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6037800000006

第6章 二画(2)

释义

从未相识,容貌陌生,不知何人。意指人地生疏,不熟悉情况。

例句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1折:“大嫂,咱到这里,人生面不熟,投奔谁的是?”元·无名氏《冯玉兰》第2折:“也不曾见这老傻厮,人生面不熟的,就着奶奶出来。”明·高濂《玉簪记》第5出:“自古人生面不熟,你是何人我是谁。”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0:“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心里虽也欢喜,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妥帖,还想要去。”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9回:“素姐虽与许多人同走,未免多是人生面不熟的。”清·吴璇《飞龙全传》第35回:“你小孩子家省得什么道理?人生面不熟,就给你一锭银子,知他是好意,还是歹意?”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4回:“吃了些人生面不熟,该债长见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难道拜过了灵,交还了弹弓儿,人生面不熟的,人家还好硬坐下不走不成?”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35回:“一时间人生面不熟,进得府来一脚高一脚低,这吴银姐平日忠厚,这几年不在勾栏里,只怕更村鲁了,答应不出话来,还得咱指教他才好。”清·无名氏《金云翘传》第5回:“如今他爱好娶了你,到家见了正妻,吵吵闹闹,丈夫就有十二分爱你心肠,被众人一挑一说,也放落了八九分。况你人生面不熟,那个肯来怜你!”清·无名氏《平山冷燕》第19回:“今要开口求亲,人生面不熟,绝无门路,怎说个不难?”清·无名氏《好逑传》第9回:“可知道与你无干,偶然这等闲论,人生面不熟,实是难看。若要访才,还是知根识本的稳当。”

人生最苦是别离

原著

《金瓶梅》第31回:“你叫他二人上来,等我分付他。你记的《普天乐》想人生最苦是离别?”《金瓶梅》第65回:“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释义

又作“想人生最苦离别”。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情,那就是生时分离和死后永别。感叹因为离别给人生带来的悲伤和苦难。

出典

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例句

元·张鸣善《普天乐·咏世》曲:“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元·汤舜民《湘妃游月宫·春闺即事》曲:“鹤袖儿金松扣,凤头儿珠褪结,想人生最苦是离别。想人生最苦是离别,恶业缘难诉情词,闷根苗怎下锹撅?”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元·张可久《折桂令·别怀》曲:“人生最苦别离,柳系柔肠,山敛愁眉。”元·高栻《集贤宾·怨别》曲:“也是我前缘前世,想人生最苦是别离。”元·孙季昌《粉蝶儿·怨别》曲:“锦帐罗帏,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元·无名氏《斗鹌鹑·忆别》曲:“害的人一丝两气,方信道最苦是别离。”元·无名氏《珍珠马》曲:“呀,你敢在碧桃花下将凤毛扯,人生最苦是离别。”元·白朴《墙头马上》第3折:“果然人生最苦是离别。方信道花发风筛,月满云遮。”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3折:“呀,生折散碧桃花下凤鸾栖,端的个人生最苦是别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4本第4折:“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元·马致远《黄粱梦》楔子:“儿幼小,女娇痴,想为人在世,最苦是生离想为人在世,最苦是生离。”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3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第32出:“想人生在世,最苦是离别,关山万里独自跋涉。”清·无名氏《醉春风》第6回:“车儿东兮马儿西,人生最苦是生离。莫言且说三分话,事到头来悔亦迟。”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18回:“人生最苦是别离,苦是别离道路歧。伯劳飞燕不相顾,登山临水去犹疑。”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原著

《金瓶梅》第33回:“金莲道:‘你还捣鬼?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金瓶梅》第69回:“西门庆道:‘常言: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我怎得不知道!’”《金瓶梅》第72回:“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金瓶梅》第86回:“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苍蝇不钻没缝儿蛋。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

释义

人的姓名,树的影子,总该让他人知道。意指怎么样做人,就有怎么样的名声。

例句

明·金銮《锁南枝·风情戏嘲》曲:“谁撇虚,谁志诚?人的名,树的影。”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第7回:“老爷子,你怎么管我叫秃子?人都有个名儿,树都有个影儿。我叫铁头孙兆英,又叫孙回。”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俗话说:娼妓百家转,赌博十里香。不过说是谭相公到了,人的名,树的影,起个头儿。”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157回:“书中交代,外面听说济公来了,人的名,树的影,大众一传嚷,传到十家财主耳朵里。”清·无名氏《征西说唐三传》第37回:“嫂嫂,哥哥虽是无情无义,还要看着我三人,人人敬服,个个称扬。常言道:人有名,树有影。”清·无名氏《后西游记》第11回:“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遮瞒得,兄弟莫要怪他!”清·无名氏《施公案》第155回:“一来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听见是施大人,素日早知难缠,不由打个冷战。二来也该犯事,冤家路窄。”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多

原著

《金瓶梅》第59回:“觑着满窗月色,更漏沉沉,果然愁肠万结,离思千端。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多。”

