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职场心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6038000000024

第24章 非常时期的平常心(1)

职场中人总是需要面对许多非常时期,在非常时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一些非常心理,这些心理有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而有些心理确实阴暗的、消极退避的。职场上,确实充满了变数,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人们总是需要面对求职、面试、加班这些问题,还得应付试用、加薪减薪、年关、辞职跳槽,甚至是被开除而失业的境遇。接踵而至的非常时期,让职场中人的心无法平静。

然而,职场中人无法逃避这些或好或坏的事情,这个时候,病态心理便乘虚而入,开始占领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做出一些日后会后悔的事情。所以说,在职场的非常时期,保持一颗平常心分外重要,这就需要职场人学会克服非常时期的不平静,掌握一种让平常心驻留心间的本领。唯有如此,才谈得上职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第一节 天生我材必有用——求职心理调适

对于刚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求职是一件令人兴奋而紧张的事情,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应该从事怎样的工作,更多的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漂亮一些,把自己的能力说得天花乱坠,在求职意向一栏里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可以从事的岗位,看起来简直就是无所不能。

然而,这样的简历投递出去以后,最终的结果总是石沉大海,于是不得不把简历投递的范围扩大,甚至还会把求职意向再次扩容。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无人问津,这些本来应该是天之骄子的高校毕业生开始变得迷茫了。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自己没有职业规划导致的。如果能够对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心里有底,一切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陈先生是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因此进入设计公司是他择业的首选。而他在毕业后就决定去深圳发展,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同时他从亲戚的口中得知深圳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这些给了他充足的信心,确定好了自己的方向,他就开始搜集设计公司的资料。确定好几个公司后,他开始给对方打电话并投递简历,了解了那些公司的资质、规模、为员工提供的发展培训、薪金等情况。经过权衡与比较,最终确定了一家公司,经过了一番面试、试用,他终于被录取了。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身边的朋友大都没有自己幸运,很多人还在苦苦寻觅着适合自己的工作。

求职当然不只是毕业生的事情,对于在职场上有过一段工作经历的人来说,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可惜的是,职场中人的再求职过程似乎也不那么顺利。对于那些有点儿经验的职场中人,他们或许第一次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现在的公司没有发展的空间,于是就开始了“骑驴找马”的寻职过程。他们一边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边不断地重新投递简历、接受面试,如此三心二意,不仅本职工作做不好,而且求职也非常之不顺利。

求职的失败,或是不顺利,除了和职场中的激烈竞争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的心理上出了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在求职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做好重组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如果不注意排除求职过程中的病态心理,一味地靠运气,那是很难成功就业的,就是勉强就业,也可能给未来的职场生活埋下隐患。

那么,有哪些病态心理影响求职者成功就业呢?

1.自卑和畏惧的心理。心理学家指出,有很多年轻人,其实自身的能力并不差,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但是正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高等教育的群体中,认识不到自身的优点,总觉得自己跟别人比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求职时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别人都比自己强上百倍!这种自卑的心理使他们缺少竞争的勇气,缺少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一走上求职之路就开始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也忐忑不安。如果不消除这种心理,即使将来有幸进入职场,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如此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使他们很快就放弃了,如此怎么能作出优秀的成绩来呢?

2.盲目自信的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大多为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也比较旺的人。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求职门路广,因此开始盲目自信起来,把自己的择业口味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是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而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在择业中失败受挫。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盲目自信的心理是用人单位最忌讳和反感的,因为你如此盲目自信,怎么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同事好好相处,怎么会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呢,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么你的工作能做好吗?而且你总觉得自己的就业范围广,对眼前的工作就未必懂得珍惜,在具体的工作中未必有那些条件不如你的人做得好。

3.患得患失的心理。在求职的过程中,总想为自己多铺几条路,这山看着那山高。求职有时也是一种机会,而不同的选择往往会造就不同的人生。如此,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求职时患得患失,这也是很容易就理解的了。因为一旦错过了更适合的职业,他们将与成功失之交臂。

4.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在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企业,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所学的专业。这种心理可能会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满足,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恐怕并非明智的选择。

