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17101800000044

第44章 战争的硝烟飘向何方:N种可能的江湖格局

第一节 王者归来:雪花与南非酿造的觉醒

1.背景

华润雪花啤酒已经稳坐中国啤酒江湖第一把交椅,在销量遥遥领先的前提下,集团高层开始追求品质增长的机会,而单一品牌的风险和高端啤酒品牌的缺失是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其外资合作伙伴南非酿造美乐拥有200多个国际品牌,其中不乏在欧洲市场历史悠久的经典品牌。如果能够借助中方在中国啤酒市场的规模与渠道优势,这些高档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与效率将是非常有竞争性的,通过这些高档品牌与雪花啤酒的品牌组合,也可以提升其竞争的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于快速完善华润雪花在啤酒高端渠道的产品组合,形成与其他外资高端品牌和青岛啤酒的直接对话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

鉴于以前南非酿造美乐在中国市场的实践及与中方合作的历史,达成此重要战略联盟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该机制应该是利用中方对于中国啤酒的深入洞察及市场操控能力,同时兼具国际品牌运作的特点,双方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与分工。一个可行的方案也许是由南非酿造美乐负责品牌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生产与进口,而销售则由华润雪花进行。

2.概率

考虑到华润雪花的强势风格及对雪花品牌的执着,这样的战略联盟发生的概率可能在50%。

3.对啤酒市场的影响

如果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华润雪花与南非酿造美乐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联盟,那么对于中国啤酒行业甚至世界啤酒行业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一方面华润雪花可以稳固其在中国啤酒江湖的王者地位,同时依靠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高端渠道给百威英博和青岛啤酒造成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南非酿造可以通过与华润雪花的深度合作继续发挥其擅长的兼并与收购,在亚太市场进行攻城略地,从而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如果双方的合作是高效的,那么其亚太地区统治地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能及。

第二节 百威英博的两腿狂奔:夜店王的霸业与饮料大王的联盟

1.背景

百威英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很好的布局,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在中国乃至亚太的战略部署也已经按照规划进行,在发挥其兼并与收购及自有啤酒品牌有机增长两个方面均可以做到有效的掌控。在其公司“拥有更大梦想”的文化驱动之下,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将很快提到议事日程上。

作为与啤酒渠道共享程度很高的饮料产品,如果能够通过与啤酒产品特别是中低档产品进行有效的整合,无论是在渠道的掌控能力还是盈利能力的提升方面将都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百威英博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市场,就是百事可乐的灌装厂商,在啤酒与饮料的最大化协同效应方面他们已经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而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也业绩平平,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就由于其战略问题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3年前将其灌装厂业务出售给了台湾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对于未来如何提升其产品分销与盈利性的考量,百事可乐集团也许还有更加长远的规划。

2.概率

考虑到百威英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将啤酒从其公司名称中去掉,加上早在康师傅之前就有百威英博有意接手百事可乐灌装业务的江湖传言,百威英博结盟百事可乐的概率大约为60%,其原因是百威英博也有可能通过兼并与收购拿到高端洋酒品牌的可能性,从而将其夜店王地位得以更加稳固的打算。

3.对啤酒市场的影响

如果百威英博与饮料大王进行联姻,那么其对啤酒市场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借助其啤酒全国品牌的优势和百事可乐甚至康师傅产品的组合,他们对于中小渠道的掌控将是竞争对手的噩梦。考虑到百威英博在高端啤酒市场的决定品牌优势,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将在啤酒市场拥有其他任何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再考虑到其成本管理的经验,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将更加有利于其市场的拓展,那么实现其在中国市场江湖霸主的时间就为期不远了。

第三节 终极整合:百威英博与南非酿造美乐的世界级结盟

1.背景

百威英博在兼并与收购方面的能量是江湖上的一个传奇,在被江湖上冠以“并购狂人”的以巴西籍CEO为首的高级管理层在投资家们的驱动与煽动下,从来就没有停下大手笔的动作。从2004年完成英特布鲁与美洲饮料的壮举成为世界啤酒老大之后,2008年以520亿美元的代价强行拿下百威啤酒,2013年又再次以200亿美元收购墨西哥最大啤酒厂商莫德罗(科罗娜啤酒)剩余的股份,在这样的节奏之下,市场一直有一个疑问:下一个是谁?