释义

遇到喜庆之事,人们精神格外爽朗;遇到愁闷之事,人们心情郁闷疲倦。说明生存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句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19:“人逢好事精神爽,入火真金色转鲜。”宋·惟白《续景德传灯录》卷28:“人逢好事精神爽,入火真金色转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2:“宋金今日财发身发,肌肤充悦,容采光泽,绝无向来枯瘠之容,寒酸之气。正是: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8:“邻里们都将着果酒来与施复把盏庆贺,施复因掘了藏,愈加快活,分外兴头,就吃得个半醺。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无名氏《风流和尚》第10回:“一些奉承他的,送礼的,遂拜见,一连忙了十余日,方得安稳。正是诗曰: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困睡多。”清·袁于令《隋史遗文》第6回:“口不言,心焦闷,也没有情绪到各处玩耍,吃饱了饭,镇日靠着炕儿呆呆的望。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清·袁于令《西楼记》第24出:“叫小厮后堂摆酒,请二娘陪了楚姑娘,我自向书房中去也。正是:人闻喜信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回:“口中不言,心里焦闷,也没有情绪到各处玩耍,吃饱了饭,镇日靠着炕儿呆呆的望。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62回:“马静来到屋中,要了酒菜,心中闷闷不乐。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困睡多。”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13回:“哈元帅一听跎子回来,不觉眉花眼笑道:‘快快传他进来!’正是:恼闷愁肠瞌睡多,人逢喜事精神爽。”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8回:“把江宁、上元两县和江宁府送去了,又喊轿班伺侍上院谢委。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到头来瞌睡多。”清·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第8回:“自己愁思之际,靠着那供桌儿,昏昏沉沉竟自睡去。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事不遂心困睡多。”清·无名氏《吴江雪》第24回:“况且又见了吴小姐的亲笔书札,墨花香气,他的病儿不知不觉,抛向东洋大海去了。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清·无名氏《妖狐艳史》第11回:“吩咐已毕,退堂回到书房中,左思右想,无计可出,只闷闷而坐。常言: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多。不一时,合眼朦胧而睡。”清·无名氏《林兰香》第2回:“越思越闷,愈想愈愁。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78回:“当下龙心大悦,遂想出及时行乐的念头来。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时际承平逸欲多。”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

原著

《金瓶梅》第2回:“自古: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古怪的事,不知猜够多少。”

释义

常言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走进人家以后不用询问,只须观察主人脸色,就可以看出这家人的情况。意指善于察言观色,了解人的心思。

出典

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唐·孔颖达注疏:“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例句

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3出:“哥哥,入门不问荣枯事,观察容颜便得知。哥哥有何缘故,眉头不展,面带忧愁。”元·高明《琵琶记》第31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自家招赘蔡伯喈为婿,可谓得人。”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32出:“扶入闺房看我儿,急忙须早去求医。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元·无名氏《冻苏秦》第2折:“我恰才入门来休问荣枯事,可不道观着容颜兀的便得知。”明·陆采《怀香记》第26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自家这几日见得第三女孩儿容颜改变,举止异常,正在狐疑之际。”明·汪廷讷《狮吼记》第13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娘子,你病体自当排遣,却怎生闷闷独坐?”明·王錂《春芜记》第17出:“宋兄,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我与你故人久别,今日相逢,正当欢然道故,握手相倾才是。”明·孟称舜《娇红记》第5出:“入门未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大爷,你唤我两个来,面上却象有些唧哝,怎么说?”明·杨柔胜《玉环记》第16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得知。哥哥,你为何愁容可掬?”明·沈受先《三元记》第17出:“入门莫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我五日前有个湖广客人,进门时节,他说年近岁迫,要赶回家。”明·王玉峰《焚香记》第34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你两人为何叫得我这般慌张?”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3:“只见那作中的王三蓦地走将进来,六老心头吃了一跳,面如土色。正是: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去而复反,其中事有可疑,忙令进见。正是:入门休问荣枯事,观见容颜便得知。”明·罗懋登《西洋记》第94回:“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老元帅这等欢天喜地,岂不是得了夜明珠么?”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6回:“婆子刁钻不是痴,钟僧须索自寻思。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貌便得知。”清·袁于令《隋史遗文》第5回:“你不要开口,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看秦爷也不是少饭钱的人,是我们洛州人,或者少得银子。”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第29回:“二官人正见两个书童都叫了去,惊心吊胆,坐在交椅上等待下落,瞥见父亲起来,正是: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

十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倒卖三担假

原著

《金瓶梅》第50回:“那薛姑子合掌道了问讯:‘多承菩萨好心。’常言:十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倒卖三担假了。”

释义

十天卖不了一担真,一天卖掉了三担假。喻指假冒伪劣货物充斥市场,货真价实的东西反倒没有市场。感慨以假充真,虚言假语大行其道。

例句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20:“实有大通文理之人,学贯五经,才高七步,自恃有才,不肯屈志于人,好高使气,不肯去营求钻刺,反受饥寒寂寞之苦,到底不能成其一官。从来说: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1回:“一日卖得三个假,三日卖不得一个真。那空壳挂在树上,且自由他。”明·吴元泰《东游记》第15回:“俗语说的好:三日卖不得一件真,一日卖了三件假。想我徒弟在巨鼋港,假托白鳗,哄诱村里多少财物,今日也说不得弄个玄虚,哄骗些金宝度日也可。”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6回:“在外面找钱甚难,先生指着算卦,如今一天卖了三件假,三天卖不了一件真。”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46回:“因此说,世人宜假不宜真。一担甲(假)倒卖了,一担针(真)却卖不了。”