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20

第20章 六画(1)

共荣辱,同休戚

原著

《三国演义》第68回:“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

释义

同甘共苦,忧乐与共。意指关系亲密,不分彼此。

出典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卷41:“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顾雍传》卷52裴松之注引《吴书》:“公笑曰:‘孤与孙将军一结婚姻,共辅汉室,义如一家,君何为道此?’徽曰:‘正以明公与主将义固磐石,休戚共之,必欲知江表消息,是以及耳。’”

例句

唐·郑仁表《唐故左拾遗鲁国孔府君墓志铭序》:“托孤寄命,同休共戚,此义交也。”明·瞿共美《天南逸史·帝幸南宁府》:“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原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明·沈守正《与柴延喜》:“奉世来游讲下,便有休戚与共之谊。”明·孙慎行《题为储教万不可废疏》:“若其家业厚,而漫然置子孙于不教,则旁观者无不骇而异之,其所与共休戚之人,无不扪心而忧之,苦口毕力而规劝之矣。”

军中无戏言

原著

《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三国演义》第46回:“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三国演义》第95回:“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

释义

军队中没有不负责任的玩笑话。意指军令严明,必须认真对待,言行一致,不能随便戏说。

例句

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5回:“军中无戏言,说个斩字不至紧,把两个游击、两个护卫就吓得头有斗大,默默无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军中无戏言!吾二人当亲冒矢石,昼夜攻之,有进无退。”明·杨致和《西游记传》卷4:“行者道:‘君子无戏言,岂有反悔!’陈清听行者准诺,叫合家拜谢三藏师徒。”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6回:“王紫泥笑道:‘得了头功,重重的有赏。’夏逢若也回头笑道:‘军中无戏言。’”清·无名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第19回:“军令森严,汝与本帅立下胜败掌约,岂得翻悔?军中无戏言。汝岂得以天子裙带之职压得本帅?”

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原著

《三国演义》第41回:“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

释义

意指战事激烈,百姓遭殃,城毁人亡,后果悲惨。

出典

《尚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例句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三国·魏·钟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南朝·梁·萧绎《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北朝·北齐·邢劭《广平王碑文》:“而群飞在辰,横流具及,山崩川竭,星霣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卷1:“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冈已燎,玉石同焚。”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如暗于成事,守迷不反,昆山纵火,玉石俱焚,尔等噬脐,悔将何及!”唐·马燧《谕晋隰慈州檄》:“勿相依于辅车,以俱焚于玉石;倘能洗心效顺,解甲来归,绩献关东,疏封带砺。”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卷10:“交不择人,终须有失。一毫差错,天大祸端。常言: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汝奈何不惧?”清·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本主将立心复夏,致意安民,欲即破厥城池,为民雪愤;窃恐焚俱玉石,致众含冤。”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原著

《三国演义》第36回:“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

释义

古人将青竹烧烤干,制成竹简在上面记事,因此称史书为青史。垂,长期流传。竹帛,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绢。青史,本指竹简,借指史籍。意指业绩传于后世,功劳载入史书。

例句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卷10:“功可象于图画,德可刻于金石,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卷16:“但愿明公威德加于海内,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浃旬之间,六军响振,以成兴复之业,岂非侍郎忠节盖世,义贯白日,垂名竹帛,为一代宗臣,诚可爱也。”唐·杜甫《醉时歌》诗:“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唐·汪水《易水》诗:“斯须却作秦中鬼,青史徒标烈士名。”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宋·胡梦昱《皆山李元实次王庐溪送澹庵贬新州韵以送之》诗:“一身渠任黄茅里,千古名标青史间。”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2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留芳。”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1折:“一任那渔樵闲话,少不得青史标名。”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4折:“将军孝当竭力,于国尽忠,落一个青史标名。”明·许自昌《水浒记》第2出:“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7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岂得区区效匹夫匹妇这小忠小谅哉!”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2回:“但愿你此去为国家出力,休恋家乡,得你尽忠报国,名垂青史,吾愿足矣!”清·曹去晶《姑妄言》第22回:“倘争得个功名富贵,显身扬名,耀祖荣宗,封妻荫子,名垂竹帛,留个好名于后,不枉天生我材。”清·袁枚《挽大司马彭芝亭先生三十二韵》诗:“黄粱虽梦醒,青史定标名。”

如入无人之境

原著

《三国演义》第5回:“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第7回:“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第11回:“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三国演义》第25回:“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第52回:“今领兵来的赵子龙,在当阳长坂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我桂阳能有多少人马?不可迎敌,只可投降。”《三国演义》第66回:“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三国演义》第71回:“(赵)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第92回:“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释义

