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44

第44章 勤政优政(3)

四、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做到优政,就必须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人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前进必须具备的能力。从国际来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发生的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使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科学地分析和应对新世纪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展开。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方式和方法,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的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的问题。因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要求全党“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背离“三个代表”,党和政府就失去了先进性和领导资格。因此,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要准确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改革和排除各种制约生产发展的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人民群众利益的考虑既要强调长远和根本,又要关注眼前和现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注重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二)提高服务意识

领导就是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宏观协调服务工作。领导方式和方法必须增加间接性、协调性,努力扮演好引导、组织、协调、仲裁、服务的角色。发挥统揽、协调、整合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三)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对象和管理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要由过去单纯的行政手段为主,发展为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方法综合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系统管理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等都将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只有综合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去管理公共事务,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8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五十来年的时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但目前,有的领导者仍然存在着惟上不惟下,惟书不惟实,个人主义、拜权主义,只图形式,不求实效,弄虚作假的作风,这已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领导者要做好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随着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深入,还会出现不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领导者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领导者对群众创造的新办法、新经验,要及时发现,帮助总结,提高,推广。尊重群众的创造和选择,依靠群众推进改革和建设,这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只有鼓励群众大胆实践,大胆创造,才能找到适合当地情况、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找到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做到优政,要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败斗争。既要“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为官一任,风正一方”,把廉政建设搞上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对每个领导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因为“两手抓”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而且相互之间又存在一系列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复杂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协调好各种矛盾,使“两手”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总揽全局总揽全局,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系统论的原理,从领导系统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出发进行统筹兼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领导者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不能因为抓物质文明建设而忘了精神文明建设,如果这样,就不能总揽全局,就会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当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在一个时候突出强调某一个侧面,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两个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决不能因此而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这是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的。

(二)善于选择突破口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只有在每一个时期选择一项或几项能产生牵动效应的工作先行突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两个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种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因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究竟以哪一点先行突破,方能取得最佳效果,需要精心选择。这就要求领导者对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情况都要力求吃透,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反复权衡事物轻重缓急的利弊,计算工作的繁简量,估量对周围辐射的影响度,把若干相关事物排出主次,选择那些群众最为关注、影响面最大、又最容易见效的事作为突破口、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三)善于实功虚驭

在领导两个文明建设中,领导者经常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致形成“两张皮”。一般来说,物质文明建设具体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容易量化,便于考核;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却比较虚,具有作用的间接性、效果的渐进性、衡量的模糊性、评价的主观性等特点。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摒弃就实抓实、就虚抓虚的方法。事实上,“虚”与“实”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则两美,离则两伤。物质文明建设如果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精神文明建设如果脱离了物质文明建设,就会“空对空”,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能助长形式主义倾向,增加人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就要善于实功虚驭、虚功实做,既不能就物质文明抓物质文明,也不能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而要致力于在两者的“结合”、“渗透”上下功夫。结合得越紧,渗透得越深,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就越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命力就越强。

(四)善于抓激发点

在两个文明建设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呢?最根本的是要善于抓住群众的激发点,从而引导群众前进。激发群众的方法很多,如目标激发法、情感激发法、荣誉激发法等等。什么方法最能激发群众,领导者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悉心体察,倾听真言,并对各种各样的意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掌握真情,求得真谛。领导者不仅要善于发现群众的激发点,更重要的还要把群众中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并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引导和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中来。

勤政和优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统一于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只有做到勤政、优政,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令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