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16039800000011

第11章 好人巫溪(3)

的确,伍建军给妻子的爱太少了,但他又何尝不想花前月下、长相厮守呢?在事业与家庭上,他选择了前者。2002年11月,伍建军在珠海学习时看到同事们纷纷给家人买礼物,他狠心花300多元买了一个随身包送给妻子,这是他结婚十几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妻子买礼物。

在他牺牲的头一天,曾对5岁的女儿说:“燕子,要听话,好好学习,爸爸改天给你买玩具。”还对妻子嘱咐道:“才秀,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今生今世欠你的太多太多,我退休了一定好好补偿。”这是伍建军最后一次回家对亲人的道别。

伍建军带着太多的眷念走了,带着太多的遗憾走了。他用坚实的足迹镌刻着实践“三个代表”的丰碑,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无悔的赞歌。

山魂

扎根大山情为民系

无私奉献利为民谋

两袖清风权为民用

爱心凝结“满天星”

可恨山溪水无情

英年早逝寸肠断

壮志未酬身先去

大山英魂永难忘

——为伍建军而作

全国劳模李志银

李志银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老少,让几千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他靠着执著与坚韧,带着无尽的荣誉去过中南海,受到过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接见,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巫溪县尖山镇白云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志银。

当上“村官”想种树

1941年10月,李志银出生在尖山镇白云村,家里穷啊,他是家中的长子,不得不过早担负起家庭的重担。15岁时,他父亲去世了,家中有7兄妹,最小的妹妹仅2个月。李志银看到母亲为了一家大小,实在是太苦了,他只好辍了学。回家后,他当过扫盲教师,做过村会计。1971年,村上换届时,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当上村里的“父母官”,得为乡亲们干实事!白云村在高寒地带,因1958年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山上稍大的树木都被砍光,一眼望去除了茅草就是石头。一条简易公路,遇到下雨便被冲刷得大沟小壑,路一堵就是十天半月;光秃秃的山,一遇下雨,便是山洪暴发,村里的农房经常被冲垮。李志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用什么办法能抵御山洪呢?只有栽树!李志银把植树造林的想法说给妻子听,妻子反对!他再把这想法讲给村支部成员听,大家也不同意!都说植树是个三年五载不见效果的长期工程,更何况栽树得要资金啊!李志银听了大家的意见,但没泄气,反而下定决心:为了大家的安稳,必须栽树。主意拿定,他便四处奔波了。

立下造林“军令状”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1980年年底,县林业部门将在全县规划两个村进行植树造林试点。一听到这消息,李志银乐坏了,他立即撂下家里的事情不管,成天朝有关部门跑,积极争取项目。他使出了绝招,跑到当时的区委书记办公室赖着不走,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植树的构想。区委书记被他的执著感动,忽然“将”了他一“军”,问他凭什么保证完成造林任务!

李志银一拍胸膛道:“给我预支3000元,我给村民买双胶鞋,家里添把锄头,我一个月按质按量完成500亩的造林任务。”

区委书记对李志银很了解,便同意了他的想法,对李志银说:“好吧,我相信你!可这军令状也不是说着好玩的!”

李志银喜出望外,立即带着预支的3000元钱和造林500亩的“军令状”回到村里。他立即召开社员大会,可支持的人却少得可怜。有人说他“纯粹是败家子”,山上有些茅草,能放牛羊,还能砍点柴烧;要是山上全是树苗了,大家屋里吊着铁锅烧什么?有人说靠树卖钱要等多少年?恐怕到时大家的骨头敲得鼓响了……面对村民的疑虑,李志银不冒火,他便挨家挨户做工作,直到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他才罢休。开始行动了,那是腊月寒冬之际,山上盖着大雪,被组织起来的300多村民带着工具上山了。雪埋了四五尺深,前面一组把雪铲到边上,后面的人挖树窝。为了赶进度,中午大家都不回家吃饭,真是难为大家了!众人饿了,就把带上山的冷洋芋裹上雪团咽下肚。有位叫刘德魁的老人,60多岁了,家里穷啊,冰天雪地里,他披着自己用棕缝成的“棉衣”,带着冷洋芋上山植树!他饿了,可冷洋芋冻硬了,他先用手把洋芋揉碎,再捂进“棕衣”里暖热,然后才抿进嘴里充充饥,因为他没牙啊!还有位叫龚仁和的老社长,一次栽树时摔了一跤,脚肿得有茶盅粗,可他只休息了两天,硬是撑着拐杖到雪地里指挥小组的人赶进度。李志银看着村民们的艰辛与苦累,他感动得流泪了。

有着众人的奋战,奇迹出现了!一个月没到,白云村完成了“一个月造林500亩”的任务,栽植树木15万多株。同时,村民也分到了每亩6元的栽植补助款,在一个国家干部每月工资仅20多元的年代,这笔钱足够给每家的娃娃老人添件过年的新衣裳呢。李志银高兴了,终于松了一口气!

