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5期:寻找十倍股
16383400000008

第8章 成长博弈者的典型误区

hbwhzs,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3年3月20日

假定有这样一家成长型公司,上市初期每股收益1元,前面9年业绩每年增长20%,第10年进入平台期(零增长)。

如果未来有9年的确定增长,用彼得·林奇的PEG法,20倍不高吧!于是,第一年他愿意以20元买入,后面以此类推。

虽然都知道大树不会长到天上,但因为增长的年份如此之长,以至于成长型投资者到第9年的时候认为前面的历史会复制未来,但第10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公司业绩增长突然消失。愤怒的成长股投资者于是用脚投票,给出了10倍的市盈率。

而公司股价从86元下降到43元的时候,显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并没有变化,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成长型投资者不经意间就会为成长支付过高的溢价,这从来都是“成长博弈”者的悲剧起源。

目前最接近的案例是张裕,类似的还有罗莱家纺、天虹商场、广州友谊等。

未来的上述案例不知道会不会轮到今天那些仍然有人愿意支付溢价购买成长预期的云南白药、片仔癀、汤臣倍健、上海家化等。

巴菲特说他从芒格那里学到了“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胜过便宜的价格买‘烟蒂’”,这句话显然遭到了更多的误读,眼拙的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巴菲特为哪笔他引为经典的投资出过15倍以上的报价。

可以确定的是,当价值投机者失去激情离场的时候,真正投资者的机会才慢慢走近。

2014年在万科2011年年报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衡量企业股东价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两个指标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企业最终所能达到的规模极限,这决定了企业长期的成长性;一个是企业在永续经营阶段的资产收益率,这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我以为这段话深谙估值之道。

精彩评论:

海边铁匠:

赞万科的那段话,但不同意下面关于成长股压倒性的评论意见。发表个邪教言论:某些价值投资者在成长股上吃亏,不是因为他们买的市盈率太高,而是太低。当一个成长股处在真正年轻有活力的成长时期,市盈率普遍在25~50PE之间,这时候这些价值投资者是不敢买的。而当一个成长股成长已久,真正确立它的成长股声名后,其成长性实际开始放慢,成长空间变小,(想想前两年的茅台、张裕、阿胶、苏宁、白药、万科、苹果)因为有远见的投资者开始卖出,市盈率趋势性跌破30PE,等待已久的价值投资者在20多PE市盈率买入这些昔日的成长股,然后看着它们的市盈率滑落10多倍。

这时他们检讨自己:20倍市盈率真的是太高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多年前那些三四十倍市盈率买的真正成长股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所以,除非是非常非常确定,(没有这种时候)否则市盈率20倍出头的成长股我是不会买的。这时还不如干脆就去买那些市盈率10倍或者个位数的低估股票,涨了就及时抛。

hbwhzs:

我也是从投机慢慢走过来的,两年前看到wjmonk老师的一段话,不知道放在这里是否多余:

(1)交易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股票市场的生存期限没有人类历史长,市场经济也是如此。

(2)价值投资不是获取最高利润的方法,绝对不会是,但是符合自然之道。

(3)价值投资不是什么道德投资,更无所谓什么道德消费,分享肯定没有创造符合道德标准,但窃以为比掠夺还是好些。我本人做投资不去寻找所谓最低点和最高点,合适的价格就是我的要求。

(4)我个人认为对独立与自由的向往不应只属于强者,而应属于大多数劳动者。价值投资是属于劳动者的投资方式。我希望找到的投资方式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投资方式,以便每个人劳动所得的剩余积累(即递延消费)不被各类势力慢慢吞噬。价值投资最可贵的地方恰恰在于它无须高智商,而只需常识和理性。所以价值投资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