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22

第22章 思想工作(2)

现实社会中,正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因此,思想工作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去根据已发生的变化,研究对策;去解决人们不同的思想问题,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思想路线,去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拥有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将显得难度更大。

(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使思想工作的层次性、创造性要求更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变得丰富多彩。城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参差不齐地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是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呈多样化;二是精神文明需求多样化;三是业余生活多样化。必须看到,这些变化中,总的是朝积极、健康、正确方向变化,但也有朝消极、平庸、腐朽、颓废方向在变化。因此,针对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变化,思想工作必须创新,必须充实对人们进行教育、宣传组织、指导的内容,并根据这些变化,增强引导的有效性,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开辟新的工作渠道,努力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方式呈多样化的特点,就使得对思想工作的层次性、创新性的要求更高。

(三)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使思想工作的领导、管理、方法、机制、工作方略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大量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其量之大,不可忽视。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外,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合法登记或未登记的社会组织,良莠不齐,甚至有少数非法组织混杂其间。大量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看,是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活跃的一个反映,只要加强管理、引导,则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然,过多、过乱、过滥,疏于管理,缺乏引导,势必会搞乱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由于这些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加强领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对那些尚未建立党组织的新的社会组织,思想工作更要通过一定的载体组织,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不断施加影响和指导,使这些社会组织中不致出现思想工作的“盲区”,更不能给一些敌对势力以利用之机,造成分裂群众,影响政治稳定的隐患。要使新的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主义新型组织。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游离于党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以及各种各样名目的非正式组织的这种情况,不仅对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成为各级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思想工作必须因势利导,扩大覆盖面,才能使这类社会组织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四)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多样化使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适应性显得更为紧迫我国的就业方式与分配方式已由单一走向多样。在就业方式上,原单一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就业选择已被打破,呈现多样化。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方式,也呈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过去从未有过的情况。一些人在这巨大的变化中,处于失业、流动、分散、不稳定状态,从而产生对生存的忧虑,对前途信心不足,对命运感到不好把握,无疑地给思想工作增大了难度。因此,作为中层领导者,在本组织内,如何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变革,认识转型,认识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追求,做好解惑释疑工作,拓宽思想工作渠道,改进其方法,增强针对性、适应性,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就摆在了思想工作者面前。把握人民群众思想脉搏,增加工作着力点,就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新任务。

总之,每个中层领导者,在21世纪,既要立足于本组织内思考问题,又要顺潮流、合时代、懂大局、讲政治、尽职守,真正做到“忠诚、敏感、尽职”,与时俱进,才能把握思想工作的新情况,了解新难点,增添新本事,开创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节中层领导实践“三个代表”,

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中的对策与措施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要开创思想工作新局面,更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指导。

21世纪,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确,坚持“三个代表”,更要实践“三个代表”。而在实践“三个代表”中,其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环节,是“凝聚民心”、巩固执政之基的重要工作。作为中层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努力去开创出本组织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以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本组织成员。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在实践“三个代表”时,作为中层领导者,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必须进行继承、发展与创新,这样,思想工作新局面才真正能开创出来。在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措施呢?归结起来,思路如下。

一、明确“角色”定位,增强责任意识,“吃透两头”,防止“肠梗阻”

作为中层领导者,在本组织内,是“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思想工作,实施领导的基本职能,首先,应明确自我“角色”定位。每一个中层领导者,上起着连结上级部门,下承载着联系本组织成员的重要作用,足见在领导的诸多环节中,这是一个关键链条。因此,地位虽不高,但责任却十分重大。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就要求每个中层领导者,应有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的忠诚、敏感、敬业精神,既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要努力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和表率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守土有责,与时俱进,身体力行。这样,才能恪尽职守,不负重托,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1世纪的中国,其蓝图鼓舞人心,伟业催人奋进。每个中层领导者,在落实思想工作各项任务、尽到自己一份责任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高度重视“吃透两头”,防止“肠梗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把握上情,明了下情是做好本组织思想工作的起点。中层领导者,既要全面领会上级领导、上级部门、乃至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与部署的精神实质,又要明察了解摸透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见与要求。而且,还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策,把对上级负责与向群众负责一致起来,使思想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个中层领导者,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注意了解上情,就会迷失方向,难以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是工作千辛万苦,却劳而无功,搞不好会跌入“误区”或“歧途”。另外,如果未准确把握上情,吃透精神实质,搞“实用主义”,就会在执行相关方针、政策时,闹笑话,出纰漏,发“歪脉”,酿成恶果,甚至难以收拾。

但是,如果只了解上情,不了解下情,也难以做好思想工作。本组织内成员整天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希望?有什么要求?有什么疾苦?有什么欢乐?有什么期盼?有什么怨气?领导者全然不知,只忙于当“收发室”、“传令兵”、盲目照抄照转,应付汇报,后果也相当严重。上情不清,如同行船失去航标,下情不明,如同射箭没有靶子,上情下情中间若出现“肠梗阻”,就犹如使“鱼儿”离开了“水”,久而久之,无法生存。所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确处理上情与下情的关系,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做到对本组织内成员有真心、爱心、关心、热心、诚心、善心。了解人、理解人、关爱人、尊重人、以人为本,就能将思想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