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17108000000005

第5章 常见病拔罐疗法(2)

腹 痛

腹痛,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这一范围内的疼痛。腹痛虽是一种症状,但发作时与多种脏腑的疾病有关,如肝、胆、脾、胃、大小肠及子宫等。虽然腹痛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外感风寒,邪入腹中;或暴饮暴食,脾胃运化失常;或过食生冷,饮食不洁;或脾胃阳虚,气血生化不足,经脉脏腑失其温养。

方法一

〔选  穴〕 ①神阙、水分、气海;②中脘、下脘、建里;③水道、归来、大巨、中极;④脾俞、胃俞、关元、气海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上述4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交替使用。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痛止即止,一般2~3次即可见效。

方法二

〔选  穴〕 神阙。

〔操作方法〕 ①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②拔罐后敷脐法。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胡椒粉或干姜粉1.5克填入脐眼,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③拔罐后隔盐温灸法。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食盐均匀铺在脐眼上约0.3厘米厚,再用艾条隔盐温灸脐眼,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

腹 胀

腹胀是指胃肠道存有过量气体,而感觉脘腹及脘腹以下的整个下腹部胀满的一种症状。本病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腹腔手术后出现的腹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叩之如鼓,食欲不振,食少饱闷,恶心嗳气,四肢乏力等。

中医学称之为“气胀”“痞满”等,多因饮食不节,起居失调,精神刺激,脾胃虚弱,以及外伤、术后等原因引起。

方法一

〔选  穴〕 膏肓、神阙上下各0.5寸。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上述各穴,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胀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中脘、关元、天枢。

〔操作方法〕 闪罐法。先闪拔中脘,再闪拔天枢,最后闪拔关元,每穴闪拔30下。3分钟后,再重复闪拔1次。每日1次,胀消即止。

方法三

〔选  穴〕 天枢、上巨虚。

〔操作方法〕 艾灸拔罐法。先在上述穴位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隔葱盐温灸5分钟(用葱白90克,食盐30克,捣烂如泥,分别敷在上述穴位上,厚约0.5厘米,点燃艾条,隔葱盐温灸,以皮肤微充血为度)。每日1次,胀消即止。

腹 泻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而言。多由湿邪所伤和内伤食滞所引起,其病变主要在肠、胃、脾。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节。它可包括西医学胃肠、肝胆、胰腺等某些病变引起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官能症、食物中毒等病症。

方法一

〔选  穴〕 大肠俞(双)、关元、神阙、足三里(双)。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神阙、中脘、天枢、脾俞。

〔操作方法〕 采用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便 秘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一个症状,指大便次数减少和粪便干燥难解,一般两天以上无大便的现象。便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功能性便秘多因不合理的饮食和排便习惯所致。便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中、老年人常见。精神因素、饮食规律改变、滥用泻药等,均可导致便秘。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肠胃积热、气机淤滞、气血亏虚、阴寒凝滞所致,一般分为热秘、寒秘、气秘、血秘,前两种多为实证,后两种多为虚证。

方法一

〔选  穴〕 胃俞、脾俞、大肠俞、天枢、关元、气海、梁丘、大横、照海。

〔操作方法〕 按摩拔罐法。先对上述各穴按摩10~15分钟,然后选用5~6个穴位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二

〔选  穴〕 神阙、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艾灸拔罐法。先在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温灸各穴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3天。

方法三

〔选  穴〕 天枢、支沟、上巨虚、脾俞、大肠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拔罐后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2天。通便后再巩固拔罐1个疗程。

方法五

〔选  穴〕 大肠俞、天枢。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若有其他症状,随症加穴,热秘配曲池、支沟、足三里;寒秘配中脘、大横、丰隆、足三里;气秘配次髎、尺泽、中脘、足三里;血秘配支沟、次髎、照海、三阴交。

方法四

〔选  穴〕 天枢、大横、腹结、神阙、气海、大肠俞、足三里、大巨。

〔操作方法〕 采用留针罐法,先用毫针刺各穴,待得气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针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若属热秘加拔曲池、丰隆穴;若为冷秘、虚秘加关元穴并与腹部穴位一道施以温姜汁罐。或取神阙、气海、大巨、足三里穴,施以艾灸罐法,先用艾条熏灸各穴20~30分钟,然后施罐,留罐10~20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本法对便秘有明显的效果,治疗期间不可滥用泻药。应多食蔬菜、水果,养成排便定时的习惯。

胃 炎

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统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有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便。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范畴,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

方法一

〔选  穴〕 中脘、神阙。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若用隔姜艾灸5分钟后再拔罐,疗效会更好,1~2次即愈。

方法二

〔选  穴〕 中脘、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食滞型留针15~20分钟后出针拔罐;虚寒型针刺后艾灸5分钟拔罐。肝气犯胃型配肝俞、期门、梁丘;饮食阻滞型配内关、梁门、梁丘;脾胃虚寒型配下脘、天枢。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膈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

