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诚然,《奥斯维辛骷髅俱乐部》是一部虚构作品,但它所针对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反人类罪行。汉斯·弗兰克,这位二战时期德国驻波兰占领区总督曾经说过:“犹太人是必须要完全灭绝的种族。”
在所有死亡营中,奥斯维辛在种族灭绝行动当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在奥斯维辛作为集中和死亡营建立的四年半时间里,这里共死去了大约一百一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欧洲各地运来的犹太人。
奥斯维辛——营地
奥斯维辛最初是按照集中营来规划的。所谓集中营,是指能够将纳粹德国的敌人从公众视野当中剔除并集中管理的机构。纳粹德国的敌人包括政治上的敌人(主要是共产主义者)、同性恋、吉普赛人、耶和华见证人和犹太人。
德国本土的集中营(比如达豪集中营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以及与其相关的管理运营规则,很早便已建立起来了。在那里,囚犯们受到粗暴对待,有时甚至还会被随意惩罚,他们的生存条件十分艰苦:食物配给严重不足,毫无人性的强制重体力劳动——当党卫军上尉鲁道夫·霍斯被任命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第一任总指挥官时,这也是上级希望霍斯能够同样做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在新占领地区(西里西亚)建立起来的第一座集中营,霍斯抵达奥斯维辛的时间是1940年4月30日。
作为在波兰一个废弃兵营上建立起来的劳动徒刑营地,一开始就诸事不顺。废弃的营地建筑十分残旧,虫蚁成灾,霍斯能够拿来建立集中营的资源又十分有限。不过,事实证明,选择霍斯作为总指挥官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策。他足智多谋、工作努力,全身心地奉献到自己的任务当中。
因为奥斯维辛所辖的营地数量逐步增加,第一个建立的营地被重命名为奥斯维辛I,主营地。最终,奥斯维辛一共建成了三个主营地:奥斯维辛I,奥斯维辛II彼尔肯瑙和奥斯维辛III莫洛维茨。
在奥斯维辛逐步发展为劳工营和死亡营(这就不像在波兰的其他地方,比如切尔姆诺、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是完完全全的灭绝营)。1941年夏末,当霍斯因故离开集中营时,他的代理人,弗里茨斯,进行了一次实验——用Zyklon Blausure(德语,环氰酸类化合物,中译为齐克隆B)这种之前一直用来喷杀害虫的农药,杀死苏联战俘。霍斯回来之后,弗里茨斯演示了这种全新的杀戮方式,得到了霍斯的由衷称赞。霍斯随后在日记中写道:找到这种方法使我感到如释重负,因为它使“血浴”成为了可能。从那时起,一直到1942年夏天,霍斯在彼尔肯瑙组织修建了第一座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毒气室。
在这一时期,德国工业巨头IG法本提议在西里西亚修建一座工厂,以当地开采的低等级煤炭为原料,用提炼合成的方式生产橡胶和原油。工厂将会是奥斯维辛综合体当中的一个部分,直接使用营地内的奴隶劳工来建造。工厂相关的部分被命名为奥斯维辛III莫洛维茨。钟表匠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奥斯维辛作为集中营的生命,终结在1945年1月。1月18日,红军离营地只有几英里远了,党卫军强迫大约六万名他们认为可以行军的囚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下,跟他们一道向西撤离——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死亡行军”。囚犯们早就因为极度匮乏的食物配给而变得虚弱不堪,而且,身上仅穿着单薄的囚衣,还有营地统一配发的木屐。上千人在行军中死掉了,有些直接晕倒在地,被活活冻死,有些因为掉队而被就地枪毙。当苏联士兵于1月27日到达营地之后,他们发现了八千名被遗弃下来的囚犯:近六千人在彼尔肯瑙,主营地一千余人,莫洛维茨大约六百人。在莫洛维茨的幸存者当中,有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化学家)。事实上,党卫军地区指挥官、海德里希·施马乌瑟上将曾经下令:因为身体太弱而不能参与撤离行动的囚犯,应该被就地枪决。但是,因为苏联人推进的速度实在太快,令集中营内的党卫军倍感焦虑,最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决定直接放弃剩下来的囚犯——他们认为,因为疾病或者饥饿,这些囚犯无论如何都会死掉,不需要浪费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