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45

第45章 调查研究(1)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类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实地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或建议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既是领导者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它贯穿于领导活动过程的始终,是领导者作好领导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特别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形势下,各级领导者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大量涌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再一次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的要求。这进一步表明,学习调查研究知识,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是现代领导者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一节调查研究是中层领导做好工作的坚实基础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阶段。调查是指直接接触和了解社会现象,收集事实、数据和资料。它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过程。研究是指从社会现象中,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寻求其本质和规律,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或验证理论。它是理性的认识过程。人们正是在对社会现象全面、深入,反复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社会现象的规律的。

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老一辈革命家多有论述。“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名言名句许多人都很熟悉。而早在50多年前,张闻天同志指出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全部工作中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切工作都需要做的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是决定一个工作成效的主要关键”,更明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领导者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做好所有工作的坚实基础。

一、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基础

对于这个问题,领导者一定要站在应有的高度从多方面加以认识,才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预测、决策和管理的前提条件中层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定。因此,中层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领会和落实上级的决定。同时,中层领导干部还要善于把中央和上级的正确决策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对一些具体问题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无论是执行政策,还是做出预测和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所涉及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周密调查和反复论证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做出的预测、决策,制定的措施符合实际,符合规律,领导工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以正确收集和处理社会信息、反映社会状况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无疑就成了搞好预测、决策和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

(二)调查研究是防止片面性,克服主观主义的惟一方法一个领导干部,如果闭目塞听,缺少调查研究,就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最容易主观主义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党的事业和领导干部自身都非常有害。而调查是弄清事实,研究是分析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正是实事求是的过程。陈云同志说过:“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分析而来的。”他批评“有的同志反过来,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严肃指出“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陈云同志所言,道明了调查研究是克服片面性和主观主义的好方法,只有重视调查研究才能做好工作。

(三)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工作可以概括为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问题,常常成为中层领导干部首要的任务。要解决好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那些新问题、难问题、复杂问题,领导干部只有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获得有数据、有情况、有思想、有成绩、有缺点、有存在问题、有经验、有教训、有原则、有过程、有结果的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综合分析,才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来龙去脉看清楚,才能发现平日不易发现的症结,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四)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而要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这一基本领导方法,要求领导者首先必须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然后经过对群众意见的分析综合,集中群众智慧和意见,把其中正确的意见,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及时加以肯定和发展;对其中部分正确的意见,及时加以适当补充;对不那么正确的意见,及时向群众耐心作出解释和说明。经过这样集中起来的意见和决策,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就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容易起到指导群众实践活动的作《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26页。

用。

(五)调查研究是端正党风的重要手段

党的作风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些年来,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都与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密切相关。因此,领导干部要培养锻炼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就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才能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工作,树立优良的作风。

(六)调查研究可以及时发现新生事物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新事物不断成长,腐朽事物不断削弱直至灭亡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新生事物在刚出现时,多半很脆弱,很不完善,它的优势往往不易为人注意和赏识,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事物能不能顺利成长,关键就看能不能及时发现它,为它的成长扫清道路。调查研究,可以使领导者及时发现和认识新生事物,帮助它成长,把它作为先进经验推广,这样就会大大有利于促进工作和生产,推动整个工作的开展。

二、防止调查研究中的偏差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基础,但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对调查研究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研究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妥当,甚至存在“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而对于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尤其要在实践中加以防止。

(一)盲目性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出于完成调查研究任务,或出于为了留下“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印象去调查研究。他们下基层之前既没有确定调查主题,没有制定调查计划,没有列出调查提纲,更不清楚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哪些问题,就盲目下到基层“随便看看,到处转转”。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干扰下面工作、劳民伤财。

(二)主观性问题

有的领导干部带着主观主义框框下基层调查研究。他们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居高临下、主观武断,先定下框框,做好结论,为自己主观臆断找根据,下车伊始就发议论,不懂装懂,弄得下级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三)片面性问题

