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健身理论指导
17098400000013

第13章 体育健身规律、原则与方法(3)

通常,体育健身方法的选定要在确定了身体锻炼目标和任务,安排好锻炼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往往普通的体育锻炼者注重于对锻炼内容和手段的选择,而对方法的选择不太重视,这就有失偏颇。事实上,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锻炼内容的实施和健身目标的实现。许多健身手段本身对人体具有多种功能,但由于运用方法不当,也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带来危险。特别是在组织一定规模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则具有影响全局的作用。

人们在找寻体育健身手段时,始终坚持对锻炼方法的探索,从而产生了许多传统的健身方法,这是历史可以证实的。这些方法又和传统健身手段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如导引术和太极拳,既是一种传统健身手段,又是特殊的体育健身方法。在现代,既有专门性的锻炼方法,也有与其他手段融和在一起的锻炼方法,整个健身方法系统可谓纷繁复杂,不一而足。

选用体育健身方法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它要以健身目的任务为前提,比如要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就可以采用各种重复与间歇锻炼法。其次,要考虑锻炼者自身的特点,比如有的锻炼者性格活泼,喜欢交友,就可采用游戏和比赛法;锻炼者的年龄偏大,可采用气功、太极拳等单纯重复性的传统健身方法。第三,锻炼者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运用健身方法时必须考虑的物质条件。最后,要根据健身锻炼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方法。总之,可以说,健身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用法。

重复锻炼法

重复锻炼法,是指按一定负荷标准,重复进行某项练习的方法。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健身效果的关键,确定和调节重复的次数和时间,应考虑项目特点。这种方法适合运动负荷较小或用时较短的项目以及动作技术比较复杂,难于掌握的项目。通过反复练习,有助于学习和巩固动作技术;另外,也适合运动负荷安排较大、难以一次完成的练习。

重复锻炼法时应注意:

1.合理确定练习重复的要素。其中包括:重复练习的总次数,每次重复练习的距离或时间,每次重复练习的强度(速度或重量等),各次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等。

2.切实保证每次重复练习的质量。不能因重复次数多而降低动作要求,也不能由于疲劳出现而减少计划所规定的练习数量。

3.要克服单纯重复造成的枯燥感。在采用这一方法时,一方面要加强意志锻炼,克服厌烦情绪;另一方面,可安排调整措施,如在练习前后穿插轻松活泼的辅助练习等。

变换锻炼法

变换锻炼法是指在改变锻炼内容、强度和环境的条件下进行锻炼的方法,如变换锻炼项目、变换练习要素、改变运动负荷、变更练习环境和条件等。

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应采用变换锻炼法:

第一,出于某种需要(如为参加比赛)而改进和提高技术时,为尽快掌握技术要领而有必要调整练习要素(如降低速度、减少负荷时)时。

第二,精神不振或健康欠佳、疲劳积累,而需要调整计划或调节体力时。

第三,连续采用同一锻炼内容,长期在同一地点锻炼,有单调、乏味的感觉时。

采用变换锻炼法,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身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对于修订锻炼计划、活跃锻炼气氛也具有一定意义。

采用变换锻炼法应注意:

1.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运用变换法时容易打破原有的锻炼习惯和行为定势,机体对此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根据长远计划的安排采用变换锻炼法。

2.要灵活掌握变换锻炼的计划,注意积累有关材料和反馈信息。变换锻炼法由于改变常规的锻炼方式,具有尝试性,因此,必须加强锻炼过程的自我监督,视身体反应,随时加以调整。要对新的锻炼方式及时观察和总结,为制订新的锻炼计划提供依据。

3.在采用变换锻炼法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解决的任务上。间歇锻炼法

间歇锻炼法,是指重复锻炼之间有合理的休整,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常用的锻炼方法。间歇锻炼法的间歇时间长短,主要以运动负荷价值为准;连续锻炼法,是在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的方法。间歇锻炼法与连续锻炼法的区别在于两次练习之间有无严格规定的时间间歇。间歇锻炼法由于练习之间休息时间较短,机体尚未完全恢复,后一次练习在前次锻炼的痕迹上进行,故对提高机体运动负荷起到助推作用,使人更经济地达到个人适宜的负荷。使用间歇锻炼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机能能力,故对青少年锻炼者最为适宜。

采用间歇锻炼法时应注意:

1.正确确定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锻炼水平来决定。锻炼水平较差,承担的生理负荷较大,则间歇时间应长些。反之,则间歇时间应短些。可以用心率数据作为间歇时间长短的标准。在下一次练习前,心率一般为120次/分左右为宜,因为此时心脏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2.要在间歇时安排轻微活动。在间歇期,应该进行积极性休息和放松,如进行慢跑、按摩肌肉和深呼吸运动等,以此促进静脉血流回心脏,保证机体的氧气供给等。