罚款先从自家兑现

树栽容易,管理不易!

原先村民把牛羊赶进山林就甩手不管,可植树后,村民的牛羊放养却让李志银大伤脑筋。一段时间里,植下的树苗总是被牛羊糟蹋。李志银心疼不已,立即拟出制度,并请专人进行管理。经村里多次修改论证后,一份详细的管理方案在村民大会上通过:牛羊损坏的树苗,必须重新补植,并按规定罚款。可起初大家对这份规定没当一回事。一天,村会计的牛羊损毁了树苗,按照规定要罚款100元!当时的一百元相当于一位国家干部4年的工资,村会计哪里赔得起?他便耍赖了,说不少人家的牛羊损坏了树苗,有谁赔过钱?村会计的亲戚便找李志银说情,李志银哪里肯买账。就在他为罚款的事大伤脑筋时,没想到自己的女儿惹事了。一天,李志银的侄女到家里来玩耍,和自己女儿一起上山挖猪草,因侄女不是本村人,不知道村里有规矩,她进入林子便挖坏了几棵树苗。李志银知道这事后,当天下午,他就写上一块牌子插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上面写道:李志银的家人无故进入林地,损坏树苗两棵,按规定罚款12元,并补种树苗2棵。李志银把罚款交给护林人员,并亲手补植了树苗。

就这样,村民见李志银罚款先从自己兑现,不少人再也不敢软拖硬抗,都相继交出了罚款。

永恒的记忆

白云村的树木渐渐长大,白云村的植树造林成绩得到了周边地区的关注,李志银个人也多次被评为植树造林先进个人。198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3年,他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最让李志银终生难忘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他每次回忆这一激动人心的情景时,忍不住热泪盈眶,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全村老少同甘共苦换来的荣誉。”

树木成荫了,李志银也是满头花白。这一天,李志银卸任了,他独自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游走,像在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絮叨着,还用手指掐算着:60多万株树木,按每株树木15元的价格估算,参与植树造林的家庭人均可分到3万元,何况这些树每年还在按每株1到1.5元的价格增加呢……

这位全国劳动模范掐着算着,便在林中哈哈大笑起来,那是一种多么自豪多么幸福的笑声!

少年英雄李芝敏

1993年6月1日,巫溪县龙王学区正在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八百多名少年儿童汇聚在中心校欢度节日。文艺节目表演完毕,学区对优秀少先队员进行表彰。少先队员李芝敏接过自己的奖状时,心情激动不已。当他走下领奖台后,脸上依然满是幸福的微笑。可他哪会想到这幸福的儿童节,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儿童节”。

李芝敏

下午3点,庆祝活动结束后,李芝敏与同学谭玉林、殷恒亮和殷建军一道回家。到了山梁上,烈日烤得大家口干舌燥。这时,12岁的殷建军扑在路边的流水沟里,“咕噜咕噜”喝了个痛快,可他没注意到额上沾满了稀泥。众人看着殷建军成了大花脸,都哈哈大笑起来。

一阵嬉戏后,李芝敏和同学到了霉脑壳梁子,见山路上方有一口大防旱塘,前几天下雨时积满了水。殷建军喜出望外,跑到塘边准备洗脸。可他刚蹲下去,手还没触到水面,脚下一滑,便跌落在水塘里。只见他双手在水面上晃几下,便沉下去了。殷建军挣扎着,双手乱抓乱刨,一会儿又漂浮起来。

塘中的水既浑且深,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傻了。这时,能游泳的李芝敏醒过神来,他纵身跳进水塘,向殷建军游去。近了,更近了,他闪电般抓住殷建军伸出水面的小手。李芝敏想顺势把殷建军拉向岸边,不料濒临死亡线的殷建军抱住了李芝敏的脖子,越卡越紧。两个人扭成一团,慢慢向下沉去。尽管李芝敏会游泳,可他身体被殷建军抱得紧紧的,哪里还能游水?他一边挣扎,一边掰开殷建军的手,然后抓住殷建军的双脚,使劲向塘边推去。

岸上几位同学,见李芝敏拖着殷建军渐渐靠拢水塘边,一位同学脱下裤子,抽出人造革皮带,抛向殷建军,将殷建军拉上岸来。殷建军被救上岸了,可李芝敏已精疲力竭,双脚陷入塘底淤泥中,哪里还能挣扎?他的身子便没入浑水之中。

