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若有所思话德国
16037900000008

第8章 父女情深(5)

欧洲有句名言:天堂地狱皆由心造。这说明心态对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多么的重要。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要学会为小事而高兴,随时愉快自己的心情;别人为你做点好事,就应当及时向别人致谢和感恩。

示弱,不争,吃亏是福。身段再柔软些,心情再放松些,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绿叶,去陪衬处处鲜花;甚至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好像是鲁黎)说的那样:“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个道理说易做难,但一个人积累一些人生的经验教训后,看法和做法会改变的,一般是会这样去想和这样去做的。为人不能太功利,逢事不要太聪明;否则,得利越多,占便宜越大,个人的幸福指数会不增反降。

还有,作为大二学生,建议不宜急于准确定位今后一定要干什么和干成什么,那会累坏自己的(爸以前也对人生有各个时段的不同期待,现在看来是不够正确的)。也不要计较某某如何如何了,自己就一定要如何如何。一个人不管今后干什么和能走多远,靠的不是想法和目标,而是能量的积聚和把握机遇时的释放。

记得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去看望季羡林先生,老先生曾向中央提建议,大意是:中国社会要和谐,首先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心态要和谐。这说得有多好啊!建议深思之,笃行之。

早点睡吧,小心感冒。

手机札记之二十三:皇家啤酒馆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15日21时04分

下午4点50分,车返夜幕笼罩的慕尼黑。

大家约定,晚6时在皇家啤酒馆集中,体验当地人的美食和欢乐。约定后,大家自由组合逛街。

慕尼黑是德国最富有、最现代化的城市。不少同事到最繁华的马克希米利安大街感受所有顶级国际品牌和珠宝店的贵族气质去啦。

踯躅街头,何去何从?爸在犹豫。

雨雾夹裹着雪花,霓虹辉映着车龙。我下意识地捏了捏上衣内袋中的700欧元,选择了随意“打望”慕尼黑,去看看它的宗教文化,作为一个“异教徒”,兴许能够从异质文化中发现新奇、长点见识呢。

有这想法,上帝也不会给予负面评价吧。

到啦,著名的玛利安广场。在中世纪,它是慕尼黑的食盐和谷物交换市场。在宗教改革时期,慕尼黑成为天主教的阵地,变成了一处重要的反宗教改革中心,周围宏伟的教堂、旧市政厅和皇宫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在建成于1967~1909年间的新市政厅前,我等驻足良久。它那华丽的钟楼高约百米,上面雕刻着源自巴伐利亚的神话和历史人物,顶端的铜制雕像是著名的“慕尼黑小僧侣”,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钟楼的中心是一座高约80米的玩偶报时钟,每天的上午11时及下午5时,会自动报时并奏乐,这时,钟楼的木偶队列会自动表演节目。1517年,这个城市受到瘟疫困扰,人们作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鼓舞市民的士气。

6点快到了,我们来到皇家啤酒馆(即宫廷啤酒屋),拿破仑1814年打败德皇曾在此开怀畅饮德国黑啤。它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啤酒馆,可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这座新文艺复兴风格式建筑,它的一楼大厅可容纳1000名食客,高耸的屋顶有古典彩绘画。在乐队的伴奏下,以德人银发族为主,不同肤色的食客自由组合,既歌且舞,氛围颇为热闹,让我想起了毛主席当年讲的五湖四海甚至亚非拉美大团结的论述。

侍者是身着鲜艳绚丽民族裙装的德州姑娘。她们先为每位宾客上一大杯(高尺许,上大下小,比例美好)黑啤;过后,上一圈咸面包,表面可见大如稻米、小如芝麻的盐粒,咸而乏味;再是主食,有名的“咸猪手”,这在国内是骂人的,这儿是美食,大概相当于北京烤鸭般出名;最后,上了一份甜糕。吃了,估计热量和营养是超标的,只可惜似乎过于简单了些。东西方饮食的差异,由此亦可见一斑。

有同事和着激情的旋律起舞了,而饮下一大杯啤酒后的我则遥想起当年的拿破仑和希特勒:拿破仑以战胜者的英姿与法兰西众将领弹冠相庆、豪饮于斯时是多么的豪迈,可滑铁卢的惨败,顷刻间他便不得不淡出历史的舞台。而希特勒呢?距这儿不远处,那座他于1923年11月8日夜晚宣布“民族革命”开始的“功勋大厅”已易作他用,一代枭雄在历史的铁律面前早已灰飞烟灭。

歌舞升平的美好之夜,在这个诗歌的国度里,我不禁想起了几句相互之间不太搭界的中国唐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拿破仑与希特勒,所谓能耐可谓大矣,但能凭借战争横财或船坚炮利来“让度”光阴而多活一世半生?