百威英博收购莫德罗的消息一经公开,南非酿造美乐在伦敦交易所的股价便大幅下降,人们又开始讨论:百威英博是否将收购南非米勒?早在2011年10月,来自T君家乡的一些分析人士便透露,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的交易价值或高达800亿美元。

毫无疑问,收购南非米勒将帮助百威英博成为世界啤酒市场的终极整合者。目前百威英博90%的收入来自美国,如果收购了南非酿造美乐,百威英博将在六大洲创造一个真正有大作为的动力场。这也将最终影响全球啤酒业布局,根据惠誉国际评级机构的预测,一旦百威英博收购南非酿造美乐,它们将在拉丁美洲市场、东欧市场以及非洲市场创造出巨大的领先优势,从而保证其市场份额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比率达到均衡。

2.概率

考虑到资本家们的贪婪与激进,但是也有政府对于垄断的担心及对其的控制,这样的终级整合的概率为50%。

3.对啤酒市场的影响

全球范围来看,有人说,在这一切中,最大的输家是喜力,这不仅因为他们在全球许多市场将面临一个更精简、更凶猛的百威英博,更大原因在于他们的全球化战略。百威英博作为多品牌规模化扩张的代表,将规模效应作为第一目标。喜力则在全球化中推行“1+N”的品牌战略,集团资源向顶级品牌倾斜。然而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和业绩表现中,我们看到,在规模化带来的集团优势面前,品牌知名度、单品利润率、品牌历史积淀等如同浮云。

在中国而言,如果百威英博通过对南非酿造美乐的收购而控股华润雪花的话,其集团的啤酒市场份额将接近50%,那么对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将是一个中国啤酒江湖的真正巨无霸。百威英博在许多的市场将是真正的垄断者,对于啤酒消费者来说,这看起来是坏消息,中低档品牌的减少将推高啤酒的价格。

第四节 回归欧洲霸权的怀抱:嘉士伯与青岛的合纵连横

1.背景

嘉士伯啤酒集团对于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出更高的重视程度,最近通过资本市场对中国西部最大的啤酒集团——重庆啤酒集团的全资控股就能看出,然而在全面范围而言,其品牌的影响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在前任中国区总裁的力荐之下开始推广其乐堡啤酒品牌,但是其效果也仍差强人意,而其传统欧洲市场的行业下滑趋势明显,随着其他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乃至亚太市场的频频进攻得手,留给嘉士伯发展的空间与时间都是有限的。

作为目前位居中国市场老二的青岛啤酒也在华润雪花和百威英博的步步紧逼之中危机四伏,其国际化的战略实施的效果至少目前也乏善可陈。目前其外商合资伙伴为日本朝日啤酒集团,这样不得已选择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对于其国内市场的助力还是国际化战略的推进都不会有重大的帮助,加上近期中日关系出现的不和谐背景,青岛啤酒在公开市场上还尽量避免与其合作伙伴扯上关系的姿态也是明智之举。加上青岛啤酒的发展历史当中,欧洲基因早已留在其血液之中,如果在适当的合作条件之下,与嘉士伯建立战略同盟,无论是从利用双方的优势还是从双方的战略意图而言,都是很好的互补。如果在百威英博与南非酿造美乐及华润雪花真的会通过资本运作成为一家的背景之下,青岛与嘉士伯的战略合作就变得非常紧迫了。

2.概率

考虑到青岛啤酒的日本朝日集团的意愿问题,同时嘉士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压力,两家的战略联盟的概率低于45%。

