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16387200000001

第1章 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以此意解诸词,恐欧晏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说的三句词,第一句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第二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第三句则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这三首词都是描写爱情之作,本是寻常之词,但经王国维的解释,这三首词的境界则变成了对人生的概括。我们认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在期待之中对理想的憧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是对理想的坚守.这句词生动概括了追寻理想的执著与坚韧,也表达出人生过程的艰难,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说明了历经艰辛之后,人生必有所成。

清人钱裴钟在《雨华庵词话》中曾写道:“读词之法,心细如发。先屏去一切闲思杂虑,然后心向之,目注之,谛审而咀味之,方见古人用心处。

若全不体会,随口唱去,何异老僧诵经,乞儿丐食。丐食亦须叫号哀苦,人或与之,否则亦不可得。”这是十分深刻的见解,我们根据王国维的深刻见解阅读宋词,所以把本书的副标题定为“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目的就是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宋词来获得人生的启示。在宋词中许多词句都含有极深的人生哲理,比如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就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厄时,要永远保持自信,决不被困难所吓倒。又比如秦观的“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则告诉我们青少年要珍惜光阴,否则将会一事无成,等等。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指出:“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这段话更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以自身的性灵感悟词中的名句,从而让自己进入宋词的意境,将词中的哲理化为自己的生命意识。比如苏轼的“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就告诉我们盲目追求那些“浮名浮利”无异于“虚苦劳神”,而陆游的“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吾老,更有人贫”则让我们感悟到淡泊无欲、知足常乐的智慧。

宋词中的名句在多个方面对人生都有深刻启示,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宜,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本书中对宋词的品读均是有感而发,见仁见智,留给读者评论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这样就做到了人生的自然过程与人生境界的有机统一。

本书写作历时三年,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其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或许浮浅,但却真诚。由于作者才疏学浅,书中错谬难免,恳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