犹如走进没有人烟的地方。意指军队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行动自由,不可阻挡。

出典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陆贽传》卷139:“虏每越境横行,若涉无人之地,递相推倚,无敢谁何,虚张贼势上闻,则曰兵少不敌。”

例句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杜重威传》卷109:“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邀取之意。”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宋·杨万里《千虑策·国势中》:“异时朝廷举长淮数千里而视之如隙地,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此何为者耶?”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萧)琦之深入也,每过险阻,必忧有备,至则全无守御,如蹈无人之境。”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戊子》卷65:“防河之兵,望风逃散,无一人致忠效命与枝梧者,遂至京师,如践无人之境。”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吴越起于蛮夷之小邦,而举兵以临齐、晋,如履无人之地,遂伯诸侯。”元·无名氏《薛仁贵征辽事略》:“帝在凤凰山,望唐兵四下齐至,看唐兵交战。忽见白衣年少,跃马横戟,冲突辽阵,如入无人之境。”明·徐复祚《红梨记》第5出:“把都儿们,自从咱渡河而南,如入无人之境。这些百姓抱头鼠窜,纷纷逃躲。”明·归有光《震川集·备倭事略》卷3:“见今贼徒出没罗店、刘家行、江湾、月浦等地方……彼狃于数胜,谓我不能军,往来如入无人之地,出其不意,可以得志。”明·焦竑《玉堂丛语·筹策》:“往岁掠寇,如入无人之境。”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5:“吾纵横于十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力救主上,建立大功,反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前,为万代之耻笑,安有面目立于朝廷耶?”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9:“那时宋朝气数已尽,被元世祖直捣江南,如入无人之境。逼得宋末帝奔入广东崖山海岛中驻跸。”明·罗懋登《西洋记》第80回:“百里雁那里把个南军放在心上,一出一入,如履无人之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0回:“孙安挥双剑砍杀,二将领兵突入北阵,如入无人之境,把北军冲做两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看他六只手,使着三根棒,一路打将去,好便似虎入羊群,鹰来鸡栅。可怜那小怪,挡着的,头如粉碎;刮着的,血似水流。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元帅匹马反杀进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挑他名将十数员落马,全身而返,今古之所罕见。”明·陆人龙《辽海丹忠录》第16回:“就是辽民,降的都随住在大城之中,不降的都已入岛,一路虽有些草舍,也都没个人,真入了无人之境。”明·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1:“果是宋朝君臣,不知守御之策,虏贼如直入无人之境。”明·无名氏《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官军纵横驰突,如入无人之境,莫不以一当百。”明·无名氏《近报丛谭平虏传》卷1:“今不但不能急剿扑灭,且不能尾挠牵制,致奴如入无人之境,责将谁诿。”清·徐述夔《快士传》卷12:“若拿着刀枪弓箭,骑着快马,虽百万军中,往来驰骤,如入无人之境。”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7:“隔不得两日,又与金兵接战,金兵队里黑风大王,当先出马,手持双刀,如入无人之境。”清·徐震《后七国志》第10回:“故乐毅之兵,如入无人之境,不月余,竟直抵临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103回:“遂吩咐大队入城,三军呐喊一声,浩浩荡荡,如入无人之境。”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28回:“那些残兵败将,原是汴梁杀破胆的,那个敢出战?因此直至扬州,如入无人之境。”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第36回:“那些残兵败将,原是汴梁杀破胆的,那个敢出战?因此直至扬州,如入无人之境。”清·无名氏《说唐后传》第6回:“自从陛下扫北去后,日日有报,时时有信,说一路上杀得番兵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地,接连打破他五座关头,尽不用吹灰之力。”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6回:“罗旁五花贼破肇庆、屠三水、困省城,出入无人之境,此皆劲敌。”清·无名氏《九云记》第16回:“娘子半夜三更,千兵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认是刺客,仆虽不武,何怕一死?”清·无名氏《生花梦》第11回:“依着瞿奎引路,锋镝不惊,果然营伍空虚,如入无人之境。”清·无名氏《蝴蝶杯》第8回:“在万马营中如走平道,如入无人之境,真称的起奇兵勇将。只杀的贼兵血流成河,叫苦连天。”民国·梦笔生《金屋梦》第26回:“那些残兵败将,原是汴梁杀破胆的,那个敢出战?因此直至扬州,如入无人之境。”

如迅风之扫秋叶

原著

《三国演义》第32回:“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

释义

犹如秋风吹拂,树叶纷纷飘落。喻指军队英勇挺进,势不可挡。迅风,急风。

出典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卷25:“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