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保健养生药膳大全
17107000000038

第38章 儿科疾病药膳疗法(3)

方二板蓝根粥

[原料]板蓝根30克,夏枯草20克,粳米少许,白糖适量。

[制法]①将板蓝根、夏枯草水煎去渣取汁。

②将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白糖,稍煮1~2沸即可。

[用法]温热服,每日1~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也可作预防性治疗。

方三牛蒡粥

[原料]牛蒡根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①将牛蒡根煎汁去渣,取汁100克。

②把粳米洗净煮粥,入牛蒡汁调匀,加白糖调味。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

[功效]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适用于腮腺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及麻疹透发不畅。

[注意事项]小儿气虚腹泻者忌用。

方四绿豆粳米粥

[原料]绿豆60克,白菜心2个,粳米50克。

[制法]①将绿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烂成粥。

②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每日2次,4日为1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

方五青叶粳米粥

[原料]大青叶30克(鲜品50克),粳米30克,白糖25克。

[制法]新鲜大青叶捣烂过滤取汁,或干大青叶水煎去渣取汁。粳米煮为稀粥,加入大青叶汁、白糖,稍煮1~2沸即成。

[用法]每日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或作预防性治疗。

方六蛇蜕葱白方

[原料]蛇蜕(拇指粗)3克,葱白10克。

[制法]将上药切碎,炒熟,夹在馒头内。此为10岁儿童1次量。

[用法]食馒头。

[功效]治疗小儿腮腺炎。

方七鸭蛋冰糖

[原料]鸭蛋2个,冰糖适量。

[制法]①先将冰糖放入热水中搅拌溶化。

②待水凉后打入鸭蛋搅匀,上笼蒸熟。

[用法]每日2剂,连服1周。

[功效]适用于热毒蕴结型腮腺炎。

小儿流涎

本病多为小儿大脑发育尚未健全,唾液腺分泌过多导致从口角流出的一种现象。

方一陈皮竹叶汤

[原料]竹叶、陈皮各5克,大枣5枚。

[制法]将竹叶、陈皮、大枣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服3~5剂。

[功效]健脾,益气,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症。

方二益智茯苓粥

[原料]益智仁、白茯苓各40克,糯米适量。

[制法]①将益智仁、白茯苓研为细末。

②将糯米煮粥,然后调入药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即可。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连用6日为1疗程。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流涎及小儿遗尿等症。

[注意事项]脾胃积热者不宜用。

方三白术健脾粥

[原料]白术45克,白糖适量。

[制法]①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

②把生白术粉同白糖和匀,加水适量顺时针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温热服,每日服10克~15克,分作2~3次,连服7~10日。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症。

方四栀子灯芯粥

[原料]灯芯草6克,山栀子3克,石膏10克,粳米30克。

[制法]先煎石膏、山栀子、灯芯草。久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服食。

[功效]清热益脾。适用于小儿流涎,或口舌生疮,烦躁不宁。

小儿汗症

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汗出过多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儿童。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出汗,如婴儿的佝偻病(软骨病),肺结核等。临床汗症有自汗、盗汗之别。白天时有汗出,动则尤甚者称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西医治疗以补充微量元素锌、钙及维生素D为主。中医认为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治则应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益气养阴为主。

方一羊肚小麦汤

[原料]羊肚50克,浮小麦30克。

[制法]将羊肚洗净切块,浮小麦洗净用布袋包好扎紧,二者共入沙锅,加清水小火熬至肉烂,调入食盐、味精即可。

[用法]日食1剂,分2次食肚饮汤,连服5天。

[功效]补虚健脾,益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不固型小儿虚汗、胃虚消渴等症。

方二桂圆补气汤

[原料]黑豆、红枣各30克,桂圆肉10克。

[制法]将原料洗净共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煨1小时即可。

[用法]日食1剂,分2次食完,半月为1疗程。

[功效]健脾和胃。适用于营卫不和型小儿虚汗、妇人产后浮肿、脾虚泄泻等症。

方三百合碧桃汤

[原料]百合50克,碧桃干15克,冰糖少许。

[制法]将原料洗净共入沙锅,加清水煮至百合熟透,取出碧桃干,调入冰糖汁即可。

[用法]日服1剂,分2次食百合饮汤。10日为1疗程。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阴虚内热型小儿虚汗。临床表现为为舌红少苔,以盗汗为主,手足心及胸腹汗出明显,心烦不寐,咽干低热,两颧发红等。此方也适用于肺热燥咳、咯血。

