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是从现代登山运动派生出来的攀登陡峭岩壁的运动,具体来讲,是一种通过专门的攀登技术训练,以各种装备作为保护或攀登的工具,通过克服地心引力,攀登自然岩壁或人工岩壁的运动,主要包括难度攀岩、速度攀岩和攀石三种形式。
攀岩运动要求攀登者充分协调上肢、下肢和躯干力量,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及不同介质的岩壁上连续完成转身、引体、动态蹿跳等一系列的攀登动作。攀岩运动的攀登过程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素有“岩壁芭蕾”之美誉,集探险、竞技、健身、娱乐、观赏于一身,融力量、勇气、智慧、时尚、美感于一体,惊险、刺激而又具挑战性。
攀岩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攀岩运动的起源
人类的攀登活动由来已久,一般是出于生产、军事、宗教等方面的需要。攀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之一。攀岩作为一种人类探索自然、挑战极限的运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攀登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只是当时攀登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装备相当简陋。1865年,英国登山家、攀岩运动创始人之一的埃德瓦特,首次使用钢锥、铁链和登山绳索等简易装备,成功地攀上险峰,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逐步积累了一定的攀岩技术。1890年,英国登山家马默里又改进了攀登工具,发明了打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使攀岩技术发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攀岩运动的发展
1.竞技攀岩的萌芽
攀岩作为一项真正开展起来的运动,其发展的足迹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1947年,前苏联首先成立了攀岩运动委员会,高加索地区的一些地方体协和军队率先开始尝试攀岩竞赛,逐渐发展为在前苏联全国性的比赛。当时的成绩评判标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以攀登峭壁线路的速度最快者为优胜。1948年在其国内举办了首届全国性攀岩比赛,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赛,此后形成了一年一度定期举行的全国联赛。从那以后攀岩运动开始在欧洲盛行,并举行了多次民间攀岩比赛。1974年9月,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组织,率先在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比赛,英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12个国家的213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成功举办本次比赛的基础上,由前苏联倡议,国际登山攀登联合会(UIAA,下简称国际登联)决定,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攀岩比赛。从此,攀岩运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则日趋完善,形成了个人单攀赛、个人平行计时赛、个人自选路线赛、结组攀登赛和小队攀登赛等比赛项目。攀岩比赛参加的国家也逐年增多。在世界各地,地区性和双边性的攀岩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2.人工岩壁的发明
20世纪80年代,人工岩壁攀登逐步兴起。1985年法国人弗兰西斯·沙威格尼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实现了人们要把远在郊外的自然岩壁搬到城区的梦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更安全稳定、更便于参加,在赛事活动的组织上更易于操作,并利于观众观看,1987年国际登联规定正式的国际攀岩比赛必须在人工岩壁上举行,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在人工岩壁上举行的首届攀岩比赛。人工岩壁是用现代科技材料模拟自然岩壁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加工而成,根据攀登者的水平高低可在其上设定相应难度的攀登线路,对攀岩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都很适用,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人工岩壁的出现为攀岩者创造了安全便捷的健身和训练条件,也标志着攀岩运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攀岩赛事的正规化
1989年由国际登联主办的首届世界杯攀岩系列赛分阶段在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前苏联举行,运动员参加在各地举行的比赛,然后根据每站比赛的得分,进行年度总排名,总成绩最好者即为世界杯得主。此后,每年都举行世界杯赛。
1991年国际登联在德国举办了首届世界攀岩锦标赛,此后每两年举行一届。
1992年国际登联在瑞士举办了首届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此后每年举行一届。
随着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及世界杯分站赛等正规国际攀岩赛事的相继举行,国际登联及各国、各地区的承办单位的赛事组织能力全面提升,标志着攀岩赛事的组织日趋成熟和正规化。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际攀岩运动的普及推广,亚洲竞技攀登委员会(ACC)于1991年1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亚洲的攀岩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9月在韩国汉城(现更名为首尔)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攀岩锦标赛,此后每年举行一届。
4.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的成立
随着世界锦标赛及世界杯分站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不断举行,参赛运动员人数逐年递增,运动水平迅速提高。为了使该运动项目有足够的自主权并为其发展提供可靠保障,1997年国际登联在其内部增设了一个专门负责攀岩运动普及、推广和提高的专业委员会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这一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使攀岩运动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8年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正式推出攀石竞赛项目,1999年正式进入了世界杯赛项目。
从2001年到现在,攀岩比赛类型越来越丰富、赛事越来越频繁。由于世界各地攀岩运动的蓬勃发展,今天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攀岩比赛,达到了空前繁荣。2005年,攀岩项目正式进入了在德国杜伊斯堡举办的世界运动会和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亚洲室内运动会。
5.国际攀岩联合会(IFSC)的成立