3.对啤酒市场的影响

如果青岛啤酒与嘉士伯建立了实质意义上的战略同盟,新的公司在面对华润雪花和百威英博的竞争中将呈现出有利的局面,嘉士伯可以利用青岛啤酒在国内市场的品牌与渠道优势,而青岛啤酒借力嘉士伯在中国西部市场的优势也可以在很大省份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利用嘉士伯成熟的国际化市场,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战略也可以真正落地生根。新的集团公司将可以成为百威英博、南非酿造美乐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有力的对手。

第五节 剩女终于钓到金龟婿:燕京与喜力的晚婚

1.背景

在百威英博全球范围内的拓展频频告捷之际,全球第三大啤酒厂商的喜力啤酒集团也是如坐针毡,前面的分析也清楚地展示了喜力的困境,加上其在中国市场前期不得不退出本土合资角色的现实,使得喜力必须清楚判断未来的全球发展趋势,如果没有重量级合作伙伴的加盟,喜力未来的全球化战略将越发显得举步维艰。

燕京啤酒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尚未有战略合作伙伴的大型国资背景的啤酒集团,在其他主要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之下,已经出现四面楚歌的危机。未来如何选择可以依靠的战略力量进行对抗,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将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毕竟靠一己之力独立支撑的困难将越来越大。作为来自帝都的民族品牌,其合资伙伴的身份将是其最为看重的要素之一,而出自欧洲豪门的喜力无论是从名声还是实力都将是最佳的合资对象。

2.概率

考虑到燕京啤酒引以为豪的民族情结和喜力刚刚含恨退出金威啤酒的现实,两者联姻的概率最多40%。

3.对啤酒市场的影响

如果燕京最终选择与喜力合作,依靠燕京在中国市场近600万吨的生意规模和喜力在高端品牌的优势,他们将在中国市场上对华润雪花、百威英博和青岛啤酒展开强有力的对抗。在嘉士伯没有采取重大战略行动的前提下,燕京与喜力联姻的新公司将替代嘉士伯成为中国市场上另外一个不可小觑的角色。

第六节 游击战士们的攻守同盟

不管上面各位啤酒大亨未来的战略如何,一个不争的残酷现实就是:中国啤酒市场的市场程度基本饱和,而且由五大啤酒巨头竞争的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

啤酒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行业格局的基本定型,中国啤酒行业的布局也基本完成,各家企业固守自己的阵地,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首先,这让大部分省份啤酒售价和利润得以提高,显示出啤酒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一些省份仍显示出因为固有区域封闭优势、整合后期效应和品牌优势放大的原因,利润得到提升。

这样的情况对于处于中小型规模的啤酒企业而言,虽然谈不上灭顶之灾,但是绝对不容乐观。因为随着啤酒原材料价格和市场上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化在啤酒行业里面的重要性将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对于这些处于竞争劣势的游击型选手,有以下几条路可以走:

(1)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啤酒大佬,以可以接受的市场价格将自己出售,成为这些规模性啤酒企业的一员。但是对于自身的品牌就几乎失去了控制权,长期来看,将变成啤酒大佬们的生产基地或者战略性牺牲品。

(2)几个中小型的啤酒企业组成联盟,在自己擅长的区域或渠道进行游击战,利用区域局部优势、针对啤酒江湖大佬们的弱点进行骚扰和游击战术,可以阶段性地获得盈利以保障生存的实力。考虑到中小型啤酒企业自身的特点,这样的游击联盟其实困难重重。

(3)缩小啤酒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成为特色啤酒的唯一生产商,在某些高端渠道进行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与供应。这样的特色小酒厂,在传统的欧洲小镇比比皆是,但前提是需要具备历史的遗产传承和特定的忠诚消费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变化快速又没有啤酒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是否能够复制这样成功的模式尚有待探究。

总之,处于规模和品牌不占优势的小型啤酒厂商,必须思考自身的未来定位,如果采取鸵鸟政策进行回避残酷的竞争现实,等啤酒江湖的风云凛凛卷过,等待你的将是被历史遗忘的大浪淘沙。哪怕曾经沧海、名震一时的江湖人物,过去的一切美好时光和记忆都将化为浮云。

现在还不晚。

一切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