方四消食止汗煎

[原料]稻谷芽10克,生山楂10克。

[制法]先将稻谷芽略炒,再与生山楂共入沙锅,加清水煎汁取液。

[用法]日服1剂,分3次饮服,5日为1疗程。

[功效]消食化滞。适用于乳食积滞导致的小儿虚汗。症状表现为舌干苔薄黄,时时自汗,四肢汗出明显,不欲饮食,口渴欲饮但饮水不多,腹部胀满,大便不调,时有发热等。

方五红枣桂圆粥

[原料]桂圆肉10克,红枣5枚,小麦25克,糯米适量。

[制法]将原料洗净入沙锅,共煮成粥。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

[功效]补虚敛汗。适用于营卫不和型小儿虚汗、妇人产后浮肿等症。

方六稻根粳米粥

[原料]糯稻根20~40克,粳米40克,白糖适量。

[制法]①将糯稻根洗净煎水,取汁去渣。

②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调味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温服。连用3~5日为1疗程。

[功效]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适用于小儿盗汗症。

[注意事项]发热期间及小便淋涩者忌用。

方七麦米大枣粥

[原料]小麦仁、糯米各30克,大枣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3味洗净入锅共煮成粥,吃时加白糖调味。

[用法]每日2次,可早晚服食。

[功效]强健脾胃,敛汗宁神。适用于病后脾虚,盗汗、自汗等症。

方八猪肚糯米粥

[原料]猪肚200克,糯米适量。

[制法]①将糯米放猪肚内包严,用线缝紧,放锅内煮烂,吃肚饮汤。

②将糯米晒干研成粉,空腹时糯米汤送服。

[用法]每日2次,空腹时饮汤吃肚,送服糯米粉。

[功效]补虚,固表,和胃,敛汗。适用于盗汗。

方九龙眼补虚粥

[原料]小麦25克,红枣5枚,龙眼肉10克,糯米适量。

[制法]将小麦,红枣,龙眼肉,糯米洗净后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煮为粥。

[用法]每日2次,可分早晚温热服。

[功效]补虚敛汗。适用于小儿盗汗、自汗。

方十麦豆止汗粥

[原料]浮小麦、黑豆各25克,糯米适量。

[制法]将浮小麦、黑豆、糯米洗净入锅共煎成稀粥。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除虚热,止汗。适用于小儿虚汗、盗汗不止。

方十一小麦三黄粥

[原料]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浮小麦、粳米各40克,大枣10枚。

[制法]①将黄芪、生地、熟地,小麦洗净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②加入粳米、大枣(去核),共煮成粥。

[用法]每日2~3次,温热服。3~5日为1疗程。

[功效]益气固表,养阴清热。适用于小儿体虚自汗、盗汗。

小儿疝气

西医认为,疝气是由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中医所称之“疝”,除包括上述疾病外,还包括部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睾丸、阴囊的疾病。

方一桂花炒羊肉

[原料]桂花50克,羊肉500克,鸡蛋清3个,黄瓜、湿淀粉、葱、姜、蒜、鸡汤、盐、味精、植物油、香油各适量。

[制法]①将桂花用清水洗净;羊肉洗净切成片,加入精盐,加鸡蛋清、湿淀粉抓匀;黄瓜切片;葱、姜切末;蒜切薄片。

②炒勺中放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倒入羊肉片,用筷子不断搅动,待羊肉片变白时用漏勺捞出。

③炒勺中留底油少许,加葱、姜、蒜爆锅,放入鸡汤、精盐、味精、湿淀粉,待芡汁烧开后放入黄瓜片、羊肉片、桂花及香油,翻炒均匀即可。

[用法]佐餐食。

[功效]补气益肾,养血壮阳。适用于久病体虚,腰腹冷痛,寒疝酸痛等症。

方二茴香暖肝汤

[原料]猪膀胱1个,大茴香、小茴香各3克,酱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①将猪膀胱洗净切块,入锅,加入适量水及大茴香、小茴香,旺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猪膀胱软熟。

②捞起大茴香,小茴香,加入酱油、精盐、味精调味。

[用法]食猪膀胱。每日1个,分次单食或佐餐食。

[功效]理气消胀,止痛暖肝散寒。适用于小儿疝气。

方三过江龙蛋汤

[原料]过江龙30克,鸡蛋2个。

[制法]将过江龙以清水浓煎取汁,趁沸时冲入鸡蛋。

[用法]1次服下,每日1剂,4日为1疗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行气,消肿,止痛。适用于疝气。