〔操作方法〕 闪罐法。每日1次,以皮肤表面潮红为度,痛止即止。

方法四

〔选  穴〕 上脘、中脘、下脘、鸠尾、巨阙。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先在上脘、中脘、下脘3穴拔罐,留罐5~10分钟。如并发呕吐者,再拔鸠尾、巨阙2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法五

〔选  穴〕 中脘、天枢、关元。

〔操作方法〕 闪罐法。先在上述各穴闪罐20~30次,然后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后改成隔日1次。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的病症。此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胃气升降失常所致。病人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或有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

中医学将本病归于“虚损”范畴,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弱,中气下降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先用毫针快速轻刺上述各穴,出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温灸3~5分钟效果更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二

〔选  穴〕 脾俞、天枢、气海、中脘、水分、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方法三

〔选  穴〕 百会、大椎、脾俞、胃俞、中脘、气海。

〔操作方法〕 首先用艾条灸百会穴,灸5分钟,然后采用抽气罐法吸拔百会穴;再用单纯火罐法吸拔各穴,留罐15分钟,隔日1次。亦可采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上述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

方法四

〔选  穴〕 ①大椎、肝俞、脾俞、气海;②筋缩、胃俞、中脘。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组。闪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胃痉挛

胃痉挛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中的一个症状,常因烟酒不节、女子生殖器疾病、月经异常、妊娠等现象的反射,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平滑肌发生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

胃痉挛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其痛如钻、如刺、如灼、如绞;疼痛常向左胸、左肩胛、背部放射,同时腹直肌发生痉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冷汗甚至休克。

方法一

〔选  穴〕 中脘、关元、天枢。

〔操作方法〕 闪罐法。每穴闪罐10~15次,留罐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1次即可止痛,继续治疗巩固疗效。

方法二

〔选  穴〕 中脘、关元、肝俞、胃俞、三焦俞。

〔操作方法〕 闪罐法或刺络拔罐法。对上穴分别闪罐10~15次,留罐10分钟;或针刺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2~3次见效。

方法三

〔选  穴〕 ①中脘、肝俞、脾俞、气海俞;②胃俞、肾俞、胆俞、足三里。配穴:公孙、厉兑、内庭、行间。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交替使用,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若发作剧烈时可针刺配穴,不拔罐。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本病与胃液中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溃疡中约98%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并由此而得名。临床表现为持续上腹疼痛、反酸、嗳气、呕吐等,可并发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有的可发生癌变。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范畴,又称“心口痛”,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引起中焦虚损,使胃失和降而致。

方法一

〔选  穴〕 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丘、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钟。亦可在上述穴位施行刺络拔罐法,先以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1次。

方法二

〔选  穴〕 脾俞、胃俞、中脘、膈俞。

〔操作方法〕 采用闪火法,每次2~3穴,作连续扣拔3~5下后静置留罐15分钟。实证可刺络拔罐。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方法三

〔选  穴〕 ①巨阙、中脘、梁门、足三里、三阴交;②上脘、下脘、内庭、膈俞、肝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刺后拔罐法。脾胃虚寒型取①穴;气血郁滞型取②穴。呕吐配内关、公孙(只针刺,不拔罐);便秘配次髎、天枢、支沟;腹泻配气海、脾俞、会阳。先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实际上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是消化过程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不良是由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症候群。本病常因暴饮暴食、时饱时饥、偏食辛辣甘肥或过冷、过热、过硬之食物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完谷不化等。

中医学认为,本证是因肝郁气滞、饮食失节、久伤脾胃、久病体虚、营养不良、脾胃功能减退所致。

方法一

〔选  穴〕 脾俞、胃俞、天枢、中脘、不容、梁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 刮痧拔罐法。先在上述穴位处均匀涂抹活血剂刮痧,以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出现痧斑为度。接着在各穴拔罐,留罐10~15分钟。也可在脾俞、胃俞、梁门、不容、中脘处先走罐后留罐。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在拔罐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多做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肠 炎

肠炎是肠黏膜上的炎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次数增多(一日数次或10多次)、粪便稀薄如水、完谷不化,但无脓血和里急后重。医学上有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之分。

中医学认为,肠炎属“泄泻”范畴。急性肠炎发病较急,多为外感与食伤引起,并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多为实证;慢性肠炎发病缓慢,多为脾肾不足导致,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为虚证。

方法一

〔选  穴〕 中脘、神阙。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在上述2穴拔火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一般1~3次即可痊愈。

方法二

〔选  穴〕 ①天枢、大横、气海、关元;②脾俞、肾俞、大肠俞、中髎;③阳纲、意舍、命门、足三里。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3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组,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也可选用闪罐法,每穴闪罐15~20次,再留罐10分钟;或拔罐后艾条温灸各穴5分钟,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