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光调查不研究,或转一圈就自认为有了发言权,或只乐意锦上添花,只乐意去“窗口单位”,只乐意去交通方便的地方。这样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不可能全面,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正确。

(四)表面性问题

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满足于“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或习惯于“会议室里听汇报,宾馆里边看材料”,不深入到群众之中,只接触接触领导,掌握些支离破碎的材料;或纯粹是为了搞形式,图的是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中的盲目性、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问题,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领导干部自身成长都是非常有害的,人民群众也最为反感。中层领导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科学内涵,自觉防止和纠正调查研究中的偏差,不断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为做好领导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中层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科学化

一、现代调查研究的特征

(一)方法的发展和变化

调查研究作为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当年老一代使用的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由当时社会生产规模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生产力和时代发展了,开展调查研究也就具有了适应生产力和时代发展的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由过去偏重于典型调查向现在既重视典型调查,又重视系统准确的数据统计方向发展;二是由过去单纯口问手写式的开调查会,向现在既开调查会,又采用问卷法、专家讨论法、随机抽样法、回归分析法等现代调查研究方法方向发展;三是由过去只重视现场调查向现在既重视现场调查,又重视专家知识、科学情报的现代咨询方向发展。

(二)研究内容的更加丰富

以往的调查多以事物的历史和现状作为分析研究的基本内容,而现代社会调查的分析研究已远不止这些,它还将预测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以经济预测为例,世界各国都已先后把调查研究中的预测分析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区域规划、行政规划、重点企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也都以预测为重要前提。可见,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不仅引进了预测分析,而且它已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当前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建立在严密的社会分工和领导者的专业水平上。这种调查研究专业化的特点,要求领导者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事与愿违。当然,领导者具有的专业知识,还不同于一般的业务工作者。领导者的专业化要求,不必要求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但要能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并且能够联系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来考虑问题。同时,必须具备调查研究专业的基本素质修养,即党性修养、能力修养、道德修养和法纪修养。

(四)工具和技术手段更加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已成为现代调查研究的特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调查工具已更加完善、灵巧和方便,如照相机、复印机、录像机、传真电话和电子计算机网络及手提式调查器等现代科研成果,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使调查研究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现代领导者在调查研究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手段,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

二、科学地进行现代调查研究

(一)现代调查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现象本身更加复杂,加上调查者观察和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式方法不同,使持同一资料得出不同结论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中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中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

(二)现代调查研究要有求实求准的科学态度

真实性是调查研究最本质的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所掌握的情况必须是真实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这是进一步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正确的调查方法、求实的调查态度,是保证领导者调查真实性的必备条件。真实性既包括时间、空间、事件、经过和结果等过程的真实度,同时还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准确性。数字的准确性尤其是保证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调查质量高低的标志。因此,现代领导者进行调查研究,一是要做到指标设置、概念体系、统计数据的准确无误;二是必须具有高度的“求准”思想;三是对整个过程都要一丝不苟。

(三)现代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目的调查研究必须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克服调查的盲目性、随意性,才能使调查研究围绕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围绕调查目的,领导干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所调查的问题作初步研究;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的范围;制定调查提纲和调查表;做好调查的组织工作;对调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

(四)现代调查研究要有深入实际的作风

领导者虽然可以通过会议、汇报、报告等途径了解下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情况有“水分”,甚至是虚假的,那么,据此作出的决策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领导者需要深入下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五)现代调查研究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和量是相互制约的。所以领导者对研究对象,既要善于定性分析,又要善于定量分析。中层领导干部在实践过程中,制定决策、计划,进行协调、控制、组织都离不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以前的调研中,有些领导者只强调进行定性分析,而忽视了定量分析的作用,这是不对的。定量分析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而且也是与定性分析同等重要的分析方法。在现在和未来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科学数字化趋势的出现,定量分析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大。作为新时期的领导者,不仅要掌握定性分析方法,而且也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