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39期:我们的故事
16385700000005

第5章 商业模式篇(1)

方三文的雪球方法论

作者:纪云,极客公园记者发表于2014-09-12,原文链接: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0879

今天,投资理财社区雪球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C 轮融资,由人人集团领投,晨兴资本跟投。

这个成立4年的公司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雪球创始人方三文对话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分享了雪球滚成数亿美元大生意背后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绝不做媒体,一定要做互联网公司

张鹏:你们刚刚宣布达成了新一轮融资。其实最开始你们做的是i 美股,后来才转到做雪球,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方三文:最早是我们员工自己去生产内容,做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美股市场上总体比较小,二是我们陷入一个相对红海的竞争领域,因为有很多人在生产资讯。我们也进行生产,可能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做出一点差异化,但如果你要把这个差异化做到真正有商业价值是非常难的。

张鹏:你当时设想的差异化是什么?

方三文:我初步想把投资者的几种需求,比如说看股价,查找新闻、资讯、公告这些,以及用户的互动交流,全部搞到一起,当时我最希望做的改变是这样。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觉得可以开始朝这个方向走,但它和i 美股的形态就不同了。

我们当时做的决定,是要从媒体公司变成一个互联网公司,同时从美股市场扩大到更大市场。

张鹏:具体怎么做?

方三文:让用户生产内容,而不是自己生产内容,生产力是完全不一样的。雪球上每天有5万条以上帖子,原来一天生产50条就了不得了。无论你生产的50条质量有多好,在5万条的数量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从我们公司的构成上看,现在有60多个人,总体上都是以工程师和产品经营为主,整个公司已经变了。

如果有一个事情让你非常纠结,你必须做决断,不存在又做媒体公司,又做互联网公司,这样事情就做不成。做一个互联网公司,你的业务必须完全以互联网为主,人员构成都必须以互联网的产品人员为主。说点好玩的事情,原来我们公司的人分成两种,一部分是产品技术的人,另一部分是运营的人。我是做媒体出身的,肯定会和做运营的同志更加熟悉一些,我平时就跟他们坐在一起,经常跟他们聊天,谈事。后来我的另一个合伙人提醒我,我们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你必须跟工程师坐在一起。

一开始i 美股和雪球同时都在运行,到一定阶段后就有问题,其实这两个产品之间有竞争,但是竞争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两个方面都会感觉自己受了公司关注够不够,这个时候我们认为必须要做决断。所以我们决定把i 美股的内容完全停掉,自己生产内容的事情变成零。所以我就说纠结的时候必须做一个了断,非此即彼,不存在同时存在的状态,最后我们把这个业务完全砍掉了。

放弃控制,拥抱失控,不生产内容,也不挑选内容。

张鹏:彻底停止自己生产内容后,原来的那些编辑包括你自己是什么感受?

方三文:总体上来说感到的是一种解脱。我过去做过太多长时间的内容,我们很多做内容的同行有一种行业的优越感,或者说智力上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专业的,自己生产的内容是好的。我在非常非常早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后来从报社到网易再到做了雪球以后,一路走来就更加怀疑了。

在不特定的多数用户生产的海量内容面前,部分特定用户生产内容的质量和数量的优势是非常微小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不做了之后就不用为这个问题焦虑了。

接下来面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失控。用户生产了很多内容,但内容是千奇百怪的,首先它风格就很多样,形式也多样,到底你要对这些内容做什么?有很多人的观点认为既然他们生产内容,你应该挑选内容,把握好内容的品质,甚至应该去挑选用户,这个社区只允许高质量、高素质的用户来玩,只允许生产高素质的内容。我一开始就对此比较警惕,既然我们对传统媒体的反思里包括“特定的人生产特定的内容”质量和数量是不靠谱的,那么当你面对海量用户生产的海量内容时,你去鉴定用户的数字和内容的质量是不是靠谱呢?

张鹏:以前我们觉得做投资是很专业的事情,反而在雪球里其实是各种各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方三文:我觉得这不是划分专业不专业的标准,只是划分职业和非职业。在雪球里,生产内容最多的都不是职业人士。

有几个原因,非职业的人士永远比职业的人士多,不是职业的从业者比较自由。拿足够的数量就足以支撑他的质量,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生产出来的内容是很有特色的,甚至很多人可以认为他的水平高过职业的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动机的问题,大部分分析师写报告是为了让投资经理按他的报告买股票,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写东西是因为他自己买了这个股票,这个之间动机是有很大差异的。

张鹏:最近在雪球社区里有很多讨论,大家在说雪球应该加强管理,后来你也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一个好的社区能够自我净化。

方三文:对,我总体上还是对权利比较警惕,对人自我的约束能力也是比较悲观的,如果真的要我们去处理和判断的话,我们人力不够,我们处理也肯定没有好的效果。

张鹏:不过有用户确实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离开了社区,这时你完全没有过任何犹豫吗?

方三文:当然纠结过,但我觉得一个社区不行了,到底是因为站方不管不行了呢,还是管过不行了呢,这挺不好说的。

不过我觉得一个产品要是能把所有人留住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可怕的。人来人走,旧的去了新的来,有流动才是正常的生态。

张鹏:你认为只要雪球有人干涉内容,无论是生产还是挑选都会有问题?

方三文:你是有限的人,有有限的人去决定多数人的事情,它都隐含着巨大的危险。我们一开始就比较警惕,所以开始的时候我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我们不挑用户,我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鉴定用户的素质高低。

第二我们不事先审核内容,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有能力鉴定内容的好坏。

但同时用户是有这个需求的,用户希望自己只跟有素质的用户交流,只看到自己认为好的内容,我认为所谓的用户素质的好和内容质量的高是用户自己的标准,也就是说标准是个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