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28

第28章 心理调适(2)

(二)中层领导人的上、下级人员因素既言“中层”,必有上下层存在,中层领导人的上层,是上一层级领导人因素。如果所有社会结构层级领导人都以职务职能、社会责任为心理需要的话,那对中层领导者当然就很理想。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正是中层领导人的心理难题,也是影响其行为的原因。上层领导人(包括上层职能人员)的心理、行为是下层领导人必须看重的,中层领导人在接受目标任务后,首先的心理往往就是揣摸领导者想什么,所谓领会上级意图。而这就不是领导者社会责任的表现,而是个人私欲要求的表现。所谓“下层”,是指中层领导人之部下。部下是实施中层目标的人员,他(或他们)不但有实现目标、体现自我能力的心理,他(或他们)还有生存、享受、发展以及照顾家庭等私人“欲望”。他们希望“欲望”在群体中得以实现和满足。这正是中层领导人必须有的心理需要(即思维)。这个上、下级的人的因素,其实应该是中层领导者心理需要的主要点,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我们所活动(行为)的目的也正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换言之,也可以说就是满足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人的“欲望”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影响动态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样的。因此,中层领导人必须有变应的心理。

(三)时空因素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事态、人心都不相同,这种不同对领导者的心理行为提出了不同要求。那种“以不变应万变”之说法,在过去的某个时空中可能有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而引发的行为的不变,最终引来的必然是被淘汰的厄运。况且,“中层”也只是相对的。今天处在这个“中层”上,明天可能被提拔或调动,提拔或调动的变化,既是空间的变化,也是时间的变化。中层领导人的心里若没有时间、空间概念,即时间、空间心理需要,也就难免会如古人所云,“老大徒悲伤”地被淘汰。

归纳三个因素与中层领导人心理需要的关系,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式:

中层领导人心理需要=(f职务职能·上下层级人·时空)

大概自有人类共同劳动以来这个公式就已存在。

二、角色心理能力

明白了角色心理需要,就不难把握角色心理能力。中层领导人的角色心理能力就是指位居中间层级的领导者,对所处层级环境中出现的所有事物进行心理比较,进而进行心理评价,得出比较的心理结论,并依据“结论”调适心理使其与客观需要相符的能力。

作者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影响中层领导者心理需要的因素,即自然的和人类社会构成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中层领导者若没有这种评价能力,或没有适应和改造“结论”的心理能力,就谈不上实施领导,也谈不上组织、指挥、团结、激励部属完成群体目标的行为能力,更谈不上实现中层领导者职务职能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心理、行为能力。因此,角色心理能力是中层领导者所必须的心理素养,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素养。

第四节中层领导的心理调适

研究、探讨中层领导人心理的一些共性因素、特点和基本分类,不外乎要找出中层领导人适应环境要求的方向和改造环境、改造自我的渠道,造成一个良好的职务职能需要和自我需要的实现态势。任何中层领导人面对的环境都是客观的,其职务目标也是客观的。他的自我需要只能在顺利实现职务职能目标的条件下实现,如提薪、提拔等等,都只能在职务职能目标实现后实现。那么,如何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职务目标,同时又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呢?

一、中层领导者的心理调适环境

我们已说过环境是客观的。环境既是客观的,就不以当事人个人意志为转移,中层领导人只能是在适应环境中去改造环境。适应,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理,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在适应中发现环境的可调性、可调因素和可调方向,进而改造环境。这就是这里所说的心理、行为调适。我们先研究中层领导人都面临哪些共性客观环境。

(一)地位环境

本书所说的“中层领导”,显然其地位相对是处于各组织的中间层级,其纵向有直接、间接上级和有直接、间接下属,横向有同一层级的相关单位、相关组织的领导人。对上,是接受指令、服从指挥;对下,是传达和下达指令、组织、指挥、团结、控制、激励下属完成上级指令任务,实现本组织目标,协调横向联系,创造良好协作环境,有利组织任务实现。中层领导人是社会组织结构体的重要中间枢纽,通过这个枢纽的信息流进行强化和弱化调整,藉以达到组织结构运动的良好状态。但这是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实践中,中层领导人的环境就复杂纷繁得多。一方面,上一层级的领导人并非惟一,众多领导一方面有社会目标责任身份,要指挥中层领导者完成。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普通的人,有自我需要;自我需要要在其社会责任行为中实现。面对这一上层环境,中层领导人难以决策、执行。下级部属环境,是中层领导人面对的主体,他们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主力。他们的心理、行为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他们也有生存、发展和自我成就目标要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得到满足。中层领导者必须使他们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徒劳。此外,中层领导人还面对横向环境,不过,横向环境相对只是次要制约因素,中层领导人若心理能力较强会比较易于造成有利的地位环境。

(二)政治环境

这是在我国特定环境下的重要因素。政治,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解释,“政”是大家的事,“治”是管理大家的事,按照辞典上解释,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的影响力永远是中层领导必须加以认真考虑,认真对待的。比如我国不同时期的政治氛围,中层领导若不能适应,必然会陷于被动之中。

