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另类日本文化史
17103400000040

第40章 幼稚的力量从何而来?(2)

对刚出生的婴儿可以说卡哇伊、对足超百岁的老人也可用卡哇伊来形容,连病中吐血的天皇都是卡哇伊的。

还有那些意象性的物品,比如卡哇伊的手、卡哇伊的胸花、卡哇伊的小猫、卡哇伊的校服、卡哇伊的避孕具、卡哇伊的发夹、卡哇伊的小樱桃印花等。

其实,卡哇伊有时是各唱各的调,如两人之间的对话:

“这小狗很卡哇伊啊。”

“嗯,对啊。”

其实问的人是在说小狗的脸卡哇伊,回答的人则指的是小狗动作的卡哇伊。

有“诗坛贵公子”之称的萩原朔太郎,多少年前写有《青蛙之死》的诗:

青蛙被杀死了。

孩子们围圈举起手,

大家一起,

举起可爱的

沾满血迹的手。

诡异奇怪的诗句。显然这里的“可爱”是指纯洁无瑕、幼小、脆弱的意思。他们正因为是纯洁无瑕的、幼小的、脆弱的,所以表现出的残酷性就有一种卡哇伊。你看,连幼小的手都沾满血迹,典型而成功的卡哇伊逆用。

日本汉字研究专家阿哲次说,女性人名用汉字“苺”,读音用假名的“いちご”,就显得卡哇伊。“バラ”用汉字“蔷薇”表示也显得很可爱。虽然笔画很多,但是酝酿了余韵。为什么文字能感觉卡哇伊?这与日语的表意文字(汉字)和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混合使用的构造有关。这样的构造容易产生余味。有意味的汉字与作为假名的读音,相反的东西能自然地同处,给人的感觉就是好玩。

但卡哇伊还可以是这样。

一块绿油油大草坪用铁锁链围住,形成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日本人这一机敏的小小幽默,仿佛在警告人们不得越雷池一步。这比任何强硬的语言或高墙更具效果,因而也是卡哇伊的。

日本人无视前后左右的均衡亦即几何学的美,他们喜欢的是残缺美,不和谐,却具有玄妙的意蕴。因此,一种自然的均衡感反倒油然而生,保持着某种静谧的、无法言传的晦暗。但也显现出了“无思想”的卡哇伊。

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不用实际的清水与树木,而以简素的沙石与苔藓来表现大自然中的山水,这是“无哲学”的卡哇伊。

茶室铺上榻榻米,室内只有一枝插花,其他全无。但是主人和客人“一期一会”的无常感会弥漫这一静谧的空间。这是“简朴却更加有力”的卡哇伊。

东京大学三浦公亮教授,在1970年发明新的平面折叠方法。用4个菱形反复折叠,这其中2个是山的折叠、2个是谷的折叠,专门用语叫“二重波形可展面”。英国折纸协会被这可爱的手工品所打动,便认定这种折叠法为“三浦折叠”。“三浦折叠”的一个最大魅力就在于一张很大的纸,可折叠成很小的便于携带便于收纳的东西。另外由于用这种折叠法折叠的物品,只需沿一条轴的方向拉伸即可展开,因此,被用于折叠后发射升空,升至轨道后再展开的太阳能电池板等。还包括有巨大地图的折叠、商品目录的折叠,以及还可以实用化到耐压容器上、罐头的制作上等。由大往小的折叠,便于携带。一个大学教授还在玩纸艺,这是“幼小稚气”的卡哇伊。

因此,如果要问卡哇伊的力量来自何方,不就是来自于幼小、怀旧、稚气这构成卡哇伊的三种要素吗?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在《卡哇伊论》(筑摩书房,2006年)一书中就持这个观点。

这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特质之一的“缩”。而且是很细工的“缩”。平安前期从中国传来汉诗。日本人见识了什么叫短小。但到了平安后期,日本人将汉诗短缩成五、七、五、七、七韵的和歌。到了江户时代松尾芭蕉更是将其缩短为五、七、五的俳句。

飞鸟时代日本从外面带进将近6000卷的庞大佛经,日本人叫“一切经”。但到了室町末期法然将其缩短为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并倡言每天只要念这六个字即可。茶人竹野绍鸥创建四贴半茶室,他的弟子千利休再把它缩小成二贴半。

成长、成熟、强大,这是全球近代化以来的普遍价值观。但是进入21世纪日本倡导的未成长、未成熟、幼稚、弱小,给后现代的人们带来了重新审视潮流文化的机会。艺术家村上隆2002年在巴黎、2005年在纽约,企画展示日本现代美术的展览会上,高扬“幼稚力”大旗,获得西方人的认同。与自己等身大的作品《Missko2》也拍出了50万美元的高价,它属于日本现代美术的最高价。

