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暗示
17109500000030

第30章

当向对方下最后通牒的时候,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以此暗示对方,你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的。你言出必行,没有任何商量、回旋的余地。只有这样,最后通牒的心理暗示才会发生作用。不然,对方就会把它当成儿戏,不放在心上,通牒也就毫无意义了。因为对方清楚,即使到了最后通牒的时间,你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陷入僵局时向对方暗示也许会两败俱伤

生活中,人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产生摩擦和矛盾,小则吵吵闹闹。大则大打出手。当产生摩擦和矛盾时,有的人一笑置之,有的人却很较真儿,非得分出个胜负来。结果,双方在较真儿的时候,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所以,当对方不愿意和平解决时,我们必须坚定地表明我们的态度,暗示对方,使他清楚:假如纠缠于小矛盾上,不愿意撒手,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但会损害双方的利益,而且会破坏双方的情谊。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认真权衡利弊,想清楚了之后当然就会做出让步。

谭先生和冯先生是小区里仅有的两家理发店的老板。因为都住在一个小区,而且又是同行,所以,时不时地两个人就会聊上几句。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慢慢地熟悉了。谭先生的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介绍顾客去冯先生那里。冯先生的店里忙不过来时,也会介绍客户到谭先生的店里。因为都是生意人,资金周转不灵时也会互相拆借。

然而,他们两个人最近却由于一件小事闹起了矛盾。原来,那天谭先生的店里理发的人太多了,于是谭先生就介绍客户去冯先生的店里理发。客户去了冯先生的店里后,已经开始洗头发了,不巧的是,来了一个烫染发的人。大家都知道,理发店里利润最大的项目就是烫染发,所以冯先生帮客户洗完头之后,又让客户回谭先生那里了,转而为那个烫染发的人服务。回到谭先生的理发店,客户非常生气,谭先生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对客户表示了歉意,心里也很窝火。为了平息客户的怒气,谭先生和后面排队的人好说歹说,赶紧先帮那个怒气冲冲的客户理完了头。

后来,冯先生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太对,几次带着礼物前来表示友好,但谭先生没有给他面子,总是一副冷漠无情的模样。最后一次,冯先生什么都没带,而是拿着一个大梨,切成两半,递给了谭先生。谭先生没有接。冯先生自己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留在桌子上悄悄地走了。

谭先生知道冯先生的意思,分梨就是“分离”啊。回顾这些年,和冯先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坦白地说,假如不是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他们两家的生意不会这样好,换句话说,他们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想了很久,谭先生觉得自己还是和冯先生和解为好。

随后,谭先生托人带话给冯先生,他没有吃梨,并且邀请冯先生一家人去吃饭。冯先生带着家人去赴宴了。从此,两家人和好如初。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喜欢较真儿的人,就像上面故事里的谭先生似的。虽然冯先生的确有错在先,不过当冯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几次三番地道歉之后,谭先生依然念念不忘冯先生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故事情节略作变动,也就是说,如果谭先生继续较真儿下去,那么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和冯先生的关系破裂,最终两败俱伤。这时,如果继续向对方表示自己想要与他和好的意愿,那么最终只会徒劳而返。所以,当我们向对方进行心理暗示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使对方明白太较真儿只能两败俱伤的事实,权衡利弊,对方当然会有所顾忌,最终接受你化敌为友的好意。

在暗示对方不要太较真儿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表现出你的无所谓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假如一方表现得过于在意,那么另外一方在内心深处就会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会导致双方的交往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所以,在暗示对方不要太较真儿的同时,应该表现出你无所谓的态度。你越不在乎他,对方就会越着急,反倒会采取主动。

2.态度可以适时地强硬一些

在生活中,如果双方产生了争执和矛盾,理屈的一方会再三地为了弥补过失而表示友好。这样一来,就会使另外一方蹬鼻子上脸。按照事情发展的情况,作为理亏的一方,我们的态度可以适时地强硬一些,向对方明确表示你最后的想法:“大不了……”这样一来,对方就会加以收敛,换位思考,考虑你的感受。

用“我们”暗示大家都是自己人

“我”是一个个体,而“我们”是一个集体。平时说话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在别人面前自称“我”,特别是当自己想与对方划清界限时,总是刻意向对方强调“我”。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首先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如果两个人之前是敌人,那么此时就会面临化敌为友的困境。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由于在乎自己的脸面,而不好意思告诉对方想化敌为友的意愿。那么,当你说话的时候,应该尽量多说“我们”,少说“我”,这样就能给对方传达一种信息:我们是自己人。特别是在与自己的对手相处时,这种称呼能表现出你的心胸开阔,对对方也很宽容和豁达,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彼此之间的对抗情绪。

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和“我”的属性不同,“我们”代表的是两个人以上,给别人传达的是共有的意味。而“我”只代表了自己,在很大程度上会传递给对方一种专属的意味。在生活中如果想化解双方的矛盾,使两个人从敌人变为朋友,那么就应该学会使用“我们”来取代“我”,暗示对方“我想与你友好相处”的信息。

在观看电视节目,或者参加现实中的选举或竞聘时,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出色的演说家在演说时能够感染听众的情绪,和听众打成一片。例如,当他高举拳头、振臂欢呼时,台下黑压压的听众也会高举拳头随声附和。为什么他们在演说时能和听众联系得如此紧密呢?秘诀就在于他们所持的态度和使用的语言。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有“自我意识”,不想被他人指使。假如他觉得你是在说服他,他的自我意识会变得十分强烈,很难和你的看法相一致。即便你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对他而言也许只是为了实现你的个人利益而进行的表演,所以不一定愿意接受你的意见。但是,假如此时你能经常使用“我们”这个词语,就会暗示对方:彼此是利害攸关的,是密切相关的。如此一来,对方本来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就会轰然倒塌,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并且认可你的说法。