(三)经济环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社会发展运行规律,还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都证明经济基础是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人不能生存,谈不上享受,也无从发展。只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物质丰富,人们生活才能实现繁荣安定,人的觉悟水平也能更高,道德才能升华。这足以说明,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第1609页。

相当长的时期内,组织的、个人的、领导的经济状况,是影响中层领导人思和行的关键因素。经济环境好,有充分条件实现组织目标:能很好地安抚部下,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上级实现其社会责任的条件;有充分的条件协调好周边横向关系,进而顺利地完成组织目标。

总之,各种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影响都是很大的。

二、中层领导心理调适

虽然以上提出了中层领导所处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地位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但这只不过是现代中层领导所处环境的一种归纳,如果进一步细分,则还可罗列许多。中层该如何面对工作的复杂环境?适应工作的复杂环境?进而改造工作的复杂环境,实现社会责任目标呢?中层领导的心理调适在这里就成了关键因素。

(一)适应力调适

领导者实际上是社会事务(生产的与生活的、经济的与政治的)管理者。管理必然产生权力和权威,权威由权力产生,权力又是管理的生命。而在阶级社会里,权力又都伴有政治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层领导作为一个群体,承受公众、组织、社会和经济、科技、政治的全面压力;作为一个个体,又各有自身所处领域的不同压力,用好权力实属不易。但无论如何,中层领导者必须首先明白,自己的职务职权不只是权力和物质待遇,更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自己首先要对组织负责,对群众尽责。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别人是否如己之意,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中层领导者都须注意营造合谐的上下关系,而不能独往独来,意气用事。一方面,注意适应领导的心理、行为(当然是指健康的心理,得当的行为),依此调整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对部下要予以关心、爱护,满足他们正当合理的要求。

人是政治的核心,当中层领导者将自己的心理、行为调整到与上下心理行为基本一致的时候,就能造成一个有利于自己社会责任目标实现的有利势态。现实生活中谁服从谁与个人的品德、能力关系不大,中层领导人要懂得这个道理。鉴于自己的角色地位,面对形形色色上下人众,处理好人际利害关系,因势利导,就能创造有利于自己工作的环境。

(二)承受力与应变力调适

中层领导人的特殊位置与角色,使之承受着诸多方面的环境作用,客观外界影响常常造成中层领导者心理紧张,这就是所谓环境压力。这种心理紧张从哲学上看并非都是坏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如上级组织明告到单位考察公私表现,显然是外部环境对中层领导人的心理刺激,虽不知其意,但在行为上必有表现。是德才之人,查而有利,泰然处之;贪欲无能者,必紧张部下“告状”而为考察设障,如不让考察者与部下接触而阻碍,或安排己之“朋党”去游说等等。中层领导人面对纷繁矛盾,承受诸多压力,必须要加强承受力心理锻炼,而且还必须有应变力心理锻炼,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正如前面所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层领导人也不能脱离“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商君书·开塞》)的规律。

(三)竞争心理调适时代变迁,科学技术进步,社会事物快速更新,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新人,竞争成为更为激烈的推动力,人人都有被淘汰的危机感,这些变化使不少人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面对如此形势,中层领导人感到了优胜劣汰极大的竞争压力。情感的心理冲动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做调控的努力。而中层领导人面对竞争压力的心理情感冲动,要靠自我心理调节,增大承受力和适应力,开创新的环境。这里,重要的是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能调整心态,适应变革,就能适应于时代;反之,则必是被动乃至被淘汰的命运。

能否有自我调适能力,实际上是领导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来自于知识、经验和对环境、问题的深思熟虑的习惯倾向和积极性反应。

显然,消极的情感心理不可能导致积极的深思熟虑的调控结果。

这种调控适应能力,来源于领导人的自知优势。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社会科学发展,心理学把情感因素的理念扩大到智力水平。过去谈情感,仅仅是一种低层次的朴素心理活动,把它作为领导人的一种本能能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们智力的表现。人皆有情感,有人会用有人不会用,不会用的人常常希望别人对自己有丰富情感,但却不能以丰富情感对人。而自知,是情感智力的第一要素。自知是一个人对长处、弱点、需要、动机的情感自觉,是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自知就能坦率,自知是一种自信。有自知之明的领导人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存在不现实的奢望,也不会对周围的人和物的环境吹毛求疵,他自知自己的情感会如何影响上下级的工作和业绩;有自知之明的领导人知道自己的角色价值,能实事求是地坦率评价自己的一切。

中层领导人的心理调适,是自知和情感智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心理与行为会得到上层领导人和下属人员的认可,得到上层领导人的信任和部属的尊敬。领导人还会在你的心理调适中看到你的长处而器重你。你自己也会在自知中看见别人长处,看到自己短处,且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接受时代和竞争的挑战,以创造性工作成绩证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