岸上的同学吓得大声呼喊:“快来救命啦!”呼救声传到山下,被挑大粪的殷恒秋和挑煤的陈吉国听到了,他们找到长竹竿奔向水塘,可哪里还有李芝敏的影子。直到有位会游泳的男子跳进水塘,寻找了好半天,终于找到了李芝敏,但李芝敏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殷建军获救了,李芝敏却永远闭上了美丽的大眼睛。

年仅14岁的李芝敏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诵。他被共青团巫溪县委授予“赖宁式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中共巫溪县委授予他“舍己救人优秀少年”称号;他被四川省少工委授予“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战斗英雄徐天良

徐天良

被贼“偷”出个英雄来

1984年6月的一天,巫溪县广播局院内出现一个陌生青年,他贼眉鼠眼地四处梭巡着。这青年其实是一名“惯偷”,经过几天的“侦查”,他掌握了广播局副局长徐天良一家的活动规律。这天,他见徐天良的妻子洪德英提着菜篮出门了,立即翻窗入室行窃。

小偷翻箱倒柜一阵,使他大失所望,室内既没发现存折和贵重物品,连一分硬币也没搜到。当他垂头丧气准备逃走时,哪知道洪德英中途回家拿东西,便与他撞了个满怀。小偷立即退回屋内把门关死,迅即从厨房里拿起菜刀准备行凶。洪德英大叫起来:“有贼!快来抓小偷!”

邻居听见洪德英的呼喊,都纷纷跑来。小偷见众人吼叫着扑上楼来,急得像一头疯狼一般,在屋里四处乱撞,他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众人布下的“罗网”,猛地跪在屋里,喊叫大家不要打他,他就可以开门。可他喊叫多时,依然没有把门打开。

这时,徐天良赶回家了,他对屋里喊道:“只要你老老实实不反抗,我们保证不打你。”

小偷终于打开了门。愤怒的人们涌上前去要揍那混蛋,却被徐天良挡住了。徐天良立即和几位职工把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去。

徐天良走后,他妻子洪德英跑进寝室,急不可耐地寻找一样东西。她一边翻着箱子,一边自言自语地道:“还好,那些玩意儿还没偷走。”跟着进屋的刘平修好奇了:“洪姨,什么玩意儿没偷走?”洪德英说:“是老徐的东西,一本用红绸包着的书和一些什么证章。我不识字,不知道究竟是些啥。”

刘平修是广播局的副局长,她忽然发现地上有张照片,可能是小偷丢下的。她捡起来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发黄的照片上的军人,便是五十年代参加抗美援朝的徐天良。徐天良胸前挂着数枚勋章!刘平修急了,要洪德英快把东西拿出来看看。洪德英犹豫了一会儿,便把红绸包着的东西递给刘平修。刘平修大惊:“洪姨,包里的东西,是不是徐局长胸前佩戴的勋章?”

战斗英雄徐天良所获军功章

洪德英点点头:“或许是吧!老徐连儿子都没告诉过!更不准让我说出他藏着这些宝贝呢!”

刘平修顿时傻眼了:一个小偷,竟把一位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偷”出来了。徐天良是屡立战功的英雄啊!

烈火锻造的勋章

刘平修心情很激动,等到徐天良回家后,她急不可耐了:“徐局长,你怎么不告诉组织呢?你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啊!”

徐天良淡然一笑:“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还提它干什么?”

刘平修眼里闪着泪花,逼着徐天良讲出勋章的来历。徐天良犹豫好半天,终于讲述了他在血与火中“锻造”出来的勋章。

那是1951年6月26日拂晓,浓雾笼罩着朝鲜某地一处叫巨室里的群山。当时,担任副班长的徐天良和班长刘荣珍各带一个组猛扑山头,从两边夹击敌人。两个突击小组终于攻上山头,却遭遇敌人数次反扑,班长和许多战友先后牺牲,阵地上只剩下徐天良和一名新战士。

徐天良知道敌人又在组织进攻,他把阵地上所有的转盘枪、汤姆枪和步枪全部压满子弹,还把手雷、手榴弹放在阵地前沿……待到敌人冲上山时,他和新战士一齐开火,先后击退敌人六次进攻。敌人打退了,徐天良哪里有半点松懈,他身上已是伤痕累累,衣服也被战火烧成碎片。他擦擦身上的鲜血,和新战士重新垒砌掩体。敌人反扑了,他和新战士死命反击,经过七个小时的激战,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徐天良一人就击毙了30多个敌人。阵地上成了一片焦土,徐天良也快成了血人,枪也被染红了。直到增援的战友赶到,他和新战士依然坚守在阵地上……

一场惨烈的战斗,徐天良为金城阻击战立下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