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沟通要懂心理学
17109700000012

第12章 做事讨喜,让人立刻接纳你(5)

贝多芬回家后,不经意地翻阅到那些作品,惊呼:“这里有神手的闪光!”当他知道是舒伯特的作品时,立刻要去见舒伯特,但是没有找到。舒伯特听说了贝多芬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后,再次赶去拜访贝多芬。

两位音乐人相见后,贝多芬深情地握着舒伯特的手喊道:“我的灵魂是属于你的!”然而不久,贝多芬逝世了。舒伯特听到消息之后哀痛欲绝,并亲自举着火炬为贝多芬送葬。第二年舒伯特也离开了人世,临终时,他告诉自己的亲友:“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最终两位音乐家结伴长眠。

最为真挚的友情莫过于知己之情,它需要以理解为基础,没有理解,就不会有友情的绵长与稳固。唯有理解朋友,才能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更深厚。

真正理解他人的人具有宽广的胸怀以及独到的眼光,他们能够识人、知人,结交不一般的朋友。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知人之明。”只有善于理解的人才能具备这种“罕见、珍奇而优美的东西”。

鲍叔牙和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开始两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由于管仲家里贫穷,所以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了大部分的资金,他们的生意很红火。但是有一次人们发现管仲私自拿合伙的钱还自己的债务,大家都觉得管仲不牢靠。然而让人不理解的是,年底的时候,鲍叔牙不仅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分了一半红利给他,而管仲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这下可气坏了鲍叔牙手下的人,他们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平时又私自花钱,您和他平分利益,他竟然还毫无廉耻地接受了,这样贪财的人是靠不住的。”

鲍叔牙笑着说:“你们不知道管仲的家里有多困难,他比我更需要钱,此事你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鲍叔牙不仅不计较管仲的自私,最后还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让管仲成就了一番千秋伟业。

没有人是不需要理解的,事实上,很多人交朋友就是为了得到理解。试想一下,如果连朋友都不能理解自己,那么交朋友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与人交往一定要学会理解对方。

当你的朋友有了失误或者某种缺陷时,你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接受与包容他。著名作家罗兰说:“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像圣人一样是完全舍己为人的,不要这样希望!我认为我们这样承认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唯有这样承认了之后,我们才可以对人间多存几分原谅,少受一点失望的打击。”如果你不能理解你的朋友,那么你们的友情必定难以长久。美国政治家赫尔利也说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与怀疑,唯有理解是化解隔膜、解释怀疑的桥梁。”

事实上,不仅与朋友相处需要理解,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而不同的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就不会因他人与己之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了。

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推己度人,换位思考,才能得到更多的生活启示。

有位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点儿,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

“唉!”妻子终于不耐烦了,“我懂得怎么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你当然懂得炒菜,太太。”丈夫平静地说,“我只是要让你知道在我开车时旁边有人喋喋不休的感觉。”

事实上,理解别人并不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理解他人,将他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你就会深刻体谅别人的难处。同时从自己的立场切换到对方的立场,也能让你避免很多摩擦。总之,理解会让你视野大开、受益良多。

认同对方的不足

很多人都花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很多人相信,帮助对方改正错误是作为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认为指出朋友的错误完全是为朋友着想,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朋友之间的真诚。他们以为被纠正的朋友一定会感激他们,至少朋友会因此学到一些东西。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做法更是大错特错。

当你毫不迟疑地指出朋友的错误时,也许你正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不愧为一名诤友,或者你还满怀期待,希望朋友感谢你的指正。可是,你始终没有得到你预想的良好结果。这个时候,如果你细心观察朋友的脸,你就会发现他的表情是多么不自然,上面分明写着:“尽管你是对的,但是我并不喜欢。”

事实上,所有的人都讨厌被指正,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他人理解和尊重。被人倾听和理解是人类内心中最大的渴望。学会倾听的人是最受欢迎和尊重的,而那些有纠正别人习惯的人常常被怨恨和排挤。试想一下,当你被人指正错误的时候,你是否会对那个人说:“真感谢你告诉我是我错了,而你是对的”?也许你和你的朋友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并不在乎相互指出缺点,但是被人反对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被人反对,尤其是被朋友反对,内心难免就会有些疙瘩,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

指出朋友的错误,帮助朋友改正缺点是做朋友的责任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朋友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其实,与朋友相处更多的时候需要认同,唯有认同,才能让朋友接受你。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真正的评论家不是专找人家的短处,而是探寻耀眼的星星。”实际上,不仅真正的评论家如此,一个真正的交际高手更是如此。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欣赏你、认同你的人。当获得他们的肯定时,你就会产生强烈的交往渴望,你希望能跟这些人交往、工作,因为你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很显然,认同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

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就要学会赞同对方,再顺势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先真诚地表示对对方的认同,让对方更易接受你所提出的想法。也许你的性格比较率直,总是爱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对之处。事实上,如果你毫不迟疑地直接否定朋友的意见,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那样的话,即使你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他们也很难当场接受。

当然,认同并不能盲目,认同还要看时间、地点、气氛。如果对方正在骂人,你绝不可以表示认同地说“骂得好”,因为这样会火上浇油,使他火更大。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冷静,而你应该用委婉的方法让他冷静下来,先表示同情,告诉他“消消气,别着急”。认同需要智慧,你应该找到对方的闪光点去认同。认同更需要胆识与气量,要敢于接受异己的观点和思维。

认同对朋友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自己来说则是一种动力。认同别人,给人支持,同时也是承认自己。认同是一种幸福,一位哲人说过:“幸福是别人给的,自己感受的。”能认同别人并被认同,那是一种传递的幸福、感恩的幸福。当你认同别人,别人自然就不好意思否定你,这是一种心理影响。而朋友之间的认同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

当朋友找到你倾诉不满的时候,你不要愤怒,更不要不以为然,你应该学会认同对方。人天生就有倾诉欲,心里有东西就想释放出来,说出来并不需要你帮忙解决什么,甚至不需要你安慰,如果你有建议,他们还可能反驳回去——他们不是没主见找你拿主意,只是想说出来而已。不要跟他们争个高低或辩明是非,同意的时候点头,反对的时候微笑着不语,对方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更会把你当作好朋友。

如果你要别人接受你,那么就认同别人吧。认同是一种溶剂,它可以快速溶解不满、抱怨等。当你给出你的认同和欣赏,用同理心去关爱别人的敏感之心,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欣赏以及关爱。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平静和友爱,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指正,认可对方,给对方荣耀。当对方阐述某个观点时,你应该让他去说并让他的立场成立,这样对方的敌意就会减少,你们的关系也会更好。事实上,如果你认同对方,对方会比你想象中更感激你。

不忘照顾朋友的面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朋友的一些要求你即使想拒绝,也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他保住面子,做到两全其美。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大的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对方的面子。

美国总统里根是一个非常幽默且懂得照顾他人面子的人。有一次,他出访加拿大,结果碰到一大伙人举着旗帜和标语反对他。尽管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但是在场的加拿大总理还是颇感尴尬。

里根总统的心中也有些吃紧,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恼怒的情绪,而是平静地转头对加拿大总理说:“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加拿大总理听后,表情也放松了一点。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喊叫的声音特别刺耳,使得宾主双方都无法进行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