不难办到,只要能够运用适合的说话技巧,就很可能会达到你的目的。而软言软语、做个可怜人的说话技巧,听起来有一些贬义,但却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应注意好自己的语气,谦逊是一种礼貌,也是别人最愿意接受的说话方式,所以,在劝导或者求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看起来谦逊一些。比如:“请问这件事情你可以帮我吗?”或者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适当地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向您请求帮忙。您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您去一趟。”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为他着想的态度,从而更加乐于从命。

另外,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会显得你彬彬有礼、十分有素质。例如:“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你能帮帮我吗?”

不管怎样,你都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弱者,而对方则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上。要放低姿态、多说软话,而不是一味地咄咄逼人或者强硬说教。西方有一句古谚:“一滴蜂蜜所黏住的苍蝇,远远超过一桶毒药。”在试图打动别人时,我们都应该学着做蜂蜜,用温和的语言去感化别人的心。要知道,软刀子往往更扎人,软话也往往更能感动人。

妙用激将,改变对方主意

在影视剧排练场上,导演为了刺激演员在真恨、真悲、真哭的情境中说出话来,经常会使用一些激将的手段。

激将是以语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为刺激,激起对方按照说话人的意向说话或展开行动的方式。这一招不仅在影视排练中有效,很多时候,在多次正面劝导、说服仍无效的情况下,运用反面激将法可以很快奏效。

很早之前,这种用激将法巧妙说服的方式就被谋略大家们广泛运用过,并产生了不错的效力。《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建安十三年秋,诸葛亮孤身至吴,贯彻“联吴抗曹”的战略,就是靠“移花接木”之术,妙言激将,巧服周瑜的。

一天晚上,鲁肃领着诸葛亮来见周瑜。叙礼之后,鲁肃先开口对周瑜说:“现在曹操率领大军南侵。是和还是战,我们主公决定不下,说要听将军您的意见,不知道将军意下如何?”周瑜答道:“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而且曹军实力强大,不可轻敌。如果参战必定是会失败的,而投降则比较安稳妥当。我已经拿定了主意,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

鲁肃听周瑜如是说,感到大为惊异,说道:“将军此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下子就让别人夺了去?伯符遗言,外事托付将军。如今正是要仰仗将军保卫国家的时候,将军怎么能怯懦地投降呢?”

周瑜辩解说:“江东乃大郡,生灵无限;若陷入战争之苦,老百姓必定会归怨于我,因此才决计请降啊!”

鲁肃反驳道:“不对呀,以将军之英雄,东吴险要的地势,曹操是未必能够得志的。”

看着二人的争辩,诸葛亮一言未发,只是在一旁暗笑。周瑜见状问道:“孔明先生为何发笑?”

诸葛亮答道:“我不笑别人,只是笑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一听,大为不解:“先生怎么反而笑我不识时务呢?”

诸葛亮说:“公谨主意欲降曹,甚为合理。”

周瑜马上接言:“看来孔明先生也是识时务者,跟我想到一起去了。”

看着满脸疑惑的鲁肃,诸葛亮继续说道:“曹操极善用兵,天下无人能挡。以往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对敌。而今这些人都被曹操灭了,天下再没有人敢与他对敌了。只有刘备不识时务,硬与曹操抗衡,而今落得孤身江夏,存亡未知。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至于国家命运危亡,可以归之于天命嘛,有什么值得顾惜呢?”

此言一出,周瑜已觉得羞愧难当,接着,诸葛亮又故意提出了“将二乔送予曹操以退曹兵”的提议。

周瑜问:“你说曹操想得二乔,有什么证据吗?”诸葛亮说,曹操曾命小儿子曹植作赋,赋中的意思就是说他家合该为天子,立誓娶二乔。听此言,周瑜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道:“老贼欺我太甚!我与老贼誓不两立!”

诸葛亮又说:“事情须三思而行,免得后悔。”

诸葛亮这么一说,周瑜更坚定了,朗声发誓:“我受孙伯符委托,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即使刀斧加头,也不会改变志向,望你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不难看出,周瑜最初的意思是想以诈言降曹的反话挑拨诸葛亮,欲使诸葛亮来求自己。却没想到诸葛亮不但没有顺意相求,而且步步相激,先说他不敢与曹操对敌,是只知保妻子、全富贵的小人,激发了周瑜的斗志。接着再用“二乔”再三激发,最终达到了目的。

激将法是劝服的一种高超技巧。激将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使对方感情冲动,让对方感觉到他要做的事不是你求他而是他自己要做的。来不及考虑太多就答应了去做他在平时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用得适当,可使我们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达到想要的目的。

排球名将孙晋芳少年时代在苏州业余体校训练,曾经有一段时间,孙晋芳突然感觉自己对每天辛苦而枯燥的训练感到十分厌倦,积极性降低了很多,甚至有了要退出训练的想法。

教练多次登门劝说都没有效果,见她如此任性不听劝服,教练就气愤地嚷道:“看来你真不是块打排球的料子!”说完,便骑车离去了。

一听这话,孙晋芳心想:“哼,你竟这样小看我!你说我不行,我非要做出成绩来给你看看,让你知道我到底行不行。”

第二天,她就主动回到了训练队,开始积极地训练起来。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如果委婉劝服不起作用,不妨利用一下感情,摸透对方的心理,采用一下激将法。

用激将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听上去似乎有点诡辩的意味,但是对说服一些顽固不化、是非不分的人来讲,倒不失为一种妙用。当然,我们在运用激将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为对方着想的原则或者以不伤害对方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这样,即使对方某一天幡然醒悟,也不会因为感觉中了我们的圈套而心怀不满。反而,会感激我们当时的睿智。

总之,正确的目加上恰当地运用,就能收到良好的劝服效果,甚至还能达到枯木逢春、起死回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