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若有所思话德国
16037900000024

第24章 攻玉之石(6)

德国简况

德国人是“外星人”?回答是否定的。所谓“外星人”一说,在我看来是善意者对日耳曼民族带了点幽默的褒扬,其中不乏浪漫的想象和文学夸张。

为增进读者对德国历史的了解,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史料对德国历史作如下简介,仅供参阅。

根据海德堡考古记录,早在15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今日德国境内,他们被称为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民族最初是生活在北欧原始森林里的氏族部落,后来逐渐走出森林,向欧洲中部和西部发展。其中,向西的一支央格鲁—萨克森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在大不列颠群岛定居下来,便成了现在英国人的祖先;向欧洲中部发展的日耳曼人逐渐占领了易北河和莱茵河地区,其范围包括现在的丹麦、荷兰、比利时、德国,但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也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大城市。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恺撒大帝占领莱茵河南岸地区,把日耳曼人压迫到莱茵河北岸,莱茵河成为日耳曼和罗马人的分界线。为了巩固地盘,恺撒大帝在莱茵河南岸修建了大量的城堡,遂出现特里尔、科隆和美茵茨等城市。

罗马帝国末期,国内矛盾不断增加和激化。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不得不将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迁都君士坦丁堡数十年后,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首都。1453年,土耳其人从亚洲入侵和占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将军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并自立为王,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出现很多日耳曼族小国家,其中,以法兰克部落首领克洛维于489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势力最大。由于克洛维是来自墨洛温地区,所以他的王国也叫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融合了日耳曼与罗马的传统,成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即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公元8世纪,卡罗林根人取代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征服了西欧的大片领土,建立了法兰克帝国。公元800年,法兰克帝国的国王查理在罗马的彼得大教堂被教皇加冕为皇帝,称查理大帝。查理大帝一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得法兰克王国的领土西到大西洋和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南达意大利,东至多瑙河,北临北欧,成为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西欧大地上幅员最广阔、实力最强盛的帝国。但好景不长,查理大帝于814年去世后,帝国迅速瓦解。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领土内战28年,最终于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实行三分帝国:西边的叫法兰西,北部和中部叫德意志,南部叫意大利。

公元919年,萨克森人亨利一世取代了卡罗林根人对德意志的统治,被封为德意志国王。德意志这个民族的真正历史也从这一年开始。德意志民族的五个分支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士瓦本人、巴伐利亚人和罗特林根人逐渐发展成了自己的德意志帝国。936年,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在亚琛被一致选为国王。奥托国王通过大力扩张军事使教皇的地位得到巩固,教皇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奥托自己也成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和平仲裁人,并巩固了德国东部和南部的边界。通过公元955年8月对匈牙利的征服,奥托不仅最终划定了东部的边界,而且使欧洲免除了受侵占的威胁。962年,奥托在罗马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皇帝当时对罗马教廷的影响很大。而在德国,罗马式建筑艺术也大放异彩,美茵茨、乌尔姆斯等地的大教堂就是那时修建的。

奥托一世之后的德国乃至欧洲都处于一种皇帝和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德国的各个诸侯国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城市的地位变得突出。中央王权已经衰落。在教皇的教唆下,规定德国的皇帝必须由7个诸侯选举产生,诸侯拥有完全自主的特权,由此,德国在约三个世纪内一直笼罩着国王、诸侯和城市的矛盾。从1273年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德国。到16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达到最鼎盛的时期,领土包括奥地利、德国、西班牙、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在内。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名义上是德国的统治者,但是德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权,相反,德国境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骑士国和自由城市,严重地影响了德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

到公元18世纪,德国土地上存在着两大势力: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鲁士。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卑斯麦于1870年统一德国并击败了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国统一的完成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为德国创造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的胜利又使德国从法国获得了50亿法郎的赔款,这笔巨款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资金。同时,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他们和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矿业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给德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普鲁士王国的崛起正赶上1760年到1860年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的开采利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1860年到1914年以内燃机和电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其经济、文化、科技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时期,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普朗克奠定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础、戴姆勒和本茨各自发明和生产了第一批汽油发动机,世界上第一台自激式直流发电机的发明者西门子所创建的电器公司逐步发展为欧洲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新生的德国电器制造业使德国有能力向英国在欧洲制造业中的霸主地位挑战。实力迅速增强的德国,在经济上发展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914年,德国的钢产量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在化学和电气等新兴工业门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军事开支和军事效能超越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

但是,德国占据的海外殖民地却同它与日俱增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极不相称。历史上,德国长期没有形成真正统一的国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5世纪至19世纪,当葡、西、荷、法、英等欧洲国家竞相进行海外扩张、殖民侵略的时候,现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诸侯国一直在“窝里斗”。至20世纪初,已成为“欧老大”的德国便积极推行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政策,与英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同英、法为了争夺在非洲和中东的殖民地而不断发生摩擦,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菲迪南德在萨拉热窝遇刺,奥地利宣布对塞尔维亚作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德国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宣布对俄、法开战,随后英国加入对德国作战。一战持续4年,1918年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为标志,宣布德国战败。同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放弃王位,社会民主党的谢尔德曼宣布成立共和国。1920年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举行,德国由此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1929年发生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德国工人大批失业,物质极度匮乏,造成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右翼势力乘机扩张势力,极端民族主义空前膨胀。

