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13

第13章 四画(4)

天有不测风云

原著

《三国演义》第49回:“(周)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

释义

天气变化无常,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表明对世事难以预料,人生命运莫测的无奈感叹。

例句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1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唱]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元·刘唐卿《降桑椹》第2折:“婆婆,便好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这病是轻灾浮难,不必忧心。”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8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媳妇被逼嫁不从,哭了一夜,今早不知哪里去了?”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3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想我临老也带着残疾。”元·施惠《幽闺记》第15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今番兵犯界,天子南迁,百官随驾,尽离中都,万姓逃生,交驰道路。”元·高明《琵琶记》第21出:“公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奴家婆婆死了。”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4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32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覆夫人,那胜花娘子,才过屏风,脚儿又软。方归绣阁,手儿便伸。”明·陆采《明珠记》第15出:“不知老相公一家生死如何,我主人王解元去向如何。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陈汝元《金莲记》第15出:“天有不测风雷,人有旦时祸福。我琴操业已为尼,忽闻苏老爷被逮,须索送他则个。”明·梅孝己《洒雪堂》第35折:“奶奶,你快把姜汤灌下,不用啼啼哭哭。[先下,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顾大典《青衫记》第28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娘子在那里?不好了,员外大醉,落在江里了。”明·汤显祖《南柯记》第34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呀,你们父老还在这里?”明·汤显祖《牡丹亭》第20出:“我的小姐,我的小姐!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无常之祸福。我小姐一病伤春死了也,痛杀了我家老爷,我家奶奶。”明·王玉峰《焚香记》第28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这等异事!”明·李梅实《精忠旗》第33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俺相公前日游湖,见有一人披发瞋目,率领群鬼,厉声责詈,众人都不见,从此归家,身子就不快起来。”明·孙梅锡《琴心记》第17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姐昨日眼泪汪汪,今朝手头碌碌。”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12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贫僧法本,好静修行,不管尘事。”明·沈璟《桃符记》第3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前夜撞见那业畜,那孩儿阎英房内吃了一惊,心中好生自在。”明·吾邱瑞《运甓记》第29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家追随王处仲这几年,专一承颜顺旨,阿谀逢迎,终日劝他行事,指望他做个皇帝,我就是开国元勋。”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那阮三是个病久的人,因为这女子,七情所伤,身子虚弱,这一时相逢,情兴酷浓,不顾了性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4:“一阳失去,片时气断丹田,七魄分飞,顷刻魂归阴府。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2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来运蹇时乖,只得含羞忍辱。父兮桎梏亡身,女兮街衢痛哭。纵教血染鹃红,彼苍不念茕独。”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2:“他是诗礼之家出身的,晓得大体。一面打点接取福娘了,怎当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0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家的丫头害病死了,拿讹头诈人家银子,贼没廉耻的强人。”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2回:“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怎怕得这许多哩!”明·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卷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明·无名氏《云台记》第11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叵耐王莽这厮将万岁药死,占了天下。”清·袁于令《西楼记》第10出:“老爷道是小家主公出去白赏,尽是门上隐藏,捉我打得两腿稀烂,满身青滂。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灾殃。”清·李玉《人兽关》第13折:“我儿,且掩上中门,看你丈人回来再作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清·李玉《永团圆》第14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净]家人怎么一个也不见?”清·洪升《长生殿》第8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下官杨国忠,自从妹子册立贵妃,权势日盛。不想今早忽传贵妃忤旨,被谪出宫,命高内监单车送到门来。”清·徐述夔《快士传》卷10:“不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一日,虞二府被冯抚院差官下来,摘去他印务,把他封禁在空闲公馆中,听候审问。”清·壮者《扫迷帚》第10回:“俗语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那疾病不疾病,是保不来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5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里论得!你看守草料场,走来怎么?”清·崔象川《白圭志》第1回:“此位船家,老夫向来相识,不是谋财害命的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要冤了好人。”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94回:“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朗朗红日在天,顷刻雾锁云漫,霹雷交加。”清·张春帆《九尾龟》第134回:“你也不必这般着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意外祸福,那里预先料得定?又不是你害他生病的,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清·无名氏《金台全传》第5回:“这就叫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清·无名氏《山水情》第6回:“岂知了凡一时头眩起来,连连叫数声:‘不好过!’竟自面如土色,瞑目而逝了。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清·无名氏《巧联珠》第9回:“闻生无奈,只得随了这伙人同往京师。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一时祸福。”清·无名氏《续小五义》第121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再说我这几日,肉跳心惊,不知为了何事。”民国·蔡东藩《前汉通俗演义》第39回:“偏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祖政躬不豫,竟好几日不闻视朝。”民国·蔡东藩《五代史通俗演义》第60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周主忽然得病,连日未痊,那孙行友却已攻下易州,擒住刺史李在钦,献入行宫。”民国·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第82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奈何推在妾一人身上?”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68回:“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竟令一座威耀无比的大营,倏忽间化作子虚乌有的幻境。”民国·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20回:“那时尚没有这般火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便是此意。”