(六) 从大正到昭和:卡哇伊模样的变迁

1. 蔷薇的卡哇伊

花中女王是蔷薇,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说的。从大正到昭和初期的年代,日本的便笺和信封上有很多蔷薇的图案。在那个时代流行的铭仙绸的和服上也有蔷薇的图案。当时和服图案的设计家从信封上的图案吸取灵感。蔷薇以它的华艳、甘香、不张扬的荆棘,夺取了少女之心。如昭和二十年(1945年)代松本胜治画的《蔷薇的华尔兹》信笺用纸和信笺封面。如昭和五年(1930年)竹久梦二画的化妆品景品信封等。

2. 心的卡哇伊

花季少女的恋爱,心就是恋爱的代表。大正十一年(1922年)厨川白村写《近代的恋爱观》一书,首次谈论恋爱至上主义的话题,在日本社会兴起了恋爱论的风潮。这个时代酷的代表就是心——一颗跳动的心。当时的代表作品有高畠华宵画的《红叶》,刊登在大正十五年11月号杂志《少女国》的封面上。画面是少女将纤细柔嫩的玉手,轻放在心脏的位置上。引人注目。再如水森亚士画的《手帕》,占据画面的是一颗大大的心。还有内藤琉根的《熊猫的手帕》,在熊猫的周边画了19颗心。

3. 铃兰的卡哇伊

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十年这期间,日本又开始流行铃兰。在信封与和服上,出现了铃兰的图案。大正十二年(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在复兴之后的街市上,出现了铃兰形状的街灯。如昭和十年(1935年)佐藤洋子的《信封》图案,画面上就是一朵铃兰花。此外还有高畠华宵的《铃兰的和服》等作品。但是铃兰的花卉图案热潮只是流行了一阵便自然退烧。其命运与百合花一样,也是短暂消失。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两种植物的形象,给人有点垂头丧气的感觉。这种图案用来表现朝气的美少女,不够阳光。

4. 孔雀的卡哇伊

日本自古以来就在和服上画上孔雀的图案。19世纪末西方人为日本文化的异国情调所倾心,孔雀的构思就是一方面的原因,这下更刺激了日本人对孔雀的喜欢。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和服与信封信笺上,都大量采用孔雀图案。其代表作就是高畠华宵的《跳舞的孔雀》和《雪日》。但是在今天美少女的酷字典里,已经见不到孔雀这个词了。

5. 猫的卡哇伊

高贵、可爱、任性的猫的形象,与少女的形象重叠。小白兔、小狗、小鸟等也深受日本人的喜欢,但是最为酷的形象,最为人气的动物还是猫。今昔相同,没有变化。日本人在大正与昭和期间信封上所画的猫,既妖又凶。这是因为当时没有把消费对象细化,没有专门面向少女的消费理念。以致男女老幼都在使用同样的信封,如田村节子便笺用纸上,画的是猫在睡床的上图案,还有内藤琉根手袋上的众猫形象图等。

6. 草莓的卡哇伊

日本最早流行草莓图案是从竹久梦二开始的。他的图书装帧、绸带、千代纸等,经常画有草莓的图案。战后最早导入草莓图案的是内藤琉根。草莓形象日本人很喜欢,故也一直流行至今。

7. 蝴蝶的卡哇伊

翩翩起舞的身姿,可爱优雅,深受少女们的喜爱。原本日本人是“蝶呀花呀”的语顺。但是清少纳言在《枕草子》有“花呀蝶呀”的句子,于是颠倒了过来。但是这一颠倒,倒也把日本人的心态给颠倒了过来。

8. 小熊的卡哇伊

日本布娃娃的最初诞生是在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但至少在昭和三十年代为止,小熊可爱的模样还没有深入人心。作为主人公的小熊在外国文学和画册为日本人所接受,是在昭和四十年,小熊憨厚、亲近的形象开始流传。

9. 缎带的卡哇伊

从明治到昭和初期,女学生们喜欢在发结上系上缎带。战后的再度大流行是从1955年内藤琉根设计开始的,一直流行至今。内藤作为艺术家,为少女的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七) 为卡哇伊作出贡献的画家们