3.间歇锻炼法对机体承担负荷的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对负荷承担情况的监测,如有不适,可及时调整锻炼方案。

持续锻炼法

持续锻炼法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锻炼者用较小的强度持续不间断地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是体育健身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从事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持续锻炼法的特点是:第一,运动持续时间长,一般至少应持续20—30分钟。第二,运动强度较小,一般控制在最大强度的50%—60%左右(心率控制在:110—135次/分)。第三,锻炼过程中一般无间歇时间,练习密度较大,对身体的持续锻炼效果较大。因此,该练习方法主要用于增强锻炼者的体力,发展一般耐力,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常用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自行车、舞蹈、健美操、爬山、郊游等。

采用持续锻炼法时应注意:

1.选择锻炼的项目手段要适合锻炼者的年龄、生理特点和体质基础。比如中青年可选择有一定技术难度、强度可大可小的项目:如游泳、舞蹈、健美操等,而老年人则优先考虑慢跑、散步等。

2.初次锻炼者或体弱者,练习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可以从每次15—20分钟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力有明显提高,练习者的信心和兴趣也得到增强,这时再延长练习时间,提高到40分钟至1个小时,待锻炼适应以后,还可以再次增加练习。

3.根据自己在练习中的体力状态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练习方式,以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如持续慢跑时也可走跑交替,持续游泳时把蛙泳、仰泳、自由游等结合练习。

组合锻炼法

组合锻炼法又称循环锻炼法,它是根据锻炼需要,将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性质的练习组合搭配起来,周而复始地依次练习的方法。组合锻炼法既是一种练习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组合锻炼法的特点是:第一,练习手段多样化,对身体影响全面;第二,练习交替依次进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量而不至于过于疲劳;第三,练习独立进行,能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组合锻炼法的形式,有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这种锻炼方法,可以弥补单一项目对身体发展的片面和不足,使各个练习在功能作用上互相补充,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的效果。此外,由于锻炼内容的多样性,经常变化,故能够使锻炼生动活泼,能激发锻炼者的积极性。

采用组合锻炼法时应注意:

1.要根据身体锻炼的任务,选定练习组合的各项内容,使之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锻炼时,项目组合要兼顾发展身体不同部位、不同身体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协调的发展。

2.要合理确定各项练习的数量和次序。采用组合锻炼法时,既可将各个练习平均分配,求得均衡发展;也可确定一个中心项目,其他项目围绕于此项做出适当的安排。如以长跑为主项,考虑到上肢锻炼的不足,可辅以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此外,在次序上也要合理搭配。

3.要合理掌握练习间歇。组合锻炼法有两种间歇——练习间歇和组合间歇。练习间歇时间较短,既是上一项练习后的休息和体力恢复,又是为下一项练习做准备,在内容安排上要承上启下,轻缓放松。而组合间歇则可稍长,保证机体得到较充分的休息。

竞赛和表演法

竞赛和表演法是指锻炼者面对观众,在相互比较、彼此竞争的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与其他锻炼方法相比较,竞赛与表演法对锻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挖掘和发挥锻炼者的机能潜力。锻炼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技巧,随机应变地运用技、战术,而且要在集体性活动中与同伴配合,共同去争取比赛的胜利或表演的成功。但是,应当记住,身体锻炼中的竞赛与表演法不同于竞技体育中的正式比赛,它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改善和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丰富社会经验,其功利性不如竞技体育那么强烈。尽管如此,应用这种方法,对于激发锻炼热情、巩固经常锻炼成果,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果断和自信心、自制力等方面仍具有特殊的价值。

应用竞赛与表演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运动负荷和情绪,防止伤害事故。竞赛和表演,尤其是比赛紧张激烈,竞争性强,锻炼者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当掌握比赛节奏,使身体运动负荷维持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水平上。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体质欠佳者,特别应注意安全。要启发锻炼者认清锻炼性比赛与竞技性比赛的本质区别,切不可因求胜心切而忘记身体条件去蛮干。在比赛和表演中,如感到身体有明显不良征兆时,则应及时加以调整,必要时可中止比赛或表演而去就医。

2.灵活采用比赛或表演规则,使之服从于锻炼任务的完成。锻炼者的比赛或表演,主要目的不是为创造优异成绩或打破纪录,它们是作为一种健身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和娱乐交流。因此,既可以采用正式比赛规则,也可根据需要对正式规则进行简化或调整,如在比赛中增加若干富于情趣的内容,或对比赛场地设施作出灵活安排。

3.要做好比赛的组织工作,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特别是承担运动负荷较大的比赛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必须充分,使整个机体充分活动开。

4.认真总结比赛和表演经验。比赛与表演增加了与同项目锻炼者的接触机会,是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之良机。应教育锻炼者认真观察、学习,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如有可能,可借比赛和表演之机,拜师学艺或参加锻炼组织集体活动,这是提高锻炼效果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