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40期:普通青年投资理财指南
16385800000001

第1章 小散,你真的不该有太高的收益预期!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4-9-25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2054435398/31806523

近日北京多雨,晚间有时间尽量去跑几步。

昨晚于公园门口遇一熟悉的水暖工(此人做地暖水平很高)在公园门口摆摊。好奇,故寒暄几句。得知他准备为儿子在燕郊买个婚房,所以两口子没事会轮流来摆摊。预计两年内要买,总价得80+,首付加装修至少要30。现在手头只有8万元,工资性节约每年在6—7万(头几年在供儿子读书,没结余)。他说摆摊不赚钱,问我能不能买股票。我拿计算器算了一下。得有35%以上的年收益才能保证两年内买上房,所以劝他不要冒这个险,让孩子也努努力,多用一年就买上了。

之后和几个跑友也讨论了这事,大家得出的意见是:资金量越小的、入市越急迫的,往往对预期盈利要求越高,亏损比例也越大。

回来之后也向朋友们发了问卷短信,问他们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加上几个做券商的朋友帮助,大体搞出来点数据(这点数据肯定不足以准确描述,希望有渠道的朋友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在第一档和第二档、0—5万、5—10万是地道的散户,多数是冲着赚钱来的,没有太强的理财观念和风险意识。能看线看看和讯,上上东财就已经不错了,交易频率很高。

第三档20—50万,正好在两融门槛上,这部分股民相对会有多一些的时间投入,但风险意识还不到位,仓位管理是致命伤。在我交流的球友中,就有很多个融资全仓然后下跌惴惴不安的。

第四档50—100万,这部分股民成熟度会有所提高,看盘时间足。也会进行一些专业性的学习,但要他空仓比要命都难。

第五档100—500万,是做职业股民还是不做职业股民?这种纠结会伴随账户金额的增长越发强烈。如何做到不亏钱已经成为重要命题,开始有边界,不迷信于炒作的各种消息。

第六档500—2000万,怎么组合是难题,全仓买一只票的胆量几乎没有了。会加入各种群体,这个会那个会,忙得不亦乐乎。会设定年目标,达成就空仓走人去旅行。

第七档2000万—1亿,是不是要搞个工作室,雇个人?玩债是舒服点,但没有炒股刺激。转行做外汇做期货又下不了这个狠心,怕这个风险。

第八档1亿—5亿,假如还在做股票,世界突然爆炸似的变大,资讯变多变快。资金量大已无法频繁追热点,只能用长期的眼光去看行业看企业。买完就去追着22摄氏度的晴天四处去打高尔夫。一年三次交易就算多了。

第九档5—20亿,策略是什么?策略是否安全?要是策略不靠谱,那还是去一级市场,好票禁三年都没事。盘可以看,但股东大会要参加。

第十档20亿以上,跟那谁谁谁一起做一票,这庄做完我就不干了。什么?还有个好局?那好,最后一庄了,受不了,心脏受不了,真最后一庄了。

从这十档来看,越多的资金量考虑得越多的是资金的安全,与获利的确定性。

有20%概率实现的100%增长对散户的诱惑大,而有80%概率实现的20%增长对大资金有吸引力。

散户拿身价性命出来相博,自然无法承担过多的时间成本。迫切地需要获利以解决生活需求是这一行为的原始驱动。

中户已然知道用时间成本规避风险成本的要诀,但受困于交易心理与交易技巧。

大户已然实现财务自由,继而追逐财富的过程会趋于成熟与稳健。获利不再是第一目的,如何安全长久地获利才是第一目的。

牛散们已经很难离开这个市场,去另一个领域取得相同甚至更大的成功。所以,他们留在这个市场里是为了自我实现。而不留败笔是自我实现的前提。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雪球各种大战的根源其实在于流派之争,除了风险偏好以外,更多是因为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认识阶段。

价值投资者的队伍里是有伪价值投资者,但也有做了一辈子股票的前辈。他们的风险意识是牛熊转换的血雨腥风里练就的,我想当成长股爱好者有一天认识到其价值时也会师从。

成长股也好,追板达人也好,只要在风险中幸存壮大,也总有玩不动的时候。

再饥饿的狮子都有吃饱的时候,吃饱了就要找个阴凉的树下乘凉睡觉。

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但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抗风险的能力更是有瓶颈。

当你贪婪得连100元都不放过时,你可以自诩XX派。但当你千金之子时,你也会不坐垂堂。

百川入海,殊路同归。想想那个明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