德国的民族主义来源于黑格尔的国家权利至上学说、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瓦格纳的仇犹排犹思想。希特勒继承和强化了这些思想,把民族主义推向了社会沙文主义,并于1923年成立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希特勒在其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大肆鼓吹一党专政、民族主义、生存空间三项基本原则,在当时危机四伏的德国得到了支持。同时,一战德国战败,根据《凡尔赛和约》,不得不割地赔款,受尽侮辱,严重损伤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希特勒的盅惑煽动,德国民族主义情绪达到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程度。1933年2月,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计划,迅速地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德国摆脱经济萧条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希特勒对内实行恐怖政策,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修建了大量的集中营、严禁其他党派的活动,还采取了“优化”民族的计划,大批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被残害。希特勒靠1936年柏林举行的奥运会增强了德国的实力和地位,随后便对外进行领土扩张。1938年3月,奥地利加入德国“轴心”,同年9月德国吞并了捷克。而英、法、美等则对希特勒袖手旁观,并企图借希特勒之手攻击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在欧洲的开始。战争初期,希特勒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盟国意大利的配合下,希特勒还将战火燃烧到南斯拉夫、希腊和北非。1941年12月7日,德国的亚洲盟国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也对美国宣战。

1943年2月,希特勒的第六军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败投降。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从此,盟军从东西两边夹击德国。1945年5月8日,希特勒自杀后的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根据1943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在德黑兰签订的协定,德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首都柏林也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其中,西部为美英法三国管区,东部为苏联管区。西部德国于1949年5月23日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定都波恩。东部德国于1949年10月7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都东柏林。1949年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结成了军事同盟,1952年西德加入了北约;而苏联和东德等东欧国家则于1955年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61年8月东德一夜之间修建了柏林墙,标志着两大军事阵营的对抗加剧。经济上,苏联、东德等东欧国家于1950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而西德则与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国于1957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它便是现在的欧盟的前身。

东德建立后执政的一直是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它是在苏联的影响下由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强行合并的政党),经济上实行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当时的东德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西德建立后第一任总理为阿登纳,他致力于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和好。1963年,艾哈尔德继任总理,经济飞跃发展,艾哈尔德称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1969年社会民主党的勃朗特担任西德总理,致力于与东欧国家的和解,两个德国开始接近。1970年,勃朗特访问波兰首都华沙时,在无名战士墓前下跪,因其为和平的努力而获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82年,科尔担任德国总理,开始了他的长达16年的德国战后时间最长的总理执政。1989年11月,东德不得不开放边界,科尔在联邦议会推出了统一德国的十点纲领。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条约生效,德国实现统一。

再见,德国——写在法兰克福至北京的中国航空932航班上[1]

再见德国

俯瞰你美丽山川

作别你高天云朵

天地之间

请听我轻轻地说

什么是德国

德国是哲学

康德与黑格尔

尼采与韦伯

殚精竭虑

结人类思维之硕果

呵横空出世

马恩学说

辉映喜马拉雅山脉

什么是德国

德国是诗歌

“第一诗人”席勒

把政治搬上舞台

“全能天才”歌德

史诗般演绎《浮世德》

哦酷毙了的海涅

迎面走来

陪伴他的是萝蕾莱

和如诗如画的

莱茵河

什么是德国

德国是音乐

好望角的晚会

在演奏巴哈贝尔的《卡农》

魁北克的教堂

正播放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亚细亚讨论着一代大师巴赫

和瑰丽浪漫的瓦格纳

还有勃拉姆斯舒伯特

哦美军二战中不炸波恩

是为了贝多芬

为了《第九交响曲》

什么是德国

德国是科学

自行车发动机电脑内存汽车和摩托

电视冰箱M P3空客A 380

还有世界上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相对论核裂变

点燃时空关系的伟大变革

呵喷泉般奔涌的专利发明

是美不胜收的莱茵河之歌

什么是德国

是波罗的海优美的岸线

和比岸线更优美的

全球最发达的电话和通讯网络

是阿尔卑斯山巍峨的山脉

和比山脉更巍峨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王国

是童话般迷人的城堡、森林、湖泊和村落

和比童话更迷人的神话般的质量传说

阿迪达斯与宝时捷

宝马与戴姆斯—克莱斯勒

哦象征质量和品质的“德国制造”

而今更嬗变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

什么是德国

是旅游度假放松身心的目的地

是由冰红葡萄酒和2500种啤酒酿造的欢乐

是高品位音乐会艺术展和戏剧展演

是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灿若星河

是出口的世界冠军

是全球博览会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宏大规模

是全国通村达寨的高速公路

是无时无处不散发着严谨和秩序的德国性格

是下跪谢罪对希特勒纳粹的彻底清算

是融入欧洲和世界

“永不再现”“永不孤行”的国家战略

呵什么是德国

德国就是德国

洗尽铅华

还原自我

天地之间有德国

哦东方行者

因你的真实而放歌

而再不会信那个关于“外星人”的传说

再见

德国

[1]此诗修订于200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