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17102800000030

第30章 大江东去浪淘沙(4)

在座年事已高的前辈,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当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就会脱口而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会感到人生不会是永远美好的,自古以来难以两全其美。所以词人最后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者,美女也,这里指嫦娥,月亮里的嫦娥。“千里共婵娟”就是千里共月亮。有人十分推崇地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的评价,从夸张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这首词非常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从事实来看,这是夸张了的。我认为,什么中秋词都可以“废”,但却不能把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废”掉,事实上也“废”不了。这首词,是张孝祥被贬到岭南以后,由于大赦,他从岭南回来,经过衡阳,到湘潭,到长沙,然后到岳阳,到洞庭湖。洞庭湖在明月云烟之下,一碧万顷,风景非常美丽,令他写了这首词。词的上阕写洞庭湖的月下美景;下阕抒发自己的情怀。在填词的时候,一般都是把上下阕分开来,上阕写景,下阕抒怀;或者上阕写往,下阕写今;或者上阕写白天,下阕写晚上。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是这样写的: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其中,“青草”是指青草湖。“表里俱澄澈”是说月光皎洁,在月光照耀下,“表”是指湖水的上面的空明,“里”是指倒影在湖水里面的景致,二者都非常清澈,非常透亮。我想,当时空气的能见度肯定要比现在好多了,现在已很少能够见到“表里俱澄澈”了,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情景啊!真让人神往。下阕是写他自己的心情,虽说被贬到岭南去,但初衷不改,“肝胆皆冰雪”。最后写“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把江湖当酒,把北斗当酒杯,以天地万象为宾客,共饮共醉。“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扣着船舷,放声歌唱,竟然不知是何年。写得非常好。在写心情的下阕中,“肝胆皆冰雪”这五个字写得非常好,是说自己情怀高洁,“一尘不染”,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所说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曾经把这两句摘出来,做成一幅很好的对联:“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但是遗憾的是,“澈”是仄声字,没有问题;但“雪”也是仄声字,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为此,我将“冰雪”改为“雪冰”:“表里俱澄澈,肝胆皆雪冰。”我们北大的袁行霈教授,他是中央文史馆的馆长,他把杜甫的一句诗“心迹喜双清”与张孝祥的这句词集到一起,自己书写了一幅对联,他的字也写得非常好:“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心”是一个人的精神和思想;“迹”是一个人做的事情,这两样东西都很“清”。不仅境界好,平仄对仗也很好。

在南宋词人中,还有一位叫陈与义,他有一首著名的词叫《临江仙》,写得很委婉,非常好。词曰: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词的后半片也写得很好,这里就不多说了。

南宋最著名的词人中,还有陆游。他出生于公元1125年,也就是说当北宋灭亡的时候,他才虚岁3岁,他于公元1210年去世,活了85岁。在我的印象中,唐朝诗人中八十岁以上的有贺知章,他也活了85岁。北宋有个词人叫张先,也活了85岁多。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倘若要数中国伟大的诗人,人数不超过两位数字即不超过10位的话,那一定要把陆游数上。第一个是屈原,第二个是陶渊明,第三个是李白,第四个是杜甫,如果把白居易也数进去,那么下面就是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这些都是超一流的诗人。陆游一生中成年后几乎没有一天不写诗。从古到今,他是留下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留下将近一万首,九千多首诗词。后来听说清朝乾隆皇帝的诗歌也挺多的,多达四万多首,但是我们一首都记不得。当然,唐朝的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永垂不朽。

陆游诗歌的主旋律是抗战的声音,他是浙江绍兴人,他生活的时代是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时代,他是在收复中原的呼声中长大的。因他在年轻时代就立下豪言壮语:“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能文能武。他确实作为战士到前方去过,去到哪里呢?陕西的西南部古代叫南郑的地方。后来他回到老家绍兴,经常回忆自己在西部的战斗生活。晚年的时候写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了一首伟大的诗歌,叫《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又例如他的《书愤》也是名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诗歌中很有特点的修辞佳句,它不用任何的虚词,全都是实词。你们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都是实词。后来的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词都是并列的名词,不用任何关联词,不用虚词。

陆游的词有160多首,也写得很好,他的词名为诗名所掩。词中有一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写他人虽老,心仍在天山,可是只能空老于林泉之下,写得非常之好。