回答是否定的。

历史是公平的。

手机札记之二十四:路德维希二世祭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16日1时44分

雪花飘飞,落地无声。

隐约可闻玛利安广场教堂整点时的钟声。因好友荡气回肠的呼噜,慕尼黑寒冷的子夜似乎越显漫长,人也因此而格外清醒。

白天的新天鹅堡之行重新清晰地浮现于脑海。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1845~1886年)是一个既意图一统天下、建立万世功名,又酷爱文学、常耽于神游八极,且奇思妙想源源涌流的君王。

壮怀激烈的国王无法实现其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加之婚姻受挫(无子无女),孑然一身,英雄末路的苍凉与悲怆,促使他执著地寻找僻静处,要建一极端自我的绝好城堡供自己读书休闲。

按照所读剧本中超然于世的美好描绘,他把理想中的城堡选址于一座挺拔秀劲的山冈。山冈向上,是呈中式椅子形护卫状的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之一脉;向下,是山顶冰雪融化形成的清亮河流,还有澄澈、妩媚的天鹅湖;而苍茫的森林、如茵的草地(如《音乐之声》画面所展现的)点缀和环绕着山麓、冈脚、河岸及湖畔。这山环水绕的形与势,倒让人看不出国王已英雄迟暮。

沉郁的国王痴迷于读剧本和听音乐,从中激发灵感,完善建造山顶城堡的思路。同时,他还写信给自己尊敬且长期资助的大音乐家瓦格纳(希特勒最推崇的天才音乐家,政治上主张仇犹排犹),不断倾诉构想,描绘美景,唠叨着要精建书房并在其中忘却人间烦恼而倾心研读剧本。

他请了欧洲顶尖级的设计师和同样顶尖级的建造师,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4年之后,城堡似乎即将落成。

这是一座结构复杂、风格多样的由浅灰色石灰岩砌起的梦幻般雄伟神奇的城堡。它所体现出的超凡想象力,据说百余年来一直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广告人的创新、创造、创作。

进入堡内,穿过室内喀斯特地貌及可俯瞰山下湖光山色的花园过道,便是国王寝室。陈设之豪华可以想象,但爸更以为奇的,是穹顶及壁上的雕塑和彩绘,英雄传说、剧本情节、他与其表妹短暂婚姻的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精美绝伦,有呼之欲出可能同我们共进午餐之感。

房内还有祷告室,有同样精美绝伦的读书间。据说,国王当年特别喜欢他的寝室,最爱他的读书间,常常闭门独处,终日捧读。

穿过国王以壁画、雕塑寄托着他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的辉煌绚丽的议政厅,拾级而上,通过疏朗中透出高贵的拱廊,便是他为瓦格纳专门建造的音乐房。

那高而阔的裱金拱顶之下,是大小有序可点666支蜡烛的精美灯具。想着当年也是圣诞前夕夜,这个喜欢独处的国王会不会让仆人同时点燃666支蜡烛呢?

如果点燃,相信他会在台上独坐良久,幻想瓦格纳的曲子在这梦幻城堡中奏响。那一刻,我禁不住作一倾听状,期盼瓦格纳的乐曲会梦幻般地从某盏灯烛中飘散开来,弥漫乐房,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国王在天籁般的美妙旋律中同醉。

音乐房占据城堡整个顶层,可见国王对瓦格纳及其音乐看有多重、爱有多深。他多么向往瓦格纳的乐曲能在一览众山小的城堡之巅奏响啊!

也许他一直幻想着日耳曼最优秀的乐曲能够通古达今、起死回生,能够让他钟爱的剧本中的德国英雄一一复活,而他会以贵宾之礼遇向英雄致意,并讨论音乐与城堡梦幻结合、相得益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是这样吗?

高山流水,乐房无声。

可叹,阴差阳错间,国王一直未见着瓦格纳来此演出。

可悲,新天鹅城堡就要全面落成的某一天,国王失踪了。次日晨,人们在天鹅湖边发现了奄奄一息、已不能说话的国王。

国王之死,原因何在?至今无人说清。

现在,音乐房每两年举办一次瓦格纳音乐会。

人去楼空,可曾怅惘?

余音绕梁,可曾怀想?