引虎入羊群

原著

《三国演义》第7回:“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释义

引着老虎进入羊群。喻指招来祸患,肆意施威,自取其祸。

例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楚王自引兵径入息宫,来寻息妫;息妫闻变,叹曰:‘引虎入室,吾自取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2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民国·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78回:“越日复战,信都兵新经募集,毫无纪律,怎能敌得过百战周师?甫经交绥,即纷纷散去。周师或斫或缚,好似虎入羊群,无一敢当!”

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

原著

《三国演义》第119回:“吾观陛下,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之?”

释义

论文才不能阐明治国思想,论军事不能谋划定国安邦。意指没有治理国家的文才武略。

例句

明·陆采《明珠记》第28出:“老夫生于畎亩,长在荒郊,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并无寸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8回:“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清·张南庄《何典》第6回:“若讲究实际工夫,只怕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倒算做弃物了。”

方离狼窝,又逢虎口

原著

《三国演义》第13回:“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

释义

刚才脱离危险,接着又遭遇困境。喻指面临着许多困难,险象环生,难以预测。

例句

清·李修行《梦中缘》第4回:“才离虎口,又入狼穴,身如柳絮随风转。”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第22回:“正望前走,只见对面来了一人,一把手把小耗神抓住,说:‘望哪里走!’余四敬方出龙潭,又入虎口。”清·海上剑痴《仙侠五花剑》第14回:“怪不道这般行径,与那江湖上的盗贼一般,看来虽离虎穴,又入龙潭,苦命的人怎的苦到这般地步!”清·无名氏《绘芳录》第39回:“罢,罢,罢!我才离虎口,又入龙潭。那知是这个冤家在此地做官,纵田文海不死,我也难脱网罗。”

无敌于天下

原著

《三国演义》第60回:“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释义

普天之下没有对手,战无不胜。表示力量强大,无人可比。

出典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例句

汉·孔鲋《孔丛子·居卫》:“子思居卫,言苟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卷67:“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无敌于天下也。”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许奉使行程录》:“是日,押伴贵臣被酒,辄大言,说金国强盛,控弦百万,无敌于天下。”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道士说:‘自此可无敌于天下矣!’笑别而去。”明·罗懋登《西洋记》第46回:“无敌于天下者,天使也!岂可轻自径过去,把后来人做个口实,说道:当时某人下西洋,连个女人国也不曾征服得。”清·曹去晶《姑妄言》第22回:“所以这些官军,不说他自己学会个弃甲曳兵而走,反说得这些贼竟是无敌于天下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清·谈迁《国榷》卷51:“奉天讨贼,大义不私于所亲;和众安民,至仁无敌于天下。”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20回:“大王既用学生,学生方将为大王画足食足兵、无敌于天下之策,这几个百姓济得什么?”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原著

《三国演义》第65回:“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之常理也。”

释义

太阳上升到正午就开始西下,月亮增进到圆满就开始亏缺。喻指事物发展到极盛,就开始转向衰亡。昃,太阳偏西。

出典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唐·孔颖达注疏:“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过中则昃;月满则盈,过盈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