陆游词中还有一首叫《卜算子·咏梅》,他是我们古代喜欢梅花最突出的一位诗人。中国古人喜欢一种事物都跟他的人格、他的兴趣和他的审美爱好很有关系。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喜欢橘树,写有《橘颂》。大家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的齐相晏子出使楚国,当宴请他的时候,楚王故意安排捆绑一个人从宴席面前走过。大王故意问,绑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晏子所在的齐国的人。又问,为什么绑他?回答说,他是小偷。大王就问晏子,你们齐国的人是不是都会做小偷?晏子立即回答说,臣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橘树到了淮北就结出枳子了呢?因为水土不一样。这个人在我们国家的时候从来不偷东西,到了你们国家就偷东西,看来是你们国家的水土适合于使人偷东西。晏子这个人很聪明,在古代是智慧的化身。他经常出使他国,有一次到了楚国,楚王嘲笑他说,你看你们国家多差劲,都选不出像样的人当使者,怎么派你这样又矮小又残疾的人出使来。晏子回答说,我们国家有规定,有才能的人派到好的国家去,没有才能的人派到差的国家去。我是我们国家最差的,所以就派到你们国家来了。智慧啊!回头再说屈原,它之所以喜欢橘树,是喜欢橘树那种“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那样一种精神。

陶渊明非常喜欢菊花,秋天重阳时节来的时候,他摆开桌子喝酒。没有人陪他喝,谁陪他喝呢?是菊花陪他喝,他坐在东篱下的菊花丛中,“满手把菊”。菊花就是傲雪凌霜,百花凋后,菊花冲寒怒放。所以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之赞誉语。因为“春花落瓣,秋花落朵”,就是说菊花凋谢的时候,不是一瓣一瓣地飘零,而是先将花瓣收起来,一朵一朵地掉下来。因此,陶渊明就是菊花的化身。我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对学生这样说,当秋风送爽、菊花盛开的时候,要是看见菊花想不起陶渊明,那你们的大学就算是白上了,那是很遗憾的;如果想起了陶渊明,而想不起他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便是遗憾中的遗憾了。

梅花是陆游的最爱。他写梅花有这样的诗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就是说,有什么办法把我陆游变成亿万个陆游呢?孙悟空有这样的办法,拔一撮毛,口一吹就变成许许多多的孙悟空。那当然是神话。倘若有这样的办法的话,那么在一棵梅花树前就有一个陆放翁在欣赏梅花。你们看,陆游多喜欢梅花。陆游那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毛主席非常喜欢,我也非常喜欢。词曰: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凋谢掉下来,与泥土和在一起,车子走过以后,把花泥压成尘土了,形体已经没有了,但只有香如故。这就是陆游所渴望的、所向往的境界。这就是人的气节,一个人要是没有气节,就是精神上的软体动物,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人应该有点气节,有点骨气。

陆游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跟他的表妹唐琬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个结婚以后感情非常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唐琬。也许是陆游与唐琬的关系太密切了,他妈妈嫉妒了。陆游的母亲硬是逼着陆游把唐琬给休了。以后他们都分别结婚了,唐琬与一位叫赵士程的结婚了。几年之后,他们在沈园相遇,都非常感伤。然后,陆游写了一首《钗头凤》词,这是一首大家都能背诵的好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说后来唐琬也和了一首,但有人说是好事的文人附会的。但是唐琬这次见面后不久就去世了,这是有记载的。然而,这首和词也写得非常好: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管是不是唐琬写的,这首词都写得非常好。人最凄苦的就是这种情爱的分离。

梁启超非常推崇陆游,写诗《读陆放翁集》称赞说:

诗界千载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在北宋还有两位诗人,一位是范成大,一位是杨万里。范成大是个田园诗人,田园诗写得很好。杨万里,号诚斋,所以他的诗体叫诚斋体,是比较有名的。杨万里有一首绝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是一首具有人生哲理的好诗。我们人生正是在万山丛中前行,是走在无形的万山丛中。奋斗奋斗以后提拔为科长了,前面还有处长呢;再奋斗奋斗,成为处长了;可前面还有司局长呢,还得奋斗奋斗。人生就是要这样不断地进取。

下面说一位南宋时期另外一位伟大的诗人,那就是辛弃疾。他是从公元1140年到公元1207年。大家知道,北宋是公元1127年灭亡的,也就是说,北宋灭亡了14年辛弃疾才出生。那么,当他20岁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33年了。在北宋灭亡后的50年间一直有抗战收复中原的声音,但是到50多年以后,反抗的声音就渐渐减弱了。时间一长就承认既有的现实,划江而治,苟延残喘。辛弃疾是济南人,叫辛幼安;而李清照叫李易安,因同是济南人,故被人们称为“济南二安”。但李清照比辛弃疾年长56岁,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一个豪放派,一个婉约派;一个是豪放词之鼻祖,一个是婉约词之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