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同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圈以及不同地区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密切相关。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了图腾崇拜、曾经信仰的宗教文化、以及一些各具特色的民俗习惯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壮大。
“中华”一词出现很早,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就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在此意为居四方之中;“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内涵经历了一个渐次扩展的过程。上古时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秦汉以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一统中央政权建立,历朝版图时有损益,但基本趋势是不断扩展。清代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清史稿·地理志》),包括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和俄罗斯的部分领土。本书所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地域范围上,以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为界。
作为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同古埃及、古希腊一样,有着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在古代中国,虽无“体育”一词,却有与此相关的“养生”“导引”“武术”等名词。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很广的各种体育手段和锻炼方法,可以说中国古代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文化之一。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为我国体育院校教材《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序言》中就提到“早期的依据规则或按照一定传统习俗的比赛开始于像中国、印度、中东、埃及、希腊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些较为稳定的社会”。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华民族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国民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示,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正是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一道构成了今天丰富灿烂的体育文化。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由多个民族构成,但是像中国这样由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一般认为,汉人成为族称起于南北朝初期,其前身是华夏族团。汉族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果,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后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汉族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产生了一个凝聚的核心。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向四方扩展,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人,到目前人数已超过11.3738亿(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占中华民族总人口的91.53%。
中国民族学历史研究表明,汉族的壮大并不是单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随着汉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对其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有一定的冲击与影响。汉族在融合众多民族向四方扩展的过程中,也把自己的体育文化向四方传播。
现在保存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组织形式、竞赛规则等,都有汉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的明显痕迹。
民俗民间节日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类别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是一种以观赏娱乐、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加强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与友谊。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有着密切联系。它的传承与发展状态也同样与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紧密相连,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被融入了民俗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中,成为民族地区民众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使节日活动的体育文化内涵更加充实,而且使节日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健康、更加丰富。
在节日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按活动性质大体上可分为竞技性、表演性和健身性三种基本活动类别。
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一种以身体运动能力、运动技巧为竞赛内容的体育活动,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夺取优胜、获得名次,它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体系具有相同的竞技特性。竞争是人类的天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在自然界生物进化与发展规律下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很多是以决胜负、赌输赢为目的的,这种决胜负、赌输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技艺高低的角逐,是体育竞赛范畴中的较量,是以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为基础的运动能力、心理素质、运动技能的较量,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非常精彩、扣人心弦,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成为民族大众最喜欢的体育娱乐活动形式。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体可分为力量、速度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技巧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两大类型。
1.力量、速度性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力量、速度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人的体能、力量、耐力及速度的竞技。以力量、速度为主要竞赛内容的竞技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其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狩猎活动中,人类的先民已经开始了一些类似现代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活动,其中力量、速度性运动主要以力的对抗和速度性的对抗为主,如摔跤、斗牛、角力、拔河、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是以个体对抗或集体对抗的传统体育竞技运动形式来进行。力量、速度性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强调力量和速度的有机统一,有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如拔河、板鞋竞速、划龙舟、珍珠球等竞技是以集体对抗为主的竞赛形式,强调集体的协调和配合,突出集体运动的技巧和整体的力量以获得竞赛的胜利。
2.技巧性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技巧性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是一种以技术、心理素质为主充分发挥技能的竞技体育,它也分为个人项目和综合类项目两种形式。个人项目的技巧类传统体育竞技注重个人技艺的发挥,如荡秋千、赛马、叼羊、踢毽子、射箭、射弩、赛马等。集体性综合类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则需要同时进行数种技艺的综合训练,或需要通过几种技艺的竞技才能完成某一综合类传统竞技活动,如抢花炮、叼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表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以运动技巧、动作难度和传统体育特色展示为主的充分发挥体育技艺的表演性体育,它也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两种形式。表演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个人项目注重个人技艺表演的难度、美感与观赏价值,如上刀梯、高空走索、踢毽子、独竹漂、马术等。集体性表演类传统体育项目则有花样跳绳、民族体育舞蹈、舞龙、舞狮、虎舞等。
民族传统体育如拔河、赛龙舟、摔跤、赛马、弓箭、射弩等,在很多民族中开展较为普及,活动的性质与形式也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风格略有差异。也有一些项目如叼羊、斗牛、掰手腕、扳扁担等,仅在一个或数个民族中开展。这些竞技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具有竞技性特征属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因而深受各民族民众的喜爱和欢迎,成为民间节日活动中的亮点。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竞赛项目,既是力量与速度的比拼,也是技巧与审美的追求,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内涵。从1953年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到2011年的第九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设置的比赛项目有:武术、珍珠球、秋千、蹴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独竹漂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此外还有由各省、自治州、市推荐报项,主办单位审定的表演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2011年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比赛的竞技项目达16项,表演项目近150个之多。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有许多具有健身娱乐性极强的运动项目,从事这些健身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增进身心健康水平。健身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并且很少受场地设施条件的限制,易于开展和进行长期、系统的体育健身运动锻炼。
在民族地区,较为普遍的健身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有以下几种类型:
1.模仿动物行为的健身运动,如华佗的“五禽戏”、彝族传统体育的“虎舞”、“狮舞”、民族武术的“气功”“猴拳”“虎形拳”等。
2.中华民族古代哲学思想引导下的健身运动,如易学中的“导引”、武学中的“太极拳”、“太极剑”及“太极气功”等。
3.群众娱乐性传统体育舞蹈,如苗族的“芦笙舞”“铜鼓舞”,侗族的“反拍木鼓镜”“竹竿舞”等。
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健身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经常组织与开展健身娱乐性的体育运动,注重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群众性游戏相结合,对民族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力,使民族地区全民健身运动接近于民族的生活,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意义重大。
传统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征与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人类通过体育运动文化的方式又不断陶冶和塑造了人类自身,使人类更加适应于社会及自然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因而其所形成的体育文化方式、方法和途径也各具独特的风格、特色和价值取向,如以农耕民族文化为主的汉族传统体育,游牧民族文化和山地民族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价值,正是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体育文化所具有的特点与价值,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几千年社会发展和文化沉淀的历史产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生存环境中的传承与发展,受到民族的生产劳动、风情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以及生存竞争等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民族自身文化背景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作用下,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整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充分地体现在它的民族性、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四个基本方面。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传统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其起源、传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时期、外部条件不同,因而其所形成的体育文化方式、方法和途径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这里所指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特点,主要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和风格而言。这种民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环境滋养下所形成与发展的,因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然保持民族的思想、观念、生存方式和风情习俗中优秀的积极因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各民族在民俗民间节日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民族自身的思想、观念、生存方式和风情习俗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构成了民俗民间传统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然而在各民族形成的传统节日和在节日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又各具特色,充分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如彝族的“阿细跳月”和苗族的“芦笙会”中,表演者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气氛中伴以具有民族风情的体育舞蹈,充分地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学特征与风格,充分地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身性质,充分地体现了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和谐价值。再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哈萨克族的“弹唱会”、侗族的“赶勒盛会”,从风格到内容都具有各民族的文化、观念的地域性特色与风格,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农耕民族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及山地民族文化等)的思想、观念、生存方式和风情习俗,是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生产劳动的文化沉淀,是民族经历长期的社会生存竞争所形成的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