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7108100000021

第21章 小儿常见病的按摩(5)

{6} 以拇指和食指捏住患侧耳垂,一边揉捏,一边做环形提拿,使耳垂有酸痛感和耳根不疼痛为宜。做后可使整耳发红、发热,时间为1~3分钟。

方法三

{1} 患儿仰卧位,术者以拇指先推揉百会穴,再依次推揉印堂穴和患侧的睛明、瞳子髎、太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风府、廉泉、人中、合谷穴,依次操作5~10分钟。

{2} 患儿坐位,术者以拇、食、中指着力,轻轻提捏患侧面部肌肉,一松一紧,反复操作5~10次。

{3} 术者以四指掌面或小鱼际置于患侧面部,同时适当着力,轻轻擦之,以面部有温热感为宜。

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在母亲妊娠期到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部受损伤,导致非进行性、非一过性、以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兼有多种并发症的脑部疾患。小儿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后的生活与工作能力,给患儿及其父母带来很大痛苦,对社会也造成沉重负担。本病属于中医学“五迟”、“五软”的范畴。

方法一

{1} 推天柱骨300次,揉大椎300次。

{2} 捏脊5次,揉膻中100次。

{3} 揉中脘100次,摩腹5分钟。

{4} 揉足三里100次。

辨证论治

①上肢瘫痪者加滚肩关节及上肢两侧,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3分钟左右;拿上肢自肩部至腕部,往返3~5遍;摇肩、肘、腕关节5次;搓上肢自肩部至腕部,往返3次;抖上肢3次。

②下肢瘫痪者加滚臀部及下肢后侧,并配合下肢屈伸的被动活动;环跳、髀关、风市、委中各100次,摇髋关节、活动膝关节、摇踝关节各3次;搓下肢从大腿上部至踝部,重复3次;抖下肢3次。

注意事项

①鼓励患儿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②对体弱、运动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起床的患儿,更要加强护理,注意营养,预防肺炎等并发症。

③患儿应尽早接受推拿治疗,促使瘫痪肌肉功能恢复或减轻肌肉痉挛,必要时可做矫形手术以改善功能。

④对患儿加强和坚持语言训练。

小儿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即肛门直肠脱垂。多见于幼儿。

临床将小儿脱肛的病因分为气虚和实热两种,其具体表现如下:

气虚:脱肛一般多在便后发生,肛门直肠脱出无法收回,肿痛不甚,兼有面色囗白或萎黄,形体消瘦,厌食,大便稀溏。严重者咳嗽、走路时,稍用力即脱出。舌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实热:肛门直肠脱出,红肿刺痛瘙痒,伴有口干口臭,面红身热,腹胀便结,小便短赤,指纹色紫。

方法一

{1} 揉龟尾300次。

{2} 捏脊3~5次。

{3} 摩腹5分钟。

辨证论治

①气虚型加用: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上七节骨各100次。

②实热型加用: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各100次。3次;抖下肢3次。

辨证论治

①气虚型脱肛,加用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各300次,推三关200次,推上七节骨200次,捏脊3~5遍。

②实热型脱肛,用清脾经100次,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300次,退六腑200次,推下七节骨200次。

方法二

{1} 按揉百会穴3分钟。

{2} 托揉龟尾2分钟。

{3} 摩腹和揉脐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有脱肛史的婴幼儿不宜久坐痰盂大便。

②对脱肛患儿要加强护理,每次大便后应用温开水洗净并轻轻地将脱出之直肠揉托上去。

③注意营养调理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或便秘。

{4}因解剖与发育缺陷引起的脱肛,不属于推拿治疗范围。

小儿肥胖

小儿肥胖病是以单纯性肥胖症为主的,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一种营养紊乱性疾病。临床上多见因饮食过量,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而转化为脂肪蓄积在体内而非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单纯性肥胖。凡超过正常儿童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的为中度肥胖;超过50%的为重度肥胖。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术者坐其右侧,以右手小鱼际逆时针摩中脘5分钟,力量宜稍重。

{2} 患儿仰卧,术者以右手大拇指、中指顺时针揉双侧天枢穴1~3分钟。

{3} 患儿仰卧,术者以双手的大拇指,食、中指,稍用力同时提拿脐上、脐下部位的肌肉组织,拿起时可加捻压动作,放下时动作应缓慢,反复操作10~20次。

{4} 以中指指腹点揉气海1分钟。

{5} 以双手全掌,沿着患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交替摩动10~20次。

{6} 按揉足三里、点按丰隆穴各1~3分钟,弹拨合谷穴10~15次。

{7} 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肥胖伴气短、乏力者,常用手法加按揉膻中穴1分钟。捏脊5~10遍。横擦胸上方,以透热为度。补脾经300次,补肺经100次。

②肥胖伴大便秘结者,常用手法加推下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分钟。搓擦两胁30~50次。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术者或掌根对准关元穴,顺、逆时针各按揉5分钟。

{2} 患儿仰卧,术者站其头前,以单掌从心窝向下,直推至耻骨,共10次。

{3} 患儿仰卧,术者按揉其四肢部肌肉,操作3分钟。

{4} 按揉并弹拨足三里、丰隆穴各20次。

{5} 患儿俯卧位,术者以全掌沿脊柱两侧从上向下拍击。反复操作10~15遍。

{6} 患儿俯卧,术者以全掌横擦患儿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小儿冻疮  小儿冻疮是发生于冬季,由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颊、耳轮等皮肤暴露及四肢末端处。因小儿皮肤娇嫩易于发生。