从日本卡哇伊文化史来看,卡哇伊少女画诞生于竹久梦二,成长于中原淳一和松本胜治,确立于内藤琉根,发展于水森亚士。

1. 天才画家竹久梦二

天才画家竹久梦二(1884~1934年)出现以后,少女杂志里人气很高的插图画家也就叫做抒情画家了。从明治到大正,竹久梦二的作品之所以比一般画家要来得有影响力,就在于他的画里有卡哇伊的元素。他描画女性和少女的时候,擅长用S形的曲线。华奢的溜肩膀的身体,少许有弯曲的站立姿势,或拿伞、或持扇,令人想起S文字,袅娜可人。另外他是第一个把女性的眼睛画得大大的画家,素有“梦二眼”之称。以前浮世绘的画家都是画直线的眼睛。当时江户流行细长而清秀的眼睛。但是从明治到大正,随着西洋文化的引进,日本人的美意识也发生了变化。这正如周作人所说:“梦二所作除去了讽刺的意味,保留着飘逸的笔致,又特别加上艳冶的情调,所以自成一路,那种大眼睛软腰肢的少女恐怕至今还蛊惑住许多人心。”

大正浪漫的画家竹久梦二还自己开店。1914年(大正三年),在日本桥开“港屋绘草纸店”。店里有千代纸、信封、衬领、扇子、浴衣、段带、人形、版画等艺术品。这些都是梦二自己设计和创作的作品。面向小女孩开杂货店,梦二可谓是元祖卡哇伊第一号。“港屋”在设计上采用了西洋的感觉,于原本日本的妇女用品杂货店,画上了一根不同的线。特别是梦二自己设计的信封、便笺、明信片,更受女孩子们的欢迎。在那个没有电话和电脑的时代,通信是传递爱情的唯一手段。信封也就特别为女孩所注重。他的木版彩色花纹手工纸上画红天狗蘑菇和紫萁(薇菜),黑底赤红,很是鲜艳。蘑菇的伞下,白色水玉模样里能看到很好玩的节律。像漩涡卷起来的紫萁,显然是受到了西洋流行的新艺术派的影响。在衬领图案上残留的番红花和铃兰的模样,也能见到新艺术派特有的曲线美,这在以前的彩色花纹手工纸里是没有的。

梦二的儿童诗也写得卡哇伊,如《火炉前》:

外面一片雪白,

山也白了,

路也白了,

草也白了,

树也白了。

而家里却通红通红,

火炉和妈妈的脸,

是红红的。

苹果和糕点,也是红红的。

2. 中原淳一的登场

从竹久梦二开始的抒情画里的卡哇伊,到中原淳一(1913~1983年)的登场,日本的卡哇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原用变形的手法,将画中少女穿戴的服饰,变得更像少女的样子。在他的抒情画里,卡哇伊依存度有所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中原普及了“少女服”。在1932年他就在杂志里,将日本女性的和服转变成洋服。他在《少女之友》的杂志里开设“女学生服装帖”,画上各种美少女洋服。显然中原提高了卡哇伊要素中的“未成熟”的魅力。

3. 松本胜治的新元素

松本胜治(1904~1986年)对卡哇伊的贡献在于:在抒情画里开始画“明朗欢快型”的少女。使得少女漫画得以普及。到松本为止的抒情画,忧愁沉闷的少女较多。松本画上了笑颜的少女,日本最初的长期连载少女漫画也是他画的,如《绕着核桃画圆圈》,1938年在《少女之友》上连载,直到战争期间停止,到1949年再开,一直到1954年。属于长寿漫画,日本第一号。漫画中的主人公核桃女出现在信封上,明信片上、剪影画上、毽子板上、纸牌上、各种粘贴纸上,昭和十年开始商品化。他导入了轻巧,线条是轻巧中的动感,为卡哇伊注入了新的元素。

4. 内藤琉根决定杂志发行量

内藤琉根(1932~2007年)活跃于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正走向经济高度增长期。内藤琉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幼儿的身体比例来画少女。他画的少女,头很大很圆,目鼻口集中在脸的下方,额头宽广,身体是三个头部度,手足有华奢的幼儿型感觉。浓密的头发五颜六色,扎满蝴蝶结。当然是未成熟的、当然是幼稚的,但在未成熟、幼稚中又隐透出成人般的媚惑。卡哇伊的语言在日本普遍使用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为以前卡哇伊只是对妹妹和下级的表扬时使用,而对同级生和上级是不能用的。内藤琉根是日本卡哇伊史上的重要人物。从1958年到1965年他为少女杂志画画,非常有人气,他的画决定杂志的发行量。

5. 水森亚士的情色卡哇伊

水森亚士的作品初期与松本胜治相同,属于三个头部高度的幼儿体形少女。后来在他的画里有了性的感觉。未成熟魅力的卡哇伊,被性感成熟魅力所替代。可以说他是“情色卡哇伊”的元祖。从竹久梦二开始,到中原淳一、松本胜治、内藤琉根,卡哇伊基本上是排除性感要素的。高中毕业就去夏威夷游学的他,比一般日本人看到的更多,观念上也更前卫。未成熟的美——卡哇伊与成熟的魅力——性感,这种矛盾的感觉在他的作品中同时有了很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