例如,在演说的时候,演说家们几乎从来不使用“我”,而是频繁地使用“我们大家”“我们”等词语,以此暗示自己所说的事情与众人密切相关。因此,只要寥寥数语,就能笼络人心,使大家产生“命运一致”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现代的政治家也会使用类似的语言进行演讲。例如:“我们一定要尽力搞好菜篮子工程,使大家都能吃到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因此,我们大家必须齐心协力,疏通各个环节,以实现这个目的。”

这些话往往会使听众觉得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并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这样一来,即使那些人是以实现个人的政绩为主要目的,但是通过使用“我们”这个词语,他们却成功地暗示了听众:这是与大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看看以下三种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中,哪一种最容易被孩子接受。

(1)我们一起做作业。

(2)请做作业。

(3)做作业。

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一种。为什么第一种方式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呢?只要把这三种说法进行分析比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起做作业”,因为使用了“我们”这个词语,能够暗示孩子,妈妈或老师是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说话的,所以孩子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而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妈妈或老师在说话时其实是站在和孩子对立的立场上在命令孩子、指使孩子。所以通常情况下,孩子不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多说“我们”、少说“我”,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可以多说几个“我们”,暗示你与对方是“自己人”,这样才能提高说服的效果。

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多说“我们”、少说“我”呢?

1.多顾及对方的感受

说话、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千万不要脑袋一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特别是在想与对方化敌为友时,更要多顾及对方的感受。说话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会儿,不失时机地以“我们”来取代“我”,传达给对方你的友善,表达你想与对方化敌为友、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

2.从心理上接纳对方

一个人只有从心理上接纳对方,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一起。所以,当你向对方传递你的友善时,必须从心理上接纳对方,才会在说话时理所当然地认可“我们”这个群体,放弃“我”这个个体。假如你根本没有从心理上接纳对方,即使平时每次都说“我们”,也会使对方觉得很不真实、矫揉造作。

为对手打圆场暗示想要搞好关系

毫无例外,谁都不想陷入窘境。你不想,你的对手当然也不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存在陷入窘境的可能。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你应该主动站出来为对手打圆场,因为只有善待对手才是真正地善待自己。

为对手打圆场,让他避免遭遇尴尬,传递给对方你想与他化敌为友的信息。其实,能理解和帮助你的人就会被定格为朋友。同样的道理,当对手这样对待你时,毫无疑问,你也会把他当做朋友。虽然你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仍然存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你们成为朋友。

常言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意思就是:要给人留足面子。在现实生活中,对手就是你的影子,没有对手,就没有你的今日。

因此,即使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要记得给对手留情面,因为尊重对手就是尊重你自己。其实,你应该暗示对方你想与他握手言和的意愿。因为你的尊重,对手会感激不尽,同样会以自己的友善回报你。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和竞争对手成为朋友。和对手成为朋友,能帮助你更快、更好地发展。

所谓“人要脸,树要皮”,生活中很多人都十分在乎自己的脸面,即使是我们的对手也不例外。因此,假如你想与对手化干戈为玉帛,那么,首先应该学会照顾对方的脸面,并以此暗示对方你想与他搞好关系,最终就会水到渠成地化敌为友。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怎样照顾对手的脸面,以此暗示对方你想与他搞好关系呢?

1.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时间

当双方的隔阂很深时,即使你为对方做了很多事情,对方好像还是无动于衷。

此时,你千万不要放弃,应该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对方渐渐意识到你是真心实意地想与他和好,而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之需利用他。当对方观察和了解你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当然就会心甘情愿地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了。

2.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

既然是你的对手,那么你当然会密切关注他,因为他的发展对你而言极具威胁。所以,当你无意之间发现对手深陷困境时,千万不要幸灾乐祸地在一旁看热闹。

要勇敢、仗义地挺身而出,帮助对方想办法尽快脱离窘境。这样一来,在你照顾了对方的脸面的同时,对方当然会感觉到你的友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

第十章 获得帮助的心理暗示法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求助他人的时候。如何使自己的求助获得成功是有学问的。除了用语言向对方求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暗示的方法,在不露痕迹地吹捧对方的同时,表示自己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进而令对方愿意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

主动承诺暗示双方互惠互利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们常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之后,千万要记住给予别人一定的回报。这样,别人才会觉得帮助你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在寻求别人帮助时,我们应该让对方看到互利互惠的双赢结果,以这种方式来暗示对方、提醒对方:你不会白白帮助我的,你是能得到好处的。当对方得到这种暗示以后,为了利益,当然会非常愿意帮助你。

如此一来,你就达到了寻求帮助的目的。

大学毕业后,郑宇到处找工作,结果却始终不能如意。并非郑宇过于挑剔,而是社会竞争的压力太大,很多企业水涨船高,根本不考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几次碰壁之后,郑宇离开了大都市,选择回老家创业。

众所周知,创业需要启动资金,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在确定了行业之后,郑宇开始到处筹集资金。但是,由于郑宇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亲戚和朋友都不信任他,不想把钱借给他。又因为郑宇借钱是用于初次创业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此一来,就更没有人愿意支持他了。

这时,郑宇想起了自己的舅舅。舅舅是公务员,虽然如今已经退休了,但是退休工资还是很可观的,郑宇知道舅舅肯定有一些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