由于这些病态心理的作怪,很多人的求职只能以失败告终,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社会的怪现状,即刚从学校里毕业的女大学生不是忙着找工作,而是忙着找老公,这些女大学生想要通过把自己“嫁出去”的方式来“一劳永逸”,逃避求职的过程。

“有车有房,工作稳定,有固定收入。”这是在网上流行行,征婚女大学生开除的择偶条件。一些刚刚毕业甚至还未毕业就走进婚介机构征婚的女大学生们,将婚姻的位置摆在工作前面,她们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同时认为在毕业时就征婚“挺正常的”。而在她们列出的择偶条件中,经济上丰实、事业上成功、车房必备,则成为相对一致的基本条件。

面对越来越多的“急嫁族”,业内专家认为,这都是求职过于艰难导致的,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女大学生就业难更加突出,这使得部分女大学生试图通过婚姻摆脱就业困境。

实际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历挫折才最后成功是很正常的;在求职中遇到心理困惑,产生一些不好的病态心理和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在病态心理产生以后,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这样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成功就业。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大学生在求职时,应该进行怎样的自我心理调适。当然,这些方法也适用于再次求职的人。

1.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传统观点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人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4.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5.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在求职时,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亲人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6.开拓进取,勇于创业。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敢做敢为的青年先锋。因此大学生要有自主创业的打算,这既可以在毕业后马上实现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积累后再实行。大学生们一定要有开拓自己事业的信心与勇气。当前的一些大学生创业公司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也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大学生创业肯定是值得鼓励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要与有市场经验的人合作,要摆脱学生公司的意识,要进行科学化、职业化的管理。

第二节 做足准备——面试中的心理抗衡

求职中投递简历只是第一步,面试才是与公司的直接接触。当你终于接到通知要求自己到某公司去面试的时候,一定会涌起一股按捺不住的兴奋心理吧。不管你是久经职场的老手,还是初入职场的新手,都会为面试作精心的准备。

冯先生向某知名企业投递简历后,心中的滋味可谓复杂,既紧张又期待。接到面试通知后,冯先生不仅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了精美包装,还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名牌西装,只为给面试主考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即使如此,冯先生还是觉得自己在哪里有些欠缺:也许简历的实质内容太单薄了?衣服太昂贵了?面试官会不会认为自己很铺张浪费?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冯先生参加了面试。心理上的极度紧张,使冯先生的面试过程糟糕透了: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明明之前自己都有想过,回答的时候思路却一片混乱,不知所云。面试官很婉转地告诉冯先生,请等待消息。但冯先生很明白,这次面试绝对是砸了。

面试,是现代职场挑选职员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进入职场的必经之路。在面试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是应试者和公司主考者的面对面接触,所以在面试和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应试者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应试者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就很难在面试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吸引公司的注意。冯先生就是因为心理过于紧张而导致了面试失败。因此,面试这个看似简单的程序,除了需要应聘者的实力之外,还需要一份良好的心态,要能从容地面对主考官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处于一种接受提问与考查,同时又要自我表现的角色。这种角色往往让应试者出现两种极端倾向,或者因过于拘谨而表现不足,或者因表现过分而卖弄做作。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面试的结果,所以把握住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有助于面试的正常发挥。

那么,在面试过程中,有哪些心理状态影响了你的面试结果呢?

1.自负心理。在面试过程中,这类应试者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态势。有些应试者看社会过于理想化,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与周围条件,常常对自己期望过高。他们一般个性鲜明,或某方面有专长,或过去多受奖励。但期望值过高、过于自负的应试者往往事与愿违。克服期望过高的办法是,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拉近自己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2.趋同逢迎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视为高于一切。在和别人打交道时,一味乞求得到别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原则,轻易改变自身的观点,唯恐招致对方的不满。这种人由于对自己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客观的评价,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趋同逢迎心理的人,在面试中常常会不失时机地向主考人员恭维几句,在回答问题时也往往顺着主考人员的弦外之音而进行。希望以此来博得考官的好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主考人员的“恩宠”,而且还会减损他们对于应试者真实素质的评价,因而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