方四羊睾丸蛋汤

[原料]羊睾丸、鸡蛋各2个。

[制法]将羊睾丸加水炖煮,将熟时,打入鸡蛋,煮熟即可。

[用法]吃鸡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暖肝散寒。适用于疝气。

方五柑橘止痛汤

[原料]红皮蒜2头,柑核50克,金橘10克,白糖20克。

[制法]将红皮蒜去皮同其他3味加水2碗,煮成1碗。

[用法]食金橘,饮汤。顿服。

[功效]消肿,止痛,行气。适用于疝因气滞疼痛异常。

方六羊肉草果汤

[原料]羊肉150克,草果5个,大麦仁100克,精盐、味精、醋等调料各适量。

[制法]将羊肉切块,同草果煮熟,捞出羊肉,将汤过滤,入大麦仁煮熟,再放入羊肉,加精盐调味即可。

[用法]随意服食。

[功效]散寒行气,止痛消肿。适用于疝气肿胀疼痛,腹胀,不思饮食,畏寒肢冷等症。

方七荔枝核粥

[原料]荔枝核40克,粳米60克。

[制法]先煎荔枝核,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粥即可。

[用法]随意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此方有散寒行滞的功效,对寒疝疼痛诸症能起到缓解作用。

方八茴香红糖粥

[原料]小茴香30克,精盐少许,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法]①将小茴香炒至焦黄,研细末备用,作为1个疗程用量。

②粳米加水煮稀粥,入茴香粉、红糖,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后用精盐调味。

[用法]每晚睡前温热食,每日服1次,连用5日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等症。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实热证者不宜食。

方九石青果榴茶

[原料]石榴皮、青果各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青果切片,石榴皮撕碎一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饮用时加适量白糖调味。

[用法]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涩肠。适用于疝气。

方十茴香煨小雀

[原料]茴香120克,胡椒4克,砂仁、肉桂各5克,生小雀3只。

[制法]①将原料中前4味研为末;生小雀燎毛去肠,洗净。

②将药末入于雀腹中,线系足,湿纸数重裹雀,煨香熟。

[用法]空腹嚼食小雀,温酒送下。

[功效]适用于肾冷疝气,坠偏急痛等症。

方十一柚子鸡蛋

[原料]柚子、鸡蛋各2个。

[制法]把柚子扎1个孔,将生鸡蛋放入孔内用火烧,待熟后去壳。

[用法]食鸡蛋。每日服2个。

[功效]散寒暖肝行气。适用于孤疝,症状表现为昼出夜缩,或时大时小,畏寒喜暖,两肋胀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等症。

方十二茴香猪肉丸子

[原料]瘦猪肉300克,小茴香、精盐、味精、料酒、姜汁各适量。

[制法]①将瘦猪肉洗净,剁碎成泥状;小茴香研为末,撒在猪肉泥上。

②将姜汁、料酒、精盐抓匀,制成丸子,加水煮熟。

[用法]佐餐食。

[功效]消肿,散寒,顺气。适用于小儿疝气,阴囊肿大等症。

方十三红烧茴香蛋

[原料]鸭蛋8个,小茴香少许,酱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鸭蛋煮熟,冷却后剥去壳,加酱油、小茴香烧至入味,加入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吃鸭蛋。每服1~2个。每日1次,温热服。

[功效]温里,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小儿疝气及睾丸、小腹疼痛等症。

小儿夜啼

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本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若因食积、停食、饥饿、尿布浸湿、衣带过紧、皮肤瘙痒等非病理原因引起者,不属本病范畴。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因心热、食积、脾寒、惊骇而发病。

方一蝉衣止啼汤

[原料]钩藤3克,薄荷3克,蝉衣1克。

[制法]将原料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煎汤。

[用法]日服2次。连服2剂或3剂。

[功效]清热,宁心,镇静止啼。主治小儿夜啼症。

方二莲子清心粥

[原料]双花5克,莲子心1克,生甘草2克。

[制法]将原料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内水煎服。

[用法]每日1次。

[功效]清泻心火。用于心火盛型夜啼,症状表现为患儿目赤面红,身热,烦躁易动,夜卧不宁,啼哭不止,哭声大,眼泪多,有眼屎,小便黄,大便干。

方三甘枣蝉蜕茶

[原料]蝉蜕30克,甘草30克,小麦15克,红枣5枚。

[制法]水煎2次,每次用水一碗,煎半小时,两次混合。

[用法]当茶饮。

[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方四蝉蜕荷叶散

[原料]蝉蜕20克,荷叶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