随着攀岩运动的蓬勃发展,攀岩与高山探险在发展方向、运动形式、兴奋剂使用等原则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要求独立,并且成立攀岩运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的不断壮大,国际登联于2006年决定停止对攀岩比赛的管理,并同意建立一个独立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来管理这项运动。2007年1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攀岩协会出席的大会同意并建立了国际攀岩联合会(IFSC),一致通过了新的联合会章程、细则以及竞赛规则,从此开始了该国际体育组织全新的征程。2007年4月28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GFIS)大会在北京召开,接纳国际攀联为新成员。几个星期后,国际世界运动总会(IWGA)也做出决定,确认攀岩为2009年高雄世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7年12月10日,国际奥委会批准国际攀联为临时成员,并欢迎攀岩运动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2010年2月12日,国际奥委会批准国际攀联为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攀岩运动正式迈入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现在国际攀联的成员国已达到76个,遍布五大洲。
2011年7月,在南非德班举办的第一百二十三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上,攀岩被列入2020年奥运会8个候选项目之一。2013年最后确定正式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名单。
中国攀岩运动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中国登山协会(CMA)与日本山岳协会(JMA)在双边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将攀岩运动引入我国,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入阶段(20世纪80年代)
攀岩运动源于欧洲,开展攀岩运动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和技术装备,自然岩壁线路的开发、人工岩壁场地的建设和技术装备的购置都需要大量经费。整个亚洲攀岩运动的起步时间都比较晚。中国登山协会早期主要致力于高山探险运动,直到20世纪80年代,攀岩被列为中国登山协会与日本山岳协会每年一度的双边交流活动的重要项目。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出了以李致新、王勇峰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登山运动员到日本系统学习攀岩技术和比赛规则;同年10月,在北京怀柔的大水裕水库(现北京青龙峡景区)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自然岩壁)。1990年,北京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建造了国内第一座大型人工攀岩场,并第一次在人工岩壁上举办了攀岩比赛。1993年9月,第一届全国攀岩锦标赛在长春举行;同年10月,在武汉举行了国内首届国际邀请赛;同年12月,在长春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亚洲攀岩锦标赛。
这一阶段,西藏、青海、新疆等几个地方登山协会和地质矿产部下属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攀岩运动开展得比较好,参加人员主要是地方登山协会的登山运动员和地质矿产部下属大专院校选拔发掘的有攀岩运动特长的学生。我国的攀岩运动就是从这种集体统筹、个人参与当中蹒跚起步的。
2.正式开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5年,攀岩被国家体委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这标志着我国的攀岩运动进入了正规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始组建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其中攀岩是重要活动之一。攀岩运动展现了亲近自然、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登山协会积极鼓励并支持这些青年学生参加攀岩运动,帮助青年学生在北京近郊的百望山、鹫峰等地开发了一些自然岩壁攀登路线。尽管青年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显露出稚嫩与不足,但他们的积极参与加速了攀岩运动的发展步伐。
3.大众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
1996年底,位于北京宣武门的七大古都攀岩馆是我国第一家商业性的攀岩场馆,为攀岩者提供了一个优良平台,吸引并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攀岩爱好者,培养出了大批推动我国民间攀岩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郎酒杯”全国攀岩邀请赛是我国第一次成功的商业化运作的比赛。1998年,在西岳华山举行的国际攀岩精英赛上,世界一流攀岩高手们的精湛技艺让国内的攀岩者叹为观止。1999年,在浙江湖州举办的全国首届极限运动大赛给攀岩运动注入了极限运动的特性,明确了其大众化和都市化的定位。这些赛事得到了媒体和商家的大力关注,激发了攀岩爱好者的热情,也带来了个人攀岩装备的消费热潮。需求意味着商机,迅速增长的攀岩爱好者队伍推动了专业装备店、攀岩俱乐部的诞生和发展,国产人工岩壁及支点也应运而生。我国的攀岩运动逐步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1998年,由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攀岩节在北京密云白河峡谷举行,以民间力量为核心,打造白河攀岩公园品牌的工作正式启动,广大攀岩爱好者们不断开发出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攀登线路有三百多条。1999年春节期间,一批北京攀岩爱好者慕名来到桂林阳朔,攀登了月亮山、大榕树、拇指峰等由美国攀岩者开发的线路。此后,一批又一批国内及国际的攀岩爱好者蜂拥而至,有的干脆留在了阳朔,成立了自己的攀岩俱乐部,有的开始经营装备店、西餐厅。他们在阳朔陆续开发出近五百条路线,比北京白河开发的线路还要多。北京白河与桂林阳朔已成为我国目前攀登线路最多、气氛最浓、综合条件最好的两个攀岩区。
其间,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专院校和户外运动俱乐部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攀岩队伍,有条件的单位开始建造人工岩壁场地,有潜力的优秀攀岩爱好者不断涌现,攀岩运动以迅猛的速度走进了城市青少年的生活。至此,我国的攀岩运动步入了大众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阶段。
4.竞技水平大幅提升、赛事组织能力全面提高阶段(21世纪初) 2000年为备战在北京举行的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中国登山协会首次组建了国家青年攀岩集训队。在此基础上,2001年开始组建国家攀岩集训队,已培养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优秀攀岩运动员和教练师资队伍,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先进的训练理论体系。目前,我国男女速度项目成绩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难度和攀石项目成绩与世界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相应的攻坚计划正在实施当中,已取得不少优异成绩。
2004年在湖州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女子攀石项目上,黄丽萍首次闯入该项目决赛;
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男子速度项目上,陈小捷为我国勇夺第一个世界攀岩冠军;
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男子难度项目上,刘常忠首次闯入该项目决赛;
2007年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国际攀岩联合会首次采用国际标准速度赛赛道,钟齐鑫以8.76秒的成绩创造了该项目世界纪录,并勇夺冠军;
2009年在青海西宁世界锦标赛和高雄世界运动会两次国际攀岩界最重要的大赛上,以钟齐鑫和何翠莲为代表的中国攀岩队囊括了所有男女共计10枚速度赛金牌,同时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最好成绩。
截至2010年底,钟齐鑫和何翠莲仍分别以6.40秒和9.04秒的成绩保持着国际标准速度赛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