方法一

{1} 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处的局部进行操作,时间为5~10分钟。要轻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2} 如果局部发生了水疱或溃疡,在操作时要避开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溃疡愈合、血脉流通后,再在局部进行操作。

{3} 患儿仰卧,术者以掌心对准关元穴,逆时针摩动2~5分钟,以温阳散寒。

辨证论治

①耳部冻疮者加按揉外关、翳风穴各1分钟。术者以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搓擦患儿的耳部,时间为2~5分钟。

②鼻尖处发生冻疮者加按揉迎香穴1分钟。拿合谷1分钟。术者以大拇指指腹轻擦鼻部,以透热为度。

③面部发生冻疮者加按揉合谷穴2分钟。按揉下关、牙关、颊车等穴各20次。术者以大鱼际轻擦面部,以透热为度。

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是指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心慌,心烦,多梦,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少津,或伴咳嗽、气短,痰少而粘,五心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方法一

{1} 补肺经俞200次,清心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2} 揉肾顶1分钟,补肾经2分钟。

{3} 补脾经200次,退六腑200次。

{4} 揉涌泉30次。

{5} 捏脊5~10遍。

方法二

{1} 点按、弹拨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2} 患儿仰卧,家长以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揉拿四肢内侧面2~5分钟。

{3} 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肺俞、脾俞、肾俞各1分钟。

{4} 以大拇指掐阴郄穴30次。  辨证论治

①心阴虚型加清天河水100次,清肝经200次。按揉百会10次。按揉神门20次。

②肺阴虚型加清天河水200次,揉小天心20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加至300次。揉丰隆20次。

③肾阴虚型补肾经加至400次。揉肾顶加至2分钟。揉涌泉至100次。

小儿近视眼

由于眼睛不进行调节时,从远处景物反射的平行光线进入儿童眼内之后,在视网膜前面形成焦点,所以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景物离眼越远,反射入眼内平行光线的焦点离视网膜越远,也就越不容易看清;景物离眼近时,由于景物反射到眼内的光线发散,物像可以落到视网膜上,也就能看清楚。儿童眼睛的这种改变叫做近视眼。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术者以两手拇指从印堂开始沿眉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处,反复操作1~3分钟。

{2} 患儿仰卧,术者以两手拇指从内眼角经下眼眶轻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20次。

{3} 按揉太阳、攒竹、睛明、鱼腰、四白穴,每穴1分钟。

{4} 按揉风池穴10~20次。

{5} 患儿俯卧位,术者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双目干涩,眼眶胀痛者,常用手法加按揉肾俞、肝俞至2分钟。按揉百会穴20次。补肾经、补肝经各300次。

②体质较差,脾胃虚弱者,常用手法加按揉脾俞、胃俞穴1分钟。摩中脘20次。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方法二

{1} 患儿仰卧闭上眼睛,术者以大拇指指腹轻轻按揉眼球10~15次。

{2} 按揉太阳穴2分钟。

{3} 患儿坐位,术者以大拇指和食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拿捏颈椎两侧的肌肉组织,从上往下反复操作10~15次。

{4} 患儿坐位,术者以双手大拇指,从印堂穴开始向头部两侧分抹,反复操作5~10次。

{5} 拿肩井穴,按揉心俞、肝俞各1分钟。

{6} 患儿坐位、术者手指微屈,用指尖按揉头皮1分钟,最后,快速梳擦10次。

方法三

{1} 患儿仰卧,术者以双手食指点揉睛明穴2~5分钟。然后按揉攒竹、四白穴各10~20次。

{2} 患儿仰卧闭上眼睛,术者以两手大拇指指腹,从眼内角起,沿着眼球上方轻轻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15遍。

{3} 按揉太阳穴2分钟。

{4} 患儿坐位,术者以双手拇、食两指,轻轻揉按患儿的耳廓,以发热发红为度。

{5} 按揉合谷、足三里、风池、翳明穴各1分钟。

小儿斜视

儿童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最常见是先天的发病因素,有的是因为屈光不正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斜视造成的。儿童的斜视分好多种,最常见的由斜视的性质来分有:上斜、下斜、内斜和外斜;根据发病病因来有:麻痹性斜视或者是共同性斜视;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分有:先天性内斜和后天性斜视。

方法一

{1} 患儿坐或仰卧,术者以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先沿一侧眼周轻轻揉动1~3分钟。然后如法操作另一侧。

{2} 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时置于双侧睛明穴上,逆时针旋转,反复操作1分钟。

{3} 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

{4} 以两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

{5} 以两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

{6} 拿捏合谷穴15~30次。

{7} 患儿仰卧双眼闭合,术者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睛明穴开始,向太阳穴轻抹50次。

{8} 患儿俯卧,术者以指按揉肝俞、肾俞穴1分钟。

辨证论治

①若发热,惊厥,烦躁不安者,以指按揉大椎穴1分钟。推擦涌泉穴300次。以掌根直擦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

②若斜视眼远视模糊,近视视力疲劳严重,伴眼眶、前额头痛者,常用手法加点揉同侧风池穴1~3分钟,以胀重感向头部传导为好。补肾经300次,补肝经300次。

方法二

{1} 患儿坐位或仰卧,术者以食指按揉睛明、承泣、四白、太阳穴,每穴操作1分钟。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分抹眼眶周围,反复操作1~3分钟。

{2} 患儿俯卧,术者以指点揉肝俞、胆俞、肾俞,各1~3分钟。

{3} 以指掐揉患眼对侧的合谷、光明穴各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