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5期:寻找十倍股
16383400000009

第9章 用VC的方式去投资股票

疯投哥,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4年1月3日

投资的方法千千万,想了一下我目前的方法,发现竟然和VC的投资方式比较相似。当然,VC的方式恐怕也有千万种,我这里说的只是我自己认可的VC方式。从投资的角度看,把“价值”两字从“投资”前面抛掉、简化后,又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统一了——投资的本质难道不该就是这样一致的吗?

(1)投行业优于投个股。VC考察投资项目时不会一上来就把财务指标PE(可能都没有PE呢)、PB等放在首位考虑,而是会优先看所投项目的行业前景、生意模式、增速、发展空间等,在有“钱景”的行业里再去进一步选个股,这样投资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选行业也是我现在找投资标的的首要考虑。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开放的心态,以动态的、发展的、预见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行业。比如这几年一些股市老手错失了投资互联网大牛股的机会,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那次惨痛的教训,让他们仍以旧眼光看待互联网经济,没有看到互联网就是当今的消费品,并且不同于2000年很多互联网公司拥有的仅仅是“眼球”,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股价早已是有着漂亮财务业绩支撑的了。

VC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眼光,我认为个人投资者要战胜市场、赚大钱,最重要的不是财务知识或其他,而是投资眼光。所以我以后不会再把精力放在烟蒂股的挖掘上了,因为在挖掘烟蒂所需的细致的层层剥茧能力、扎实而广泛的财务法律等知识方面,这不是我的强项。我面对机构投资者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比不上很多专业的个人投资者,但是在面对一个处于早期的成长股时,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则并不大,甚至由于机构投资受到的种种限制,让他们无法及时投资。彼得·林奇在其著作中对个人投资者打败机构投资者的可能性方面有着更多的论述。比如我今年在搜房网、欢聚时代上的介入时间相信会比很多投资机构早。

我相信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投资者借助雪球这样的平台,和其他个人投资者、产业专业人士更容易建立沟通、获取信息,而机构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则会大幅下降。我们在雪球上已经看到一些众包模式的草根研报质量根本不输于许多正规投资机构的研报。个人投资者如果能有效地组织起来,那么在信息处理方面也有可能超过机构。说到这里,我希望我现在参与的或者将来参与的投资草根组织有机会成为这样的成功案例。

(2)VC投资高度重视管理层、(领导人的因素)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这也是我投资时所重视的。巴菲特大意说过生意模式比人更重要,因为总有一天一个企业会被一个傻瓜领导。很多人就真的只看重生意模式,而不太重视对管理层、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考察。不管巴菲特说这话的背景和真正意思所在,但他在实际投资中对管理层的诚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可一点儿也不低。因为再好的企业,管理层不行,它也会垮掉的。

(3)VC投资的逻辑在于广撒网,捕大鱼,即投资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追求高回报率。比如投10个项目,7死俩不温不火,但只要有1个翻百十倍就赚回来了。追求投资项目的高回报率看似贪婪,其实是对安全边际的要求,也是对投资标的选择的高标准。(不能单纯为了多而多)这里面实际上也暗含一个不能为将来预期的成长性付高价、成本越低回报才可能越大的道理。具体到我的投资,我一般会持有5~10只个股,每只个股的仓位高于25%时我就会考虑减仓了。适度地分散是我历经各种黑天鹅还能活到现在的法宝,也意味着我认识到自己的投资判断一定会出错,而且错的可能还会比对得多。即使这样,还是要有赢的策略吧。集中和分散的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适度就好。适度是因人而异的,反正极端集中和极端分散都不可取,极端集中遇到黑天鹅恐怕就得裸奔了,(大家2013年也都看到了)而极端分散还不如直接买几个指数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