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160412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权力,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重要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权力是社会制度的重要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牺牲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起来的。对于来之不易的国家权力,关注国家权力的积极作用和改造社会的巨大能量,从政治上强化国家政权,运用国家政权保卫国家,造福人民,是完全合理的,也具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然而,人民如何当家作主,执政党如何执政,国家权力如何运行才能达到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并不是一个权力归属问题解决以后就能自然而然解决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找不到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运用的规律和方法,国家权力就会失控,就会偏离它为人民谋求利益的根本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怎样提高执政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如何运用国家权力,怎样规范运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重大问题。他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在2002年“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论断,把发展和执政问题联系起来,突出了发展在党的执政内容、执政过程、执政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进一步明确我们党执政的任务、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层政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基层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基层政权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权组成、社会组织与权力监督及制约制度的问题。没有人民监督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动力的基层政权难以实现“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村面临如何认识与解决农村社会的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再造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层政权与社会动员机构、机制的再造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农村基层社会难以有大的发展。回顾这些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农村基层政权已不能适应农村基层社会进一步变革、发展的需要。要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只能是改革。必须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合理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社区建设中也出现了政府越位、居委会错位、非营利性组织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解决问题的重心也在于社会组织与权力的监督制约,解决城市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再造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国家权力的合理定位。1996年3月7日,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同上海代表一起共商改革和发展大计时,就城市管理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我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努力造成一个秩序井然、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江泽民指出,城市的建设,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我们过去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

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是复杂、庞大的工程。围绕基层政权建设要研究的内容也很庞杂。本书以基层政权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为主线,讨论了基层政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点阐述了农村基层政权中人大、政府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村关系,反映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重构过程中的观念转变和组织制度创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从基层政权的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及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基层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意借鉴近年来我国基层政权理论研究的积极成果和各地基层政权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求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和科学的适应新时期基层政权建设需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促进基层政权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基层政权建设的组织基础方面则关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基层政权的经济条件方面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探讨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在基层政权建设的具体途径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尚未形成成熟理论和十分成功的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其基本思路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从基层政权的体制改革、基层民主建设、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基层政权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探求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本书由谢家国、熊磊、胡楠编写。本书由余志祥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得到西南师范大学邓卓明教授、汪力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孟东方教授、重庆科技学院王智祥教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谨对予以编者帮助、支持和鼓励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愿广大基层政权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共同迎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辉煌明天!

编者

200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