把复杂的印象和感受揉成一支中国香吧:

愿路德维希二世的在天之灵安宁。

手机札记之二十五:哦,海德堡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17日14时28分

西南部的巴符州,是在德国乃至全欧历史和文化演进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霍亨斯陶芬王朝和霍亨索伦王朝的摇篮,悠久又动荡的历史赋予它丰厚的文化及多样的宗教。而我们参访的是属于这个州、近几个世纪一直是德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美茵河主要支流内卡河畔的海德堡。

寒风雨雪中,我们首先来到高耸于城市上方的气势雄伟的海德堡城堡。

它庞大的建筑群始建于13世纪,至17世纪中期一直在扩建,1689年,毁于法国人的炮火。在讲到18世纪重新建成的现在的巴洛克风格城堡建筑群时,导游介绍了时年78岁的歌德与其18岁情人见最后一面的位置,然后,他又手指河对面一座山丘,说那里有一条因黑格尔等大家常去散步而成名的“哲学家之路”;而歌德眼中的“哲学家之路”是“羊肠小道,高入云霞”。

举目望去,雨雪茫茫。

哲学抽象,文学形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两位哲学和文学巨子却都喜欢那条小路,作为中国人我好奇:有何讲究?

也许,《哲学全书纲要》和《小逻辑》就构思于我看不见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小路的起起伏伏启迪了黑格尔于复杂乱象中把握规律,进而奠定了这位哲学巨匠的历史地位。当然,他“头足倒立”的哲学理论后经马克思的巨手颠倒了过来,遂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

也许,《浮士德》的面世也同我此时看不见的曲曲弯弯的小路紧密相关连。小路的跌宕迷离和曲径通幽,想来也启迪了歌德对人物的刻画和剧情的设计,要不然这鸿篇巨制何以能穿越时空成为传世之作?

也许,哲学与文学在这条小路上相遇同声、互促共进,哲人诗人各得其所,才有了他俩共同执教的海德堡大学和这座城市的辉煌与底蕴?

如果是这样,神秘的小路应该是神奇地凝聚了哲学的良知和文学的友善,呵呵,于我而言,它便成了成就两位巨人的“星光大道”!

这座城市的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早的大学。它始建于1386年,600多年来可谓群星璀璨、英才辈出。黑格尔、歌德都曾在此执教或讲学,已先后涌现出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今,海德堡大学仍生机盎然,哲学、医学等专业历久弥新,享有全球声誉。来此留学的外国学生颇多,其中以日籍学生为甚。据说,这个城市的大学生足有2.5万之众,占全城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整个城市显得比全国任何地方都年青和有生气。

离开海德堡前,从横跨内卡河的九拱桥边穿过。见桥头有一猴子的雕塑,我便向导游请教,导游讲了“功勋灵猴”的传说。大意是在11世纪,内卡河上无桥,摆渡人立志修桥。他买一只灵猴,摆渡之余,耍猴募捐,经年累月,集腋成裘,遂建成横跨河面的九孔石桥。

摆渡人的音容早已消散无踪,可桥头精美的灵猴青铜雕像依然活灵活现。西方人居然“见物不见人”,是这个故事的反常还是故意?

不管怎样,这故事及雕像对中国人而言是熟悉和亲切的。为灵猴照了相。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愿天下人都来多做修桥补路的好事。

手机札记之二十六:沸沸扬扬慕尼黑

柏林时间:2008年12月18日21时04分

巴伐利亚州府慕尼黑,这儿发明啤酒,光大啤酒文化。

说是约800年前,耶稣带领众弟子在每年的2~4月间,每天集体外出祷告,期间禁食荤腥。一个信徒总觉饥肠辘辘,便在家中几经探索,试验出一种神奇饮料,一杯下肚,可保终日不饿。其后,众人追捧,遂成就“液体面包”,并世代沿袭,发财、发展、发达。

啤酒乃巴州人之最爱,据说已有白啤、黑啤等共2500余种,年人均饮食246升,以省或州计,高居全球榜首。

每年10月的啤酒节,世界各地的“啤友”团聚于斯,约有650万之众参与狂欢,15天节日,耗3000万只猪蹄,人均饮用10升啤酒。这是地球上最盛大的民俗民间艺术节。

想我重庆之火锅节,有报道说是吃毛肚、鸭肠多少多少吨云云。其时我想,重庆之火锅节应思考如何强化文化色彩,改良创新上境界,才能适应世人的眼球及胃口。当然,怕这也是“出题容易做题难”的事呢!

这里还是西门子、奥迪、宝马、空中客车等的总部所在地,还是出版业、会展业、资讯业的全球级大佬之一。它所拥有的近于神话的“德国制造”品质声誉和西门子行贿丑闻都同样为世界各国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