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字与文化
17104600000013

第13章 庙号(2)

烈祖一般也是开国皇帝,除魏烈祖曹睿以外。三国时期,汉烈祖刘备开创了蜀汉。此外,还有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烈祖慕容儁( 319—360)、西秦烈祖乞伏国仁(?—388)和南凉烈祖秃发乌孤(?—399)。

3. 世祖和太宗

“祖”本该是王朝的始创者,“世祖”虽一般不是王朝的第一位建立者,但通常也是开基者之一,或者断代史开创者,且功勋卓著,是承上启下的人物。司马炎虽然是西晋的开基者,但西晋王朝的建立始于其祖父司马懿;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但元朝的建立多半出自其父铁木真之功;清朝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但清朝的建立基本上是其祖父努尔哈赤和其父亲皇太极之功。以上三位皇帝的庙号都是世祖,而非太祖或高祖。刘秀是东汉政权的建立者,但认西汉刘邦为高祖,故而称汉世祖。

太宗和世祖一样,是将开国皇帝丰功伟绩发扬光大的治世皇帝,一般能力非凡,成就巨大,多数都是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其中赫赫有名的有:开创汉朝“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开创唐朝“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有宋朝的赵光义、明朝永乐明朝永乐大帝朱棣

帝朱棣(后改为“成祖”)、清太宗皇太极。

4. 世宗和高宗

世宗和高宗皆守成之君。汉武帝刘彻死后庙号世宗,他可是非同凡响的守成之君,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将中国推向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晋世宗司马师严格地说没有当过皇帝,不是守成之君,可是没有司马师,西晋不可能建立,三国时期中国的分裂局面还要进一步延长。唐朝因为要避李世民的名讳,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和金都有世宗。辽世宗耶律阮( 919—951)是辽国的第三位皇帝,他即位后发生多起夺权事变,最终遇刺身亡,在位仅四年有余。他虽然在辽代诸帝中享国最短,却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推崇汉文化,推广中原制度,将辽国逐步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促进了辽国社会的发展。金世宗完颜雍( 1123—1189)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在位29年。他在位期间停止侵宋战争,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崇尚朴素,使金国国库充盈,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天下小康,金国出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景象。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 1507—1566)和清朝雍正皇帝胤禛( 1678—1735)的庙号都是“世宗”。

享有“高宗”庙号的帝王中最有名的要算唐高宗李治( 628—683)、宋高宗赵构( 1107—1187)和清高宗弘历( 1711—1799)。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传统史家骂他是窝囊废,批评他碌碌无为,但实际上他在位时期,唐朝版图最大,百姓休养生息,出现了“永徽之治”。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长寿皇帝。他基本上被史学家们认定为昏庸之君,他主张与金国议和投降,杀害抗金名将岳飞。他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连诗人林升都讽刺他的统治集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题临安邸》)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11—1799)是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他为清朝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5. 其他常见的庙号

其他常见的庙号还有玄宗、中宗、宪宗、仁宗、神宗、真宗、德宗、英宗、穆宗、宣宗、圣宗、孝宗、文宗、武宗、成宗、睿宗、宁宗、光宗、熹宗、哀宗、思宗等。中国历史上只有唐明皇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虽然只此一位,但他却是千古一帝—既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开元盛世,也导致了让人民颠沛流离的安史之乱。“中宗”一般授予中兴王朝的帝王,如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他是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少时遭受不幸,流落民间,深谙百姓疾苦。即位之后,他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改革吏治,稳定社会局势。对外大破匈奴和西羌,巩固了边防。西汉在他的手上呈现中兴景象。历史上共有9位帝王庙号“中宗”,最后两位分别是唐中宗李显( 656—710)和南汉中宗刘晟( 920—958)。李显是个很窝囊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被母亲武则天废掉,第二次当皇帝被韦皇后毒死。刘晟是五代时期南汉第三任皇帝,他在943年杀兄刘玢自立,他如兄长一样残暴,猜忌诸弟,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政权每况愈下。也许因为这两位中宗并没有中兴王朝,反而自取灭亡,宋朝之后就不再设中宗庙号了。

宪宗也是王朝中兴的庙号。唐宪宗李纯( 778—820)在位15年勤勉政事,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明宪宗朱见深( 1447—1487)登基之后平反冤狱,勤政爱民,朝政清明,但成化末年与万贵妃享乐,宠信宦官,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

顾名思义,“仁宗”是以民为本、体恤爱民的皇帝。最早的“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代皇帝赵祯( 1010—1063)。他堪称仁爱的好皇帝中“最好”的一个皇帝,他的开明统治使得北宋经济文化繁荣,名人辈出,唐宋八大家,除两人出在唐朝外,其他六人均出在他当政时期。元朝的“元仁宗”( 1285—1320)也是第四代皇帝,名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9年。他被冠以“仁”,主要是因为他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政策,恢复科举制度。元朝之后的“明仁宗”也是明朝的第四代皇帝,他是朱棣的长子。于1425年5月暴死,在位仅10个月,终年47岁。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清仁宗是第七代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即嘉庆皇帝,他即位之后的大清朝已经积重难返,虽然勤勤勉勉力图做个好皇帝,但是还是无法改变大清王朝日益颓废之势。

冠“神宗”之名的有宋神宗赵顼( 1048—1085)和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1563—1620)。赵顼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王朝,史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最终失败收场,不过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确实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宋朝还有两位著名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1082—1135)和宋钦宗赵恒( 1100—1156),只是他们的出名是因为他们做过金国的俘虏。二帝被俘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被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虽然徽宗和钦宗这两个庙号没什么贬义,但宋朝之后再没有皇帝将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了。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王朝、李氏朝鲜王朝,以及越南的陈朝、黎朝、后黎朝、莫朝、阮朝等对外称王,君主死后也有庙号。日本没有采用庙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